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四十八章 大國之患Ⅰ

作者 ︰ 孰不依

王太後駕崩,鬼母暗自欣喜。與西門君惠道︰「王太後歷經四朝,對漢室一片死忠,根深蒂固,威望甚重。劉氏宗親得王太後庇護,不容易扳倒。老身早想懲治劉氏後人,礙于這個老太太的特殊身份,倒也不敢太過囂張。如今沒了這個絆腳石,老身要清算報復劉氏宗親容易得多,莽兒不敢違逆,朝上也再無制衡之力,我們只管拿人就是。」

西門君惠淡然道︰「嫂子,我等俱為得道之仙,斷然不會做那些蠻橫無理的莽撞事。縱然要清理劉氏後人,手段上也得有點含金量,一舉一動必定要言之鑿鑿,入情入理。」

鬼母知道西門君惠批評自己說得有些露骨了,面色一紅,道︰「西門兄弟有何高見?」西門君惠冷冷笑道︰「嫂子,兄弟有一套連環計,定叫那些劉氏後人縱然不死也得扒層皮。」鬼母驚疑不定,便道︰「願聞其詳。」

西門君惠閉目掐指,緩緩道︰「自古以來,天無二日,地無二王,這是歷代帝王都奉行不變的準則,大新皇帝自然也不例外。如今劉氏宗親稱王,王家後裔也稱王,終究是塊心病。不如將劉姓諸王都改稱為公,為安撫他們,作為交換條件,王氏子弟也稱公不稱王。」

鬼母听了半截,疑惑道︰「這,恐怕不足以讓劉氏宗親傷筋動骨……」

西門君惠冷冷一笑,「這種做只是一個幌子,真正目的是在降爵的同時削減他們的封地。劉姓王少了一大塊封地,弄不活一大族人,沒法繼續賦閑,必定回京城謀求一官半職,我們就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趁機將他們束縛在身邊。」

「另外,劉姓皇族中,原為郡太守之類的統兵武官和行政長官不妨調任諫議大夫等虛職,官職提升了,卻不再擁有兵權和財權。通過以上手段,將大大降低劉姓叛亂的可能性,有利于鞏固王家的勢力。這一招叫做削爵除藩。」

鬼母明白過來,點頭道︰「此言有理。嫂子即日便尋莽兒商議,召令天下,大規模調整劉姓官員爵位或官職,讓他們先亂成一窩蜂。」

西門君惠笑笑,道︰「嫂子果然見機得早,我們正是要他們自亂陣角。他們陣角一亂,我們便有可乘之機。劉氏宗親不乏精明之輩,朝廷召令一出,必定一片嘩然。我們務必要拉一批,打一批,既要新封列侯,又要趁機剔除強硬分子,二者不可偏廢。」

西門君惠說到這里,突然做了一個斬擊的手勢,道︰「那些擁兵自重的劉氏宗親,一定不甘心遵守朝廷召令,甚至可能擒殺朝廷派出的使者官員。果真如此,我們便可借機出兵,將劉氏凡心懷不滿者一律誅滅。小的勢力派出羽林衛誅滅九族,大的叛亂則調動大軍,屠城滅地。雖未參與謀逆者,也可株連一大片,罪行稍輕,可流放蠻荒之地。這一招叫做先禮後兵。」

鬼母恨恨道︰「甚是。老身要叫那些養尊處優、細皮女敕肉的富貴子弟,男男女女,一夜之間變成囚犯刑徒,押送趕往邊地。老身不怕劉氏後人眾多,就算從長安到邊塞綿延數千里,盡是劉氏囚徒,老身也要將他們盡數驅往苦寒之地,嘗嘗人間悲慘滋味!」

西門君惠頓了頓,又道︰「劉氏宗親當中,難免有些人安分守已或者深藏不露,對這些人如果用強,只怕會失了人心,于賢佷的統治不利。為防止日後這些劉氏宗親再起刀兵,要進一步剝奪劉氏土地人口,不許養兵。我們最好將這一企圖稍加偽裝,塞進賢佷的‘王田令’,以‘王田令’為刃,迫劉氏宗親就範。」

鬼母听到這里,頗感興趣,「哦,這是個好辦法,請西門兄弟說得具體些。」

西門君惠指了指王莽差人送來的法簡,道︰「按照賢佷的召令,天下土地改稱為‘王田’,不得私下買賣。如果一家人中男丁不滿八人,但土地超過九百畝的,就要將多余的土地交給國家。劉氏宗親佔有的田地往往遠超九百畝,我們可以依照這一條令,允諾分給貧民土地,發動百姓去圍攻劉氏宗親。利用這一招,引導老百姓將鋒芒對準劉氏宗親。」

