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四十八章 大國之患Ⅱ

作者 ︰ 孰不依

民間有人偽造銀兩存入府庫騙取利息,鬧得長安城內沸沸揚揚。王莽責成代理大司馬王涉三日破案,王涉接到旨意後,愁得要死︰「府庫中這麼多銀兩,只有存銀編號又沒有存銀人姓名。就算知道偽銀上的編號,又怎麼知道是那個刁民存的偽銀?要是一家一戶去查,那得查到什麼時候?」

管家向彰計上心頭,對王涉道︰「逐家逐戶查證不是辦法。老百姓都知道大人在清查偽銀,刁民不會拿存放偽銀的編號給官府檢閱。不過,大人不必慌張,奴婢有一個主意可以破案。」王涉瞪大眼楮,道︰「還不快說!」

向彰狡黠道︰「奴婢以為,不如派人趁夜在庫房牆上鑿一大洞,將全部庫銀搬存他處,再對外宣稱庫銀遭竊。隔日在市集張貼告示,要民眾自行登記所質押的銀兩,以便辦理清償,這樣一定可以引刁民上鉤。因為存銀皆有編號,誰拿偽銀編號來求補償,誰就是制造偽銀的刁民。」

王涉听了,不疾不緩地拍了兩聲巴掌,道︰「好,是個好主意!」吩咐向彰依計行事。

第二天,民眾見了告示,果然爭相前來登記,偽造銀兩的人也混在其中。這些刁民以為府中偽銀已失,查無對證,才敢前來求取補償。哪知丟失庫銀是王涉設下的圈套,刁民們自然是自投羅網,悉數被捉。

按說王涉這事辦得很漂亮。可是,王涉抓到主犯後,竟听眾管家向彰的話,不僅不治罪,還選一處隱秘的所在,另闢一室,讓十多人跟那名賊人學習制造偽銀的技術,加班加點趕制偽銀,偽銀大量流入府庫。

不過,王涉事不機密,到底被王莽偵知此事。王莽秘召王涉入宮,怒道︰「王涉,你好大的膽!竟敢私造偽銀,你長了幾個腦袋,以為朕不敢殺你嗎?」王涉一听,傻了眼,一邊連連磕頭,「臣罪該萬死,望陛下恕罪!」一邊趕緊編造理由敷衍王莽。

王莽哼了一聲,「如此重罪,豈能饒恕!」王涉編好理由,涕淚道︰「臣見皇上整日為家國大事操勞,有心替皇上分憂,才出此下策。陛下,您讓臣代理大司馬掌管府庫,臣對庫銀收支情況了若指掌。近年來皇上為安撫百姓,支出太大,府庫入不敷出,已經到了無以為繼的程度。臣明白私造偽銀之事影響惡劣,不過為了充實府庫,應付眼下的危機,走此險棋迫不得已。望陛下恕罪!」

王莽听了王涉一通敷衍,居然信以為真,遲疑道︰「果真如此?」王涉見有轉機,磕頭發誓,「臣有一句不實,死于亂刀之下!」王莽沉默了許久,睜只眼閉只眼,讓王涉離去。

王涉知趣,回到府中,把向彰找來。緊閉了門戶,盯著向彰,狠狠地道︰「他娘的,真是邪了,私造偽銀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會被皇上知道,是不是你泄露了消息?這麼多年,我待你不薄,你居然敢背叛我,今天你要說不清楚,老子就車裂了你!」

向彰似乎早有預料,鎮定地道︰「大人,要說最清楚這件事的人,不是你我,是那些制造偽銀的人。你不肯結果他們的性命,威嚇一通就放他們出府。您想,這些人都是些亡命之徒,難道真的會被嚇住嗎?奴才懷疑,是那些賊人走漏了消息。」

王涉听向彰所言有理,又狠狠道︰「你趕緊設法將這些偽銀全部入庫,作為百官薪俸和充作軍餉。另外,那幾個賊人你都知道底細,差人一個個都給我處理掉,不準留一個活口!」向彰諾諾而去。

王涉用偽銀作為百官薪俸和充作軍餉,初時無人知曉,時間一長,便流傳出去。朝廷文武百官得知此事後,卻苦于拿不出充分的證據,只能彈劾王涉監管不力。王莽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當眾訓斥王涉抓緊破案,就蒙混了過去。百官敢怒不敢言,只好強忍怒火。

王涉以偽銀為薪俸欺瞞官員、兵士,引得一些劉氏宗親極度不滿,他們暗中尋找豪杰之士刺殺王涉,王涉屢遭驚駭。听說朝廷要征召賢能之士,向彰對王涉道︰「大人何不向皇上申請,主持召賢大會?」

王涉沒好氣地道︰「你淨給我出餿主意。老爺是當官享福的,又不是撅著干活的。召賢?什麼亂七八糟的屁事,我不管!現在我成了眾矢之目,劉氏宗親恨不得置我于死地。召賢大會這種拋頭露面、費力不討好的事,我躲都躲不及,你還要往身上攬,是不是燒糊涂了?」

