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二十五章 李挽髻

作者 ︰ 康保裔

遠在高麗發生的這些細節,身處洛陽的大周君臣自然是不可能一一了解的,他們只需要將整個戰略部署規劃好,然後把需要高麗方面承擔的任務分解下去,分別由沙門島的定遠軍護送征用的商船隊完成補給,由駐高麗都部署白廷誨和都監王文寶具體落實軍事準備,東線就算是交代好了。傳更新

正因為如此,蔚興與元守旻的這種交談當然也就不可能傳到郭煒的耳朵里去,偵諜司和錦衣衛巡檢司可沒有那麼閑,不可能把觸角伸到指揮使一級去的。而且軍中自有一套監督與約束機制,真要是有指揮使以的人敢于越雷池一步,自然會有人對此作出迅速的反應,至于像蔚興和元守旻這種無傷大雅的說話,那卻是不會有什麼人去關注。

不過蔚興和元守旻關于高麗女子的心得交流,郭煒在遙遠的洛陽一樣有所感觸。

含涼殿內暖意融融,經過郭煒指點改建的殿宇,夏天自然會有水車將引入宮中的瀍水激殿閣,流水在高處繞殿而行,從頂層降低著殿內的氣溫,然後又從幾個特別的位置如同瀑布一般灑下,配合著相應位置的水車和風扇,能夠給殿內帶來一片濕潤清涼;到了冬天,這一套降溫增濕系統自然停運,屏風、帷幔和地暖又構成了過冬取暖的另一套系統,既能讓殿內溫暖如春,又不會有一點的意外可能——也就是郭煒比較擔心的一氧化碳中毒。

忙完了北伐行動的定案工作,把假期結束的趙匡義一行再次打發到西北去,這一次郭煒是要他正式率領隨從進入涼州經營了,之後的郭煒又忙了一陣冬至郊祭,隨後的白天就被北伐的各項運籌準備工作給,加批閱批閱各地的年終奏章,接見一下藩國和節鎮派來賀正旦的進奏使,郭煒這一段日子里完全可以說是日理萬機。

其實今晚的含涼殿中,郭煒同樣是在日理萬機。

「陛下……臣妾……臣妾謝陛下恩典……」

寢帳之中一聲輕吟,聲音有著說不出來的慵懶魅惑之意。說出來的卻是正得不能再正的官話,別說是帶著後世大連話、普通話記憶而後又摻雜著童年時太原話影響的郭煒了,就算是在他身邊的那些純正汴洛出身的殿直當中。恐怕都沒有幾個能夠把官話說得這麼正的人。

這就是元守旻對蔚興念叨的「高麗貴婦都是懂漢話的,甚至官話說得比俺們還要好」了……對于這種情況,就連元守旻這等常駐高麗的大兵都知道,而蔚興則是有切身體會的。從來都沒有去過高麗的郭煒這兩年也從身邊的兩個高麗貴女身知道了這一點。

沒錯,今晚在含涼殿侍寢的正是著名的李萬姬。嗯,準確地說其實是兩個人,一個是高麗國致仕廣評侍郎李興祐的孫女李萬姬,另一個則是流亡高麗的大唐宗室之後李挽髻。當初高麗國的使者徐熙從郭煒的嘴里听到了這個名字。回國之後可是珍而重之地仔細遴選才選到了這麼兩個人,她們的名字既符合大周天子的意趣,出身又不會辱沒了高麗王國,而且閨德閨容也頗為可觀,能夠完成如此艱巨的使命,徐熙當時可是很佩服自己的。

郭煒原先卻是沒有想到,只是出于自己一時的異想天開,高麗這個藩國居然會有這樣的一番折騰。好在高麗貢使到了以後。經過郭煒的親自驗看,倒是對這麼兩份禮物比較滿意。

李萬姬,名字雖然俗了一點,不過卻是高麗國致仕廣評侍郎李興祐的孫女,在高麗的身份還是挺尊貴的,很合乎高麗與大周聯姻的需要。據說李興祐在听說孫女中選的時候差一點就激動得背過氣去。至于李萬姬這個名字是她原先就有的還是臨時取來的,這個就已經沒人知道了。不過她當初被送過來的時候才只有十四歲,按照待字閨中的規矩。即使臨時取名其實也不算違規就是了。

李挽髻卻真正是原名了。這家人在高麗並沒有顯赫的權勢,只是因為族譜可以溯到唐明皇,所以在高麗國顯得十分尊貴,其家主歷來就是國王身邊尊貴的客卿,所以李挽髻也算得高麗國的貴女。在遴選進獻大周的貴女時,徐熙打探到這個名字之後自然將她劃入應選之列,李家雖然並沒有像李興祐那麼興高采烈,但是也沒有什麼不滿的理由,畢竟再怎麼算大唐苗裔,現在也是落魄到了藩國異域,自家的女兒能夠被中原皇帝選中,對家族而言還是光彩的。

