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二十八章 政治謀殺?

作者 ︰ 康保裔

第二十八章政治謀殺?

郭煒詫異地抬頭看了一眼韓微︰「這個據說是被盜賊殺死在山道的蕭思溫,朕是曾經見過的,也就是當年遼國的南京留守,兵敗之後向朕請降獻幽州的那個遼軍主將.此人身負喪師失地的重責都不曾被治罪,據說還掛著個侍中閑居于遼主的行宮,新任遼主一繼位就任命其為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由此可就此人在兩任遼主面前都頗為得寵……」

韓微听著郭煒的分析,心中也是一動,只不過他目前掌握的信息比郭煒還要多一些,所以也僅僅只是心中一動而已,卻並沒有很快就下結論而出言回答。

「前段遼國新主繼位的消息傳過來的時候,朕就和偵諜司一起議過。」郭煒看著目光閃動的韓微繼續說道,「耶律述律遇刺,其中疑點頗多,而耶律賢次日就在契丹的行宮即位,並且在當日就以宿衛不嚴的罪名處死了耶律述律的兩個禁衛大將,隨後即免了幾個重臣的職務,或者將朝臣從中樞調出,繼任者無不是因為‘定策之功’,權位之重則以這個蕭思溫為首。這樣的一個新主重臣,怎麼可能在陪同遼主行獵的時候被盜賊所殺?那些契丹行宮的禁衛軍在哪?而且遼主並沒有在當地大肆搜索,更沒有在行宮嚴查是否有人通賊,這些都還不夠可疑麼?」

「陛下分析得有些道理,不過臣以為這種懷疑不太合情。那個被盜殺的蕭思溫是遼主酬功的第一人,而且是其皇後之父。若說前任遼主被刺與新任遼主及其親信有關,那麼遼主在一年多的時間之內顯然還是不能完全站穩腳跟的,這時候先翦除自家的羽翼,哪怕此人確實是功高震主,那也不合的,更何況此人還是遼主的岳丈,若是遼主使人殺死的蕭思溫,卻要怎麼面對其後?」

韓微在郭煒的長篇大論之後稍微沉吟了片刻,隨後就表達了自己的不同意見。

「嗯,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郭煒點了點頭,眉宇間卻是充滿了疑惑,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幾,「不過這樣就更顯得突兀了。現任遼主的根基不穩,前任遼主的遺臣反撲擊殺蕭思溫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遼主為何對外宣揚的是盜殺,而且沒有趁機將前任遼主的遺臣大力翦除呢?如此名正言順的清理朝堂、行宮的機會都不去把握,難道還要在前任遼主遺臣的反撲面前坐以待斃不成?」

韓微略有些遲疑地答道︰「此中緣故恐怕非常復雜,偵諜司的情報能力相當不足,對遼主行宮動態的掌握更是多依賴于一般漢兒的見聞,他們對于契丹國人之間錯綜復雜關系的把握都未必有偵諜司詳加分析之後的結論來得精準,所以很難一言以蔽之。陛下可知道這個死去的蕭思溫身份到底有多麼復雜麼?」

「朕知道此人是出身契丹的國舅一族,這個蕭姓和耶律差不了多少,而且好像此人還是前任遼主的姐夫,所以即便在他手中丟掉了幽州,前任遼主也不曾深究。至于他參與現任遼主的逆謀,多半是一種投機……畢竟前任遼主據說是相當昏庸,任內謀反的契丹貴族是連續不斷,蕭思溫大概是覺得這樣的主難以依靠,所以還不如自己主動找人換馬。難道說此人還有更深的背景?!」

听到韓微這麼講,郭煒不由得眼楮一亮,登時大感興趣起來。

蕭思溫是契丹的什麼汧國長公主的駙馬都尉,而那個汧國長公主耶律呂不古就是耶律述律的姐姐,現在要是還活著應該得算契丹的大長公主了,郭煒知道這個情況,那還是在幽州獻城之後的事情——當時接納蕭思溫的投降,召見安撫幽州的鄉老,多多少少都會在言談之中涉及到這個契丹的南京留守的身份,這樣比較公開而且尊貴的身份,郭煒是必然听人提起過的。

不過契丹的耶律皇族和蕭氏後族之間與內部那種極其錯綜復雜的關系,郭煒還真是很難梳理得清爽。

拜蒙古人修史的水平所賜,《遼史》的雜亂重復和錯訛簡直是不勝枚舉。《宋史》好在有華夏史官的一貫傳統,宋朝又是直接亡在蒙古人手里的,有關宋朝的資料非常豐富,蒙古人簡單地湊巴湊巴也能修成一部雖然不完善卻保留了大量資料的史,後世的歷史學家只要多方參詳,還是能夠理清有關宋朝的各種歷史疑點的,即便是一個歷史愛好者都可以做到相當的程度。然而遼國卻是亡在金人的手下,距離蒙古興起中間還隔著很多年呢,遼國自己即便有什麼起居注或者實錄,在戰亂當中估計也是大部分都散逸了,蒙古人搜集史料的水平又不行,修史的能力更差,所以《遼史》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後世的歷史學家倒是可以通過有幸發掘出來的遼人墓志銘、碑記什麼的,結合《遼史》的粗略記載去蕪存菁、去偽存真,但是對于沒有條件接觸到這些第一手資料的軍史愛好者郭煒來說,想要理清契丹國族內部那些紛亂的關系,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再說偶爾出土的遼人墓志銘、碑記也不可能像留存的紙面資料那樣豐富而涵蓋範圍廣泛,另外郭煒也沒有專研過遼史,所以他對遼國的整體認識是非常粗略的。