向彰訕笑道︰「大人,皇上從全國挑選具特異之能的英雄豪杰擔任宮中護衛,對我們來說也是個機會。我們可以趁主持大會的良機,從應召者當中選拔人才到府中擔當護衛。這樣,大人就不必懼怕賊人刺殺了!」

王涉一听有理,次日便上奏王莽,請求主持征召大會。王莽正愁無人承辦此事,見到王涉奏章,很爽快地同意了。得到王莽允諾後,王涉便大張旗鼓,征募有奇異才能的人。各地聲稱有奇異技能的成千上萬,趕赴京師應試。

王涉在長安城郊設演武場,場上架起一座高台,王涉坐于中央,背後撐著一把巨大的傘蓋,文武官員分坐兩旁。

高台階下兩旁架著青銅大釜,各有一個老奴役孤單地立于一側,往火灰中加添木柴,釜中的神水飄散著氤氳的熱氣。

高台周圍執槍跨刀的羽林衛凜然而立,嚴陣以待。

管家向彰一揮令旗,奇異技能者輪番上前演示。有的練就一身鐵布衫,刀槍不入,勇猛過人。有的輕功高絕,聲稱渡江時不用舟船,一葦可渡。有的深得煉丹法門,煉出一種「闢谷丹」,行軍打仗數十日不用一粒糧食,服用丹藥可保無虞。應征中還發現個別能工巧匠,造出一種飛行器具,聲稱能夠一日千里!

王涉見到這許多奇異之士,自然歡喜,大筆一揮,征召數百名加入羽林衛,但其中不少精英卻被王涉精挑細選充作自己親兵。王涉有了這一批奇異之士護衛,更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

王涉以為自己有功于朝廷,過了幾日,便到未央宮向王莽表功。不料,王莽卻不耐煩,打斷王涉的話,斥道︰「哼,你還有臉面表功!你知不知道,有人告你從羽林衛中私召衛士?要不是看在你辛苦這麼多日子,朕早就將你削為庶民了。」

王涉以為自己私招衛士的事情無人知曉,沒想到這麼快就傳進了王莽耳中。王涉大為驚詫,趕緊悻悻退下,鬧了個嗆憋氣。

王涉找到向彰,氣急敗壞地道︰「我們私召衛士的事情做得機密,這次為何又被泄露出去,居然讓皇上知道了?難道又是哪個衛士不忠?」

向彰「哦」了一聲,道︰「極有可能。衛士們好炫耀,多半是無意間多嘴多舌,泄露了機密。依奴婢看來,既然皇上知道此事,這些衛士又靠不住,不如將這些人劃歸羽林衛算了。」王涉想了想,別無他法,只好點頭同意。

王莽采取的這一系列措施,掀起朝野驚天巨浪,各地牒報如雪片般飛來,報喜報憂盡有。王莽不知孰真孰假,猶豫了許久。後來,王邑建議王莽派出朝廷使者巡察。王莽覺得有理,決心派出八路使節,實地查看。

王莽深知郎官出宰百里、天子不應輕以授人,故而將守令姓名、績評書于屏風,以示慎重。盡管如此,仍不放心,常頒布官箴,以便對官員加強督責和指導,使之熟悉入官之法、為官之道。這次,又想趁八路使節出巡之機,將苦心編撰的官箴以法令的形式頒發各州縣,令其遵照從政。所以每一路使節,都帶著幾車沉重的竹編官箴,加上護衛的人馬,浩浩蕩蕩一百余人。

在鬼母推薦下,辛當成了這八路使節之一。辛當為人奸巧,為使人敬畏,車駕出行,在傘蓋下暗藏磁石,並在頭發里暗藏鐵屑,所以每當辛當車駕外出時,看起來須發賁張,加之身材魁梧,見到的人無不驚懼。

辛當作為風俗使者,一路來到齊郡臨淄。辛當早年在這里擔任昌興亭長,與縣里的一名官吏素有嫌隙,不巧這日正好踫上。

這名官吏姓呂,名育,瑯邪人,極其正統。呂育原是京官,在朝為官期間,清廉敬業,嫉惡如仇,只要見到百姓有苦有難便不避艱險強自出頭,鼎力相助,狀告不法官吏和當地豪強,故而不為權貴所喜。加之他不善逢迎,不事巴結,得罪了皇宗國戚,成了權臣的眼中釘。

後來,這個呂育感覺自己兢兢業業干了多年,做了不少事,取得過不少業績,但一官半職始終未得升遷,心中感到窩囊,少不得發幾句牢騷。不巧,權臣抓住了他這一個細小的疏失,將他一擼到底,貶到臨淄當了縣丞。

這個呂育從京城到了臨淄,稟性不改。以前在朝堂為官,看著那些權貴人模狗樣,還略懷敬畏之心。自從貶回老家後,才明白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家伙沒一個好東西,少不了逢人便罵。遇到昌興亭長辛當後,又與辛當的奸邪作風水火不容,兩人積怨甚深。

