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六十六章 換劍Ⅰ

作者 ︰ 孰不依

張良料定九重門不會輕易放過昆陽十三騎,便來了一出圍魏救趙,城中三大門派派出高手,深入王邑大營搶奪禹王九鼎,迫使九重門無暇他顧。鬼母與巨毋霸、水精奴見勢不好,只得千里傳音招回西門君惠。那知西門君惠剛剛回援,三大門派的人就盡數撤回了昆陽。西門君惠明白中計,讓劉秀等人逃月兌了追殺,不由得暗自懊惱。

昆陽城經過多日苦戰,八千兵馬折損大半,已成強弩之末。加之劉秀率昆陽十三騎突圍搬兵,精英盡出,力量轉趨薄弱,城防形勢也就更加危急。張良與留守的淨瓶師太、玄空大師商議,想改變策略,采取以靜制動的辦法,盡量避敵鋒芒,力避傷亡,淨瓶師太、「瘦佛」均表認可。

城外的王莽大軍已經四面合圍,連城南那唯一的缺口也已經被江陵北上的大軍圍得水泄不通。各路大軍紛紛豎起雲車,俯瞰城中,用強弩亂射。

亂箭如飛蝗,似狂飆,從四面八方向城內飛來。城中守兵見狀,為了躲避飛矢,只得負著門板躬腰駝背進進出出,不敢昂頭。縱然如此,昆陽軍兵仍然避免不了日甚一日的傷亡,城牆上、街巷上,甚至屋頂上、樹枝上都是血肉碎片,路上也偶爾見到未及清理的死尸,散發出一股股腐臭氣息。

城外大軍箭矢一停,守城的兵士們又趕緊從城牆上、屋頂上、死尸上撥箭,打包捆扎,壘放城頭,以備再用。

王莽大軍數千名弓箭手朝城內毫無目的地狂射一通,又集中力量朝城門口傾瀉箭雨,掩護沖車撞城。城門泥土粉墜如雨,守城的兵士冒著箭雨,加固城門,沒有人怯懦退卻。王莽大軍攻勢凶猛,城中漢軍傷亡劇增,但昆陽城始終未破。

王尋與劉秀打賭,要以三萬精銳破城,沒想到幾日下來並無多少進展。王尋暴躁不安,指揮兵士搬出昨日運到的數十部破山弩,想用破山弩攻破城門。這種床弩能將四十斤重的矢石射出千步,要數十人才能開動,是威力極其強悍的重型遠射兵器。

王尋這一招果然凶殘,破山弩絞起,悶響聲中,數十枚巨矢破空而出,落在昆陽城頭,城頭上煙塵四起,慘叫不斷,無論盾牌還是門板紛紛破碎。

破山弩連發五次,火箭在空氣中散出弦目熾熱的亮光,亮光每閃過一次,城中就傳來嚎叫滾動的聲音,皮肉焦枯的臭味彌漫開來。在連續轟擊之下,昆陽城頭終于坍塌一角!

王尋見狀大喜,叫兵士放下破山弩,指揮大軍沿暴露的昆陽城頭直插城中!

此時昆陽城中雖然精銳盡出,但尚有鄧晨、王霸、傅俊、任光等一眾豪杰,劉玄賜封的主帥王鳳、王常也還留在城內。眾人見形勢危急,奮不顧身搶上城頭,率領殘兵趕緊將那些被鐵鏈吊著的百十口大鍋拖到城門邊。

大鍋里面盛滿了混了火油的滾燙金汁,發出讓人窒息的惡臭。等到王尋大軍靠近,鄧晨等人立即吩咐兵士向下傾倒,滾燙的熱油金汁濺落在王尋大軍士兵身上。熱油金汁燒透了鐵甲,貫肌洞骨,在內髒中沸騰,數不清的士兵帶著可怕的慘叫聲在地上亂滾。後面的兵士畏懼,掉頭就往後退。

鄧晨、王霸、傅俊、任光等人趕緊吩咐兵士扯起吊橋,將城頭上堆積若山的滾石擂木,通通推進缺口填埋!城中的百姓也趕來搬石挑土往上壘高夯實,總算暫時堵住了缺口。

王尋見攻勢受挫,如何肯善罷甘休,又揮動令旗,指揮步卒攻城。城外鼓聲大振,數萬步卒踏著撼動天地的步伐,數十人一隊,推著高約丈余、半尺來厚、上面裹著牛皮和毛氈的擋箭牌,開始向前蠕動。

擋箭牌近似倒梯形,虎頭、獅面,個個面目猙獰,連成一片後更加令人望而生畏。盾牌兵後面是長槍兵、大弩和木制大炮。兵士們身上的鎧甲都是精鐵冷鍛而成,堅硬異常,一眼望去,寒光閃閃,氣勢洶洶,殺氣騰騰。

王尋發起了又一輪攻勢!

