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四十一章 莫名之火Ⅲ

作者 ︰ 孰不依

玉帝從昆侖山回到靈霄殿,對瑤池蟠桃宴所見所聞耿耿于懷。剛在龍床坐下,就著人搬來卷宗,陰沉著臉胡亂翻了一通,隨即下旨宣天蓬元帥覲見。天蓬元帥不知究竟,惴惴然趕往靈霄殿。

靈霄殿建在第九重天的紫微星垣中央。三丈高台上托起的那座巍然大殿,九楹重檐,還有四個金頂重檐方闕樓拱衛,顯得端重而嚴肅。殿上穹隆蒼蒼、寶頂燦燦,白雲繚繞、仙禽長鳴,四周奇葩仙草,古柏環抱,顯得極為富麗堂皇。

靈霄殿下重疊三層基台,每層周圍都用玉石珠寶雕刻的各種構件壘砌,造型優美。下層基台最大,通過走道上達中層,再通過中層龍墀到達上層台面。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雕「御路」,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精美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

天蓬元帥惴惴不安,下意識地停了停,抬頭向上觀望,希望透過巍峨的靈霄殿看出什麼端倪,可惜終究還是沒有誰告訴他任何消息。

靈霄殿走道兩端金銅所鑄的龜、鶴、香爐、大缸和幾個大爐鼎仍舊沒變,但天蓬元帥看在眼里卻是那麼陌生,心中始終無法踏實下來。

天蓬元帥躊躇著不敢進殿。直到一道裂缺閃過,突然讓天蓬元帥嚇了一跳。本來明媚的天空黯淡下來,變得陰沉沉的,也讓天蓬元帥心中如同灌滿了鉛,感覺無法承受之重。後來,殿中金甲神人大聲宣旨喝斥,天蓬元帥才不得不硬著頭皮進殿。

天蓬元帥終于邁進高曠宏敞、重檐垂脊的靈霄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玉帝那一臉怒色。天蓬元帥情知不好,遠遠便跪拜道︰「陛下下旨召見屬下,不知有何吩咐!」

天蓬元帥一邊磕頭一邊向前爬,拿眼楮余光掃視兩旁的眾仙人,眾仙人面色肅然,目不斜視,顯然是刻意回避天蓬元帥的眼光。天蓬元帥心中咯 一下,更感不詳,不知如何是好。

玉帝冷冷地盯著天蓬元帥,半天沒有說一句話。靈霄殿上一片寂靜,彌漫著一種讓人心頭發麻的寒氣,只有一縷縷青色的煙霧從寶鼎之中裊裊升起。

靈霄殿外,冷風夾雜著細雨飄進殿來,天蓬元帥只覺那點點滴滴打在臉上的雨絲,似乎寒徹心脾。

「啪!啪!啪!」三聲脆響,打破了靈霄殿的寂靜。天蓬元帥不自覺地顫了一下,玉帝一股腦連續將三份文牒拋到了天蓬元帥面前,並冷冷地問了一句︰「天蓬,你知罪嗎?」

天蓬元帥慌忙撿起文牒,掃了一眼,又猛地合上文牒,臉色刷地變得蒼白,雙手撐地連磕三個響頭道︰「臣知罪,望陛下開恩!」

玉帝拋給天蓬的文牒,分別是經天蓬元帥簽收後呈給玉帝的幽冥界牒文、當年天蓬元帥在龍淵鑄劍池驗收「斬蛇劍」的奏折、玉帝語詔自己擬旨宣旨的「斬蛇劍」銘文。

這三份牒文實際上就是為了明確三件事︰第一,誰是下界的真命天子;第二,天命神器應當落到誰手中,怎樣落到他手上;第三,以讖語的方式詔告下界應當擁戴誰為真命天子。三道文牒件件事關重大。

玉帝臉色極為難看,怒道︰「天蓬,你既然知罪,那你好好給朕說說這些牒文到底是怎麼回事!」天蓬元帥剛要張嘴,玉帝頓了一下,卻又言道︰「你就先說‘斬蛇劍’的事吧!」

天蓬元帥當年到龍淵鑄劍池驗收「斬蛇劍」,雖然不曾看出「斬蛇劍」本身有什麼瑕疵和疏漏,卻明知鑄造天子劍須得數百年方能奏功,爐工們數十日便煉得「斬蛇劍」,必有蹊蹺。天蓬元帥因為得了鑄劍師的好處,一時心軟,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鑄劍師呈上的牒文上押了自己的印。回到天庭後,忐忑不安地向玉帝呈報了一份奏折。剛才玉帝扔下的第一份文牒就是這道奏折。

