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三章 水月庵Ⅱ

作者 ︰ 孰不依

一日,淨瓶到了石室,指著石屋中的東西向麻姑問三問四︰「娘,這些東西都是啥呀?有啥用啊?」麻姑對《陽符經》的記載已經爛熟于心,一件件地給淨瓶講這些物品的作用︰「這屋中的七件物品,是九天玄女娘娘留下的七大避邪之物!」

麻姑首先指著銅鏡解釋,「這叫銅鏡。在眾多避邪法寶中,銅鏡的驅邪能力是最強的。鏡的神明妙用,首先在于它能觀照妖魁原形。世上萬物久煉成精者,都有本事假托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鏡中真形。它們一看見銅鏡,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于是趕快溜走。所以捉鬼除妖,照例都要先用一面鏡子當作識破妖怪的法寶。」

麻姑又拿起一柄桃木劍,道︰「這是桃木劍。桃木也叫仙木,是用得最多的伐邪制鬼的材料。桃木之所以具有這等神力,是因為桃樹為百鬼所懼。在家門口插上桃枝,小孩進門不害怕,鬼怪卻畏懼退縮。此外,古人也用桃枝洗澡,可以避邪氣。還有道家常用的拂塵,就是用桃木棍和禾穗復合制成的狀如笤帚的法寶。瓶兒等會拿著這柄桃木劍玩去吧,將來長大了,也可以拿它當作捉鬼或斬鬼的法寶。好嗎?」

淨瓶接過桃木劍,跳將起來,興致勃勃地揮舞一通,謝了母親。見旁邊有小豆,抓起一把豆子,調皮地眨著眼楮,問道︰「這豆子也能避邪驅鬼嗎?」麻姑笑笑,「古人稱豆為寂,凡黑豆、黃豆、青豆等,都屬大豆;赤豆、綠豆、白豆、豌豆等,皆屬小豆,都有神通有靈驗,可以闢瘟避疫。法力高強的可以撒豆成兵,排兵布陣打大仗呢!」

「哦,這是啥呀?」淨瓶看見一塊晶瑩剔透的東西,好奇地抓起來。麻姑朝淨瓶掌心一看,忙道︰「孩子,那是玉。玉是很珍貴的東西,給娘放好,千萬別摔碎了。玉有靈性,可以通天意,凡是妖邪鬼怪都不敢靠近它。」

淨瓶依言將玉石遞給麻姑,見角落中有幾塊大石頭,拍著手跑過去坐在上面,蹺著腿,道︰「娘,我知道這是石頭,石頭能干啥呀?」「石頭也是鎮邪的,凡人居宅處不利,如住宅大門不能正對里巷、小橋或別人家的屋角,有疾病、逃亡、耗財的,都要用重石鎮鬼門,才能大吉大利。」

淨瓶覺得娘什麼都知道,怎麼問都問不倒,心中不服氣,在石屋內轉來轉去,看見有一只香爐,爐中尚有余灰,便抓了一把香灰,「娘,難道香灰也能避邪嗎?」「正是,無論啥東西燒成余燼後,都會有一些精魄殘留在灰里。有精魄就有法力。所以道士會通過撒灰、念咒,來壓邪逐鬼。」麻姑微笑著回答。

淨瓶四處張望,找不到什麼東西來考問麻姑,一臉的不高興。麻姑對淨瓶道︰「娘給你講了六種避邪寶物,你猜猜還有一種是什麼?」淨瓶又到處跑著轉了一圈,還是一無所獲,只好嘟著嘴,「娘,好象啥也沒有了,就只有六種吧?」

麻姑搖搖頭,道︰「不對,娘剛才說了,九天玄女娘娘留下的避邪寶物共有七樣!」淨瓶公主咬著嘴唇,憋紅了臉,低聲道︰「沒有了呀!」

麻姑微微一笑,指著屋檐下的水缸,「不,那里還有一樣,就是水。巫祝在水上畫過符策後,稱‘符水’,以清水祭神並加祝禱後,稱‘咒水’、‘神水’、‘聖水’,皆能治病祛邪。」

