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二十二章 靖雲觀Ⅰ

作者 ︰ 孰不依

滄海君率弟子自靈虛峰返回靖雲觀,已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偏那葉高念著陰麗華的音容笑貌,仍舊有些魂不守舍,常常拽著蕭敬初呆坐在山頭發愣。幻想陰麗華或許會因為什麼奇特的緣故會突然飛臨靖雲觀,與自己不期而遇,以致空中任何一絲亮光閃過都會牽動葉高的神經。

可惜葉高並不知道,佛桑香界的陰麗華心懷好感的人不是他,而是南陽的劉秀。劉秀雖然不是修煉仙術的高手,身上卻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殊魅力,彌陀寺一面之緣,吸引了陰麗華的一顆芳心。劉秀也是一樣,自從見到陰麗華之後,便完全痴迷無以自拔。冥冥之中,命運已經將這兩人牽在一起,哪有葉高插足的地方。葉高枉自多情,未免空留遺恨。

對葉師兄的敏感和異常,蕭敬初不明究里,就偷偷告訴王子喬。王子喬比蕭敬初聰慧得多,知道葉高茶飯不香、神經兮兮的原因多半是患了單相思,惦記著佛桑香界那幾個美若天仙的女弟子,不免在背後暗自發笑。

提起靖雲觀就不能不說太白山。傳說,金星之精,墜于中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為白石,狀如玉美,時有紫氣覆之,因號為太白山。

太白山深處有一處叫做太白三池的地方。千丈飛瀑匯集而成的三汪碧水,如翠玉般瓖嵌在一起,成為冠甲天下的深山明珠。這地方群山環抱、谷深洞幽、山勢巍峨、石徑險峻,赫赫有名的靖雲觀就座落在太白三池旁邊的山峰之上。

早在千年之前,赤松子偶經此處,驚嘆此地乃天造地化的隱居、修行之所,便在此修築靖雲觀。

漢初,張良經赤松子點化後,隨赤松子在此修煉道法,百年後習得引雷布電之術,人稱「太極玄毅真人」。因常常青衣道服、臨風吹笛,也偶被稱為「青衣鐵笛」。

滄海君知道張良的下落後,跑到太白山軟纏硬磨,赤松子不勝其煩,只好也收歸門下。

張良得道之後,開始自立門戶,赤松子也離開了太白山。最近一百年間,張良先後收下葉高、王子喬、李盛元、蕭敬初等一眾弟子。又特別是這四個年青人,根基極佳、悟性極高,很快就名揚江湖,被江湖上稱作「靖雲觀四大弟子」。

這日葉高又在山頭傻坐,蕭敬初不好打擾,便獨自下山,跟隨二師兄王子喬到師父「太極玄毅真人」張良那里去討教道法。

剛剛走到師父門外,便听到張良正對李盛元道︰「太陽普照萬物,雨露滋潤萬物,大地養育萬物,沒有任何偏向。天地自然展示的是一種廣博無私的愛。修行道法亦同此道,要以一顆成全眾生的心修身煉丹!」

李盛元好思考,常提出些刁鑽古怪的問題,此刻便撓頭道︰「既然天地無私,何以魔障多生于蠻荒之地?」

張良曾經教導弟子,蠻荒之地妖氣深重不可不防。李盛元听到師父既然宣稱天地無私,那「妖氣常生邊地」又是為何?有些困惑不解,便向師父提問。

此時的張良微微一笑,已見不到當年那種狂放不羈,性格已極沉穩。略一沉吟,才緩緩道︰「天地生五行之氣,萬物循環往復。然而天地之氣常有清濁之分︰木氣清則仁,火氣清則禮,金氣清則義,水氣清則智,土氣清則思,五氣皆純,則聖德全。木氣濁則弱,火氣濁則婬,金氣濁則暴,水氣濁則貪,土氣濁則頑,五氣則濁,必為人中下品。中土天地之氣和諧相交,所以多聖人,邊遠地區詭異之氣盛,所以多邪魔。」

張良說到這里,突然面色一沉,「其實,妖氣生于邊地之說也不盡然!比如最近邪魔之氣就現于關中之地,這就是一個異數。師父心中極為不安。」

李盛元性格慷慨仗義,一听之下,「呼」的一聲站起來,拱手厲聲道︰「師父,不管妖氣現于何方,如何凶殘,徒兒都義無反顧,一定跟隨師父降妖除魔!」

張良早已察覺到王子喬、蕭敬初來到門邊,等到李盛元話一落音,一邊示意他坐下,一邊抬頭對門外道︰「你倆也進來吧,別在門外站著了!」王子喬、蕭敬初听到師父招喚,便推門進來。