對于這樣選來的兩個人相貌居然能夠讓自己滿意,郭煒已經很感驚嘆了,至于這個名字涉及惡趣味的問題,郭煒當然對任何人都不可能提及,只能是自個兒心中暗爽罷了。不過兩人終究只是藩國貢女的身份,也不是郭煒主動選擇的,沒有需要郭煒著意拉攏的背景,所以入宮的時候想要讓郭煒行納妃禮卻不太可能,最終兩人也就是做了普通的宮嬪而已。

殊不知普通的宮嬪才最合郭煒的心意,這樣一來郭煒在白天忙政務忙得頭皮發炸需要放松的時候,就可以把兩個人同時召入侍寢了。要是兩個妃子同時侍寢,多半會被起居注記一筆荒婬無道,甚至會被言官拿來說嘴,對于普通的宮嬪這麼做就不會有這等煩惱了。

白天日理萬機,晚還是日理萬機,這就是郭煒在這段時間的愜意生活。

兩個人確實是顯貴出身,即使是流寓域外多年的唐室苗裔,即使只是海東小國的大臣之家,從小受到的教育卻與中原一般無二,對于怎麼侍奉天子,她們當然是不會缺乏相關教育的。因此像方才那樣的情況,陪侍一旁閑看著的李萬姬就這麼毫無妒意地默默躺著,隨時恭候著皇帝大駕光臨,而剛剛才經歷過一陣疾風驟雨的李挽髻盡管已經連手指頭都不願意動一動了,卻還是要勉力說出謝恩的話語。

「不用謝,愛姬如此溫婉可人,朕一定會時常給你恩典的,怕是謝不過來誒」

郭煒輕輕地擁著李挽髻,心里面也有些感嘆,同樣是生長于高麗的大富大貴之家,應該說飲食習慣和風土各方面都沒有差異,但是這兩個人的區別卻著實不小。

李萬姬,盡管她的祖父在高麗國曾經位高權重,但是在郭煒面前就始終都是嬌怯得很,一舉一動簡直從來就是任由郭煒來擺布,遠不如李挽髻放得開,就像現在,正可憐兮兮地躺在一旁動也不敢動呢。而李挽髻的家族在高麗空有尊貴卻無實權,但是她面對郭煒就要自然得多,即便沒有擺出和後妃們爭寵的樣子來,舉止之間卻很讓郭煒感覺舒適。

這種差異到底是因為兩人在性情方面的區別,還是因為兩個家族在基本心理方面的不同呢?依照郭煒接觸這個時代女子的經驗,看去家族的影響因素要重一些。李挽髻的家族盡管只是自稱唐室苗裔,但是確屬中原移民無誤,而且多半在內心里的確將自家視作李唐宗室了,這種心態無疑要比李興祐那樣的邊鄙小國大臣大氣得多。

不過郭煒可不確定這樣的家風還能夠傳承多久……現在李家只是遷居高麗不過百年,要是高麗一直這麼僻處一隅下去,李家仍然寓居于高麗,再有個幾百年乃至千年的時間,將來會不會泯然眾人矣?變成一樣的高麗人,一邊繼續夸耀著自己的祖宗,一邊卻開始變著法地說「唐明皇也是高麗人」?

說實話,其實在一開始召兩人侍寢的時候,郭煒還真有過這方面的顧慮——要是一不小心命中了幾發,讓她們生下女兒來倒是小,一旦讓她們生下幾個皇子來,特別是李萬姬生下個把皇子,將來會不會出問題啊?雖然這種庶出的皇子多半封不了什麼親王,但是備不住史籍一定會記載進取的啊……將來的高麗人會不會以此為據主張「大周的一代雄主郭宗誼是高麗人」?

只是郭煒這人有一點好,對于太過遙遠的事情不會去做無謂的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更何況那種千百年之後的事情可都未必還是大周治下了,卻哪里還擔心得過來?自己能夠管好眼下,然後再理順大周的發展方向,那就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郭煒也不會完全無所作為,至少在他看來,對于那樣可怕的未來,現在倒是有些釜底抽薪的辦法——只要大周繼續這麼興盛下去,隨著高麗北境的郡縣化、內地化,隨著提前啟動的海貿和遠洋探險,高麗將來多半是要被大周徹底融入的,那樣就根本不用擔心將來的世界還會出現如此奇葩的高麗人了。

至于將高麗融入有沒有難度?郭煒並不覺得難度很大。在另一個時空,高麗之所以變成那樣,其實有很復雜的歷史原因,自宋朝以後歷代的不爭氣不能不說是其中的主因。如果自家爭氣一點,像這種官話說得比自己還要好的人,心態也是以華風為榮,怎麼就不能成為漢人了?

「嗯,今晚已經給過挽髻恩典,下面就該輪到萬姬了」

下一盤千年大棋可不是現在的郭煒要考慮的,他此時自有樂趣在。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