淨瓶听麻姑講完這些避邪法寶的用途後,若有所思,靠在石頭上用雙手托著下巴,「娘,我長大了也要用這些法寶去降妖除魔!」說完,眨著一雙大眼楮背誦起《陰符經》中的詞語來。麻姑撫模著淨瓶的頭發,微微點了點頭,對孩子充滿了期望。

淨瓶這孩子本有慧根,又極好學。不消幾年,便在麻姑指點下,逐步領悟了九天玄女三宮五意陰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以及靈寶五符五勝之文。

麻姑經常抬頭凝望崖頂,盼望著能夠飛越而出。要做到這一點,僅僅會一些法咒是不夠的,如果能從《陽符經》中悟出一些武功秘籍就好了。麻姑隱隱約約覺得《陽符經》中一些晦澀的記載可能就是武功秘籍,但始終無法參悟,直到有一天發現淨瓶的異常舉動才恍然大悟。

除了靜坐斗室,跟隨麻姑領悟降妖除魔的法訣,淨瓶改不了好動的習慣。

一天,麻姑看到淨瓶在石屋中摹仿塑像打座,不以為意,在旁靜靜觀看。淨瓶首先長吸一口氣,爾後凝神靜氣、沉至丹田,然後緩緩地抬起雙臂,導引丹田之氣順著三經六脈游走。

這一幕突然觸動了麻姑的神經,麻姑想起《陽符經》的一些記載來,心中一震,忙回到房間翻閱,才明白那好象是一套修煉內功的心法,可惜其中缺了幾頁。

「這套心法莫非就反映在塑像上?」麻姑又返回石屋揣摩那些塑像,因為《陽符經》中間有缺頁,所以與塑像不完全吻合。麻姑對這套心法吃不太準,又觀察了幾天。

直到淨瓶將一幅幅圖像動作連貫起來,居然像模像樣,顯得有始有終,似乎是一套系統連貫的內功心法。跟《陽符經》上記載的殘缺不全的內功心法頗為神似,而且更加完整。

麻姑這才明白,《陽符經》真的記載了一些武功秘籍,不由得大喜過望,也跟著淨瓶操練起來。時間一長,體內果然氣息奔涌,三經六脈暢通無阻,全身的潛力都被調動起來,似乎擁有無窮無盡的力量。

麻姑又猛然聯想起茶園那十幾幅茶技表演圖,急忙趕到茶園,以降妖劍當作長嘴茶壺比劃,感覺其中變化無窮,竟然象是一套高深妙絕的劍法。

麻姑發現這中間的奧妙後,欣喜異常,忙把淨瓶拉來演示了一番。淨瓶本來就生性好動,對什麼都感到新奇,情不自禁拿了一柄桃木劍比劃起來。又兼麻姑在一旁指點,很快就將那十幾幅茶技表演圖走了一遍。

幾遍下來,淨瓶的劍招由生澀到順暢再到精熟,速度越來越快。一套劍法連貫地運用起來,果然招招奇絕,暗含玄機。麻姑邊看邊琢磨劍招中的門道,心領神會不住點頭。

自此,麻姑陪著淨瓶日夜修習九天玄女武功絕學,功力日漸增長,內功與劍法相得益彰。一柄降妖劍或者桃木劍舞起來,不只是招式奇絕,而且風雷隱隱,劍氣如虹。內功修煉到一定程度後,縱然手中無劍,但彈指之間,也能隔空擊破數丈外的陶罐;或者伸手之間,就能將地面的落葉吸至掌心,然後揮掌而出,如百十道暗器飛射而出,傷敵于十丈之外。

不知過了多少年,淨瓶又長大了許多。

一天淨瓶幻想著御劍飛行,隱隱感到桃木劍有月兌手之感,忙將那種奇特感受告訴麻姑。麻姑大感意外,依言試了試,竟然有相似的感覺。麻姑自然鼓勵淨瓶,母女倆一道加倍修習。

御劍之法似乎比修煉內功困難得多,兩人對御劍之法起初不甚熟練,寶劍搖搖晃晃行之不遠,常常莫名其妙地迭落下來。一陣沮喪之後,兩人又從頭再來,每日苦練不止。經過不斷努力,才模到門道,逐漸熟悉。一過數年,才最終習得御劍之術。

