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七十二章 一語成讖Ⅲ

作者 ︰ 孰不依

葉高也不知道如何離開了深宅大院,只依稀記得婢女好似說了一句,「這里面的東西都是姑娘給先生的,先生可要收好了。」

葉高神情恍惚回到了住處。王子喬趕過來,見了那個包裹,道︰「師兄,又買了什麼東西?我先瞧瞧!」

葉高倒頭便躺在床榻下,懶得理睬。王子喬打開包袱,「呀」了一聲,道︰「原來是師兄的神獸硯,莫非是哪個青衣女子送回來的?」

葉高心中淒苦,沒好氣道︰「瞎嚷嚷啥,別嚷嚷!」說完翻了個身,把臉朝向里面,閉了眼養神。王子喬繼續翻看包袱,又大聲道︰「師兄,這里面還有一封信,你不看看?」

葉高一听,猛地翻身蹦了起來,道︰「什麼,把信給我!」葉高搶過信,又將王子喬趕出屋外,關門閉戶,忐忑不安地拆開漆封。

里面是一方絲帛,上面寫了幾行清秀的詩句︰「東風翦翦漾春衣,信步尋芳信步歸。紅映桃花人一笑,綠遮楊柳燕雙飛。徘徊曲徑憐香草,惆悵喬林掛落暉。記取今朝延佇處,酒樓西畔是柴扉。」

葉高猛然一愣,這首詩好象很熟悉,正待發話,卻發現絲帛下方有一處落款,分明寫著謝穎穎三字!

葉高懵了半天,努力回想當時情形,才又想起那婢女的話,驚道︰「莫非那謝青青分明記得前生舊事,否則何以將落款謝穎穎的詩帕給我?」

離別之痛,離別之苦,唯有相逢才知。葉高明白與謝穎穎有望重新相認,不由喜極而泣,自語道︰「這個丫頭片子,原來記得往事,竟又來捉弄我!」

葉高一宿未眠,第二日一早,土地又來告知了事情原委。這謝青青三年前因意外的驚嚇而神經錯亂,魂飛魄散,靜臥在床。兩年後正巧西王母超渡謝穎穎轉生,土地便將謝穎穎的魂魄招回謝青青軀體,魂魄附生重新醒來後,謝青青就變成了謝穎穎。

葉高知道這些原委後,便拽著土地找到謝青青,終于一切大白。

原來,謝穎穎其實早就知道自己的前世,西王母為謝穎穎轉生時就為她保留了前世的記憶。謝穎穎之所以遲遲不肯與葉高相認,只是為了要考驗葉高對自己到底是否真心。

葉高與穎穎畢竟有緣,後又經土地撮合,最終與謝穎穎廝守。兩人自此行跡江湖,逍遙世外。

劉秀與陰麗華新婚數日之後,三大門派盡皆告辭離去,唯陰麗華例外,淨瓶師太特許她再逗留一些時間。

不料就在當夜,兄長劉伯升的護軍朱祐便急如星火闖來昆陽,哭倒在地,哽咽著向劉秀道︰「朱鮪、申屠建借口大司徒部將不听號令,以大不敬之罪,唆使劉玄殺害了大司徒!」

劉秀大驚失色,忙道︰「這是為何?」朱祐泣道︰「大司徒屢建奇功,朱鮪、申屠建等人不免忌妒和恐懼,早欲謀害大司徒。不巧大司徒軍中兵士偏有議論,稱起兵圖大事者,皆伯升兄弟之功。朱鮪、申屠建借機抓捕大司徒,不待問訊即予殺害!」

劉秀听罷,心如刀絞,淚如雨下,埋怨道︰「大哥,你太莽撞了!」朱祐起身,恨恨道︰「請將軍發兵為大司徒報仇,我朱祐願為前鋒,殺盡那些狼心狗肺之徒!」

陰麗華在旁靜听,沉默許久,道︰「不可!文叔手中兵馬不過萬人,那劉玄卻擁兵十余萬且扼險據守,力量對比過于懸殊。文叔一旦起兵,則陷于劉玄布下的天羅地網之中。何況逆賊王莽尚未根除,一旦漢軍兄弟相殘,王莽定會卷土重來,所以起兵絕非上策。文叔應以天下為重,從長計議。眼下要緊之事是回到宛城穩住劉玄。」

朱祐捶胸頓足,憤然道︰「大司徒無辜受誅,難道就此善罷甘休?」

陰麗華搖搖頭,道︰「這筆帳當然要算,但不是現在。原因有四條,眼下起兵討伐更始帝,就是犯上作亂,政治上處于被動地位,這是原因之一;劉氏一門老小數百口,全部都在宛城,如果起兵造反,劉氏一門幾百口的性命怕就難保了,這是原因之二;」