鄧晨、王霸、傅俊、任光等一眾豪杰吩咐將敵人射進城中的箭矢都通通涂上火油,敵軍一近,便點燃火箭引信,火箭帶著密集的呼嘯聲,向城下傾落,火光伴隨著鳴爆在擋箭牌上閃現。

王尋兵士逼近城牆後,城頭上開始向下拋落滾木。裹著烈火的巨木撞在擋箭牌上面,燒透了牛皮和毛氈,一排排擋箭牌在沖天的烈火中變得酥黑,王莽大軍發出淒厲的喊聲。

護城河上的飛橋被火箭射中,慢慢燒焦燒斷,墜入河中。王尋兵士無路可退,紛紛丟盔棄甲,跳下護城河游回北岸。

王尋暴跳如雷,揮舞著馬鞭朝後退的兵士一頓猛抽,仍然止不住如潮的敗兵。無奈之下,王尋只得又號令兵士發弩。一時間,在機括的摩擦聲中,弩炮向城頭打來,二十斤重的石頭接二連三地撞在城牆上,騰起一陣陣煙塵,發出一陣陣巨響,整個昆陽城地動山搖一般。

昆陽城搖搖欲墜。如果城頭失陷,城防即告失敗,到那時,昆陽被屠城就不可避免。守城將士明白厲害關系,只得苦苦支撐。

九重門先後折了謝花六和血魔哀章,西門君惠心中氣惱,再次布設《九軍玄冥陣》,從天上居高臨下猛攻昆陽。

陰麗華等人突圍出城後,《降魔座》的威力已經大打折扣,「昆吾八劍」組成的劍陣也遜色許多。好在有麻姑、韋馱兩人全力支撐,劍陣雖偶有缺口,總還能在轉瞬之間給予彌補。故而《降魔座》看起來危機四伏,但仍能護住昆陽百姓不遭項王那八千鐵騎的蹂躪。

佛桑香界八名女弟子在千葉蓮台之上初時盤腿而坐,雙目微閉,入靜入定。伴隨著八千江東子弟兵前來沖陣的呼叫聲,悠揚的天籟之音也緩緩而起。

八名女弟子翩翩起舞,或立或旋。等到楚軍靠近,八名弟子舞姿突然風雲變幻,顯得剛勁有力,一對長袖如風趨電疾,緊勁聯綿。更有甚者,長袖之中還裹著一道道暗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不時向楚軍兵士迎面痛擊。

八千江東子弟兵雖然久經戰陣,但也總是被奇妙的舞姿迷惑,被低沉的天籟之音所羈絆,斗志大為削減,一不小心便被飛射而來的長袖卷中,或者被暗器所傷,要麼摔出戰車,要麼跌下馬背,一片狼狽。

淨瓶師太坐于千葉蓮台中央輕彈古琴。遠遠望去,淨瓶師太顯得博大雄深如古佛坐靜,瀟灑閑逸,鎮定自若,一點沒有緊張慌亂的跡象。一曲飄來,眾人只覺思逸神超如曲水流觴。細辨樂聲,聲聲慢,慢如飛鴻,步步輕,輕似落葉。旋律似乎不斷重復,但細听起來卻有很多變化。

那手持寶劍的八名弟子結成劍陣,隨著天籟之音的節拍輕舞飛揚,牢牢護住千葉蓮台,與淨瓶師太一樣,透出難得的鎮定和閑逸。弟子們腰肢縴細靈活,繞身若環,柔若無骨。身形恍如臨風搖曳的柳枝,偃于秋風的香草,雲轉飄忽,如夢如幻。

千軍萬馬之中,遙見漫天長袖飄逸,劍光幢幢,忽如煙起,忽如虹飛,的確有一種另類的感覺,似乎與血雨腥風的戰場格格不入。

但千軍萬馬的凌厲攻勢,就偏偏在這種行雲流水般的劍陣中消于無形。

千葉蓮台上的麻姑和韋馱帶了一大把的青豆,布設豆兵。豆兵既不畏「吸血劍」,又彌補了劍陣的缺隙,擋住了楚軍的進攻步伐,給《降魔座》平添了許多威力。

西門君惠知道拿這兩人沒招,也懶得再理會兩人,「吸血劍」鋒芒改指靖雲觀和十方大普門禪寺的年輕弟子!

仙俠們在虛空中飛竄奔流,逃避「吸血劍」的追殺,看似身姿美妙,實則暗藏殺機,稍有不慎,便會淪為劍下亡魂!

滄海君有一項異能,就是能夠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縱然有弦目的光芒照射過來,也能逆光望見對面的情形。所以遇到鬼母的「照夜燈」,也不為所懼,反而屢屢在「照夜燈」的弦目光芒之中,撥錐反擊,逼得鬼母躲閃不迭!

滄海君見自己居然能夠將名震一方的白帝宮女主人逼得手足無措,樂得哈哈大笑!

但鬼母畢竟是鬼母,氣惱之下,收了「照夜燈」,祭出「乾坤鏡」,滄海君一時不防,仍揮舞「追魂奪命錐」向鬼母砸過來,結果被「乾坤鏡」一照,鐵錐立即反彈而回,向滄海君奔來。幸虧張良見機得早,大聲呼叫,滄海君才匆忙一閃,「追魂奪命錐」從肩頭呼的一聲穿過,滄海君總算逃過一劫!

滄海君模著隱隱著痛的肩頭,罵道︰「臭娘們,還真有幾下子!」

西門君惠的「吸血劍」如游龍一般肆無忌憚。但三大門派的人都學乖了,望見「吸血劍」就遠遠躲避,「瘦佛」玄空又不時用玉佛珠偏轉「吸血劍」的方向,絕不讓「吸血劍」貼近弟子們身旁,西門君惠想要以劍傷人、以劍吸血、吸取眾人功力就比較難了。

不過,這樣一來,雙方的爭斗顯得十分難看,九重門總在猛攻,三大門派總在歇力守護!

漸入黃昏,一輪殘陽如血,天際罡風怒號,回蕩在綿延不絕的山巒之間。王莽大軍戰而無功,揮軍退去,昆陽城下恢復了片刻寧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