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十二章 霸王別姬Ⅰ

作者 ︰ 孰不依

秦始皇駕崩,胡亥做了皇帝,世稱秦二世。此君同樣昏庸無道︰從民間大肆擄掠美女,禁于宮中,供其宣婬;不顧百姓死活,征調囚犯、奴隸和民夫,續建阿房宮。較之始皇帝,更為殘暴。

朝堂之上趙高專權,指鹿為馬,將秦二世玩于股掌。先是毒死蒙恬,殺了蒙毅,爾後捏造證據,將秦始皇的十來個公子、十幾個公主及一些忠臣良將定了死罪。趙高將秦二世的羽翼剪個精光,秦二世居然大加贊賞,不知禍至無日。

朝野內外,遍地怨恨,叫苦連天。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率九百戎卒前往漁陽,駐屯大澤鄉,遇雨受阻,耽誤行程,趕不上戎期依律當斬。陳勝、吳廣商議,天下苦秦久矣,與其束手待斃不如揭竿而起。各地諸郡縣風聞陳勝、吳廣扯起反旗,痛恨秦吏的民眾紛紛響應。

後來,陳勝、吳廣雖在秦軍鎮壓下敗亡,但秦朝天下自此風起雲涌,大廈將傾。

會稽郡下相境內。一位六十多歲的長者來尋項羽。這老者頭戴儒冠,身穿布衣,腳踏皂鞋,花白眉毛,頦下銀須飄灑,兩眼灼灼有神。最奇的是腰間所束的那條青鱗玉帶,透著些許青光和寒意。這老者就是範增。範增精通天文,善用兵法,乃百世難得一見的奇才。

「項公子在家嗎?」項羽正在家中與虞姬練劍,聞得門口蒼老而遒勁的聲音。虞姬道︰「表哥,好象是範前輩來了!」兩人收了劍,虞姬上前開門,果然是範增牽了一匹馬站在門外。

虞姬忙牽過馬來系于馬廄,項羽趕過來,拱手道︰「不知範前輩到了寒舍,有失遠迎,得前輩光顧,寒舍蓬篳生輝,榮幸之至!」虞姬與項羽一起將範增迎進大堂坐定,沏上茶。

範增端起茶盅,注視著項羽,道︰「項公子,可知老夫此來何意?」項羽擺擺手,道︰「慚愧,晚輩不知,正要請教!」

範增呷了一口茶,放下茶盅,道︰「老夫听人傳聞,公子當年豪言,欲取秦皇而代之。如今天下,風雨飄搖,正是豪杰並起、逐鹿中原的時候。公子既有大志,怎能錯過良機!」

項羽臉一紅,道︰「晚輩當年魯莽,口出狂言,前輩不可當真。」

範增搖搖頭,道︰「公子不必疑慮,且听老夫道來。當年七雄並立,楚國地域數千里,國勢不可謂不強,卻不幸亡于暴秦,何也?想來天道循環,興亡交替,不唯人力,亦有天數。現今秦國,雖曾盛極一時,但苛政嚴酷,暴虐無道,陳勝、吳廣乃一戍卒,舉臂一呼,秦庭竟被弄得搖搖欲墜,顯然已是外強中干。民間傳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你我不如奮起謀事,與秦庭清算國恨家仇。」

項羽听了範增的話,略一沉吟,道︰「前輩之言,晚輩以為極是。只是陳勝、吳廣新敗,何時舉兵,似當從長計議!」

範增見項羽仍有疑慮,便條分細縷,逐一分析陳勝失敗的原因和對策︰「陳勝王失敗,令人惋惜,卻在情理之中。強秦征服六國,六國後人心懷怨憤,皆願伺機報仇,尤以楚國為甚。陳勝王發難舉義,不立楚王之後,偏自立為王,不能吸納反秦勢力,終致敗亡。公子乃楚將之後,如果在江東舉兵,各地諸將必爭先恐後,競相來投。如果再扶楚王後裔繼位,必能吸納百川,天下歸心。屆時豪杰歸附,將士用命,鼎定天下指日可待。」