俗話說熟能生巧、巧能生華。麻姑與淨瓶掌握御劍之術,時間一久自然尋思能否人劍合一御空飛行。兩人參悟《陽符經》的記載,反復磨練。有了御劍術的基礎,克服掉心理障礙,又花費多年時間,兩人掌握了連人帶劍凌空飛行的訣竅。

淨瓶與麻姑隨後又發現,這十八幅茶技表演圖中總有一招可以與另一招配合,由兩人甚至多人組合使用,試著操演一遍,居然彌合了單人使劍的一些缺失,當真天衣無縫,威力無比。再細看九天玄女圖策,原來書中有一段記載,專門講這幾路劍法,可惜寥寥數筆,甚至沒有劍法劍招的名稱。

書上還講,如果按方位協同進攻,甚至能夠感應天地,引出八部天龍,但這需要「昆吾八劍」為引。母子娘越來越感到《陽符經》的博大精深,不由得倍加珍惜,日夜揣摩經文,從中領悟精髓。每日操練時,將單練與合練結合起來,不斷改進和完善劍法,精益求精,最後總結出十八招精妙絕倫的劍法來。

母女倆不僅將內功與劍法融合,也慢慢將降妖除魔的法訣整合進來,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在臨陣之時借助九天諸神的力量對抗邪魔,將劍法的威力又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準。不過,這需要消耗極大的法力,不可持續,沒有極其深厚的法力,或者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不能行此險招。

九天玄女留下的十八幅茶技表演圖,或許當初並沒有按照一套劍法來考慮,或許本身只是一套茶技表演。只不過九天玄女偶然想到可以轉為劍招,才在《陽符經》中稍加提示。九天玄女沒有真的當一回事,所以連劍法的名稱都沒有記下來。只是時至今日,才被麻姑和淨瓶別出心裁真正當成一套劍法來用。

不管九天玄女當初是否真的創造了這套劍法,麻姑與淨瓶都決定把九天玄女當成創派祖師,兩人商議了許久,決定就把這套劍法稱做「龍行十八式」。前九招為單人劍法,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劍招分別是︰蛟龍出海、白龍過江、飛龍在天、亢龍有悔、滄海游龍、金鯉化龍、蟄龍驚天、白龍分光、九如真龍;後九招為雙人或多人劍法,即虎嘯龍吟、風虎雲龍、鳳翥龍翔、龍騰虎躍、虎踞龍蟠、二龍戲珠、龍鱗映日、鳳閣龍樓、八部天龍。

「龍行十八式」,招招出龍,式式龍行,劍招使來,滿天仙劍飛舞,飄逸靈動,氣勢如虹。對于這套自創的劍法,母女倆引以為傲,傾盡心力研究,造詣日漸深厚。

這年秋天,樹葉枯黃飛落時節。麻姑與淨瓶正在院中練劍,突見一只大鳥從這片洞天福地上空飛過。這只大鳥在天上盤旋數圈,或許是被這片洞天福地吸引,竟然落了下來停在千丈崖頂上。

這只大鳥就像是高聳的岩石,巨大無比,撲騰著張開雙翅,方圓數十丈立刻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將這片洞天福地攪得時暗時明!

淨瓶見這鳥古怪,又死活不走,揚起的沙塵落到院中,弄得兩人灰頭土臉,還時不時地遮蔽了天日,心中有氣,將桃木劍一拋,順勢一躍,立即馭劍而起,如一顆流星一般迅疾向大鳥飛去。

麻姑被大鳥撲下的沙塵迷了眼,正在擦眼,沒有想到淨瓶會飛馳而去,忙叫道︰「瓶兒,這是冥海的鯤鵬,是天上的神鳥,千萬小心,不要惹它!」隨即祭起降妖劍,迎風而起,追趕淨瓶去了!

麻姑所言不差,這只大鳥的確是冥海的鯤鵬,今日到此也是機緣巧合。鯤鵬憑借著兩翅扇起的旋風能夠扶搖直上九萬里高空,決非一般禽鳥可比。

大鵬見有人迎風飛來,也是怔了一下,沒有想到這片洞天福地竟然還有如此高手!大鵬見來人劍氣如虹,卻毫無畏懼,立即振翅而起,朝著淨瓶迎面一爪抓過來!

