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四章 與遼國交涉的結果

作者 ︰ 康保裔
.

第四章與遼國交涉的結果

郝崇信和劉崇諒兩人終究是沒有做成當代蘇武。

大周給遼國的國要求明確,詞意還略顯傲慢,讓耶律賢十分不爽,不過正如耶律賢適所言,此時周、遼之間的實力對比于遼國非常不利,遼軍自耶律屋質所部折戟以來的頹勢剛剛扭轉,但是臥薪嘗膽休養生息的計劃才實施不過四年,皮室軍、五院部、六院部和乙室部的力量恢復尚處在進行當中,趕周軍裝備水平的努力仍然遙遙無期,就算是克制周軍兵器的構想的試驗都難說成效,所以耶律賢再怎麼不痛快,這個時候都還不能與周國翻臉。

于是耶律賢只得空自躲在自己的皇帳發了回悶氣,經過耶律賢適等人的勸告疏導,等到再次接見郝崇信、劉崇諒兩人的時候,耶律賢原先那副氣得烏青泛紫的面容早就變回了春風拂面。不得不說,演技派都是日久成精的。

滿面春風的耶律賢和郝崇信、劉崇諒進行了親切好的交談,隨後安排北府宰相蕭約直和南院樞密使高勛等人組成談判組,與周國使團充分交換了意見,增進了雙方的了解,雖然在某些方面雙方各自持保留態度,但是也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首先,雙方高度評價了自永樂保寧元年以來兩國關系出現的良好發展,並且由衷地希望這樣的發展態勢得以延續,對于兩國邊境的和平局面感到十分欣慰,對于兩國互市的日益發展表示贊賞,希望這樣的局面將會成為兩國關系的主旋律。

其次,劉崇諒代表大周方面再一次強調了對于高麗地位與安全形勢的關注,郝崇信更轉述了大周皇帝關于維護鴨淥水地區安寧的責任與信心的講話,對于遼國在東京道的某些動作表示了極度的關切。i.

當然,蕭約直也代表遼國對高麗作為大周藩屬地位表示了尊重,注意到周國的所有關切,並且表示盡管遼國對周國關于鴨淥水地區的主張持保留態度,對于周軍可能會出現在鴨淥水表示遺憾,但是仍然會盡量勸勉東京道的留守司和統軍司,努力避免在鴨淥水方向出現不愉快事件。

這樣的結果,遼國君臣肯定是很不滿意的,卻又是不得不接受。

原先大遼還指望著通過對高麗的敲詐彌補對周國的戰爭損失與貿易劣勢,孰料周國竟然在和它完全不接壤的地方都會橫插一杠子,唯一的理由就是高麗對大周稱臣納貢,是大周的藩臣。然而就因為周國在中間橫著插了這麼一手,大遼對高麗的所有後續手段竟然就不得不偃旗息鼓了,雖然可以預料得到,獲得周國撐腰的高麗一定會斷然拒絕大遼的一切要求,但是大遼還真就不敢冒著挑釁周國的風險對高麗干些什麼。

大遼可以不怕周人一時頭腦發昏,譬如周軍出燕山橫過千里草原直搗京,這種事情即使以最惡劣的國力軍力評估,遼國君臣也是不怕的——中原的漢人軍隊從來都需要依賴後勤輜重,從糧食馬料到他們那些最新的兵器,尤其是那些兵器,听說對「糧道」的依賴性不亞于弓弩,所以千里草原平坦而又無險可守的後勤線路就足以讓周軍頭疼的。

但是大遼還是有點怕周主感覺顏面受損之後,會在一怒之下命令周軍不惜代價地沿邊蠶食和持續騷擾。要是踫這種事情,新設的南京道或許形勢最好,燕山最厚的部分和燕北的草原就可以阻擋和消耗周軍了,西京道說不得就要被周軍打爛,尤其是西京道的治所雲州大同府被周軍攻下易主都有可能,南面那麼多各部族的冬季牧場恐怕也會被周軍鬧得難以維持。i.

耶律賢倒是想要不去信周人的虛聲恫嚇,因為他看不出周人介入大遼和高麗之間,甚至拚著和大遼關系破裂也要保護高麗,這麼做有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但是高勛和張景惠首先告訴了他,維護天朝國的體面不能用簡單的「好處」來衡量;而耶律賢適和耶律沙則在隨後告訴了他,既然周國的那個郭家小兒把話說出了口,那麼無論有沒有實質性的好處,周軍都必然會介入到遼國和高麗之間了。

