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七章 龍淵鑄劍Ⅱ

作者 ︰ 孰不依

劉太公回到家,越想越神。第二天,按照相士的吩咐,不告訴任何人,偷偷收拾好行李,帶著那個包袱往豐沛山澤而去。

走了一天,到了一座荒廢的山神廟歇腳。點起一堆篝火,拷一些干糧吃。忽听遠方傳來一聲狼嚎,悠長尖細,淒厲中透著詭異,劉太公不禁打了個冷戰。

劉太公年輕時在外流浪,曾在曠野中被一群野狼追趕,後來爬到樹上,方才免劫。此時耳听狼嚎陣陣傳來,四周林木搖晃,樹影森森,端地如鬼如魅,不由得害怕起來。

劉太公想來想去,便把包袱打開,將‘驚鯢’劍握在手中壯膽。那‘驚鯢’劍撥出,周圍狼嚎鬼叫的聲音都突然沉寂下來,只剩下木柴「啪啪」燃燒的聲音。本來昏暗的大殿忽然一亮,‘驚鯢’劍的寒光竟然讓這座山神廟增輝不少。

這‘驚鯢’劍一出,居然有如此奇效,完全出乎劉太公意料之外。劉太公信心倍增,感到心里踏實許多,看來此劍還真有驅邪鎮魔之功!

劉太公在火光和劍光輝映之中,仔細端詳這柄寶劍。這‘驚鯢’劍長三尺余,上面刻有銘文。劉太公雖然略通文理,但這些銘文艱澀難認,只有幾個字能夠認出來。從這幾個字看,劉太公懷疑這把劍很可能是黃帝時期征伐蚩尤時鑄造的,歷史已經極為悠久了!

「真是個寶物,不知那相士的話能不能全部靈驗?這寶物咱劉家可得好好收藏,決不能丟了!」劉太公抱著寶劍迷迷糊糊地過了一夜。

早上起來,劉太公收拾好東西繼續往山里走。過了三天,終于到了豐沛山澤。按照那日「相士」的指點在山里拐了幾個彎,來到一個谷口。然後照著「相士」教的口訣,在那里「嘰哩呱啦」默念了一通。

不一會,剛才還霧氣濃重的谷口突然雲開霧散,遠遠看到山谷里有人在冶煉、打造兵器。在高大的冶鐵爐不遠處,有一口幾百丈寬、碧綠如玉的大池!

「對了,那就是龍淵,就是這地方!」劉太公心里一喜,那「相士」真是說得不差,咒語也非常靈驗。劉太公對自己這遭奇遇更是深信不疑。

劉太公沿著小徑朝工匠那邊走去。到了工匠們旁邊,工匠都停下手中的活,以奇怪的眼光盯著劉太公。其中一個開口喝道︰「喂,你是怎麼跑到這里來的?」

劉太公自然不敢實話實說,因為「相士」已經關照過他。只好扯了個不真不假的謊︰「唉,我本是山里一戶人家,這山里原本也熟悉的。不想今日這麼大的霧,倒走迷了路,跑到貴地來了!」

劉太公坐在一顆樹下歇息,擦擦汗,問道︰「你們在鑄造什麼東西呀?」有一個工匠看起來很和藹,笑著回答道︰「我們在為天子鑄劍。不要對外面的人說喲!」工匠指著前面案上一口看來十分厚重的寶劍,道︰「這口劍已經煉了許多年,雖然還算不得什麼神兵利器,但也決非等閑之物!」

剛才那一個喝斥劉太公的工匠吃了一驚,低聲道︰「你可不能隨便對外人亂說!」那位和顏悅色的工匠說︰「這個人能走到這里來,你以為是無緣之人嗎?」另一個工匠啞了口,這地方的確不是一般人能隨便闖進來的。

劉太公按照「相士」的吩咐不停地擺弄那個包袱,故意露出「驚鯢」劍的劍柄。喃喃自語道︰「要說鑄劍,誰也比不過俺家祖傳的寶劍!」有一個工匠听見劉太公大言不慚,面帶不屑地瞥了一眼「驚鯢」劍的劍柄。哪知一見之下,猛吃一驚,連忙拉了旁邊一位工匠的袖子,指了指劉太公手里「驚鯢」劍隔著包袱透出的寒光。

