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七十一章 塵封湮滅Ⅴ

作者 ︰ 孰不依

再說昆陽城下,淨瓶師太等人見滔天洪水襲來,也是束手無策。三大門派弟子都躍在空中,落在千葉蓮台上,沒有喪命之虞,但城中百姓哭喊之聲悲慟欲絕,眾人皆為之動容,身心俱顫!

大風蜚瓦,雨如注水,滍川盛溢。王邑大軍同樣被席卷而來的滔滔洪水所驚駭,恐懼加上悲號,心理防線如同山崩海裂一般,連帶來的虎豹也嚇得股栗。士卒爭著逃命,互相踐踏,溺死者以萬數。

王邑好不容易在數百輕騎奮勇庇護下踏著死人渡水而去,一口氣跑了百里才停下。除了跟隨王邑逃走的精銳騎兵外,王邑引以為傲的精銳之師,僅有數千兵士扎縛槍桿作木筏,才渡河涉水逃竄而去,倉惶逃往梁邑。

「九鼎歸一」帶來的巨大邪力引導大澤之水倒灌昆陽,眼看十數萬城中百姓無法逃月兌滅頂之災。「瘦佛」玄空仰天長嘆,「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一代高僧,此時眼中噙滿了眼淚!

就在絕望之時,天際傳來一聲沉沉的佛號。眾人一看,雲中有一僧人迎風而立,有人識得那是佛祖座前大弟子——迦葉尊者,立即大叫起來︰「大師,快救城中百姓!」

迦葉尊者聞言,神色肅然,悲號連連,卻不知所措。

不料,紫金缽自動從迦葉尊者懷中飄了出來,浮在虛空。迦葉尊者一臉驚訝,馬上明白過來,「哎呀,原來佛祖給老衲的紫金缽,是要在今天拯救蒼生!」

迦葉尊者趕緊祭起佛祖的紫金缽,口中念念有辭,企圖喚醒紫金缽的強**力!

紫金缽似乎並不在意迦葉尊者的法咒,自然而然就迎風而起,似一面明鏡浮起,孤懸于蒼穹之中,泛出佛光萬道,罩在昆陽城上空。

此刻,天上仍舊驚雷滾滾,電光閃耀。在禹王鼎的照射下,項羽的八千兵馬被匯集成一個巨大的龍卷風,在遠處天際間涌動著,恰似蛟龍上下盤旋,左右橫卷,肆意吞噬一切生靈。

隨著佛音響起,紫金缽背後逐漸佛影幢幢,布滿了半壁天空,周圍響起滿天神佛低頌之聲,梵聲深沉回蕩不絕。

紫金缽靈光驟強,突然罩向禹王鼎,似乎是要吸引禹王鼎的能量。無邊佛力就像深遂的宇宙黑洞,九鼎歸一導致的洶涌而詭異的巨大靈力被來自紫金缽的法力慢慢抵消。

那只巨大的禹王鼎自然不甘心,掙扎著想擺月兌紫金缽的牽制,但它的能量畢竟斗不無法力無邊的佛祖紫金缽。項王那八千兵馬形成的龍卷風開始被紫金缽緩緩吸噬進去,赫然有山崩地裂之聲!

禹王鼎的巨大靈力被紫金缽抵消後,昆陽城下的滔天洪水也終于從城頭開始慢慢消退下去!

眾人剛松了口氣,以為萬事大吉,卻突然听得一聲悶響。抬頭一看,竟然是禹王鼎拼盡全力朝紫金缽猛撞,紫金缽與禹王鼎同時在天上晃了幾晃,傾斜而下。「轟隆」一聲,紫金缽像一口大鍋倒扣在昆陽城北,片刻之間變成了一座山丘!禹王鼎則落入大澤,不知所蹤。

一切煙消雲散。

沒想到佛祖的紫金缽居然會失手,迦葉尊者不由倒抽了一口涼氣,臉色慘白,自語道︰「沒想到佛祖的紫金缽也無法全部消彌九軍玄冥陣的強大威力,被掀翻化為山石。老衲要是听了赤松子的話,晚幾時到昆陽,那這昆陽全城可就萬劫不復了!」

