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十四章 敦學坊Ⅲ

作者 ︰ 孰不依

劉歆不慌不忙,豎起三根指頭︰「大漢百姓困于水火,除天災**之外,至少有三個根本性的大禍根。」

「哪三大禍根?劉兄不妨直言。」桓譚來了興趣,洗耳恭听。

劉歆點點頭,「先說第一大禍根,那就是‘田’字。大漢代暴秦而有天下,最初七十年間,與民休息、獎農勤耕,百姓安居樂業,國家鼎盛強大。可惜孝武皇帝即位後,奪民田產以為公田,用來賞賜功臣達官,結果田土都歸于豪富之家。」

劉歆掃了大家一眼,見大家都在靜听,便接著道︰「到了本朝,此風愈烈,連商人也大肆囤積田地。農民們失了土地,日漸困窮,除了餓死,只好佔山為王落草為寇,天下如何不亂?所以說,耕者無田,是大漢第一大禍根!」

莊尤听了劉歆這一套說辭,點頭稱是︰「劉兄所言不差。我輩錦衣玉食,何曾想過民間疾苦。至于耕者無田之事,更是未予細審。如今想來,當真是危及社稷的頭等大事!劉兄,你剛才說是三大禍根,不知這第二大禍根是指什麼?」

劉歆正要開口,「黃莽」卻奉上一盞涼茶,道︰「先別忙,喝口水潤潤嗓子。這第二大禍根嘛,在下跟諸位理論理論,那就是一個‘奴’字。」

「黃莽」咳了咳沙啞的喉嚨,盡量說得更清楚些。「一般的官宦之家,少則三五十個奴婢,多則數百。這些僮奴都從何而來?有的是因罪沒籍的官奴,有的則是因貧困潦倒而自賣身家的私奴。大漢官員十數萬,公私奴婢總數,少則百余萬人,多則數百萬。這麼多的奴婢,蓄于公府私家,豈不是我大漢江山的一個不穩定因素!」

莊尤表示不解︰「戰俘、罪人沒于官,貧民沒于私,蓄奴者得其使役,為奴者冀其溫飽,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麼?怎麼倒成了不穩定因素呢?」

劉歆喝了兩口茶,不贊成莊尤的見解,但肯定了「黃莽」的觀點。「黃兄所言不差,第二大禍根確是一個‘奴’字!至于莊兄說的兩全其美,那可就大謬不然了!」

「試想,亡國喪家的戰俘、罪人,內心必有怨憤,又被置于卑賤之位,從事勞苦之役,他們豈能安然樂之?至于被逼為奴的貧民,他們或因天災、或由**,典田沽宅拋棄祖宗基業,已是不堪其辱,更何況賣兒蠰女,怎麼咽得下一肚子怨氣?」

「況且當今公府私家,對奴婢極其嚴苛,稍不如意,非打即罵,這樣的境遇,又怎麼不讓數百萬奴婢常懷反逆之志、素抱不馴之心?這麼多奴婢,如**,一旦有火種迸發,必定會勢若燎原地造起反來!」

莊尤覺得劉歆的觀點言過其實了,搖搖頭道︰「奴婢造反舉事,雖然也有發生,但在下以為,這種機會畢竟不是很多。何況有嚴刑峻法管著,有多少人敢于冒殺頭滅門之險?劉兄,你言重了!」

桓譚一邊旁听一邊細想,突然悟到另外一層意思,上來插話道︰「敢于造反舉事,真刀真槍、明火執仗地動搖大漢江山的奴婢肯定只是少數。不過,‘奴’為第二大禍根,還有更深的意涵。」

「哦,桓兄有何高見?」桓譚聆听的時候多,發言的時候少。「黃莽」知道桓譚準備闡述自己的看法,便想給他一個機會。

桓譚梳理了一下自己的觀點,道︰「大漢要想強盛,就得大力發展耕種。現在這麼多人賣身為奴,不少地方的田地都已荒蕪。沒有人去種田打糧食,朝廷的租稅從何而來?長此下去,大漢江山自然會坐吃山空。真到那時,休說什麼外邦來襲、內部造反,就是一個窮字,也能讓朝廷窮死。諸位想想,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在座議論的這幾人都是西門君惠精心物色的才識過人的青年俊彥,听了桓譚的話,都覺得在理,不禁沉默半晌。