朱祐心急,忙道︰「還有什麼原因?」

陰麗華先後伸出幾根指頭,接著道︰「劉玄手下有一支令天下豪杰聞名色變的虎狼之師,我們還無力與劉玄抗衡,這是原因之三;推翻王莽,中興漢室,是大哥生前的夙願,所以應當先把王莽剪滅,復仇之事今後再說,這是原因之四。」

「總而言之,要先穩住劉玄,然後設法往河北發展,相機獨樹一幟。劉玄氣局狹小,小具規模便沉迷酒色,難以成事。將來只要文叔羽翼豐滿,再回師南下,定可一舉殲之!」

朱祐听了,覺得有理,卻又道︰「那劉文叔現在趕回宛城,就不怕劉玄加害嗎?」

陰麗華搖搖頭,道︰「我算準劉玄不敢輕易對文叔下手。首先,文叔兄弟畢竟是首義元勛,昆陽一戰文叔又立下了赫赫戰功。其次,很多志士能人都是沖著文叔兄弟才來投奔更始帝的。如果劉玄誅殺文叔,必定盡失人望、民心,對于更始帝極其不利。第三,劉文叔經昆陽一戰,威望甚高,又與眾將結下深厚感情,劉玄要殺文叔,眾將必不答應。」

劉秀止了眼淚,冷靜思索,自忖確實還不是劉玄對手,眼下難以攤牌,只有麻痹他,才能躲過殺身之禍。便對朱祐道︰「你嫂子所言極是,我們眼下必須忍辱負重,不可以有絲毫把柄落在劉玄手中。另外,煩朱兄弟將昆陽戰後所有的戰利品都如數運回宛城,交給更始帝劉玄,防止劉玄受人慫恿加害于我。」

劉秀正要起身前往宛城,又有兵士緊急來報,稱李軼已暗中帶兵返回宛城。劉秀又吃了一驚,道︰「李將軍何以不辭而別?」

陰麗華臉色一沉,道︰「李軼此人與你分道揚鑣只是遲早的事,我早就提醒過你。這樣吧,文叔,我與你一並回南陽,那劉玄縱然想要謀害于你,我諒他也是有賊心無賊膽!」

劉秀、陰麗華、朱祐等人押著數十車輛,滿載昆陽戰後收繳的珍寶、兵甲等輜重,星夜兼程趕往宛城。

途中數日,劉秀一路寡言少語,早晨起床淚濕枕頭。陰麗華知道劉秀為兄長傷心,勸解道︰「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未晚,文叔何必如此自戧。大丈夫能屈能伸,到了宛城,切不可把心事都寫在臉上。喝酒聊天,要裝要沒事一般,如有人提起昆陽大戰中的功勞,一定要推到別人身上,方可避禍。」

劉秀到了宛城,即刻登上朝堂,跪拜叩頭後,小心翼翼地對劉玄道︰「臣兄冒犯陛下,咎由自取。臣未能勸諫兄長,請陛下治臣的罪。昆陽戰後繳獲,臣一並運至宛城,請陛下清點入庫。」

殿上劉秀一字一頓地表白心跡,陰麗華則抱劍立于殿門之外,怒目而視。

劉玄正在玩賞一方梅花玉,這梅花玉是李軼在昆陽大戰後繳獲並進獻上來的寶物。梅花玉墨黑色底色,其上布滿各種神奇圖案,酷似錦緞,爛若雲霞,遠看似朵朵開放的梅花,近觀似有各種珍禽異獸隱匿其中。如果不是侍者提醒劉玄,劉玄真沒听見劉秀在殿中啟奏。

劉玄發現是劉秀,只听見「 啷」一聲,從座位上仰面摔倒,束發的金釵掉在地上,一頭長發披散下來,面色突然凝住、呆滯。好大一會兒,才突然驚醒,強裝鎮定。

劉玄殺了劉伯升,怕見劉秀。所以突然看見劉秀後,以為是劉伯升鬼魂歸來,才跌坐在地上。等到清醒過來,還是有些心虛,身子微微顫了一陣,嘴角抽了抽,才嚅嚅道︰「愛卿平身!」

與劉玄的懦弱不同,殿下朱鮪、申屠建等人卻在尋思︰「我們慫恿劉玄殺了劉伯升,劉文叔必定痛恨,如今他竟然敢前來宛城朝見劉玄,看似韜光養晦、低調行事,只怕謙和儒雅之下暗藏超人的膽氣。他日一旦得勢,劉文叔難免要找我們清算舊帳。何不趁其兵寡力孤之際及早除之?」

朱鮪主意打定,便臉色一沉,想出列啟奏。不料鄰座的李軼卻突然拉了一下衣袖,朝大殿門口看了一眼!