劉秀此時已駕船到了昆陽城頭,凝視著王邑率領數百騎消失在遠處。李軼指著四散的逃兵,道︰「劉將軍,我們現在應當乘勝追擊,一定可以將這些敗兵斬盡殺絕!」劉秀想起鎮水石獸臉上那滴血淚,黯然道︰「算了,讓他們逃生去吧,能夠少殺一個人就少殺一個人,殺生終究是罪孽。」李軼見劉秀總不采納自己的計謀,吃驚地望著劉秀,心中憤憤不平,劃船掉頭而去。

天空中,狂風暴雨過去,夕陽已射出如火的霞光,另一邊卻仍有雷電在閃爍。劉秀的臉上,一邊被落日的余輝鍍上一層金光,另一邊映出時明時滅的青白色的電光。

劉秀突地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倦,幽幽嘆了口氣,長劍柱地,面向著金紅色的蒼穹,緩緩跪下。夕陽漸漸沉落下去,落日的余輝洗過劉秀斑駁的鎧甲,與斑斑血跡融為一體,劍脊上的血水緩緩滑落,滲入地縫之中,消失無影……

劉秀傳令軍士,不必窮追王莽敗軍,只管將敵營輜重,搬運入城。一時不能盡取,則听令遺留,待至明日再取。所有數十萬莽兵,除死亡數萬人外,任他四散逃逸。劉秀自與諸將緩轡入城,真是好整以暇。

劉秀入了昆陽,與眾人相聚,一番熱鬧非凡。唯有柳紅葉黯然對陰麗華道︰「李師妹不在了,也不知那虞姐可曾幸免?」

陰麗華突然想到莊尤御劍而去的情形,遲疑道︰「我倒是看見那一柄‘莫邪’劍載了莊尤疾飛而去,卻不知虞姐是否安然!」

劉秀安慰道︰「你們那位虞姐有千年修為,這場滔天洪水擋得了凡夫俗子,恐怕擋不住那些飛來飛去的仙俠。至于為什麼虞姬讓‘莫邪’劍載了莊尤而去,我這就不明白了!」

眾人默然,劉秀又嘆道︰「那王莽如果不是讓王邑、王尋為主帥,而是讓納言將軍莊尤掛帥,我等也許早就灰飛煙滅了!王莽有良將而不用,把國家存亡大事寄托于王邑這等‘腐儒’身上,這豈不是天數使然嗎?」

張良在旁邊搖頭,「文叔這就有所不知了,天下太平時期,凡賢明之士皆難重用,越是才學之士越會提前出局,逆向淘汰。莊尤能夠被王莽提撥起來,已經算是不錯了。但王莽雖有識人之明,可惜用人無方!」

劉秀听了張良的話語,有些不服︰「賢明之士皆難重用,也不盡然吧?揚雄、桓譚、劉歆不都是飽學之士嗎?」

張良笑笑,道︰「貧道只知曉一點,人性一個亙古不變的弱點就是喜逢迎。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仗著自己的才氣,不屑于鑽營,平庸之輩則拍馬逢迎左右逢源,所以平庸之徒能夠獲得更多加官晉爵的機會,真正德才兼備的人才反而會遭冷遇、排擠甚至打擊、壓制。」

淨瓶師太听到這里,也冷冷道︰「文叔你所說的揚雄、桓譚、劉歆等人,只不過是朝廷的花瓶罷了,談不上重用。莊尤比他們通達得多,才有機會官至大司馬。但他與王涉、辛當等小人相比,又迂腐了些,所以在朝廷上屢遭他人算計。」

麻姑長嘆一聲,接口道︰「污穢橫行之世,青玉斷難有自完之策。莫說現今如此,以後也概莫能外。所以人們常說‘君子斗不過小人’,多少英雄豪杰最終湮滅于草莽之間,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玄空大師誦了聲「阿彌陀佛」,緩緩道︰「莊尤如果真有見識,謀劃非常之韜略,建立非常之功業,應該明白要擇明主而伺。不能及早回頭,只知一條道走到黑,這就是他自己的過錯了!」

眾人說話之間,忽見天際兩道流光疾飛而來,不知是友是敵。滄海君大聲道︰「老朽去看看!」言畢,騰身而起,迎了上去。等到見了面,才發覺是西王母和赤松子兩人聯袂而至。滄海君趕緊見禮,引兩人來到昆陽城中。

