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七卷 遙望齊州九點煙 第十九章 祈雨

作者 ︰ 康保裔

契丹皇帝在自己的春捺缽鉤魚捕鵝,行宮帳落里面暗流涌動,郭煒卻在廣政殿上焦頭爛額。

本來自年前出喪之後,郭煒好不容易虛心納諫,已經是在實心實意地準備納妃,去執行一個皇帝在繁衍方面的基本職能的,結果還是被這樣的一場春旱給耽擱了,從幽州巴巴地跑到東京來的趙家小娘子也就只好在趙匡贊的新宅邸暫居下來,婚期就此被春旱不定期地拖延著。

時間已經進入了三月份,寒食清明的假期都過去了十多天,現在已經是快要到谷雨的時節了,如果是在往年的這個時候,春雨早就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了,可是東京左近今年還沒有下過哪怕是一場雨。

東部各地到處都是春旱的消息,昭示著今年農業生產方面嚴峻的形勢,偶爾有個地方的水汽稍微足一點,結果卻是更糟的狀況——厭次(今山東省惠民縣)那里來了一個倒春寒,霜凍把當地的桑樹都給凍死了,這……還不如像其他地方那樣旱著呢。

早間在崇元殿接見從三佛齊國來的朝貢使者,也沒有讓郭煒心里面稍微舒坦那麼一點,他畢竟是一個穿越者,和這個時代一看到萬國來朝就感覺倍兒有面子的君臣有所不同。三佛齊那是什麼地方?當年在電腦上玩大航海不需要借助地圖冊的郭煒可是很清楚地知道的,根本就在大周無法影響難以獲利的南洋嘛,人派個使者過來也就是為了通商謀利而已,誠意比起歸義軍、河西回鶻和于闐國來那是差得太遠了,這種通商使者的到來根本就緩和不了郭煒內心的焦灼。

天人感應已經不是一般性的議論了,好在司天監這一次倒是沒有來添亂,他們正沉迷于出現在觀天鏡下的嶄新星空呢。再加上郭煒借著宣夜說的名義拋出來的種種天體運行假說,司天監的那些技術官員都快要被各種假設和相關的數學計算給折騰瘋了,在這個時候他們可沒有空去理會這一場小小的春旱。反正歲星犯月和隨後的彗星天象都已經匯報上去,司天監的基本職責早已經盡完了,後面的事情可不歸他們管。

但是朝臣們無論是真信還是假信,在這個時候卻是都祭起了天人感應說,紛紛議論著要順天應民祈雨度過旱期。

當然,郭煒繼位以來的施政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讓他們大肆詬病的,郭煒的後*宮生活也中規中矩,同樣難以成為他們的矛頭所向,所以朝臣們並沒有要求郭煒下什麼罪己詔,也沒有要求在朝廷的大政方針上改弦更張。但是這樣大規模的春旱畢竟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而農業生產顯然是這個時代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出問題了肯定需要一個解決辦法。

然而當下偏偏就是拿不出一個好辦法來,老天爺的事情卻是又誰能夠算得準的?雖然中國人搞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農業生產卻還是月兌不開一個靠天吃飯,天要旱和天要下雨,人都暫時是沒有什麼辦法的。既然沒有一個真正切實的解決辦法,那麼最終也就只能是歸結到搞了已經有幾千年的祈雨方式了,比起早期的祈雨,唯一進步了的地方就是不需要童男童女。

郭煒倒是想過人工增雨來著,但是再細細一想,他對這方面卻是沒有什麼知識和經驗,對增雨的效果也就根本沒有任何把握,這種情況下他要是硬干了,可承擔不起相應的後果。

根據郭煒約略知道的那一點人工增雨知識,人工增雨也是需要一定的氣象條件的,要是當地沒有相當的水汽雲層是辦不到的,這也就是這項技術從「人工降雨」改稱為「人工增雨」的原因。而眼下的東京幾乎是萬里無雲,其他旱區報上來的情況也基本上是晴天少雲天氣,郭煒對在這種氣象條件下能否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完全沒有數。

再一個,根據郭煒對降雨形成過程的了解,雨滴在雲層中凝聚並且壯大需要有一個凝結核,這種凝結核可以是灰塵等自然的帶電微粒,也可以是人們通過飛機播撒或者高射炮和火箭打上去的其他結晶劑,郭煒對應該這些結晶劑是什麼化合物也是完全不知道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郭煒能夠指導軍器監造出來可以打得足夠高的火箭,那又有什麼用?一旦造出大批重型火箭對天發射,最後卻降不下雨來,郭煒的所作所為恐怕就會被有心人聯系到夏桀射天的悖逆之舉了。

