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二十三章 質子

作者 ︰ 康保裔

第二十三章質子

「國主言道,前番朝廷見召,國主未能成行,實在是因為有病在身,並非敢拒詔。如今王師問罪,國主已經知錯,不日病愈即可入朝,尚祈朝廷緩師。」

金陵城外的行宮內,隨同賈黃***城的南唐中書舍人徐鉉正在向郭煒陳述李弘冀的苦衷,言辭懇切,態度謙恭。

李弘冀是因為有病才不去東京的?騙鬼呢……嗯,不派兵來打就不知罪,老實挨打了就知道錯了,還真是賤骨頭啊……等病好了再入朝?之前還要讓我暫停攻擊?又在騙鬼啊……

李弘冀當真以為這樣拙劣的緩兵之計也能有用?

「國主能夠知錯就好,朕前番召其入朝,本來也就是為了唐國擅起刀兵攻打吳越之事,並不需要他做什麼隆重典儀,些許小病應該不會妨礙他入朝吧?朝廷何需緩師,只要國主依詔入朝,王師自然回返。」

嗯,決定權其實還是在你們這邊啊,別說是要我們暫緩攻城了,就是要我收兵都可以,只要李弘冀乖乖入朝就得。

病了?沒有病得要死吧?只要還能動就可以,反正既不會讓他進天牢去審訊,又不會拿什麼儀式來折騰他,禁軍可以保證他的安全,跟著行宮走健康也不會出問題。

不管徐鉉怎麼求懇,郭煒就是咬死了要李弘冀入朝,沒得通融。

「國主確實病體難以成行,不過下國擅自對吳越用兵,有錯于先,陛下與朝廷不信也是在情理之中,故此國主有言,為了取信于陛下和朝廷,國主將讓郎君仲遠先行入朝,以示下國無欺。」

實在是上一年年初打吳越打得太理虧了,徐鉉的言辭再怎麼便給,這時候也沒法在郭煒面前強硬起來,更何況現在正是王師大兵壓境呢,于理于勢都只能委曲求全,沒奈何,徐鉉來回力爭了幾次,還是不得不把李弘冀的底牌亮了出來。

李弘冀暫時是不能入朝的,不過作為補償和質押,國主的長子李仲遠可以先行入朝,以此作為南唐認罪的表示和對李弘冀今後入朝的保證。

「嗯……如此也可。郎君到行宮之日,朕自會令禁軍暫停攻城,但是回師定當等到國主入朝之日。」

听到徐鉉提出來的這個條件,郭煒心中已經是連連搖頭了,這李弘冀還真是忍得舍得……自己遲遲不願意入朝,現在也是擺明了不願意投降,一直都是想用空頭支票求得緩兵,現在空頭支票不頂用了,就連兒子都可以拿出來作抵押了?

當然,質子不是什麼問題,這是自古以來政治的常態,但是你李弘冀壓根就沒有打算遵守約定,這個質子肯定就是有來無回的了,這樣你也做得出來?

但是郭煒還是不能不應許了,畢竟他一直都是在朝著名正言順、大義在手的方向努力,對名義上的屬下南平和武平軍是如此,對僭偽的後蜀是如此,對已經成為屬國的南唐當然也要如此。

不過李弘冀也別想用情理等手段蒙混過關,緩兵之計依舊行不通,暫緩攻城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李弘冀敢把長子李仲遠送過來,郭煒當然就敢讓禁軍暫停攻城,反正又不是撤軍。

要想讓朝廷撤軍,那李弘冀就得乖乖地入朝,不管是強攻、出降還是怎麼的,禁軍是一定要帶著李弘冀回東京的。

而且在李仲遠出城到行宮和李弘冀出城入朝之間的時間間隔肯定也不允許太長了,雖然郭煒並不擔心南唐還有什麼秘密手段翻盤,但是大軍一直停在江南,後勤負擔是很重的,即使已經做了一年以上的作戰計劃,能省下來當然還是更好的。

再說南唐本身沒什麼能力翻盤,不等于說整個局勢就不會出什麼意外,大周的北邊還有契丹和北漢呢,南邊還有南漢,禁軍在江南這里停留的時間越久,契丹那邊可能出現的變數就越大。

「就依陛下的旨意,郎君尚需整理一些行裝,宮中還要設宴餞行,當在三日內出城至行宮,還望王師在這幾日緩攻。且先遣郎君在營中待個十天半月,國主病愈了就會隨王師入朝。」

徐鉉在心里面嘆了一口氣,自己就只能做到這個地步了,周主雖然年輕,卻是實在難以用言辭打動,最後還是要用到李弘冀交代的底線條件,這個使者真是當得失敗透頂。

…………

看著徐鉉退出大門,郭煒的眉頭卻突然皺了起來,渾不似方才的自信安然。

李弘冀的緩兵之計,難道就是為了這麼兩三天?還是他當真舍得這個兒子,為的是拖後面那十天半月的?李弘冀拖這麼一點時間是為了什麼?他還能從那里翻出王牌來?

