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十二章 霸王別姬Ⅱ

作者 ︰ 孰不依

虞姬見劉季就在前面,祭起「莫邪」劍擲去,「莫邪」劍在空中不時破空鳴響,在虞姬劍訣引導下,不斷飛旋疾刺而來,一道寒光繞著劉季的戰車窮追不舍。

劉季靠著斬蛇劍與「莫邪」劍周旋,但劉季劍法粗糙,只能拿斬蛇劍與「莫邪」劍硬踫。相反,虞姬劍走輕靈,把劉季的一身蠻力都卸到斬蛇劍上。多次撞擊之後,斬蛇劍劍柄處出現了微許裂痕。

夏侯嬰是駕車的好手,不斷變換前行方向,但饒是如此,也被「莫邪」劍的追殺弄得手忙腳亂。「莫邪」劍已在夏侯嬰和劉季身上拉開了幾道血口。

正在此時,「哇」地傳來小女孩的啼哭。虞姬發現年幼的魯元公主藏在車上,頓生憐憫,不想傷及無辜,「莫邪」劍才有所顧慮,暫緩攻擊,否則劉季只怕早已喪身劍下。

劉季見形勢危急,慌亂之中,沒有想到正是魯元公主在掩護自己,反而心中一橫,竟然將車上的魯元公主拋出來抵擋「莫邪」劍。

眼看「莫邪」劍要傷到魯元公主,虞姬遲疑了一下,忙引劍訣,讓「莫邪」偏轉過來,縱身從馬上跳起又將魯元公主接下來。

劉季此時完全暴露出無賴的本色,見有機可乘,竟一橫心撥轉斬蛇劍,向虞姬凌空擲來。虞姬沒料到劉季不顧女兒性命全力搶攻,忙要側身避過。但因為抱著一個魯元公主,來不及催動「莫邪」劍,身勢稍慢,那斬蛇劍刺中虞姬右肩,鮮血飛濺出來!

虞姬被「斬蛇劍」所傷,跌落在地,魯元公主也從虞姬懷中滾落地上!

夏侯嬰見劉季卑鄙偷襲,實在看不下去,勒馬大喝道︰「漢王,公主尚在虞姬手上,如何能夠這般絕情?」夏侯嬰不忍丟下公主,跳下戰車,過來救起魯元公主,劉季卻粗暴喝止!

夏侯嬰帶著怒氣,大聲道︰「這是大王親生骨肉,奈何棄去?」劉季見夏侯嬰執意要救公主,便跳上車,自己駕車絕塵而去。

夏侯嬰無奈,只得抱了魯元公主竄入大道旁的樹林中,隱蔽起來。

虞姬雖受重傷,但神智清醒,見劉季絕情如此,心嘆大奸大惡者也無出于右。劉季逃走後,虞姬一邊撥了斬蛇劍扔在一旁,一邊連點幾處大穴止住鮮血,痛得昏迷過去。

不久,項羽見狂風之後走失了虞姬,放心不下,著人尋找,自己帶領隨身親兵朝滎陽方向飛馳而來。見虞姬倒地,忙勒馬停下,眾人下馬。

項羽上前扶起虞姬,知是被劉季斬蛇劍所傷,對劉季又添了一份痛恨!瞥見劉季遺下斬蛇劍在側,腳跟一挑,將斬蛇劍接在手中,吼叫一聲,大發神威,兩手一別,那斬蛇劍在西楚霸王手中一聲脆響,竟然「啪」的一聲折為兩半。

眾親兵見項羽漲紅了臉,竟然徒手將斬蛇劍折斷,盡皆沉寂下來,頓生敬畏之色!

項羽凝聚一身功力,折了斬蛇劍,猶自不解恨,揚手就將兩截斷劍遠遠拋了出去,正巧落在夏候嬰身旁。

斬蛇劍是聞名天下的神兵利器,虞姬見項羽居然能夠折了斬蛇劍,有些納悶。不過,虞姬還是惦記著劉季連女兒都棄而不顧的絕情之舉。

虞姬跟項羽談起剛才的事,說著說著,便皺了眉頭,默默地停了下來。項羽問道︰「想什麼了?」虞姬道︰「這劉季太可怕了,大王一向忠厚,只怕他日會被劉季的絕情絕義欺誑,妾心實在憂慮!」