所以郭煒在最後還是向時論屈服了,既然科學技術一時間還指望不上,那麼該去祈雨還是去祈雨吧,就當是給群臣和百姓的安慰劑了。雖然郭煒總覺得這是完全無意義的舉動,但是既然大家都覺得應該去做,那麼郭煒就必須順應民意,不管有沒有實際效果,祈雨儀式總還是無害的,其中的耗費也不算大,因此做了總比不做要好,若是老擺出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樣子,絕不會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不過郭煒也不想去祈雨儀式上去做一個牽線木偶,任由太常寺和禮部官員擺布,任由百官和東京士民圍觀。好在這場春旱覆蓋的地域雖然是相當的廣,旱情的發展卻還不算太嚴重,郭煒以政務繁忙為由暫時推月兌了親自去主持祈雨的做法。

三月初六這一天,幾個殿直、供奉官和內司諸使等近臣分赴東京城的各個祠廟道觀禱雨,天清寺、皇建院、相國寺、天壽寺、封禪寺、太清觀……沒有一處官賜了寺名匾額的落下了,主要的近臣都算是代天子行禮,而那些極力主張祈雨的朝臣同樣不能免責——既然你們都喧嚷著要祈雨,那麼就從你們自己開始做吧,郭煒從西門豹那里也就學到了這一點。

當然,廣政殿中的郭煒這一天也確實是在忙碌政務,這倒不完全是他不去親自主持祈雨儀式的托詞。

天人感應學說從董仲舒以來發展了上千年,都已經有一套比較完備的說辭和規程了,當然不是簡單的祭天、祈雨這些儀式就可以算完的。在這一套理論當中,在誠心求雨之外,革新政務撫恤百姓顯然也是感動上天的重要方法,郭煒現在要忙的就是這個。

上一年的中秋才剛剛搞過了大赦,現在還沒有過去一年時間,再要搞什麼大赦顯然是不太恰當的,也未必可以積滿足夠的仁德感動上天,這一回肯定是要在政策上面來一點新意思的。

幸好唐末以來朝廷和地方的積弊甚多,足夠郭煒去改的了,郭煒到現在還沒有大刀闊斧地革新,本來就是因為自己的威望不夠和某些革新的時機不到,顯德九年的春旱固然是一個小危機,卻也是一個機會吧。

第一條,詔中書門下︰「每縣復置縣尉一員,階在主簿之下,俸祿與主簿同。凡盜賊斗訟先委鎮將者,詔縣令及尉復領其事。自萬戶至千戶,各置弓手有差。」

嗯,這就是唐末以來地方軍政上的一個積弊了,節度使可以隨意任命自己的親隨為鎮將,而鎮將管轄的地方事務又不僅是軍事防務,每每侵奪了縣令的職權,這也是藩鎮得以割據的一個基層因素。

現在重置縣尉以輔佐縣令,將地方民政從節度使那里徹底剝離出來,在百姓而言是讓他們免于軍法管理的苛酷,自然是善政。等將來時機再成熟一些,縣尉能夠把當地的捕盜都攬過來,郭煒就可以禁止節度使任命親隨為鎮將了。

看著翰林學士、知制誥盧多遜在一旁領命草詔,郭煒有一點走神。記得好像自己看過的史書上說了盧多遜許多的壞話,不過就郭煒這些年的接觸來看,卻是看不出太大的問題。

盧億老夫子的學問品行那都是沒得說的,當年做自己老師的時候很是嚴格要求,在自己繼位以後也沒有自恃為帝師就怎麼怎麼樣,兒子盧多遜剛做了知制誥,老夫子就上章求致仕,真可以算是儒者為官的楷模了。

至于盧多遜嘛,人年輕,是有一些跳月兌,不是太謙退,不過家教是真心不錯,不夠謙退那也是因為他確實很博學很有才,這麼年輕就有這樣的際遇和地位,其實是不算張揚的。

當然,憑他的學識和才華,做個知制誥很合適,不過以他的才器將來是可以大用的,在大用之前放下去磨礪磨礪性情應該不錯。

看盧多遜把自己的旨意一揮而就,郭煒馬上就收回了思緒。嗯,第二條,令諸道州府依法斷獄,不得避事推月兌,妄奏于朝而候聖裁;諸侯也不得枉法殺人,人命至重,刑部自有其職責,今後諸州決大闢,必須錄案聞奏,委刑部詳覆之。

這就是要地方司法官員既勇于任事,又不草菅人命了,最重要的是,死刑的判決權必須從節度使的手里交給地方司法官員,而死刑復核權必須重新上移到刑部。

有這樣兩條大善政,差不多就行了吧?要不,再放寬一點竊盜律和鹽酒之禁的標準?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從朱全忠開始搞嚴刑峻法,尤其是後晉後漢以來動不動就是殺殺殺,確實不是個事,而且也沒見民風就淳樸到哪里去了。現在稍微寬限一些,最終的結果應該不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