玉帝當年粗心未及細看,從瑤池回來後再翻出來一推敲,很快就發現了這道文牒隱含的紕漏,所以龍顏大怒。如今追究起來,天蓬元帥自然難逃其咎。

天蓬元帥哆哆嗦嗦,叩首道︰「罪臣當年一時疏忽,受了鑄劍師哄騙,才在‘斬蛇劍’上押了自己的印。直到九重門謀逆犯上之時,罪臣才醒悟此事,發覺‘斬蛇劍’暗含蹊蹺。」

玉帝「哼」了一聲,不肯相信天蓬元帥的說法。天蓬元帥嚇得一顫,忙又道︰「後來听得傳言,此劍之所以能夠速成,全因觀音尊者轉世的淨瓶師太一手策劃。罪臣一時糊涂,以為觀音尊者乃西天如來座下弟子,如將此事告知陛下,恐釋道兩家不和,故而猶豫,以至今日。請陛下治罪!」

天蓬元帥不敢言及收受寶劍的事,只得將罪責向鑄劍師推卸一二。更重要的是,天蓬元帥料定玉帝不致于苛責西天佛國,言語之間將責任更多地推給了西天如來和觀音尊者,用心之深實在令人感嘆。

玉帝聞言,只是冷冷哼了一聲,果然不好再說什麼。玉帝又換了一個話題,緩緩道︰「那當年朕誤將‘劉秀’寫作‘劉季’,你為什麼不提醒朕,以致貽誤天下?」

按照九天諸神商議,玉帝掌下界天子之命運,何人具備天子的運氣由玉帝圈定。但下界真命天子,玉帝只知叫什麼名字、降生的大致方位,不知具體降世的時間。地藏菩薩乃九幽之主,則掌管人死後之事,到底是上天堂、下地獄還是轉生投胎由他定奪,只有他知道凡人的降生時間。

地藏菩薩平時閉目養神,懶得理睬塵世俗事,更不關心誰是真命天子。唯有生日這天,方才睜眼看看人世間,圈定哪些陰靈要轉世投胎,何時投胎轉世。所以有一句話描述地藏菩薩,就是「安忍如大地,靜慮如秘藏,謂之地藏。」

正因為地藏掌生死輪回,所以知曉下界所有凡人的降生時間,真命天子何時能夠降生自然也由地藏決定。但地藏菩薩卻不知道厚厚的往生文牒中,哪一個是將來的真命天子。

靈霄殿只有等到地藏菩薩上報的往生名冊上正好有了真命天子的人名和降生方位,核對無誤後才能讓真命天子的符命散布凡間,真命天子才能得到上天眷顧。

但玉帝對幽冥界報送的一大堆往生文牒也感到很厭煩,往往只關心有沒有準備下界的真命天子的名字,其他名字也懶得一看。

當然,天子降生後能不能真正繼承大統,還得看天地萬物的造化。就是真命天子能不能得到天命神器或者是上古靈獸,能否種下天機印。對這些情況,玉帝也不得不多少關注一些。

玉帝上次赴蟠桃宴歸來,一時酒醉,卻偏在那時連續收到天蓬元帥呈上的三份文牒。

一份是來自幽冥界經地藏菩薩簽發的往生文牒,中間有「劉季」這個名字。玉帝醉意之下錯看為「劉秀」,喃喃道︰「哦,劉秀,就是這個人?他是將來的真命天子!」說完就在「劉季」的名字上圈勾了一下。

剛放下往生文牒,天蓬元帥又將在龍淵鑄劍池驗收「斬蛇劍」的奏折和草擬的銘文呈了上來。玉帝心想剛才已經欽點了真命天子之名,天命神器自然要落到「劉秀」手上,便想在天蓬元帥呈報的奏折上簽署「劉秀」二字。但玉帝一邊說著「劉秀」,一邊卻運筆不穩,鬼使神差將「劉秀」寫成了「劉季」的模樣。接著又在草擬的銘文上用朱筆勾了一下,算是已經批閱。

玉帝酒醉實在支撐不住,沒有再細看,便將三份文牒退回天蓬元帥,一揮手讓天蓬元帥下去。玉帝在侍眾攙扶下徑自回寢宮歇息。

天蓬元帥接過三份文牒,發現玉帝在地藏菩薩上報的文牒上,在「劉季」名字上劃了一個圈。在鑄劍師報告「斬蛇劍」鑄成的奏折上簽了一個「劉季」。

天蓬元帥頓感納悶,玉帝喃喃自語,反復提「劉秀」的名字,可玉帝圈閱、簽批的都是「劉季」。天蓬元帥遲疑了一會,卻不敢再去騷擾玉帝。原因有三︰

一來自己本就是想趁玉帝酒醉讓「斬蛇劍」折子蒙混過關,如果再去詢問,萬一這道已經圈閱的折子被玉帝看出什麼破綻,豈非得不償失?