鬼母沉吟道︰「莫非莽兒這道召令有意要削除劉氏宗親的實力?如果真是如此,那莽兒對帝王之道也算是有些領悟。」

西門君惠嘆道︰「賢佷出台這些號令,不會專門針對劉氏宗親。多半是歪打正著,恰好可以為我們所用就是了。」

西門君惠拐回正題,道︰「除了‘王田令’,莽兒頒布‘私屬令’,嚴禁奴婢買賣,也是一記狠招。劉氏宗親不僅土地佔有很多,養的奴婢也很多。說是奴婢,實為兵丁。一旦土地沒了,又不準買賣奴婢,時間一長劉氏宗親肯定養不起兵丁,這些奴婢只能遣出家門。這樣,他們對朝廷的威脅也就自然消除了。」

鬼母想了想,道︰「西門兄弟所言句句不差,這一招就叫做改田禁屬吧,的確是釜底抽薪的狠招。不過,有的劉氏宗親早已積斂了億萬家財,以上幾招或許都傷不了這些根基極厚的家伙,這該如何是好?」

西門君惠笑笑︰「想要剝奪他們的財富,這還沒有辦法!就以改制為名吧,不出數年定叫劉氏宗親將府中財富盡數吐出。」

鬼母听出了其中的意味,道︰「莫非是想以改制為名,行盤剝之實?」

西門君惠點頭,道︰「不妨讓賢佷先下旨,禁止黃金白銀流通,可兌換錢幣或存入府庫獲取利息。迫使劉氏宗親將手中的黃金白銀兌換成錢幣,劉氏宗親手中的財富不得不露出真容,然後設法讓錢幣貶值。」

鬼母吃驚,道︰「錢幣貶值只怕引起普通民眾反對。」西門君惠靜靜道︰「無妨,老百姓能有多少銀子?可以讓莽兒繼續從府庫出錢,堅持撫恤百姓的善政,間接將劉氏宗親的財富散發給普通老姓。我想老百姓得了好處,不會有多大的意見。」

鬼母半信半疑,請西門君惠說下去。西門君惠點頭,又道︰「朝廷還可以推行‘五均六筦法’,舉辦官營商業,官賣鹽、酒、鐵、鑄錢和收取山澤稅,目的是將劉氏積蓄財富的主要途徑堵死,阻斷他們的財富來源。小弟以為,以上措施對劉氏宗親來說,可就稱得上剝皮抽筋的一記狠招了。」

鬼母沉吟道︰「只怕劉氏宗親未必就甘心被朝廷剝皮抽筋,他們即便不敢公然反叛,也可能尋機刺殺朝廷大員,制造恐慌,擾亂朝廷。」

「這也好辦。」西門君惠略一沉吟,「不妨召令天下,朝廷高薪征召奇異技能者,將這些人都網絡到羽林衛。一是防止被劉氏宗親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我們九重門的實力。這一招叫做招賢納士。以上五招環環相扣、軟硬兼施,劉氏後人總會踫到紅線,還怕沒有理由拘拿他們?」

西門君惠與鬼母密室之中商定的這五招,果然陰毒。王莽被蒙在鼓里,還以為西門君惠的五條計策真是治國安邦之良策,便依照西門君惠的意圖修訂和頒布法令。

法令頒布之後,一時間,朝野上下,劉氏宗親人人自危,傾家蕩產的有之,鋃鐺入獄的有之,發配流放的更是絡繹不絕。

不過,西門君惠和鬼母的「連環計」卻是雙刃劍,雖然劉氏宗親傷得不輕,但平民百姓卻也深受其害。

按照「連環計」的意圖,朝廷要收地為百姓分田。結果劉氏宗親挖空心思,寧肯將自家土地再分給族人,也絕不將肥水流入朝廷。朝廷並未收回多少「王田」,貧民也就分不到土地,王莽允諾「耕者有其田」成了一句空話。

至于「私屬令」,也是變形走樣。貧民拿不到土地,只能繼續賣身為奴,明里不準買賣,私下交易更加猖獗。更要命的是,王莽的限奴,只局限于私奴,對于官奴是不加限制的。朝廷頒布嚴律峻法後,每天都有眾多的人因觸犯王法被罰作官奴,成群結隊蹣跚于道。

朝廷改錢入庫,本以為平民百姓本就沒有多少銀兩可存,所以不會傷及百姓。要存的只是劉氏宗親等豪族的銀兩,受損失的應當是他們。可是,偏有各級官吏不領悟朝廷真實意圖,不肯得罪權貴,卻借機敲詐百姓,引得百姓怨聲載道。

「五均六筦法」政令推行後也是如此,富者雖不得自保、但貧者也無以自存。只因朝廷所任用的執法官員大多是商人,這些人假公濟私、偽造假賬,中飽私囊,侵吞公家財產,置百姓利益于不顧。新政推行時間不長,就導致許多平民百姓破產,捶胸悲哭者盈道。

更有甚者,王莽左右重臣,亦是借改制之機盤剝百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