所以郭煒在來到這個世界並且逐漸掌握大權之後,對待諸方勢力固然還是以兵部職方司、偵諜司甚至錦衣衛巡檢司搜集情報為主,但是他自己僅僅憑借著歷史的先見也做出了不少驚艷的決策,然而在面對北方強敵契丹的時候,這樣的歷史先見就很少能夠發揮作用了。

因而在听到韓微這麼說的時候,郭煒確實有些興奮,看樣子盡管契丹人和漢人文明殊途,偵諜司對契丹的滲透效果極差,遠不能和獲取南唐、後蜀、南漢、北漢情報的輕松相比——其實也沒有很輕松,不過比獲取契丹的情報要輕松得多——但是這麼多年堅持下來,仍然是有些成績的嘛~

韓微自豪地挺了挺胸,一時間讓背後的橐駝縮小了不少,語調沉著地答道︰「這個蕭思溫的身份遠不止那麼簡單!契丹的蕭氏後族都歸屬國舅帳,國族當中基本就是耶律一族和蕭氏一族通婚,另外有幾個漢兒姓氏等同于耶律,有幾個漢兒姓氏和渤海姓氏等同于蕭氏,不過遼主的正後必須出自國舅帳蕭氏,有權襲位的也必須是蕭氏所出的嫡子……」

韓微這樣詳細地向郭煒匯報某部分並非急迫需要的情報,這種情況還是很少有的,一般來說郭煒在這種時候基本會要求偵諜司提供一份詳細準確的文,不過今天閑著也是閑著,而且有些宮廷和朝堂的爭斗也不適合大範圍的討論,所以現在就權當侃大山了。

「一個國舅帳卻又分為多部多房,蕭思溫是國舅大父房的子弟,其父蕭忽里沒籍籍無名,但是遼國興起的首任國主耶律阿保機的正後述律平和她的三個弟弟正是蕭忽里沒的同房近支,所以蕭思溫的出身在契丹人當中是比較尊貴的。當然,契丹的國舅帳當中尊貴出身的人不知凡幾,就是和述律平同房近支的也很多,蕭思溫之所以發跡,還是因為他娶了遼國第二任國主耶律德光的女兒耶律呂不古,所以在耶律德光之子耶律述律在位期間頗受寵遇……」

郭煒靜靜地听著韓微向他娓娓道來,雖然前面講的大部分都是郭煒已經知道的情況,但是他並沒有流露出一絲不耐煩來,因為他知道更多的料還在後面。

「然而更復雜更驚人的關系卻是因為蕭思溫的三個女兒。」韓微沉浸在從腦海中檢索資料的狀態,並不怎麼雅致的形貌卻透出一股睿智,「據偵諜司的情報,耶律阿保機和正後述律平只有三個嫡子,就是遼國的東丹王耶律倍,即當年南奔投唐的李贊華,遼國的第二任國主耶律德光和幼子耶律李胡,遼國的第三任國主耶律兀欲是耶律倍的長子,第四任國主耶律述律是耶律德光的長子,而現在的遼國國主則是耶律兀欲的次子。蕭思溫的長女卻是嫁給了耶律李胡的長子耶律喜隱,次女則嫁給了耶律德光的次子耶律罨撤葛,這二人都是耶律阿保機的嫡脈,有資格承襲國主之位的,當然,他最小的女兒現在已經嫁給了遼國的現任國主耶律賢。」

哦~這倒是比較深入的資料啊……不管史不是記載了,起碼是郭煒之前不曾掌握的,郭煒在听到這里的時候已經是精神一振了。

嗯,蕭思溫娶了耶律德光的女兒,按理說算耶律兀欲、耶律述律同輩之人,當然也就是耶律喜隱和耶律罨撤葛的同輩人了,然而他又是這兩個人的岳丈,現在又同時是比他們更晚一輩的耶律賢的岳丈。這關系,嘖嘖~

好,大概像契丹這種游牧民族,或者說未開化民族,算輩分關系沒有華夏那麼嚴格,從他們的皇位傳承來看,顯然也還沒有形成一套嚴格的宗法制度,因此不能用華夏早已成熟的宗法風俗去苛求他們的傳統習俗。而且說來有趣,像蕭思溫這樣的情況,放到後世或許還是某些重口味愛好者的美談呢~

當然,引起郭煒關注的,主要還不是通過蕭思溫聯結起來的錯綜復雜亂七八糟的姻親網以及重口味關系,而的那些人——他的三個女婿盡管輩分不一,卻都是具備爭位資格的耶律阿保機嫡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