二來天蓬元帥自以為依照慣例,只要經過玉帝圈閱,文牒便有效力,責任已不在自己。

三來既然事情這麼湊巧,誰知道玉帝心中就不是希望以「劉季」為真命天子?

天蓬元帥不知該不該再向玉帝求證,遲疑了一陣。壓了數十日,還是狠狠心將銘文稍做調整,然後玉帝的「旨意」分別下達幽冥界和傳遞到凡間。

結果,天蓬元帥不僅讓「斬蛇劍」在一個錯誤的時間落到人間,而且更要命的是一錯再錯,將天子符命也從「劉秀」改到了「劉季」頭上!

玉帝從昆侖山回到靈霄殿,查看當年宣底,才發現這個低級錯誤。天蓬元帥作為承受宣旨人而未能糾錯,玉帝如何不惱?

天蓬元帥連連磕頭,大汗淋淋,顫道︰「去年此時,陛下也是剛從西王母蟠桃宴上返回。罪臣呈上地藏菩薩牒文,不知陛下為何口中念叨著‘劉秀’,卻寫下‘劉季’二字!罪臣以為,陛下改‘秀’字為‘季’字必有深謀遠慮,故而遵旨辦事,致有此誤。望陛下明察!」

玉帝大怒,一拍案角,罵道︰「什麼深謀遠慮!朕當時飲酒多了,你什麼時候不能呈文非得等到朕酒醉之時呈文?朕看你當初就是存心要蒙混過關!」

玉帝這句話點到了要害,天蓬元帥臉色更加慘白。

玉帝猶不解恨,怒道︰「朕一時筆誤,可朕並不曾口誤。朕反復念叨劉秀之名,你就沒有听見?你既為承受宣旨人,怎能如此馬虎?真是個豬腦筋!你看看,只因為你勘驗不力,誤傳上天旨意,如今在下界造成多少亂子?」

玉帝又回想起今年蟠桃宴上的情形,指著天蓬元帥罵道︰「這次到昆侖山,朕被西王母和菩提老祖奚落一頓,丟盡顏面,全是你天蓬元帥的原因。你說,朕應該如何治你的罪?」

天蓬元帥早被玉帝惱羞成怒的樣子駭得戰戰兢兢,一時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玉帝見天蓬元帥不說話,氣呼呼地揮著手,道︰「你不說話,朕就不治你的罪嗎?你給朕丟臉,朕就罰你到下界五百年,當五百年豬頭!」

天蓬元帥听得玉帝罰自己下界五百年為豬頭,一下子亂了方寸,大聲叫喊起來︰「陛下,臣無罪,臣無罪啊!」

玉帝臉色一黑,怒哼一聲,道︰「你還敢狡辯!那朕再問你,前年你赴蟠桃宴歸來,到廣寒宮戲弄嫦娥,有罪無罪?」

天蓬元帥這一下徹底傻了眼,明白玉帝將陳芝麻爛豆子都揀了出來,自然是鐵了心要治自己的罪,分辨又有何益!

天蓬元帥急火攻心,身子一歪暈厥過去。金甲神人得了玉帝旨令,架起天蓬元帥飛出南天門,往下界一扔,讓天蓬元帥轉世投胎去了。

天蓬元帥為自己一時糊涂換來五百年苦役,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玉帝待天蓬元帥被貶下界後,湊巧一眼瞥見卷簾大將,忽然憶起蟠桃宴上的情形,無名怒火又竄了上來,一指卷簾大將,怒道︰「還有你,卷簾大將!你不僅看不住上林苑功魂碑和《封禪書》,還在西王母蟠桃宴上擅自議論靈霄殿機密事項,失手掀翻了幾案,成何體統!」

卷簾大將忙辯解道︰「屬下無罪。屬下並未議論什麼機密,那都是天界早就傳開的事情!」

玉帝見卷簾大將竟然當場頂撞自己,更加上火,怒道︰「那你的意思是說朕賞罰不明,給你妄加罪名,是不是?朕今日不信邪,偏就要懲罰你。否則,今後如何叫這靈霄殿上上下下服氣!來人,將卷簾大將貶到流沙河,五百年內不得回天庭!」