「盧卿,你怎麼看?」

一下子想不明白,郭煒心里面就不踏實,還是先問一問旁邊的人怎麼看吧。

「唐國主這是在行緩兵之計。」盧多遜平靜地答道。

嗯,你也認為是緩兵之計……嗯?不對,我的目的可不是問這個,光知道李弘冀在用緩兵之計有什麼用?需要推斷的是李弘冀用緩兵之計為的是什麼,南唐還能有什麼後續手段。

郭煒轉頭看著盧多遜說道︰「那麼李弘冀的緩兵之計是為的什麼?拖延這幾天或者十幾天的時間,唐國就能有什麼作為麼?」

「這個……臣對軍旅之事不太熟悉,一時卻是難以推斷,只是知道唐國主定然是在行緩兵之計而已。」

饒是盧多遜向來聰明強力有謀略,這時也被郭煒問得語塞,要說通過徐鉉的這一段表現看出來李弘冀的緩兵意圖,這對盧多遜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不管是他熟讀的經史還是他自己的實際閱歷都支持這種判斷,但是要他準確地推斷出李弘冀的後續手段,盧多遜可沒有足夠的資料,怎麼說他也只是翰林學士承旨,而不是偵諜司或者運籌司的人。

「啊……是了,是朕要求過苛了,卿畢竟不在樞密院任職。」

郭煒這才醒覺自己有點病急『亂』投醫,是因為感覺到李弘冀的表現超出了自己的預計,因此而心神不寧了?這種情緒可要不得。

好在旁邊還有禁軍和樞密院的人,轉過來問問他們就是了。

「嗯,那你們怎麼看?」

「盧學士說得不錯,唐國主定然是在行緩兵之計,其後續手段不外乎等候援軍或者意圖出逃,援軍目前看來是不會有的,那麼多半就是在策劃出逃了。」

軍咨部尚書張鐸沒有什麼猶豫,他的分析很直接。

「對!尚書說得有理。臣到了軍咨部以後勤加讀書,已經讀過了好幾本史書了,好像漢王被項王圍在滎陽的時候,就搞過這種緩兵之計。」

軍咨部侍郎陳思讓在這個時候顯示了一下武將讀書的成果,不過這一句話就差一點讓郭煒的臉一黑。

啊呸!拿李弘冀比劉邦,拿你家的皇帝比項羽?有你這麼比的嘛……不過郭煒還不能生氣,更不能表現出來自己生氣了,因為讓武將讀書就是郭煒提出來的要求,陳思讓能夠做到「讀過了好幾本史書」,還懂得引用史料,即使郭煒不給予表揚,那也不好批判吧。

「出逃?潤州被團團圍困,常州已經落入我軍之手,大江幾乎被我軍完全掌控,唐國主還能逃到哪里去?宣州?往西南逃,即便可以繞過我軍營寨,卻又怎麼跑得過我龍捷軍?而且跑去宣州又能如何,還不是在我軍與吳越的包圍之中,宣州的城防哪里能夠和昇州相比?」

曹翰听了前面兩個上司的話,只是微微皺了皺眉頭,馬上毫無顧忌地進行了質疑,不得不說他的這些質疑都相當到位,立刻就打消了郭煒在听到張鐸二人的話之後升起來的疑慮。

的確,像劉邦那樣詐降之後潛逃,條件是他還有後方,只要能夠穿越項羽軍包圍滎陽的***線,他就能夠獲得安全和補充,就有機會翻盤,但是現在李弘冀有什麼?他還能從金陵穿過自己的大軍控制區跑到江西去?

「曹卿說得倒是在理,只是這樣一來,李弘冀的緩兵之計到底是為什麼呢?」

「陛下,情報不足,臣一時之間還想不清楚。不過此事無需太過擔憂,以運籌司的各種推演評估,唐軍目前已經沒有多少手段可以施展了,既然知道唐國主在行緩兵之計,後面這些日子多加注意就是了,諸軍斥候加強巡哨,運籌司隨時根據最新軍情推演唐軍可能的動向,定然不讓其有機可乘。」

曹翰雖然想不太明白,但是建議還是很清楚,說得很自信。郭煒在樞密院搞的這一套情報和分析系統確實挺對他的胃口,這樣打仗很難出現本方手足無措的情況。

既然連運籌司都一時搞不明白李弘冀想要干什麼,郭煒也就只能讓他去了,好在手頭的大軍能夠給他足夠的信心,也不怕李弘冀玩出什麼花樣來。

三天後,南唐國主李弘冀的長子李仲遠一行自金陵城南門出城,經過錦衣衛親軍的交接之後來到了郭煒的行宮,其間並無異常。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