劉季收攏殘兵敗將,仍心悸不已。張良與陳平入見漢王,劉季強作鎮定,對兩人道︰「項羽如此強悍,漢軍屢戰屢敗,這天下紛紛究竟何時得了?」

張良道︰「臣料項王麾下,左膀右臂無非是範增、虞姬而已。如今虞姬為大王‘斬蛇劍’所傷,戰陣之上無力庇護項羽,已不足為慮。大王若肯捐棄巨金,賄通楚人,流言反間,使項羽與範增自相猜疑,將範增逼回江東,那項羽、虞姬、範增這鐵血三角自然崩潰。漢軍隨後乘隙進攻,破楚就容易多了。」

劉季道︰「如果能夠使項羽、範增反目,金銀又何足顧惜?此事何人敢往?」陳平揖手道︰「大王,臣在楚營之中還有些故舊,願悄悄操作此事!」劉季對項羽、虞姬、範增恨得咬牙切齒,毫不猶豫地命左右取出黃金四萬斤,交與陳平,任令行事。

陳平受金退出,提出數成,交與心月復小校。吩咐扮做楚軍模樣,懷揣黃金,趁夜分頭出城,混入楚營,賄囑項王左右,遍布謠言。

俗語說錢能通神,有了黃金,還真是沒有一件事不能照辦。大約過了兩三日,楚軍大營中便傳言紛紛,無非是嫁誣範增通敵罷了!流言傳入項羽耳中,項羽素來好猜,不禁動了疑心,後經虞姬極力勸告,項羽才隱忍不言。

楚軍雖然成功突襲漢軍,但漢軍援兵眾多,彭越的軍隊又不斷地擾亂楚軍的後方,多次截斷楚軍的補給線,韓信破齊後又揮師夾攻楚軍,楚軍形勢並不樂觀。

項羽感到形勢確實嚴重,進退維谷,心神不安,此時正好漢使前來求和,打算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的地方歸漢,鴻溝以東的地方歸楚,雙方分疆而治。

項羽與虞姬商議,天下洶洶,連歲不寧,無非是因為楚漢相爭,如能罷兵,緩解民疲兵困,也是功德無量,便同意與劉季訂立和約。項羽因漢使前來議和,本著禮尚往來,就也遣使入漢軍回話。

張良、陳平見楚使前來,心想機會來了,便暗中設下圈套,要引楚使上鉤。

楚使未曾提防,貿然徑入,先向漢王劉季呈報項羽回書。劉季已由張良指導,佯作酒醉,模模糊糊的對付數語。楚使未即發話,便由張良等人導入客館,留他午宴。

張良等人客氣幾句,告辭離去。楚使靜坐片刻,便有一班僕役,抬進牛羊雞豚,及美酒佳肴,向廚房中趨入。

陳平掀門進來,向楚使問及範增起居事,詢問範增有無手書。楚使莫名其妙,道︰「我奉項王使命,為了和議而來,並非由亞父所遣。」

陳平听了,故意失色道︰「原來是項王的人。」說完便蔑然離去。不一會,即有吏人跑入廚房,指令僕役,盡將牲餼酒肴等抬出。

楚使心中憤忿,又听得廚下有人私語,道︰「他不是由亞父差來,怎能如此厚待?」日影西斜,饑腸亂鳴,才見有一兩人搬入酒飯,放在案上,來請用膳。

楚使大略一瞧,無非是蔬食菜羹等類,不沾一點葷腥,不由的怒氣上沖,七竅生煙。楚使回到項王大營,項羽正在帳中看望受傷的虞姬。楚使便將當日遭遇一五一十向項羽講個明白,且言亞父私通劉季,少不了再添鹽加醋,把帳統統算在範增頭上。

項羽隱忍已久,听了這番言語,氣不打一處來,拍案怒道︰「我前些日子就听到一些傳聞,說他通敵,我尊重他老成可靠,不敢相信。那知他果有通敵之事!」說著,便想召入範增,當面詰責。

虞姬急忙從病榻上撐起身子,阻止項羽道︰「大王不可操之過急,沒有真憑實據,怎能加罪。漢軍之中張良、陳平之輩詭計多端,未必不是離間之計,大王不可不防!」項羽猛然醒悟,怒容稍減,半晌,才扶虞姬躺下,道︰「你也不必總是護著他!」