卷簾大將自從離開昆侖山便一直忐忑不安,今日又見天蓬元帥遭貶,更是不敢吱聲,躲在人群中不敢抬頭,沒想到玉帝到底還是瞥見了自己。

卷簾大將見禍事躲不過去,只得硬著頭皮跪拜道︰「陛下,罪臣自知罪孽深重,罪臣定在流沙河閉門思過,不辜負陛下苦心教誨!」跪罷,卷簾大將站起身來,退出靈霄殿,出了南天門,自投流沙河去了。

托塔天王李靖今日收到一封下界牒文,早想奏報玉帝。但見玉帝戾氣深重,又提到卷簾大將蟠桃宴上擅議機密事,考慮到當時自己與卷簾大將坐在一起說話,怕玉帝會連帶怪罪自己,只得忍了又忍,不敢言語。

李靖待玉帝怒氣漸歇,方才出列小心奏曰︰「陛下下令徹查王莽底細,如今總算有了回音。下界遞上牒文,稱那王莽就是白帝之子。因被赤帝子所誅,故聯合黑帝、西門君惠、項羽、血魔等擾亂天下。」

玉帝今日見誰煩誰,一看是托塔天王李靖,心中雖然有氣,卻顧慮李靖乃天庭重臣,不好發火,卻也是眉頭一皺,道︰「哼,那個王莽原來是白帝宮少主,隱藏得很深嘛!黑帝之妹鬼母,參與謀逆,這一點朕自然知曉,但李天王憑什麼認為黑帝也介入了此事?」

李靖道︰「因為王莽身上似乎藏有‘靈蛇珠’,而‘靈蛇珠’乃黑帝宮鎮宮之寶。黑帝一方帝君,法力高強,怎麼可能輕易地將鎮宮之寶‘靈蛇珠’丟失,還多年不曾發覺?臣以為,黑帝如果不是主動將‘靈蛇珠’送給王莽,就是鎮宮之寶丟失之後故意裝聾作啞,未予追查。」

玉帝一听,心中窩火,緊閉了嘴,將頭往一邊擺了過去,不願看見殿下任何人。玉帝盯著殿梁,憋了一口長長的悶氣,許久才吐出來。玉帝盡管想壓制心頭怒火,終于還是忍不住,猛然轉頭,怒視眾人,又連拍幾案,指了一圈,哀嘆道︰「為什麼靈霄殿這麼些人,一個個跟飯桶一樣,平時都干什麼去了?這麼重要的消息,為什麼到了現在才跟朕說?」

就在靈霄殿一片寂靜無人敢言的時候,迦葉尊者卻飄然到了南天門。值日天神識得迦葉尊者,便引迦葉尊者上殿。

迦葉尊者見到玉帝,合手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取出袖中的菩提樹葉,交由侍者遞與玉帝,道︰「如來佛祖涅槃之前,吩咐貧僧將此密信交與陛下。不料貧僧在昆侖山東麓被白帝宮女主人以藥酒迷醉,耽擱了數十年,昨天方被赤松子踫到喚醒。貧僧怕誤了陛下的大事,所以匆忙趕來靈霄殿,將密信交與陛下,希望不要誤事才好!」

玉帝接過那片菩提樹葉,菩提樹葉在玉帝手中發出耀眼亮光,現出幾行字,一會就消失不見了。玉帝看完後,傻了半天,才將樹葉投進爐中,嘆道︰「佛祖在密信中所言之事,朕都已經知道了。不過,朕還是要感謝尊者不辭辛勞到靈霄殿傳信。」

原來,佛祖將安排地藏菩薩下世,讓觀音、地藏和金蟬子聯手渡劫的安排寫在了菩提樹葉上,請玉帝也早作打算。

玉帝看完之後,神色黯然,繼而長嘆不已,「這封密信如果再早些時候落在朕手中,哪會有今日如此煩擾之事!」

听了玉帝的話,迦葉尊者知道自己已經誤了事,只得「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念個不停,一臉的無奈和愧疚。

又過了一會,玉帝緩緩道︰「佛祖在信中說,已將紫金缽交與尊者保管,他日危難之時,那紫金缽或許可以相助一臂之力。不知尊者可否拿紫金缽一觀?」

迦葉尊者點頭,將手伸入懷中,孰知伸手一探懷中卻空無一物。迦葉尊者大驚,臉色刷地一變,急道︰「不好,貧僧醉酒之後,紫金缽多半被那白帝宮女主人奪走了!」

迦葉尊者懊惱不已,捶胸頓足之後,默默撥動佛珠,站在殿上一動不動。眼神茫然,仿佛一座木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