張良的這間書房,擺設極為簡單。上方有一幅字,寫著「逍遙游」三個字。幾案上有一木架,擱著一支長笛十分顯眼,那是張良賴以成名的「鐵笛」。說是「鐵笛」,實際上是竹笛。不過這竹笛非同一般,乃用大宛國出產的方竹制成,節眼須牙,堅硬如鐵,是赤松子從西王母那里獲得的寶物。張良悟道後,赤松子才轉贈給張良,張良極為珍視。

張良坐于房間上方的木榻之上,李盛元居于下首。王子喬、蕭敬初進屋後,在右側木榻邊坐下。

張良目視王子喬、蕭敬初,良久,道︰「你倆自靈虛峰歸來,到現在已經有些時日了,也該總結些江湖體驗了。你們要像李師兄一樣,善于琢磨,善于思考。到西華山那些日子,就沒有給你們留下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嗎?給師父說說吧!」

王子喬忙道︰「弟子不敢欺瞞師父。說句實在話,到西華山後,留在弟子心目中印象最深的是彌陀寺的茶葉。彌陀寺方丈不遠千里,從峨眉山采摘一些竹葉青回靈虛峰,款待眾方佛道。這竹葉青稱得上是茶中極品,這麼長時間過去,好象依舊口齒留香。」

張良「哦」了一聲,並未答話。蕭敬初听王子喬提起茶葉,正巧看見門人送來一包新茶,忙泡了一盞茶,先洗洗碎茶倒去浮水,再盛上些滾燙的開水,捧起茶盞,雙手遞給張良。

張良接過茶盞,吹了吹浮在面上的茶葉,品了一口,心中一動,說︰「這是來自豫南的毛尖茶,不宜用剛燒開的沸水沖泡。你倆也泡兩盞茶嘗嘗,看看與竹葉青相較如何?」

兩名弟子各自沖了一盞茶,品了品,卻默然不作評價。

張良輕輕放下茶盞,淡然一笑,不等弟子說話,自己接著道︰「提到茶葉,倒是有幾款上品值得好好品賞,但要學會鑒別還得要有點功夫。比如西湖龍井,扁形茶葉,葉芽細女敕,均勻成朵,不帶夾蒂,小巧玲瓏,味道清香。比如洞庭碧螺峰的碧螺春,銀芽顯露,一芽一葉,白毫卷曲,葉底幼女敕,均勻明亮。再比如這豫南的毛尖茶,銀綠隱翠,香氣新鮮,猶以秋茶為佳……」

蕭敬初見師父將天下名茶一一道來,唯獨不見對峨眉竹葉青作些評價,不免大為困惑。當日蕭敬初亦隨滄海君、葉高及王子喬等人同到彌陀寺,對這種茶葉同樣印象深刻,難道峨眉竹葉青還夠不上天下名茶的資格?

張良掃視了一下兩位弟子的表情,當然知道他們的想法,便慢慢道︰「除了以上這幾種茶葉,可以稱為人間極品外,在茗茶之中還有一些上上之品。比如你們剛才提到的峨嵋竹葉青,還有蒙山茶,這些茶已經超月兌凡世,是進獻人間帝王甚至是天庭的貢品,稱得上是仙靈神茶了,只是凡間人士很難得到,名聲反而不夠張揚。」

蕭敬初好奇,忙問︰「敢問師尊,蒙山之上的仙靈神茶是否就是傳說的七株甘露種、五頂碧雲芽的茶中之王?」

張良微展笑顏,道「沒想到敬初還知道這些軼聞!不錯,蒙山茶的確產自西蜀蒙山,乃茶之始祖。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都是靈霄殿玉帝御用之物,能夠消除一切心魔雜念,忘卻痛苦屈辱,使人心智純潔如冰。只是傳說茶園有神靈護佑,尋常人物極難靠近。」

正說話間,門口驚雷乍起,原來是滄海君過來。滄海君此人坐不住,仿佛上長了刺,一天下來,必然會圍著靖雲觀逛上十次八次。見張良整日坐而論道,連擺大手,不耐煩地對眾弟子道︰「別在這里光听你師父瞎白乎,光來虛的沒啥用。走,走,走,都跟你師伯一起練練去。悶死俺了,別都在屋里呆傻了!」

眾弟子面面相覷,都望著張良。張良苦笑一下,道︰「也好,你們都隨師伯去吧!道家三寶‘劍、鏡、符’,光說不練不行。要降妖除魔還得靠真本事,練練兵器也是應該的。」

眾弟子見師父發話,便隨滄海君去了。張良待眾人去後,也站起身來,略一沉思,向後山走去。

滄海君將眾弟子帶到靖雲觀專門開闢的一處演武場,興致勃勃地月兌了褂子,伸展筋骨躍躍欲試。這演武場就在距離太白三池不遠的孤峰上,方圓不過數十丈。再往前就是千仞絕壁,一道瀑布飛流直下,聲音震耳欲聾。濺起的水霧沾在身上,吸進喉嚨,一種清涼的感覺讓人全身舒坦。

