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二十章 黃龍府?

作者 ︰ 康保裔

第二十章黃龍府?

郭煒默默地琢磨著這幾個地名,心中只感到一陣困hu ——這件事情到底是自己帶來的蝴蝶效應呢?還是在原先的歷史上也會發生的必然事件?

听郭守璘描述的事情粗略過程,這個黃龍府原先是處于遼國的實際控制之下的,然後那邊的一個衛將叛lu n,把遼國派去的都監給殺了,一度佔據了黃龍府。電子書下載**結合後面遼軍將其余黨千余戶遷往西南築通州城的說法,這就說明黃龍府的大多數居民都跟著那個衛將反叛了,隨後黃龍府便因此而廢,很顯然,這地方的居民應該就不是契丹人。

漢兒?渤海人?從該地隸屬于東京道來看,兩種可能x ng都是有的,而不管是哪一種,這些人的文明程度都要比契丹人更高。那麼叛軍在刺離水兵敗之後走保兀惹城,和一支頗為強悍的生nv真h n到一起去了,這就說明那支生nv真將來很有可能獲得一部分高級農業文明的輸入。

感情完顏阿骨打的祖先是這麼發達起來的啊……

「原來遼國自家也不安寧嘛~如此說來朕去打它就更方便了。」

其實這種小叛lu n對遼國這等大國是造不成多大損害的,別說立馬就傷筋動骨了,就是等完顏阿骨打興起都還得再等上百年,不知道未來的遼人未加重視並不奇怪,即便是了解一部分未來的郭煒,此刻也就是發發感嘆而已,他同樣沒有把「將會崛起」的那支生nv真看在眼里。

像完顏nv真這樣突然興起的草原和叢林部族歷史上所在多有,興起的原因五hu 八m n,就像這一次,文明較發達地區的一次失敗的叛lu n給他們帶去了更高的文明、更好的生產工具與組織形式,就可以刺j 得一支停留在野蠻階段已經數千年的游獵部落驟然勃興。不過只要文明較發達地區自己不出問題,這些猛然躥起的部族底蘊終究有限,最終仍然只會是旋起旋滅而已。

完顏nv真在另一個時空的興盛,固然有前因,固然有完顏阿骨打及其扈從比較杰出的因素,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遼國與大宋都已經趨于腐朽。尤其是宋、遼兩個國家瓜分了中原和邊疆的力量,相互間無法統合在一起,使得壓制完顏部的力量不夠強大,控制北方邊疆的遼國又是二元制游牧國家,核心部族一朝損失,扈從部族會很容易地就轉而效忠新主人,讓完顏部輕松地接收了遼國的力量,再踫上奇葩的徽欽二帝,把宋朝的北方自己折騰壞了拱手相送,這才成全了完顏nv真的興起。

不過在郭煒主導的這個時空,他有自信不會讓歷史重演。

當然,這種自信不是因為「我預知歷史發展」。因為對某些歷史事件的預知能力而影響歷史發展,郭煒的確是做過不少的,將來有條件有好處的話,他還會繼續做,但是在生nv真這一塊,郭煒並沒有把遏制其發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提前扼殺完顏部的興起上面。

完顏部的興起當然是可以提前扼殺的,不過誰知道呢?渤海國的覆滅、遼國的擴張、漢人與渤海人在東北地區的開拓,甚至還有高麗人的北進,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刺j 生nv真的社會快速發展,這個大局沒有什麼重大變故的話,扼殺了一個完顏部,誰知道會不會冒出來缺s 部、長白部之類的生nv真呢?然後在郭煒顧及不到的地點、時間帶領生nv真走向聯合、走向興盛?

破壞其崛起的大環境是釜底ch u薪的辦法,不過以郭煒的眼光看來,這卻不是太好辦的事情。

高麗的北進確實已經被郭煒打斷了,但是代替高麗北進的卻是大周的東拓,周軍在高麗北境鴨淥水兩岸的活動只會比高麗北進更為刺j 生nv真諸部;遼國的擴張也有可能被郭煒打斷,但是同樣的,在東北地區取而代之的一定是大周,大周開發東北農業一定比遼國更有效,那麼對生nv真諸部的文明刺j 也就只會更強烈。所以生nv真社會的快速進化是必然的,不以任何人的個人意志為轉移,這種客觀規律郭煒可扭轉不了。

