《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 第二冊附︰金陵名勝及詩詞選注

作者 ︰ 肖堯

(37)

ヾ《詠燕子磯》明-朱元璋

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竿又如何?

天邊彎月是掛鉤,稱我江山有幾多!

注釋朱元璋(1328—1398年),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漢族,民族英雄。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字國瑞。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生于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祖籍古泗州城(今盱眙縣城淮河對岸)其祖父一代遷至豪州鐘離(金安徽鳳陽東北),少時窮苦,一度入皇覺寺當和尚。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南京稱帝,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燕子磯︰長江采石磯(安徽)城陵磯(湖南)三大磯之一。位于南京下關江邊的直瀆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臨空,遠望若燕子展翅欲飛而得名。

據說,這首詩是1368年,朱元璋登基後,帶領文武百官來到燕子磯賽詩時所作。

ゝ《拂曉行軍》明-朱元璋

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朱洪武命徐達、常遇春等將領南下攻打寧國。一連幾天,寧國城久攻不下,並損失慘重,徐達據實向朱元璋匯報。朱元璋聞訊後,親率大軍,從應天府(今南京)經廣德(今安徽廣德)兼程前往寧國(今安徽寧國)前線督戰,來到寧國,寫下了這首詩︰

忙著征衣快著鞭,回頭月掛柳梢邊;

兩三點露不成雨,七八個星猶在天。

茅店雞聲人過語,竹籬犬吠客驚眠;

等閑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注釋這首詩記載了當時朱元璋拂曉行軍時的情景。征衣︰出征將士之衣。扶桑日︰扶桑乃我國名花,又稱佛桑、大紅花、朱槿牡丹等。傳說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因謂為日出處。扶桑,亦代指太陽。社稷︰國家的象征。

ゞ《詠雞鳴》明-朱元璋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

據說,這首詩作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雞年,士們一起慶賀時作。

宋太祖趙匡胤也有類似的詩︰「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據說**兒時也有一首詩《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這幾位皇帝、偉人的詩作水平如何?是否氣魄宏大?還請行家評說。

々《菊花詩》明-朱元璋

至正二十年(1360年)秋天,朱元璋征戰浙中大獲全勝,返回應天(今南京),途經寧國縣。縣令胡惟庸在寧國城樓大擺宴席,為朱元璋打勝仗慶功。酒至數巡,朱元璋見寧國南門城樓前山坡上菊花盛開,遂吟《菊花》詩一首︰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農民起義家黃巢,有一首詩與之很相近︰「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38)

《登閱江樓》明-王守仁

絕頂樓荒舊有名,高皇曾此駐龍旌。

險存道德虛天塹,守在蠻夷豈石城。

山色古今余王氣,江流天地變秋聲。

登臨授簡誰能賦,今古新亭一滄情。

注釋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明憲宗成化年間,生于浙江余姚。曾任南京兵部尚書。閱江樓︰今南京下關江邊閱江樓。據說是先有記,後有樓。但也有人考證當時閱江樓是存在的。長江沿岸三大名樓都有樓有記︰黃鶴樓,有「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的詩句;岳陽樓以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聞名;滕王閣有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句。唯獨南京獅子山上,只見宋濂的《閱江樓記》和朱元璋的《又閱江樓記(並序)》,卻不見閱江樓(2001年始建成)。據考證,閱江樓在歷史上是有樓的(或者是簡易的瞭望樓),否則,王守仁的《登閱江樓》詩就無法解釋。

高皇︰指明太祖朱元璋。龍旌︰畫有龍的旗幟。天子儀仗之一。新亭︰六朝建康西南的近郊軍壘。蠻夷︰歷代政權皆以中原漢文化為本位,把周圍四方稱為「蠻夷」。王氣︰南京素有帝王氣之說。授簡︰給予簡札,謂囑人寫作。新亭︰是六朝建康西南的近郊軍壘。

(39)

《觀金陵妓人走解》明-徐渭

人似明珠馬似盤,超騰隱現不離鞍。

各彎鐙底羅鞋窄,都在空中翠袖寒。

合掌幾回投地去,同心雙蝶隔花攢。

莫嫌歲歲頻來往,家住金陵自不難。

注釋徐渭(1521—1593年),明代杰出書畫家、文學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又號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陰(今紹興)人。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作品流傳至今的較多。

金陵︰今南京。妓人走解︰女藝人騎在馬上表演技藝。古代百戲之一。約起于金元之時,初為宮廷之戲後泛稱馬上的技藝表演。大約相當于我們現在的馬戲表演。馬似盤︰馬奔馳于圓形場地。合掌投地、雙蝶花攢(z n,聚攏、集中)︰是馬戲中的驚險節目。

(40)

《與耳公聯句(六選一)舟中作畫》明-楊文驄

雲氣泄山根,月光生水痕。(耳觀)