朱鮪順著李軼眼光望去,才發現大殿門口一名絕子抱劍而立,白衣如雪,落落大方,尤其是一雙眼楮,寒氣逼人,寧靜、深邃之中帶著一絲冷峻和孤傲。

朱鮪一觸陰麗華眼光,驚得全身一顫!

李軼輕語道︰「此人乃劉文叔新娘子,名叫陰麗華,此人道行高深,御劍行空,殺人于無形,我等均非其敵,所以朝堂之上不可造次!」

朱鮪深吸了一口涼氣,暗自尋思︰「以前听說劉文叔‘見小敵怯、見大敵勇’,今日看來果不虛傳!今日殿堂之上,形勢如此凶險,劉文叔居然不慌不亂,一定是早有盤算,諸事皆在他預料之中,所以能臨危不懼。陰麗華隨劉文叔至此,多半就是保駕而來,看來我朱鮪真的不能太大意。否則,不僅殺不了劉秀,弄得不好自己先掉了腦袋!」朱鮪吃驚不小,只得收起邪念。

劉玄懦弱怕事,之所以能夠殺害劉伯升,主要是朱鮪、申屠建等人慫恿的原因。劉玄事後畏懼,听說劉秀要到宛城,更加懼怕。那知今日大殿之上,劉秀並無怨恨之意,反倒誠心誠意請罪,完全出乎劉玄意料。

劉玄一時愧疚,更覺過意不去,忙安慰劉秀,「有人傳言愛卿得了傳國玉璽,要朕拿辦于你,朕尋思愛卿就是長了三頭六臂也模不到傳國玉璽的影子,所以一直不肯下詔拿你。今日愛卿將戰爭繳獲全部上呈朝廷,與劉伯升私佔私分戰繳物資確實不同,朕絕不會冤枉忠臣。朕知道有人想加害于你,不過愛卿不必憂心流言蜚語。朕這就封愛卿為破虜大將軍、武信侯,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黃河,負責招撫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如何?」

朱鮪听罷,大驚失色,心想這豈不是放虎歸山嗎?與其讓劉秀北渡黃河,不如讓他進軍洛陽。反正洛陽一帶十分混亂,亂兵眾多,無論是征剿還是安撫,都危險重重。將劉秀支到洛陽去,或者可以借亂賊之手除掉劉秀!

「對,不如讓劉秀帶兵前往洛陽!」朱鮪想到這里,忙出言勸阻道︰「陛下,臣有本奏。臣以為王莽逆賊已是窮途末路,征伐洛陽指日可待。武信侯最好與眾將一起率軍北伐洛陽。眼前不應讓武信侯去河北,應當暫時留在宛城!」

哪知朱祐疾步出列,指著朱鮪,厲色道︰「連陛下都認為武信侯忠心耿耿,難道大司馬以為劉文叔還有什麼嫌疑嗎?劉文叔為何不能北渡黃河?河北尚未完全歸附朝廷,除了武信侯,誰也收拾不了,你朱鮪敢去嗎?」

朱祐一連數問,朱鮪被驚,一時反應不過來,等到鎮定下來,正著發作

,突听得大殿之外陰麗華拍了一下劍鞘,劍鳴之聲隱隱傳來,冷峻的眼光直逼朱鮪。朱鮪一下臉色刷白,道︰「這,這……」

劉玄心里有愧,巴不得劉秀早點走開,走得越遠越好,所以一拍龍案,道︰「此事就這麼定了,大司馬休要再言!」

朱鮪見劉玄已經發話,忙又道︰「當前,昆陽大戰剛過,宛洛一帶尚不安定,需要相當的兵力鎮守。再說不日征伐洛陽,兵力不宜分散。既然陛下執意讓武信侯前往河北,那武信候應當自行設法招撫各地郡守,發展壯大隊伍才是!」

李軼明白朱鮪的心思,就是不想給劉秀任何護衛部隊,期望劉秀葬身亂兵之手,忙也點頭稱是。不知劉秀是沒有听出弦外之音還是成竹在胸,居然面無懼色,大大方方領旨而去。

朱鮪不知道自己這點小小盤算能否結果了劉秀,等到劉秀出了大殿,才搖搖頭,垂頭喪氣地坐下,長嘆一聲,低聲對李軼道︰「如果劉文叔大難不死,我等將來只怕要喪命于劉文叔了!」

劉秀與陰麗華收拾了兄長劉伯升一些遺物,會同朱祐等人離開宛城回到昆陽。不多久便帶領數百人馬渡過黃河,一路撫輯流亡,廢除苛政,排除萬難,爭取民心,贏得了河北諸郡的愛戴和擁護。誠如陰麗華所料,劉秀就是以河北作基礎,最終建立了東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