旁邊的工匠看了看劉太公,也停下手中的活,幾個人開始附耳交談,不一會又有幾個工匠悄悄聚過來,在一起商議什麼。

劉太公豎起耳朵偷听,其中一人竊竊私語︰「我們在這里鑄劍都這麼多年了,雖然也有了些進展,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鑄好斬蛇劍,達到天子劍的標準。如果有這老頭身上的寶劍,鑄造斬蛇劍指日可待。不如叫這老頭把寶劍給我們,我們給他鑄成斬蛇劍,等交差後再讓他拿回去。如何?」

那幾個工匠商議了半天,終于下定決心。一人走上前來,指了指冶鐵爐,道︰「這冶爐用天上星辰的精氣為輔佐,煉出來的劍可以殲滅最凶殘的敵人,甚至可以用它來平定天下。」接著又指指案上那一口厚重的寶劍,「但是我們現在用的鑄鐵不對路,這柄劍怎麼冶煉打造都很難鑄成天子之劍。」

工匠轉過身,望著劉太公抱著的「驚鯢」劍,懇求道︰「如果老漢你將身邊帶的這把劍投放到爐中,由我們重新冶煉,鑄造出來的肯定是一把絕世的神劍。這劍煉出來後,我們向上司報告一下就還給你。你老肯借寶劍給我們用幾天嗎?」

劉太公昨夜琢磨這把寶劍,知道不是凡物。此刻見工匠也這樣說,不免多長了心眼,成了黃鱔爬犁頭,變得狡猾起來了。緩緩說道︰「我這把劍特別鋒利,任何刀劍均不能相比。在水中可以折斷虯龍,在陸上可以刺殺猛虎與犀牛。妖魔鬼怪都抵擋不了它。而且刻金削玉,它的利刃一點也不卷!給你們一煉,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呢!」

工匠見劉太公耍滑頭,就直言道︰「你這把劍已經冶煉打制得很精致,的確不是等閑之物。只是你這把寶劍不跟我們爐中的這些精鐵在一塊冶煉,不用龍淵之水淬火,讓最好的工匠來磨刃,也終歸只是件江湖人士使用的神兵利器,成不了號令天下的神劍。」

劉太公只是故意吊工匠的胃口,那里會放棄將「驚鯢」劍煉成「斬蛇劍」的機會。听到這里便從包袱中取出寶劍,裝著極不情願的樣子交給工匠,「唉,什麼平定天下,我也老了,這輩子也休想了!要是真的如閣下所言,讓你們煉成神劍可以號令天下,那就試試吧!沒準俺老漢的兒輩孫輩能夠用得上!」

工匠接過劍,「我們自然不會誑你,不過我們在這里煉這口劍,你老只怕也得在這里呆上幾天。我們給你找個住處,沒有事可以出來看著我們煉劍,困了你自去休息。」

劉太公稱謝。不過,劉太公還是不願放過觀察的機會,不到困倦之時,便一直圍在爐邊跟工匠聊天。

工匠們將「驚鯢」劍去了裝飾,投入熊熊燃燒的爐火中冶煉。爐火挾煙沖天而起,天上的太陽也都昏暗不明。一群工匠忙忙碌碌,有的忙著往爐中添炭加煤,控制爐中的火勢;有的從下面龍淵中取水,倒在一口大缸之中,供淬火之用;有的將那塊神鐵錘了煉,煉了再錘。

一個工匠見劉太公在側,便問︰「老漢,你什麼時候得到這把寶劍的?」劉太公順口吹噓︰「昭襄王時,我有一次出行,途中遇到一個野人,將這柄劍送給我。並說‘這是殷商時期的靈物,希望你能將它世代相傳。它上面刻有古銘文,記著這柄劍鑄造的年月。’」

劉太公說到這里,工匠愣了一下,想起前兩日看過劍上的銘文,明明是黃帝時期的寶劍,哪里是什麼殷商時期的靈物!