淨瓶見那巨爪寒光閃閃,不像是皮肉之軀,倒好象是玄鐵一般,隱隱有金屬一般的錚錚響聲,心中不敢大意,忙引法訣閃避。

那桃木劍載著淨瓶疾飛,在巨爪抓到的瞬間,桃木劍略微轉了一個彎,正好避過巨爪。淨瓶還在轉身的一剎那,用手中的樹枝朝巨爪掃了一下!「啪」的一聲,樹枝折成兩半!

淨瓶經過多年修煉,已有很深的內力,剛才那根樹枝看似柔弱,淨瓶卻給它附加了強勁的力道。那大鵬被樹枝掃中巨爪,感到一陣劇痛,迅速縮回巨爪,空中傳來一聲略帶痛楚的鳴叫。

這時,麻姑已經趕到,怕大鵬傷害淨瓶,忙將降妖劍祭出,使了一招「滄海游龍」,逼大鵬改攻為守。那降妖劍迎風暴漲,如一條青色巨蟒飛竄,卻不沿著直線前進,而是在空中不斷調整方向,從斜刺里迅速向大鵬疾飛而去。

大鵬本待要攻擊淨瓶,還以顏色,因有仙劍飛至,只得收回身勢,翅膀在空中一劃,意在拍打仙劍。「啪」的一聲響,降妖劍被大鵬翅膀一拍,竟然在空中翻了兩三圈還震顫不止。麻姑速引劍訣,將仙劍招回。

這時淨瓶已經緩過勁來,將桃木劍祭起,向麻姑喊道︰「娘,來一招‘鳳閣龍樓’,困住這只大鳥,看它老實不老實!」

這「鳳閣龍樓」是「龍行十八式」中的雙人劍法,威力巨大!麻姑怕傷了大鵬,還有點遲疑。但淨瓶已經引劍訣,將劍招使了出來,麻姑只得出劍配合!

只見降妖劍與桃木劍在空中來回交叉飛行,每交叉一次就幻化一對劍影,不消多時,空中就密密麻麻地幻化出數十枝仙劍,圍繞著大鵬上上下下疾飛不停。

大鵬被虛虛實實的仙劍困于陣中,見勢不妙,引頸長唳起來,不斷地扇動翅膀,想依靠雙翅扇動產生的氣流逼退仙劍!

但大鵬怎麼經得住麻姑、淨瓶的聯手攻擊。在仙劍不停地圍攻下,大鵬屢屢被刺傷,連連發出悲鳴之聲!麻姑心中不忍,放慢了降妖劍的飛旋速度。

大鵬見有機可乘,便集中力量,猛地一抖雙翅,爆發出強大的氣流,將周圍飛劍蕩開,迅疾展翅直竄高空,想要擺月兌劍陣!

淨瓶早已看在眼里,哪容大鵬輕易逃走,立即撒出一大把小豆。那些小豆在空中迅速變形,變成一群群豆兵,罩住了大鵬的去路。大鵬一看不好,又只得掉頭向下沖!

這大鵬

本是天上神鳥,自然能屈能伸。一邊往下飛,一邊迅速縮小體形。淨瓶見大鵬被逼下懸崖,陷身于那片洞天福地之中,心中大喜,「娘,我們困住這只大鳥了!」

淨瓶逞強好勝,決心擒獲這只大鳥,連連引動法訣,在崖頂設下幾道禁制,封堵大鵬的退路。然後與麻姑御劍而下。

那大鵬到了谷底,見無處可去,展翅又要飛走,可是剛飛到崖頂,就被一道無形的巨網擋回。大鵬連連鳴叫,不少羽毛都被踫得掉下來,在半空中飄飄揚揚地飛來飛去。過了許多時候,大鵬見逃生無望,只得飛回谷底,落在大樹之上,疑懼地望著淨瓶和麻姑,不知面臨什麼命運。

麻姑和淨瓶回到谷底,似乎並不準備傷害這只大鵬。相反,她們收起仙劍,在青石條案旁邊坐了下來。淨瓶去摘了一些仙果,麻姑盛了一瓢甘泉,走到大鵬落腳的大樹面前,將仙果和甘泉放在旁邊。兩人回過身,便自顧自地飲水,泡茶去了。