項羽雖蝸居于下相,但仍風聞天下紛亂,本有起兵之意。今日得範增撥開心中雲霧,一拍幾案,道︰「好,就依前輩所言,晚輩這就去與叔父商議,爭取刻日起兵!」

話說項羽正與叔父項梁商議,忽有會稽郡守殷通差人前來,請項羽與叔父同往議事。二人奉召謁見郡守,殷通下座相迎,引項梁叔佷入密室。

殷通低聲語道︰「天下紛亂,諸郡皆叛,天意亡秦,不可禁止。我聞先發制人,後發為人所制,意欲乘機起事,君等意下如何?」

這一席話,正中項梁叔佷心坎,項羽當即笑顏相答,極力贊成。

項羽回到家中,與範增、虞姬密談今日之事。不料,範增听罷,斷然否決,道︰「這殷通貪橫霸道,百姓痛恨,我們怎能寄人籬下听他調遣?這殷通將來只會牽累于我,與其共事毫無益處。不如設計除了此人,借他的頭顱立威,號令江東!」

虞姬沉吟半天,對項羽道︰「範前輩深謀遠慮,見識獨到,殷通此人的確不可共事。我們與其听命于這個郡守,不如自掌兵權。殺了這個殘暴的殷通,還可兼得民心,確為上策。」項羽一听有理,便道︰「明日便依先生主意行事!」

翌日早起,項羽與項梁裝束停當,暗藏短劍,隨同前往。既至郡衙,趨步入門,直至殷通座前。稍事寒喧,項梁便使了個眼色。項羽會意,隨即搶前一步,拔出懷中暗藏的短劍,向殷通砍去。

項羽何等身手,那殷通避之不及,寒光閃處,首隨劍落,尸身倒地。項梁俯檢尸身,取得印綬,懸諸腰間,又從兵器架上取了把刀,將殷通首級拾起,提在手中。

項羽亦隨手取下殷通的佩劍,與項梁一同出來。行未數步,就有許多衛兵各持兵器,擁了過來,將兩人攔住!

項羽有萬夫不當之勇,全不將這些人放在心里,劍鋒一指,低吼道︰「我看你們長了幾個腦袋,要命的趕緊閃開!」一聲叱 ,飛轉騰挪,舉劍四揮,那口劍直同游龍一般,神出鬼沒。劍光閃處,便有好幾個頭顱,應聲滾落。

項梁在側呼應,左劈右砍,血肉橫飛。眾衛兵見項梁叔佷武藝高絕,被那一片刀光劍影駭得一步步的倒退下去。項羽索性大展武藝,如痴如狂,仗著一柄寶劍,砍瓜切菜,又殺翻了數十人,驚得余眾四散奔逃,不留一人。

項羽召集城中父老,痛斥秦庭殘暴無道,郡守貪橫無德。而後大聲道︰「如今天下紛爭並起,江東地方千里,正當圖謀大事。願眾鄉親隨我項羽一道,齊心協力復我大楚!」

城中父老怎敢反抗,同聲應命。範增隨即在城中遍貼文告,招募兵勇。項羽在江東一帶威名遠著,得知項羽舉兵,投奔者絡繹不絕,不日即得士卒八千人,全是膂力方剛、強壯無比的強悍之輩。這就是後來名聞天下的「江東八千子弟兵」。

短短三年之間,項羽便在範增、虞姬及眾將士的幫助下,與秦國和諸候軍征戰,連連取勝,勢力日益強大。諸候畏怯,以「西楚霸王」敬之。

當項羽騎著天下聞名的「烏騅」,一陣暴風似地在戰陣之上飛馳而過,江東的八千子弟總是隨護左右。更奇特的是,項羽身旁總跟隨著一位飄逸絕倫的女子︰一張略帶蒼白的清秀面龐,身背一口寶劍神兵之首的「莫邪」劍,緊緊控著馬韁繩在塵沙中奔馳,淡緋色的織錦斗篷迎風鼓蕩。

虞姬與項羽一起,渡過無數漆黑的暴風雨之夜,經歷數年戰場上非人的恐怖,也經受饑餓、疲勞和顛沛的煎熬。項王大小七十余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或許與虞姬那絕世神兵和凌厲的劍法,總在項王身邊撐起一道滴水不漏的光影劍陣有莫大的關系吧!