所以大遼對于周國的意思必須得認真對待,在沒把握頂住周人的報復之前,對高麗就沒法再做什麼了。

當然,周國也不是完全憑著空口恫嚇就想讓遼國退縮的,周使同樣帶來了他們的交換條件,只是沒有寫在國里面罷了。可是這個交換條件卻讓耶律賢看得都不知道應該生氣還是應該苦笑——周國顯然是注意到了遼國之前向高麗搜求的貢奉是糧食布帛和銅料,其中的銅料周國自己都缺,那自然是不會補償的,不過周國明確表示了他們願意增加向遼國的糧食布帛的輸出。

這個交換條件看起來的確是對遼國放棄要求高麗進貢的補償,但是……但是遼國原先要求高麗進貢,那顯然是無償的,而周國通過互市增加對遼國的輸出,那可全都是有償的,而且非常不便宜。

以前的互市,遼國君臣可沒有看出來周國限制了糧食布帛的輸出規模,反正只要遼國這邊的牛羊、玉石、氈毯、藥材等貨品進了兩國邊境的那幾個榷場,就一定換得到周國甚至南洋的貨物,之所以換來的貨物並不全是糧食布帛,其實不是因為周國限制輸出,而是因為遼國的商戶還要大量購買瓷漆器、燒酒、茶葉和香料等物,那些東西在遼國同樣有巨大的需求。

所以周國提供的這個補償幾乎等于是白說,問題並不在于周國的控制,而是在于遼國拿不出那麼多可供交換的貨品,要不然耶律賢等人怎麼會把心思動到了高麗那邊去呢?

當然,周國提出的這個補償建議還是很全面的,顯示出周國的君臣對于兩國互市進行了充分的調查了解。周國增加對遼國輸出糧食布帛,有償的,為了彌補遼國方面交換物資不足的缺憾,周國同時建議遼國開放馬匹買賣,增加銀錠和珍稀藥材、皮貨的輸出。

這又是一個令耶律賢咬牙切齒的提議。

遼國之所以嚴控馬匹向周國輸出,不就是怕對方能夠用中原漢人生產出來的多得讓人眼花的貨品大量套購馬匹,從而迅速增強周軍的馬軍戰斗力麼?這怎麼能夠放開的,為了多買一些糧食布帛就放開馬匹買賣,那可真是飲鴆止渴了。

至于珍稀藥材和皮貨,遼國也需要從渤海人、女真人那里換來,且不說貨源難以增加,即便能夠大量增加,那麼作為中間商的遼國也會虧死的。

唯一可行的就是向周國增加銀錠的輸出了。銀子在周國和遼國都是作為寶貨的,儲存保值、高額貿易計價和貴重首飾、裝飾品都需要用到,而就在南京道的澤州今河北省平泉縣一帶就有大片的銀坑,倒是可以加大力度開采——可惜礦奴又不夠了。

礦奴或者牧奴不夠,在以往的遼國來說是很好辦的,只要把契丹軍甚至一般的部族軍家丁隊拉出去轉一圈,奴隸人口就源源不斷了,然而現在卻不可能去周國境內打草谷擄掠人口為奴,高麗的主意同樣打不得,那就只好另外再想辦法了。

不管遼國的君臣有多糾結,不管耶律賢心中有多麼憤懣,他們在和周國使團的交往中還是保持了足夠的冷靜和克制,並且一直堅持到最終協議的達成。等到郝崇信、劉崇諒二人面辭之後,耶律賢才收起了那張繃得肉疼的笑臉,各路大臣也皺起眉頭投入到增收攬財和苦練軍隊積蓄力量的常務當中去了。

對于遼國君臣心里面是怎麼想的,郝崇信和劉崇諒心知肚明,卻也毫不在意了那麼一場大戰,心中憤恨想要報復回來是很正常的,大周不也是對石敬瑭割讓出去的地方念念在茲嗎?幽雲十六州已經收回來多少,還剩下多少依然在契丹人掌控下,在大周的朝臣當中恐怕都記得很牢。

記著雙方的仇恨,始終憋著勁想要報復回來,這種情緒小到兩家矛盾,大到國家之間,都是無法單方面消除的現象,除非一方能夠將另一方徹底消滅。不過眼下的遼國君臣在表面從來都沒有把這種仇恨情緒表現出來,並且在一番折沖樽俎之後基本滿足了大周的所有要求,這在郝崇信、劉崇諒這等使者來說就已經足夠了,他們已經稱得不辱使命了。

對方心里面怎麼想,就算是君王對臣子都難以要求,難以真正控制得住,更何況是才實現表面和平不過四年的前敵國呢?只要遼國對大周的力量有足夠現實的認識,其政策選擇和走向能夠被大周影響,至少能夠被軍咨部的那幫武進士們預估到,那就足夠了。

所以和送他們南歸的遼國官員那種復雜至極的心態不同,郝崇信和劉崇諒兩人是志得意滿地和他們告別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