大鵬見了那瓢清水,饑渴難忍,等了半天,沒有什麼動靜,就從樹上飛下來,伸長脖子飲了幾口水,發現這水竟然如此甘冽,便放開膽子飲水,啄那仙果。

如此幾日,那大鵬的傷勢很快就好了,對谷底兩人的戒心慢慢消逝。時間一長,大鵬居然與淨瓶相互打鬧,毫不見外,淨瓶也就有意坐在大鵬身上,驅使它在半空中飛來飛去。等到有一天,淨瓶撤了崖頂的禁制,這大鵬竟然不肯飛走,就此留在谷底,每天與淨瓶形影不離,成了淨瓶的坐騎。

後來,淨瓶翻看九天玄女留下的圖策,發現經文中多次提到昆吾八劍,對昆吾八劍產生了好奇,便求教于麻姑。麻姑對昆吾八劍的傳說略有所知,道︰「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斬蚩尤于解州,《九天玄女圖策》曾經提到的昆吾八劍,莫不就藏在解州?」

母女倆商量半天,決意盜取昆吾劍。兩人一齊趕到解州破了蚩尤旗,果然從血池中取得了八柄昆吾劍,捆好放到大鵬背上。

麻姑與淨瓶畢竟心地善良,擔心取走昆吾劍會讓蚩尤擺月兌壓制,出來禍亂天下,便與淨瓶一起施加了幾道禁制,防止蚩尤逃逸。但淨瓶與麻姑卻不知,以昆吾八劍的威力尚不能完全阻止蚩尤逃逸,她倆的功力與昆吾八劍相較又遜了幾分,怎麼能夠輕易困住蚩尤?

結果,就在兩人施法的時候,蚩尤的魂魄一身化九影,其中一絲幽靈乘隙逃了出來,麻姑與淨瓶居然毫無察覺。

麻姑與淨瓶取得昆吾八劍離去後,幸得一位衣著寒酸、腰系酒葫蘆的老道人及時趕到,發現血池中法力減弱,蚩尤的一縷魂魄已經逃逸,大為震驚,趕緊設法補救。老道長連續施加兩道禁制,才壓制住血池中的戾氣,沒有讓蚩尤全身而出。

這個老道長便是名聞三界的赤松子,當年是炎帝的雨師,協助炎帝與蚩尤、黃帝先後交過手。千年過去,赤松子對蚩尤的強悍心猶敬畏。封住血池之後,赤松子稍微松了口氣。即便如此,赤松子也不免憂心忡忡,擔心蚩尤逃逸的那一縷魂魄會惹出禍端來。

山中無甲子,寒暑不知年。不知道過了多少年代,麻姑與淨瓶完全掌握了九天玄女的武功絕學。

一日,麻姑御劍飛出崖頂,發現西南巴蜀之地突然升起一股奇怪的黑色雲氣,陰沉詭異,透著莫名的邪氣。麻姑愣了愣,立即醒悟那里將有妖魔出世。

早年麻姑陪同莊王妃苦渡春秋,莊王妃曾經給她講過不少從楚莊王那里听來的奇聞異事,包括對雲氣的識別與判斷。所以麻姑能夠敏感地察覺遙遠的西南方那片黑雲意味著什麼。

麻姑心想在水月庵這麼多年,煉成了九天玄女的絕學,應當出山為蒼生除魔。另外,也可以趁這個機會讓淨瓶到三界之中歷練歷練,將來好為莊王妃洗雪沉冤。麻姑把自己的想法跟淨瓶一說,淨瓶立即點頭應允。淨瓶久有闖蕩江湖的念頭,自然會與麻姑的心思不謀而合。

數日後,麻姑收拾收拾東西,叫淨瓶從昆吾八劍當中挑了一柄「滅魂」劍隨身攜帶,一同往西蜀走上一遭。兩人先後騰空而起,端坐在大鵬背上,飛出了水月庵,告別了這片熟悉的深谷院落。

也就是這趟西蜀之旅,淨瓶開始陷入江湖紛爭,無以自拔。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