項羽率領的楚國大軍馳騁三秦之地,劉季也沒歇著。在張良的輔助下,劉季率領漢軍也順利地取得進展。劉季的漢軍本來只是一支雜牌軍,以一些流氓無賴為基干,再加上一些散兵游勇和降卒所組成,軍紀敗壞。後經張良訂立刑罰大力整治,燒殺擄掠之風才得以扭轉。劉季過關斬將挺進咸陽,輾轉數載也終于從各路諸候之中奪穎而出。

秦庭滅亡後,項羽號令諸候,封劉季為漢王,讓劉季從關中地區遷到漢中和巴蜀。項羽懷念楚之故地,欲東歸並定都彭城。範增苦諫,項羽不听。

劉季自忖功高,對封為漢王心懷不滿。其他各諸侯王,有的嫌封地不好,有的嫌封地太小,都對項羽牢騷滿月復。那些沒有封王的,更是懷恨在心。因此,剛分封不久,戰爭又打了起來。幾經拉鋸戰,最後形成了楚漢相爭的格局。

楚漢兩軍在廣武相峙。

廣武本是山名,東連滎澤,西接汜水,形勢險阻。廣武被一斷澗劃開,澗水汩汩,落葉滿山。漢軍就西邊築壘,依澗自固。楚軍即就東邊築壘,與漢相拒。

唯一不同的是,漢軍可以借由附近的大糧倉運送粟米,後勤支援源源接濟,連綿不絕。楚軍卻遠離後方,背後無依,漸漸的糧食減少,不便久持。

楚軍大帳中,項羽與虞姬對坐。古銅高柄燭台上點著一枝紅蠟燭,燭油不時滴落下來,啪的一聲掉入腳下的碟子。淡青色的火焰中,一縷縷嗆人的白煙隨風裊裊舞動。

項羽默默飲了幾盅酒,慢慢聊到了當前局勢。項羽悶悶不樂,與虞姬道︰「我們輜重糧草不濟,進退維谷。進攻吧,力量不足;撤退吧,漢軍必定尾追。沒有一個萬全之策,愁煞我也!」

虞姬怕項羽過于憂焚,勸道︰「江東援兵數日之後便到,項王不必過慮!」項羽搖搖頭,嘆道︰「江東援兵被彭越等人牽制,能夠自保就不錯了!」

項羽心中煩惱,突聞範增前來,便迎將過來。範增進帳,一臉肅然,皺著眉低聲對項羽道︰「老夫听報,龍且新敗于韓信……」龍且乃項羽帳下勇將,項羽听說龍且戰敗,變了臉色,驚道︰「這便如何是好!」

範增皺眉道︰「本來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龍且久經戰陣,手握重兵,不該如此慘敗。不過,項王也不必過于憂心,老夫有辦法也讓劉季慘敗一場……」

「亞父有何妙計?」項羽忙詢問道。

範增湊在項王耳邊,低聲道︰「老夫料定劉季小兒必定驕狂,不日前來挑戰。我軍不能持久,項王應當借機突襲漢軍,扭轉戰局。老夫以為只須如此如此,便可重挫劉季……」項羽一听,連連稱是,喜上眉梢。

當天夜里,劉季聞韓信大勝,果然與眾將一起痛飲。趁著士氣高昂,趾高氣揚地下達號令︰「三軍明日五更突擊楚軍,取項羽首級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漢軍上下一陣忙碌後,全營沉沉酣睡。人人以為明日一戰,便要擒住項羽,一統天下。不料三更時分,忽聞人馬嘶鳴,火光四起,原來是楚軍沖進了大營。項羽竟然不理會龍且新敗,反而來了個夜襲漢營,讓劉季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

項羽跨著青白雜色的「烏騅」,一身玄鐵鎧甲,一枝鐵脊蛇矛,當先開道,挾怒前來。一聲大吼,激成異響,令眾漢兵膽戰心驚。身後虞姬緊緊相隨,一柄「莫邪」劍,劍光森然,觸處皆倒。

劉季耽于酒色,正與兩名女子醉臥之間,突見楚軍襲來,嚇得形色倉皇,心神慌亂!好在樊噲、夏侯嬰及時駕車趕到,劉季忙踢開兩名女子,胡亂披掛一通,沖出營帳,跳上戰車,狼狽逃竄。虞姬遙見劉季逃走,舍下一眾漢將,拍馬追來。