過了好久,莊尤才對「黃莽」道︰「照大家這麼說,咱大漢豈不是病入膏肓、無藥可醫了麼?黃兄倒說說看,第三大禍根是什麼?」

此時,「黃莽」長長嘆了口氣,道︰「這第三大禍根,不說也都知道,那就是剛才提到的‘貪’字。放眼朝中,下自佐史,上至丞相,大小官員,不下十余萬人,可能夠不貪不奢的,又有幾個?」

劉歆臉上怒色浮現,下意識地掄了一下胳臂,做了個砍頭的動作,言語間更加鏗鏘有力。「不客氣地講,吏治**,差不多整個兒全爛掉了,都該拉出去剁了。這些人,一味地追求享受,窮奢極欲,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卻從來沒有想過百姓冷暖,讓天下百姓心寒到了極點。長此以往,自然是財力困窮、人心思變、家破國危。」

桓譚站起身,憤然道︰「諸位有什麼法子可以替國家除去這三大禍根?」

劉歆搖搖頭不說話。「黃莽」沉吟片刻︰「唔,我這些日子也一直被這些問題所困擾,實在想不出從根本上解決這三大禍根的良策。不過有句話諸位均應記取︰日後你我無論誰有機會入掌樞密,都要盡力相互提攜,精誠團結,共展宏圖!」

「啪!」幾只大手響亮地拍在一起!

上課鈴聲響起。手持鈴鐺偶然經過門邊的西門君惠,不經意看到幾名弟子搭掌盟誓,向來冷峻的臉龐極為少見地露出了一絲笑容。

「黃莽」在敦學坊三年,每日與眾人辯論,請西門君惠點評指教,對時局的分析常常一言中的,對儒家學說也是倒背如流。其他幾位弟子對「黃莽」也極為佩服。

只要辯論起來,往往就只能听「黃莽」和劉歆這兩位「名嘴」滔滔不絕地發表演講,他倆剝繭撥絲一般,常常很快就將一團亂麻理出頭緒來。莊尤和桓譚總是不自覺地緊跟著他們的話題轉來轉去。

在長安城,大家也都逐漸知道敦學坊出了幾位極為出色的儒學弟子,其中就有一位名叫「黃莽」。

過了許多日子,一天敦學坊私塾門外突然傳來擂門聲,還夾雜著車輪滾動聲,馬匹嘶鳴聲、人眾喧囂聲,總而言之,一片嘈雜。

桓譚正在撫琴,被攪了興致,頗為厭煩地打開大門。不少青衣小帽的奴僕擠進門來,門外還有一位衣著華麗的貴公子,被一堆人簇擁在中間,騎著高頭大馬趾高氣揚。

桓譚瞧著這群人飛揚跋扈的樣子,沒好氣地道︰「公子找誰?」

「找誰?找我家兄弟!莽兄弟,別躲著啦,快出來,跟我們走!莽兄弟,王莽!」那位貴公子揮著手中的馬鞭扯開嗓門喊起來。

「什麼王莽?這兒只有黃莽,沒有王莽!」桓譚簡直莫名其妙。

一個家丁模樣的人扭頭呵斥桓譚︰「嘿!你這看門書生,別跟我們少爺揣著明白裝糊涂!我告訴你,這敦學坊是我家主人租給那個什麼陳參的,你給我識相點!」

另一個家丁上來推了桓譚一把,「別以為我們都是白吃干飯的,我們早就打听明白了,我們王家少爺就在這兒念書呢!快去把我們少爺請出來,少站在這里礙手礙腳!」

桓譚被奴僕指來喚去,氣得身子微顫︰「豈有此理,居然謬指這兒有什麼少爺!也不想想,這學堂里要是有一個半個少爺,還能容你們這幫狗奴才在這兒橫行霸道惹事生非!」

那群奴僕一听,大怒,忙對一個管家模樣的人道︰「向總管,這小子居然敢罵我們,不如廢了他!」

那管家名喚向彰,身材矮胖,面像狠辣,听了奴僕的話,怪笑道︰「很好,也不要做得太過了。只要不死,只管打!」

奴僕們皮笑肉不笑,狠著臉圍了過來,挽起衣袖就要對桓譚下手!