辛當到了臨淄,發現接待車駕的居然是呂姓縣丞,頓起狠毒之念。對著眾人的面,陰笑著對呂縣丞道︰「哎喲,原來是呂大人,多年不見,沒想到還是縣丞,難得啊難得!」

呂縣丞認出眼前的欽差是當年的昌興亭長,瞟了兩眼,只得忍氣吞聲,道︰「大人笑話下官,下官擔任官吏數十年,如今竟然不到二百石,怎比得辛大人一夕之間,飛黃騰達,官至兩千石!」

辛當臉色一變,指著呂縣丞喝斥道︰「莫非你認為本官徒有虛名,皇上用人不當?」呂縣丞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漲紅了臉,道︰「大人誤會了,下官哪敢如此妄議大人!」

齊郡郡守、臨淄縣令忙過來解圍。辛當瞥了呂縣丞一眼,想出一條歹毒的計謀,道︰「齊郡臨淄這個地方人杰地靈、物寶天華,山珍野味頗負盛名。今日本官想品嘗品嘗貴地幾道本地菜肴,不知可否?」

郡守心中不安,小心問道︰「大人請講!」

辛當扳起指頭,緩緩道︰「就弄八道菜吧。龍肝、鳳髓、猩唇、熊掌、豹胎、鯉尾、炙、酥酪蟬。咱也不能太奢侈了,按朝廷禮儀,接待上大夫便是八道菜的標準,我們要嚴格按標準辦事。這八個菜就叫八珍宴好了!」

迎來送往接待之事向來由縣丞打點,辛當自然知曉,所以一邊扳手指一邊察看呂縣丞臉色。呂縣丞听到辛當所報菜名,一時臉色刷白,難掩痛苦之色,道︰「大人,上大夫八道菜的標準自然不錯,但大人所說這八道菜俱是天下至珍的菜品,不要說是臨淄,就是在京師也極難湊齊。臨淄這個地方百里之地,如何能夠做出八珍宴,還望大人收回成命。」

辛當怒道︰「胡扯,你怎麼知道京師就湊不齊這八道菜?告訴你,本官吃得多了,京師的事不是你可以妄議的。」

辛當說完,突然覺得不妥,拿眼角余光掃了一眼,怕眾

人閑言碎語說京官奢侈,便道︰「算了,本大人不計較你無知之罪。你呂縣丞不是清高自負,以為沒有你不能做的事嗎?今日怎麼會如此膽怯?本官听說此地盛產石膽,既然八珍弄不來,那石膽總可以采些來吧。本官順便帶回京城敬呈皇上,沒準皇上歡喜,賞你個官職。」

呂縣丞臉色一會紅一會青,道︰「大人有所不知,臨淄紫碧山的確蘊藏石膽,服用可以延年益壽。但要挖掘石膽,即便數千百姓上山,也未必能夠采得一枚。如今雖然是初春已過,但江河冰凌未解,天氣寒冷如同隆冬一般,讓百姓上山挖掘石膽,下官只恐百姓困苦不堪、怨聲載道。」

辛當怪笑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這個負責接待的縣丞還能給朝廷使節準備點啥?這樣吧,本官知道呂縣丞是著名的孝子,當過私塾先生。當年喜歡拿忠臣孝子為樣本,教導百姓百善孝為先,講一些老萊娛親、郭解埋兒的事。今天,朝廷父母官來了,想要品嘗河中的鮮魚,你能不能拿出孝敬爹娘的勁頭,月兌了衣服趴在冰面上融化冰塊,從河里撈兩條魚上來?」

呂縣丞知道辛當想出這個新花樣折騰他,完全是借機報復,今日絕對不會放過自己。不願再跟辛當說一句話,索性真的月兌了衣服,走到河中冰凌上倒臥河中!

郡守、縣令不忍,對辛當道︰「大人,河中鮮魚漁夫那里並不難買,何必臥冰求魚。這個呂縣丞當年不曉事,大人教訓教訓就是了,可千萬別鬧出人命來。」

辛當雙眼一瞪,道︰「本官不過就是讓他為朝廷使節弄兩條魚上來,多大點事,會鬧出什麼人命!」辛當一指臥在河冰之上的呂縣丞,對兩旁侍從道︰「就讓他在上面趴一會,沒有本官許可,誰也不準拉他起來!」眾人見狀,噤若寒蟬,誰也不敢再說話。

還了許久,一位侍從湊到辛當耳邊,低聲道︰「那個呂縣丞可能不行了!」辛當「嗯」了一聲,才張嘴道︰「好了,你們去問問呂大人,找到魚沒有!」眾人上前七手八腳將呂縣丞抬過來,身子已經僵硬。兵士們探了探鼻孔,對辛當道︰「這個呂縣丞已經一命嗚呼了!」

辛當大怒,道︰「魚還沒找到,就一命嗚呼了?這個臭老九,除了煽動人心啥也不會,沒用的東西!」辛當說完,一招手,一眾朝廷使節也不顧已經喪命的呂縣丞,驅開兩旁民眾揚長而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