移來勞筆影,呼出冷秋魂。(龍友)

竹色深留雨,泉聲暗帶村。(耳觀)

壑藏矜大力,十指負舟奔。(龍友)

楊文驄(1596—1646年),字龍友,貴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舉人。萬歷舉人,歷官教諭、知縣。官至後部郎中。南明弘光立,官至兵備副使,監軍京口(今江蘇鎮江)。楊文驄博學好古,善畫山水。為「畫中九友」之一。著有《洵美堂集》。

泄︰排出。壑︰山溝。

這是楊文驄在南京借棲霞寺和尚耳觀上人,破曉乘小舟從棲霞山出發漫游的聯句。耳觀前兩句︰山腳下排泄雲氣,破曉時月色猶明,映水有痕,這是寫景。楊文驄作三四兩句︰將這樣的景色用筆畫下來。「移來」的意思是把實景移到紙上來,這就有勞手中的筆了,「影」作動詞用,即畫。畫上可呼出秋之魂,這是把秋天畫活了。耳觀五六兩句︰秋天的竹色蒼綠,留著雨痕;听見了泉聲,那邊有個村莊。這是寫畫上的景色。楊文驄最後用《莊子》里「壑舟」的典故,暗喻大自然的力量偉大,而人生是短促的。

《莊子-大宗師》有雲︰「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趨,昧者不知也。」意思是說,把船藏到山谷里,把山藏在海洋里,以為這樣就穩妥了。然而,半夜里來了個大力士把它扛走了,睡著的人是不會知道的。楊文驄的最後兩句是說︰有一個大力士把山溝里的藏舟用一雙手扛著奔走了,也就是說︰大自然推著生命之舟飛奔向前,人生短促呀!

(41)

《金陵舊紫禁城懷古》清-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

秣陵舊是圖王地,此日鸞旗列隊過。

一代規模成往跡,千秋興廢逐流波。

宮牆斷缺迷青瑣,野水灣環剩玉河。

治理艱勤重殷鑒,斜陽衰草系情多。

注釋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即康熙帝,8歲登基(1662年至1722年在位),執政61年,69歲去世。是我國封建社會後期較有作為的一位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詩是康熙帝1684年冬南巡至南京,以盛世君主的大度拜謁前朝明太祖陵,過明故宮時所作。

舊紫禁城︰南京明故宮,今僅存午朝門遺跡。秣陵︰南京別稱之一。圖王︰圖謀創建王業。鸞旗︰天子車上的旗,赤色,繡鸞像。青瑣︰宮門上鏤刻的青色圖紋,這里指宮門。玉河︰即御河。殷鑒︰《詩-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說殷人滅夏,殷的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鑒。這里指清的子孫應以明亡為鑒。

(42)

ヾ《燕子磯》清-愛新覺羅-弘歷

當年聞說繞江瀾,撼地洪濤足下看。

卻喜漲沙成綠野,煙林相鑿久相安。

注釋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即清高宗,年號乾隆,是雍正帝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弘歷即位,為清代入關第四帝。乾隆六十年禪位于15子琰,自己成為太上皇。在位60年,是中國封建史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燕子磯︰長江三大名磯(湖南城陵磯、安徽采石磯、南京燕子磯)之一,在南京北郊觀音門(建于明代洪武中的16個外城門之一,在今燕子磯附近)外,是岩山東北的一支。山石直立江上,三面臨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飛,因稱燕子磯。江瀾︰大波

浪。漲沙︰漲潮形成的沙灘。煙林︰煙霧籠罩的樹林。久相安︰乾隆登臨燕子磯,見江潮已退,磯下沙灘上一片綠茵,他希望這樣的美景永久長存。

清初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時,均在燕子磯泊舟。磯頂有碑亭,亭中石碑下面有清乾隆帝書「燕子磯」,背面是他的題詩。

ゝ《謁明太祖陵》清愛新覺羅-乾隆

崛起何嫌本做僧,漢高同杰又多能。

每當巡省臨華里,必致勤虔謁孝陵。

一代規模頗稱樹,百年禮樂未遑興。

獨憐復古非通變,翻使燕兵釁可乘。

注釋乾隆皇帝曾6次下江南,6次祭禮明太祖陵。

謁︰拜謁。太祖陵︰即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馬皇後合葬墓,座落在今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地區建築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陵區周圍60里,南北縱深有6里。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次年入葬馬皇後,因馬皇後謚號「孝慈」,故名「孝陵」。漢高︰漢高祖劉邦。同杰︰同樣杰出。巡省︰巡行視察。華里︰古代180丈為一里。勤虔︰勤勉而虔誠。稱樹︰建立的功績。禮樂︰祭祀的一種儀式。遑︰急迫。通變︰猶變通。翻︰顛倒。燕兵︰指朱棣的靖難之師。釁︰間隙、破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最新章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文閱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