滄海君自己先縱身飛到懸崖邊,才回過頭來盯著一眾弟子。那雙眼楮像鷹隼一樣銳利,掃得眾弟子心里發慌,不知這位師伯今天又要玩什麼花樣。

滄海君為人豁達大度,不愛計較,笑聲爽朗,聲若巨雷。此刻以手撫須獨立千仞,一頭紅發蓬蓬松松、隨風飛舞,豪邁之態令弟子敬畏不已。

滄海君見眾弟子等自己發話,便道︰「昨天睡了一個好覺,養足了精神,今天心情格外好。老夫就破例先傳大伙幾手槍法,讓你們見識見識,等會你們再陪我練練,看看誰有悟性!」

眾弟子雖然對刀槍劍戟都略有所知,但真正喜歡槍的只有李盛元!李盛元一听要傳授槍法,立即興趣大增,忙從兵器架上取下一枝鐵脊蛇矛拋給滄海君,道︰「師伯,接槍!」

滄海君身形一轉,閃電般探出手來,穩穩地接過鐵脊蛇矛,一抖槍身,來了個鳳凰三點頭,蛇矛震顫不止,槍花泛著寒光,發出嗡嗡的蜂鳴之聲。

滄海君動如驚雷,槍身隨之狂舞。滄海君一邊舞槍,一邊粗聲道︰「這鐵脊蛇矛雖然與一般的大槍不完全一樣,但總體上講還是按槍來使!大家都曾見過大槍,大槍長丈余,槍把粗如鴨蛋,常常用整根的白蠟桿制成。大槍又長又沉,只有用腰力才使得開。好槍法必須要能听到槍頭上的勁,化發一家,方能不敗。」

滄海君一邊說一邊不斷地揮舞鐵脊蛇矛,漸入佳境後,人隨槍走,人槍合一,那鐵脊蛇矛仿佛有了靈性,不光是听從滄海君擺布,也引導著滄海君展轉騰挪。伴隨著槍影的神出鬼沒,十數丈內飛沙走石,寒光閃閃,勁道駭人!

「眾般兵器之中,能贏人的就只有刀槍劍棍。俗話說‘月棍、年刀、一輩子的槍’,槍若使得好的,槍自己就有生命。想老夫當年行走江湖之時,槍頭寒光到處,鬼哭狼嚎,百戰百勝,豈是靠運氣,完全是靠真本事!」

滄海君單手執槍,攔、拿、扎,一路演示下來,招式爐火純青、滾瓜爛熟,簡直是滴水不漏毫無破綻,引得眾弟子一路叫好!

滄海君面有得色,繼續道︰「槍術的動作無非就是攔、拿、扎,其他招式都可以從這三個中演化出來!大槍防守好,進攻也是一招破敵毫不含糊!」

滄海君舞得興起,自然好賣弄些學問,大聲道︰「你們看,一槍扎出去,萬朵梅花,先把敵人胸口的護心鏡打碎,再往里鑽,就算是天王老子也難逃一死!你們說,這槍花朵朵,朵朵都致命,臨陣對敵,應該擋哪個?」

眾弟子看得入神,哪里來得及細細思索,不免一時語塞。

只有李盛元精通槍術,忙給師兄弟掃盲,大聲道︰「此時千萬不能擋,一擋就完了。白蠟桿是軟的,硬擋正好被借上力。才擋出去,那邊槍把一轉,槍頭馬上又從另一方向打回來,力還更大了。槍法講‘棍怕點頭槍怕圓’,說的就是大槍一但抖起來,槍頭亂擺,神仙都難防。」

李盛元雖然明白槍花的厲害,但也沒有應對之策,只好道︰「不過,該怎麼辦,弟子也不知道……多半是躲遠些。」

滄海君哈哈一笑,未置可否。舞了半天,也有些累了,便在梨花飛舞的槍影之中大喝一聲,道︰「盛元,接槍!師伯要歇歇了!」鐵脊蛇矛隨之破空而來。

李盛元凝神聚氣,目不轉楮,順著鐵脊蛇矛的來勢滴溜溜一轉,伸手一抄握住槍尾,再借力一遞,身形如飛疾射而出!滄海君對李盛元的機靈敏捷很滿意,一邊擦擦汗一邊嚷道︰「好!用槍的訣竅就是順應槍的力道,借力打力,才能運用自如!」

李盛元練槍法是從「大槍樁」練起的。就是手臂伸開,一只手抓住槍把,將丈長的桿子端平,一端至少就是半個時辰!