此事範增卻不知道,他只是一門心思,要為項羽設法滅漢。範增見項羽為了和議,軍備松懈下去,心中暗暗著急。便入見項羽,請項羽督令三軍,速下滎陽。

範增獻計道︰「臣料鴻溝協議之後,劉季必不退兵,我軍還需謹防他撕毀協議,乘隙突擊。……俗話說先發制人,後發制于人,與其消極防範,不如趁他疏于戒備,先下手為強,設法打他個措手不及!」

項羽听了,不置可否。因為項羽對範增已有疑心,雖經虞姬勸諫,也只是不肯明言罷了,心中梗介並未消除,故而默默不言。

範增見項羽不說話,以為是自己沒有擺清道理,便又厲言峻色道︰「古人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鴻門宴上,臣曾勸大王,劉季有天子之氣,應當場擊殺。大王不從臣言,貪念那一對白璧,因致養癰貽患。挨到今日,復得了天賜機會,把他困在滎陽,若再被逃月兌,縱虎離山,一旦卷土重來,必不可敵。臣恐我不逼人,人且逼我,不可不趁此機會一鼓作氣鏟除劉季!」

項羽被範增一頓搶白,壓不住一腔悶氣,勃然變色道︰「你叫我速攻滎陽,我並不是不想听從你的高見。只是恐怕滎陽未必攻下,我的性命要被你葬送了!」

範增模不著頭腦,斜著眼看著項羽,愣了。想到項羽平日對自己十分尊重,從來不象這樣說話,今天一定是听了讒言,中了離間之計,才會如此對待自己。

範增也知道,一旦項羽見疑,只怕再難在項羽身邊呆下去。為了表白忠心,便向項羽朗聲道︰「天下事已經大定,願大王好自為之,不要中了劉季小兒的奸計。臣年已衰老,本來就應當引退了,希望大王賜臣骸骨,歸葬鄉里便是。」說完,掉頭徑出大帳。

如果虞姬在帳中,或許歇力勸諫項羽,可惜虞姬重傷未愈,並未陪在項羽身邊。範增本來只是想試探一下項羽的態度,哪知項羽真的不肯挽留,任由範增回歸本營。範增至此已知絕望,遂將項羽所封歷陽侯印綬,遣人送還項羽,自己草草整裝,即日東歸。

範增不辭而別,走了數日,留帳養傷的虞姬才從他人口中得知此事。虞姬忍著傷痛,忙入中軍帳諫項羽道︰「大王,範前輩為興復大楚江山殫精竭慮、勞苦功高,不可不尊。何況範前輩才略過人,楚軍之中無出其右,我軍正當用人之際,如何能夠缺了這等人才?還請項王連夜遣人追回範前輩,不可涼了人心!」

項羽皺皺眉頭,道︰「亞父擅離大營,已過多日,如何尋得?」虞姬見項羽無意追回範增,嘆了口氣,不再言語。

範增為幫項羽奪取天下,費盡了無數心機,滿望削平劉漢,好教項羽混一宇內,自己亦得安享榮華,聊娛暮景。偏偏項羽信讒加忌,幾度功敗垂成,此後楚國江山,難免要被劉氏奪去。範增念及此處,自嗟自怨,滿月復牢騷。

範增坐在車中,日間躑躅曠野,連茶飯都無心吃下,夜間投宿逆旅,也是睡不得安,翻來復去,好幾夜不能合眼。一片西風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欞,真個是愁苦傷人。

範增年逾七十,怎經得起日夕煩悶,郁極無聊。因此迫成疾病,漸漸的寒熱侵身。起初還是勉強支持,哪知病愈沉重,背上突起一個惡瘡。途中既無良醫,範增也不願求生,只想早回家中,與家人永訣,所以臥在車中,催促速行。

範增到彭城,背疽越痛越大,不堪收拾,整日昏迷不醒。身邊幾個隨從見狀,不得不暫停旅舍。過了兩日,範增大叫一聲,背疽暴裂,流血不止,半夜身亡,壽終七十一歲。

鴻溝協議後,項羽率領楚軍向東撤退。果如範增所料,劉季本來也打算向西撤退,但張良和陳平卻一致前去勸諫,認為不能放虎歸山。

張良對劉季道︰「現在漢王已經佔有大半個天下,很多諸侯都擁護漢王。相反,項羽兵疲糧盡,人望漸失,這正是滅楚的好機會。如果不是簽署了鴻溝協議,我們應當趁項羽疏于防備,乘機追殺!」