跟隨項羽左右的楚兵楚將,都是凶悍的江東子弟,漢軍曉得厲害,紛紛向後退避。項王執著一支鐵脊蛇矛,左右亂搠,無人可擋。

漢兵都從汜水旁,逃將過去,前走的自相踐踏,後走的都遭屠戮,還有數萬人馬,南竄入山,又為楚兵所追。可憐漢軍競渡汜水,水中溺死了許多,岸上又擠落了許多,約莫有十多萬人,隨波漂積,汜水為之不流。

話說淨瓶師太在桓景離開後,又收了多名弟子,並在火珠山開宗立派,三界之中稱其為佛桑香界。楚漢兩軍對峙廣武,淨瓶師太知道楚漢之爭已到生死關頭,放心不下。這日,祭劍而來查看情形,正見劉季被楚軍追趕,喪命只在轉瞬之間!

淨瓶心嘆劉季不爭氣,本欲不管,又覺得如此一來前功盡棄,讓那項羽奪得天下心有不甘,猶豫再三,決心再幫劉季最後一次。

漢軍大敗自有命數,淨瓶無法相救。只能做法興起狂風,單單掩護劉季那一輛戰車乘隙逃走。淨瓶祭劍做法,念動咒語,廣武之地,頓時狂風乍起,沙石橫飛。

楚軍被淨瓶做法布下的幻像所阻,幾乎睜不開眼,只得停止進攻。夏侯嬰借機狂奔,終于被劉季逃得遠了。

楚軍大隊雖然被拉下,但虞姬靈力極高,早已識破眼前的幻像,不顧狂風阻隔,鍥而不舍,奮勇追來。

夏侯嬰駕著三匹高頭大馬拉動的戰車拼命逃竄,一陣陣鞭響,抽得戰馬不斷引頸長嘶,騰起的煙塵罩住了後面追趕的虞姬。

淨瓶見虞姬依舊窮追不舍,驚道︰「這虞姬確非凡人,竟然不被我的幻術所惑!我雖然不喜歡項羽,但也不能一再袒護劉季。如果一再干預,就有點逆天而動了。劉季是死是活,就听天由命吧!」

淨瓶長嘆一聲,轉身飛離廣武之地,發誓不再過問劉季的事情。

虞姬仍然窮追不舍,與劉季的戰車越來越近。劉季本以為已經擺月兌楚軍的追趕,此時又見虞姬追至,嚇得魂飛魄散。哆哆嗦嗦地取下弓箭,向後面胡亂射箭。

虞姬見劉季箭法散亂,基本不近身旁,也不怎麼在意,只管向前猛追。不會兒,劉季一模箭囊,發現箭矢全無,狠狠心,拿長弓向虞姬擲來。可惜長弓仍舊偏離了方向,飛到道旁,斜插草叢之中。

劉季伏子,氣急敗壞地對樊噲道︰「

你去攔住她!別讓她靠近了!」

樊噲見虞姬追到,欺負虞姬乃女流之輩,以為擋住虞姬不在話下。便大吼一聲,跳下車來,就勢一滾,左手持盾,右手執戟,向虞姬撲來。

這樊噲雖不及項羽神勇,卻也自有一身蠻力。虞姬不敢疏忽,握緊「莫邪」劍,不與樊噲硬踫,順著樊噲重戟的力道向側一撥,樊噲經不住自己蠻力的牽引,向前「   」連翻幾個跟頭!

樊噲一介武夫,虞姬想想殺了他沒甚作用,顧不上再向樊噲補上一劍,撇下樊噲縱馬直追劉季。

樊噲與虞姬交手,一個照面就被弄得狼狽不堪,爬起來後才發現虞姬已經追遠。樊噲怕虞姬傷了劉季,拔足猛追,在後面大吼連連,「來,來,來,俺與你再戰三百回合!」

只是樊噲怎麼趕得上戰馬的速度,轉瞬之間,前面除了一道滾滾煙塵,再沒了劉季、虞姬的蹤影。

樊噲只得止步,將重戟將地下一扔,喘著粗氣道︰「娘的,這便如何是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