「大槍樁」練的是人槍合一,李盛元最初靠死力氣支撐,結果半個時辰也端不了!後來在滄海君教導下,把人體的陰陽運開了,和槍的陰陽一體了,才支撐得半小時以上!

再後來,只要端上槍,李盛元全身關節、骨骼便微微的抖,和丈余大槍一起抖。槍和人抖成一體了,肌肉有張有弛,輪流地休息著,要端多久都行。

現在,李盛元手不見動,槍頭就能舞起來,顯然已是槍術高手了!

滄海君一邊看著李盛元飛舞鐵脊蛇矛,一邊不時大聲訓導,偶爾又對身旁的蕭敬初賣弄幾句。這不,滄海君剛吆喝完,又對蕭敬初道︰「練過了‘大槍樁’的人,才能听槍,這槍和人才有感情。一模槍桿你就知道槍想干什麼,任何加在槍頭上的一點小小的力量都能感覺到槍的反應。真正的槍術高手,槍頭只須一點,青磚牆角的磚,要那塊就下來那塊,這全是靠的听勁

,若是用蠻力就是把桿子頂斷了也沒用。」

滄海君邁步到水井邊,抓起葫蘆瓢盛了清涼的井水,咕嚕咕嚕一通牛飲,擦了擦汗,回到場邊坐下,接著吹噓︰「听勁好,力量才大得起來,能干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比如點穴。人體的穴位全在關節和肌肉的最里面,不懂變化的力道就是撞斷了骨頭都點不了穴。因為撞的過程中肢體受力會動,穴位也跟著移動了。要點穴就得听著勁追著一處點,只要力量夠大,時間夠了,穴就點上了。如果槍術達到了那種境界,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也就如同囊中取物了!」

兩人說話之間,李盛元的那桿鐵脊蛇矛已經舞得風雨不透。滄海君見狀,想試試李盛元的功力,從旁取了一盆水迎頭潑去,那水竟然被槍幕擋住反彈而出!一滴水也未能滲透進去,眾弟子大呼過癮!

滄海君越看越是興起,顧不得還有些氣喘,又猛起站起身來,對李盛元道︰「來,來,來,師伯陪你練練!」滄海君拽過一支大槍,又順手在背上插了一柄單刀,就飛身撲進寒光閃動的槍影之中!

「好,請師伯指點!」李盛元朗聲道。兩支兵器一踫,嗡鳴之聲不絕!李盛元的鐵脊蛇矛有如靈蛇,順著滄海君的長槍見縫就鑽,絕無遲疑。鐵脊蛇矛一會直如墨線,一會彎似滿月,槍頭指東打西,神出鬼沒!

但滄海君那桿槍,卻以不變應萬變,任憑李盛元槍花如虹,常常槍把只一轉,力都不用,槍頭彈出去,就將李盛元的攻勢轉眼化于無形,從氣勢上看明顯比李盛元顯得輕松自如得多!

李盛元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未遞進一槍,知道與師伯的槍術差得太遠,看看取勝無望,不想再糾纏,便借了個間隙,猛地跳出了圈子,道︰「師伯住手,弟子認輸了!」

滄海君卻並未住手,一個人在場中繼續揮舞長槍,亮了一個奇怪的動作。就是後退扯個架式,一手高舉,看不出有任何高妙之處!

李盛元正在納悶,滄海君已經吆喝起來︰「盛元看清了,這就是槍術中的絕技‘敗式亮掌’!這一招是大槍的敗中取勝法,‘拖刀計’、‘回馬槍’、‘撒手 ’遠不如這招凶險!」

李盛元一听是「敗式亮掌」,心中一怔,不覺睜大了眼楮!傳說「敗式亮掌」是槍術中最凶險的殺著,知道真實用法的人,已經沒有幾個了,能練成的,更是絕無僅有!

就在李盛元轉念之間,那滄海君已經將雙手執槍改成單手握槍,另一只手迅速從背上取下單刀,然後翻腕轉身,刀槍頓成合擊之勢,如長空霹靂一般壓了過來,就象象棋里的雙將絕殺讓人沒有任何回避的空間!

氣勢之盛令李盛元心中一寒,心想自己如果遇到這一招只怕是逃無可逃了,不禁背上浸了一片冷汗!

李盛元還沉浸在剛才那險招之中,滄海君已經收了槍邁步走來,道︰「小子,你慢慢領悟吧,你要是能夠破了這一招,槍法就可以稱得上出神入化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