劉季認為張良說得有理,厚著臉皮道︰「只要說得對,管他什麼協議不協議,老子說翻臉就翻臉。號令全軍,追擊項羽!」並且遣人約會韓信和彭越等人南下會師,共同殲滅楚軍。

首先發兵的是淮南王英布,與漢將劉賈進兵九江,不勞兵戈,招降了西楚守將大司馬周殷,又得了許多人馬,爾後接應劉季。

漢軍大將韓信的手筆更大,似乎起兵之初,已有全局在胸︰並不直接前來榮陽、成皋相助,卻自率大軍直搗西楚都城,大破彭城,然後揮師連克郡縣,過關斬將,直逼楚軍之後。

緊接著,彭越率軍亦至。一時間,接連百里,俱是漢軍,足有三十余萬,猶如汪洋大海。至此,劉季大喜,也敢放膽出擊了。

項羽聞漢兵大至,彭城失陷,焦急萬分。虞姬不顧傷痛,前來帳中,對項羽道︰「漢軍趨集,數倍于我,我軍營中糧草匾乏,不能持久,不如退兵,漸往淮北,復還江東。一則江東為大王起兵之處,民心歸向;二則會稽尚有兵馬,可供調遣;三則九江一帶仍由大司馬周殷鎮守,可為接應。如三路兵馬合作一處,還可與漢軍決一死戰。」

「為今之計,只好如此。」項羽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得依照虞姬所言,安排部署退軍事宜。因怕漢兵追襲,只得步步為營,依次退卻。

楚軍失了範增,再無智謀之士。虞姬此計雖然有理,卻不知周殷早已降了漢軍。張良料到項羽必往淮北,已在垓下布下天羅地網。楚軍後路已斷,垓下之敗,已在命數。

劉季見楚軍退走,一面拔營尾追,一面派出人馬,知會韓信、英布、彭越三路大軍,緊緊跟上,隨勢移兵。不過五、六天功夫,楚軍退至垓下,扎營拒守。幾乎是同時,漢軍的各路人馬陸續趨集,對楚軍的合圍之勢大抵形成。

劉季此時兵強馬壯,早將當日的畏怯拋之腦後,招集眾將議事,又顯出那份張狂來。

眾人躊躇滿志,唯張良格外冷靜︰「楚軍雖困,但尚有十萬人馬,俱是精銳,擅長力戰,決不能輕視。」張良指點著地圖,緩緩言道︰「項羽引兵垓下,意在借江東之兵力,取淮北之糧食,以便他日東山再起。但他的這些舉動,卻有兩大弊端……」

劉季確實害怕項羽死灰復燃,便打斷張良的話,伸長脖子問道︰「哦,這樣說來項羽是困獸猶斗,還想翻牌?對了,項羽此舉到底有哪些弊端,我怎麼沒看出來?子房有什麼法子置他于死地,不妨詳細說說!」

張良點點頭,逐條解說。「垓下之地,處于江淮,河漢縱橫,沼澤遍地,其騎兵不便運動,此一弊;此處地域狹小,多面危岩,不宜縱橫,此二弊。有此兩弊,項羽乃自投死地,必難生還。但尚有一點,不可不慮,即楚軍雖遭圍困,但兵強將勇,定作困獸之斗。眾將務要謹慎,萬不可掉以輕心,稍有懈怠,使項羽逃月兌。」

張良的憂慮決不是多余。他的擔心也不僅僅在于項羽逃逸漏網,而在不能制勝,反遭敗績。但大敵當前,氣可鼓而不可泄,這一點憂慮不可明言,只能隱示。

劉季吃過項羽不少苦頭,听張良一席話,又想起當日的狼狽,不由得心下一緊,也趕忙吩咐兩句︰「子房此言,至為緊要。眾將都要牢記于心,不可稍忘。」

眾將散了,各歸本部,分頭布置。張良和劉季、陳平卻另有一番密議。張良道︰「我想派一個精明之人到楚軍營里,模一模楚軍的內情,以便因敵應對。」劉季自然贊同︰「好,好,好,子房差人前往就是了。」

遣派之人傍晚時出漢營,二更時即返,來去極快。張良正在睡夢之中,便被喚醒。張良詢問探子楚軍營中的情形,探子一一稟報︰「楚軍人心已散,厭戰失望者十有**。不少人惶惶不可終日,已在私下設法逃遁。」知道了這些,張良心中有了底數,頓生一計,趕緊差人辦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