眾人出門相迎,相互問候。太極玄毅真人、「瘦佛」玄空在前引路,眾人簇擁著西王母、赤松子落座。太極玄毅真人將昆陽戰況向西王母詳細說了一番。

西王母微微笑道︰「老身已經預見到了,今日到昆陽城,便是要索回千葉蓮台!」

西王母轉頭對淨瓶師太和麻姑道︰「那千葉蓮台是昆侖山瑤池之至寶,當日只是借與菩提老祖,菩提老祖又轉借師太,今日昆陽戰事已畢,師太可否將千葉蓮台歸還老身?」

淨瓶師太雖然留戀,卻是無奈,道︰「千葉蓮台本就是王母之物,這次昆陽大戰多虧了千葉蓮台的庇護,城中百姓才免除滅頂之災,這全都是托了王母的福份!如今大戰已畢,千葉蓮台自當完璧歸趙!」言罷,袖口一揮,千葉蓮台飄然而出,旋了兩旋,朝西王母飛去。

西王母接了千葉蓮台,望了望淨瓶師太不舍的神色,笑道︰「師太有所不知,並非老身吝嗇,這千葉蓮台雖然奇妙無比,卻只能靠昆侖玉的玉膏來滋養,故而不能長期月兌離瑤池下的五彩蓮池。否則時間一長,法力便會消褪,留在師太手中也毫無宜處!」淨瓶師太這才釋然。

王子喬悄悄退出堂外,疾步趕回住處,一頭大汗對病榻上的葉高道︰「葉師兄,西王母眼下便在堂上,你看,謝姑娘的事,你要不要親自去問問西王母?」葉高一听,坐了起來,急道︰「這個機會如此難得,怎可錯過!你趕緊扶我出去,我不問明此事,一生不得心安!」

王子喬扶著葉高緊趕慢趕來到堂下。葉高撐著病體向西王母問聲好,欲言又止。西王母卻微微笑道︰「這個年輕人,老身還認得你,好象是靖雲觀的弟子吧!去年曾在十方大普門禪寺托玄空大師為一位謝姑娘轉生,是嗎?」

葉高忙點點頭,道︰「後來,王母不願見到玄空大師帶傷作法,所以答應晚輩親自將謝姑娘轉世為人,晚輩感激不盡!」

西王母盯著葉高,皺眉道︰「年輕人好象被劇毒之物咬傷,不過應當已得靈藥解毒,當不礙事,稍加休養即可。如無他事,趕緊回去歇息吧!」

葉高臉一紅,道︰「王母,晚輩有一事不明,想,想請王母指點!」

「哦?什麼事,年輕人,你不要急,慢慢講來!」西王母和顏悅色,緩緩道。

葉高深吸了一口氣,壯著膽,「王母,晚輩不知,不知那謝姑娘轉生何處,年歲幾許?」

西王母一怔,「這個,老身倒不記得了,年輕人為何問起此事?」

葉高喃喃道︰「晚輩這此天,多有奇遇,見一女子頗似謝姑娘,那女子居然有晚輩當初贈予謝姑娘的神獸硯,而那女子也認為晚輩身上的玉貔貅,是她家祖傳之物!」

王子喬見葉高有些遲疑,說話吞吐,倒有些心急了,便在一旁插話道︰「我師兄的解毒靈藥也是蒙那位青衣女子所賜,師兄懷疑那青衣女子便是謝姑娘轉世。但是,葉師兄卻不明白,謝姑娘去年才在十方大普門禪寺轉世,應當不是二八妙齡!那個青衣女子到底是誰?我師兄為此牽懷掛肚,所以拖著病體前來向王母請教。望王母指點!」

西王母心中立刻明白葉高的心事,笑笑道︰「這個年輕人倒還真是痴情!那個謝姑娘也是用心太深,老身不便直接點破。你要知道那青衣女子到底是不是謝姑娘轉生,那倒也不是

什麼難事,只要設法找到土地神問問,應當就可以知曉了。不過,既然是去請教問題,年輕人千萬不要用強,否則土地神難免敷衍了事!」

葉高忙拜道︰「晚輩一定恭恭敬敬地備上祭品,求土地神指點!」

眾人大笑,弄得葉高有些不好意思,趕緊告辭而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