工匠心思一轉,多了個心眼,暗想︰「看來這老漢不識字,以訛傳訛,並不知道這柄劍的真正來歷。這樣也好,反正他也不知道這柄劍的真相,將來追查起來,就不怕穿幫露餡了!」

于是,對劉太公笑道︰「老漢真是見識淵博啊!佩服,佩服!」其實,劉太公也認得幾個字,只是「相士」交待要裝作不認識字,所以故意亂說罷了。沒想到工匠順水推舟想糊弄自己,劉太公心里暗罵︰「哼,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打什麼算盤,是不是想掉包,拿那柄不成器的寶劍騙我?門都沒有!」

又過了幾日,一個工匠過來對劉太公說︰「‘斬蛇劍’就快鑄成了,明天早上我們上司會來驗收,你在這里呆著千萬不要出來。等到我們上司走後,我們再把劍還給你,記住了嗎?」劉太公點點頭,「我記住了,不出來就是了!」

這大山深谷之中,每夜都好似有鬼神自空中往來經過,車馬人畜之聲一一可辨。劉太公知道這里非尋常處所,心中畏懼,不敢偷窺。別說工匠有交代,只能讓自己看他們鑄劍,其他啥地方也不能瞎轉,就算沒有交代,劉太公也沒有膽量離開工匠,到其他地方偷窺。

第二天一早,劉太公醒來,繼續觀察那些工匠鑄劍。那些工匠特別忙碌,打掃了幾遍衛生,換上了新衣服。有的則忙著宰殺豬、牛、羊三牲,準備用三牲的血涂劍祭祀。

最後,一眾工匠們在爐前的一塊地方排好隊。新擺的一張高台上鋪著一層錦繡,錦繡上擺著一口光芒四射的寶劍。

「那一定就是斬蛇劍!」劉太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等了不少時間,空中突然仙樂響起,劉太公忙藏進屋去。從門縫中瞟了一眼,幾個人影由小而大,從空中慢慢飄來,工匠們都跪在地上迎候。空中的仙人落地後,工匠們才站起身來,引導那些仙人到高台前,將「斬蛇劍」遞給其中一位喚作天蓬元帥的仙人鑒定。

劉太公遠遠地望見那天蓬元帥握著「斬蛇劍」反復觀賞,似乎十分滿意。過了一些時候,那位天蓬元帥掏出一方印章一樣的東西,在「斬蛇劍」上蓋了一個印。然後領著工匠燒香祭祀,折騰了大概一個時辰。

一個工匠將「斬蛇劍」收起來,另一個工匠則把尚未煉成天子劍的寶劍塞給了天蓬元帥。天蓬元帥稍有推辭,但仍接了下來收好。天蓬元帥又與工匠們說了一番話,被領到一座房舍,遠遠地聞著一股酒香,大概是喝酒慶賀罷。酒足飯飽之後,工匠們送醉醺醺的天蓬元帥出來。天蓬元帥朝眾人略微拱了手,就帶著侍眾騰空去了。

仙人們離去後,許久,劉太公听到有人敲門。打開門一看,一個工匠抱著「斬蛇劍」站在門口,喜滋滋地說︰「好了,‘斬蛇劍’已經驗收了,你可以拿回去了。我們也可以交差回天庭了。」

劉太公接過「斬蛇劍」再三打量,沒有發現掉包的跡象,心中暗暗高興。末了,又明知故問︰「你們到底都是什麼人啊?」

那個工匠看了看劉太公,輕道︰「跟你老漢實話實說吧,我們是從天庭罰到下界鑄劍的鑄劍師。奉天命在此鑄劍已經上百年了。如果沒有你的寶劍,只怕還得二三百年才能煉成天子劍。如今有你老的寶劍相助,十數日即成。大伙為了免除幾百年苦熬,樂得為你鑄一把好劍。我們也可以早點回天庭交差,不在下界苦熬了。」

為了應付檢查驗收,工匠昨夜一宿未眠,倍覺困倦,掩著嘴伸腰打了個呵欠。囑咐道︰「這把劍,你拿回家埋在宅子里面,埋上兩百年,一定不要讓別人知道。這些事,出去後可不要到處亂傳,一定記住了!」

劉太公將斬蛇劍翻來覆去地看,發現原來那些銘文不見了,又新蓋上了一個印。好象有幾行字,似乎是︰「寶文出,劉季握,卯金刀,在軫北,字禾子,天下服」。

劉太公琢磨半天,又驚又喜,暗想︰「我兒子就叫劉季,看來這劉三有天子之命啊!」

劉太公心中十分高興,忙將斬蛇劍包裹起來。劉太公剛剛收起斬蛇劍,那些鑄劍師就變成一道道青煙消失了。山谷中也變得靜悄悄、空蕩蕩,連房舍、冶爐都不見了。剛才還人聲鼎沸,轉瞬間鴉雀無聲。