「住手!不得在敦學坊撒野!」隨後跟來的莊尤見幾個奴僕要動粗,豪氣頓生,從旁邊的兵器架操了一口長槍,朝著門邊的狂奴橫掃過來。寒光閃動,嚇得幾個奴僕一個勁地向後退。

貴公子變了臉色,沒想到敦學坊的書生居然比自己的奴僕還橫,這口氣哪里咽得下去!

那個趾高氣揚的貴公子翻身下馬,抽出佩劍,就要迎上前來。

正在這時,突听一聲喝斥︰「眾人退下,不得對我師兄無禮!」原來是「黃莽」听到動靜,從房間出來,正好看見這一幕,趕緊上前阻止。

「哈哈哈哈!我的莽兄弟!我就知道,不使這一招你不肯出來!」貴公子看見「黃莽」終于現身,洋洋得意,收起佩劍。

或許感覺剛才掃了面子,貴公子又狠瞪了莊尤一眼,心有不甘地朝馬上抽了一鞭,痛得坐騎人立長嘶起來!奴僕見狀,趕緊將馬牽走。

「黃莽」上前見禮︰「小弟王莽見過堂兄。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小弟的師兄莊尤、桓譚……」莊尤、桓譚略略拱了拱手,神色冷淡,也不吱聲。

「黃莽」又把公子模樣的人帶進門,側向西門君惠介紹道︰「這是小弟的授業恩師,當代名儒陳參老先生。恩師,這位是弟子的堂兄王涉。」

「陳參」卻不感到怎麼意外,只是冷冷地道︰「哦,是房東家公子爺過來了!」王涉的父親是曲陽侯王根,仗著父親的權勢,王涉大大咧咧沖陳參一揖,卻發現「陳參」似乎站都懶得站起來,不由得臉色一變,閉了嘴不說話。「黃莽」瞥了王涉一眼,表情尷尬。

王涉見「陳參」不怎麼理睬自己,窩著一肚子火,心想︰「這個老頭子還很有點臭脾氣,如果不是看在王莽面子上,看本少爺不教訓教訓你,明天就把房子收走,叫老東西滾蛋!」不過憤忿歸憤忿,王涉卻不敢在「黃莽」面前發作。

「黃莽」,也就是王莽,突然想到一件事,撲通一下,跪倒在西門君惠面前︰「弟子欺瞞恩師,詭稱姓黃,實有苦衷,還望恩師恕罪!」

西門君惠睜開半閉的眼楮,重新打量自己的這位佷兒,但並沒有責怪的意思,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起來吧,今天你再跟幾位師兄多交流交流,別耽擱時間。你就送這位堂兄先走吧!」

管家向彰一听,搶前一步,不懷好意地獰笑道︰「怎麼?想趕我們少爺走?」王莽忙上前,好歹將王涉勸住。王涉不好在王莽面前耍橫,恨恨地轉身離去。

「你當真是萬歲爺的表弟?」劉歆雖未見過王莽,卻從父親劉向口中知道,王莽與當今皇上自小一起長大,是極為投機的一對玩伴。劉歆等人見王莽回來,自然要小心發問。

「在下正是王莽。」王莽忙拱手對眾人道,「兄弟不該欺騙幾位師兄,得罪之處,還望各位師兄原諒。兄弟還是那句話,君子以道義相交,不問出身。這些年的同窗情誼兄弟永不相忘,他年還望與幾位師兄精誠團結,共圖大事。」

王莽在敦學坊三年多的時間里一直謙虛恭敬,宅心仁厚,劉歆、莊尤、桓譚等人並無戒心,所以堂上堂下無話不談。縱然偶有疑心,想著「黃莽」定有來歷,也斷然不會料到他居然是當今皇上的表弟。

莊尤、桓譚怕當初說了錯話,被王莽記在心上,心中自然惴惴不安。如今,听到王莽如此干脆的表態,才放下心來。

但是劉歆卻不然,他是大漢皇室後裔,雖然通過與王莽的接觸,對王莽個人有了幾份好感,但他對王氏家族的憎惡感不會輕易抹去。這種埋藏心靈深處非我族類的感覺,決定了劉歆日後悲劇性的命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