當然,要是按照後世某一派的瘋狂理論,把人殺光也是破壞社會進程的辦法,然而這對郭煒、對大周來說同樣不現實。

輿論的阻力倒是小事,慢說當前儒生們的嗓m n還沒有那麼大,儒生也不都是死讀聖賢書的呆子,光是生nv真的活動區域遠離中原、信息傳播困難,就可以消減輿論的威力。然而就像歷代以來草原上的蠻族殺之不盡一樣,目前大周的技術水平和軍事水平也做不到這一點,不管是在草原上還是在叢林里,暫時殺掉了這一批,將來一樣會有人進入這些地方謀生,而只要生產力水平達不到一定的底線,即使進入草原、叢林的是漢人,過個幾代也會衰退成游牧人、游獵人了,根本就是殺不勝殺嘛。

所以呢,歸根到底還是要發展生產力,對大周來說就是自強,只要強壯了自身,外部威脅崛起一個就摁下去一個。而且當生產力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後,就有條件將草原和叢林與各大農耕區捆綁到一起去了,讓它們相互間發生非常緊密的經濟聯系,從而不再有自成體系的游牧人、游獵人,也就不會有以游牧經濟或者游獵經濟為基礎的勢力和農耕區對抗了,之後大周就可以將附近的草原和叢林徹底吃下去。

郭守璘顯然是不會明白郭煒的這一類長遠展望的,所以對郭煒那隨口的一句感嘆倒是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覺,不過皇帝的遠見卓識定非臣子可以蠡測,他也就無需用疑問來表示自己的眼光短淺了。

「陛下,遼國其實從來都是這麼不安寧的,其上京道的西北路招討司常年都要對付漠北、北海的部族侵擾,治下部族也常有叛lu n發生;東京道就更是了,渤海國被遼國滅亡,卻從來沒有徹底臣服,當年陛下北伐幽薊的時候,駐防幽州的渤海軍與漢兒軍對遼國的忠心就遠不如契丹軍,更有散處其間的生nv真完全不服王化,幾乎在每年的夏秋之際都會s o擾遼國邊郡,其東京道看似遠至東海,其實僅有遼陽府、黃龍府等靠近上京道、南京道的少量地區才是真正屬于遼國治下。」

只用了這麼一段話,郭守璘就向皇帝表明了,自己的這一趟出使顯然不是白吃飯的,他為了了解遼國沒有少翻閱史館文冊,沒有少查閱偵諜司的半公開文檔。

郭煒再一次認真地看了郭守璘一眼︰「哦~你很不簡單嘛!竟然已經對遼國這麼了解了……」

郭煒可是知道的,郭守璘只是將家子,雖然進過武學,但是不可能專研史籍和東北文檔,那麼他之所以現在對遼國的形勢可以信口道來,自然是因為臨時用功的緣故了,也是因為相關的資料足夠充足。只可惜郭煒需要處理的政務太多,就算最近幾個月把重點都轉到了遼國這邊,也沒有那麼多時間、j ng力去細細翻查。

「臣既然受了陛下的委派出使遼國,當然不能尸位素餐,在京查閱遼國案卷,在遼境諸般訪查,都是分內之事。」

郭守璘的謙遜恰如其分。

「嗯,好一個分內之事!」郭煒面帶欣賞地看著郭守璘喝了一聲彩,「那你且說說看,在你听來的這些消息當中,黃龍府、刺離水、兀惹城、通州各自在哪?」

「陛下,請容臣取輿圖示意。」

對于郭守璘的這種簡單要求,郭煒自然是笑著應了,能夠把史籍文檔中的地名和地圖實現關聯,這人的軍事素質就已經到了相當的水準,放他出去做主將或許還不行,監軍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燕山東北方向的細圖取來,郭煒一看就知道上面的標識十分粗疏,偵諜司的力量終究比不上境內有州縣官府協助的兵部職方司,不過總比完全沒有地圖而兩眼一抹黑的好。

地圖在案幾上鋪開,郭守璘湊上前來,進入到圖上講解狀態的他說話自然流暢了許多,經過他這麼一指點,再聯系自己穿越前的東北地圖,郭煒終于有了一個大體的概念。

遼國的東京遼陽府,也就是在後世的遼寧*省遼陽*市附近,而黃龍府則大概處于吉林*省長ch n*市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之間,東邊就是h n同江即松hu 江的上游,刺離水則是接近哈爾濱*市的一條支流,兀惹城已經快要到佳木斯*市那個位置了,至于遼國東京道的通州嘛,正處在遼陽府和黃龍府的正中間,如果按照郭煒的推測,八成就是後世著名的吉林*省四平*市一帶。

「黃龍府原為渤海國扶余府,昔日耶律阿保機平渤海還國,卒于此地,有黃龍見,因而更名。開運末耶律德光入汴,以晉主重貴為負義侯,置于黃龍府,故而此處為諸族雜處之地。遼國的東京道通州則是原扶余國王城,渤海號扶余城。」

郭守璘的最後這一段話,讓郭煒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