劉太公在這里呆了十幾日,已經熟悉得差不多。這一下一切都蹤跡全無,又猛然不適應了,心情好象也變得空蕩蕩的。

劉太公照原路往陽里村趕,一邊趕路還一邊納悶︰「相土說這把劍用以防身,工匠卻說要埋藏起來。我該听誰的呀?」

劉太公只顧連日趕路,蒙了一臉煙塵。這日趕到村門口突然呆住了︰村門口有一個老太太倚著牆站著,感覺十分熟悉。

「那是誰呀?」劉太公驚疑不定。那老太太見劉太公走過來,也怔住了,揉了揉眼,遲疑地問了一句︰「你找誰呀?」

劉太公听了心里有氣︰「我找誰?我誰也不找,我就是這里的人。我叫劉執嘉,鄉親也叫劉太公,才出門十來多天,家里就糟蹋成這樣了!劉媼呢?跑哪里去了?」

那老太太一听,像被雷電觸了一下似的,繼而號嚎大哭︰「你這老東西,還知道有個劉媼啊?說什麼十幾天,也不告訴我一句就走了,一走就是十八年!還把家里的老本全都卷走了,害得一家人淨喝西北風!我還以為你死在外面,再也不回來了!」

「你,你就是劉媼劉老太婆?」劉太公再左左右右地朝老太太打量了一番,怪不得剛才覺得那麼熟悉,還真是有那麼幾分劉媼的模樣。

劉太公奇道︰「我這一走,還真就十八年過去了?」劉媼怒道︰「你看我都老成什麼樣了,還哄你不成?」

劉太公只得請劉媼息怒,扶著劉媼回家,問道︰「幾個兒子呢?劉三呢?」劉太公回到家,還想著斬蛇劍上的幾行字,所以就先問劉三也就是劉季了。

不問劉三還好,一問劉三,劉媼的臉色又變了,「那個逆子,你還想著他啊!」

劉太公一看不對,忙道︰「這劉三怎麼啦?」「怎麼啦?我怎麼知道怎麼啦!算是跟咱劉家丟人丟到家了!」

劉媼本來就已是一個老太太,說起話來嘴里漏風

含糊不清,沒完沒了。劉三的事慢慢從劉媼口中說出來,劉太公听了半天,也了解了一個輪廓。

原來,劉太公走後,沒幾年劉三慢慢長大。劉媼給劉三找了個私塾先生,讓他學點東西,不想這小家伙不喜讀書,反倒想了不少鬼點子來對付先生。先生惹不起還躲不起嗎,一拍走了,來了個不辭而別。

劉媼管教不了劉三,蒼老得極快。劉三跟不三不四的人混了幾年,書也不讀、地也不種,好吃懶做,哥哥、嫂嫂都不願與他一起過,便分了家。

沒人要劉三,劉三只能與劉媼一起。劉媼本想逼著劉三想想辦法孝順母親,不想這劉三卻不管劉媼,整日交了些狐朋狗友,將劉媼丟在家里,饑一頓飽一頓的。要不是其他兩個兒子不時接濟一下,只怕早就等不到劉太公回來了。

劉三對母親落得如此境遇,不僅不感愧疚,相反,只要回家沒什麼吃的,還大發雷霆,然後跑到哥哥嫂嫂那里混吃的,根本不管劉媼。一天,嫂嫂見劉三又來了,實在忍不住,就用勺子猛勁刮鍋,讓劉三知道飯已吃完,劉三這才悻悻而去。

今天,劉三早早就出了門,眼見過了晌午還未回來。劉媼已是饑腸嚕嚕,忍不住就到了村口,盼著那劉三捎點能夠果月復的東西早點轉回家來,不想卻遇上了劉太公。

劉太公听完,模了模那個包袱,長嘆了一口氣︰「咳,那相士什麼都算得很準,看來是我這個兒子不爭氣啊!算了,算了,這劍也不給他佩帶了,我把這東西藏起來就是了,就當沒過這事!」回家就將那斬蛇劍找了個旮拉放起來。

劉太公本以為斬蛇劍就此埋沒,沒曾想沒多長時間,斬蛇劍竟然就名揚天下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