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七十三章 血濺漸台Ⅲ

作者 ︰ 孰不依

王莽剛剛回到未央宮,又有急報傳來,劉玄部將王匡攻陷洛陽,申屠建、李松攻陷武關!王莽听聞武關已被攻破,頓覺藩籬已失,勢甚可危,禍等燃眉。當下無可為計,只得詢問王邑,商量御寇對策。

王邑自昆陽兵敗後,不敢不夾著尾巴做人,處處謹慎小心,道︰「長安尚有潼關可守,陛下不必慌張。」

王邑叫人撐好地圖,指點著向王莽解釋,「潼關北臨濤濤黃河,南依巍巍秦嶺,崖絕谷深,只有一條小道通過,自古就是關中的東大門,為兵家必爭之地。只要潼關不失,就有辦法設法挑起叛兵自相殘殺,那時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王莽皺眉道︰「愛卿不要談兵家地理,還是說說如何出兵應敵吧!」

王邑惶恐磕頭,道︰「稟報陛下,臣以為眼下長安城內尚有精兵十萬,可策拜將軍九人,號為九虎,各率一萬精兵東出御寇。臣自領一萬精兵守衛長安,誓與陛下共存亡!」

王莽听了,略微心寬了些。王邑頓了頓,又言道︰「陛下,宮中尚藏有六十匱金銀,黃門、鉤盾、藏府、中尚方等官署中也各自藏著幾匱,一匱約萬斤,計七八十萬斤。長樂御府、中御府及都內、平準等處收藏的錢、帛及珠玉珍寶,也不在少數。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不將這些財寶都拿出來賞賜官兵,以壯聲勢?」

王莽遲疑了一下,正要發話,辛當卻連連搖頭,道︰「不可,宮中藏金雖多,但怎知這九位將軍不會得了錢財席卷而去?再說,只靠賞賜官兵來鼓舞斗志只怕不能長久。不如將九位將軍妻室兒女收在長安重兵護衛,名義上免除九位將軍後顧之憂,實則質押,叫他們不敢不為朝廷效力。這比賞賜更具震懾效果!」

王莽听了辛當所言,忙道︰「就依辛愛卿所言,不過賞賜也得要有,每位將軍賞錢四千罷。如若得勝,再行重賞!」

王莽此時實在是有些言不由衷,因為王邑所提到的宮中藏金,其實只是些帳面數字,庫存中實有金銀都已十分匱乏。即便有些,多是當時從王涉府中收繳的偽銀,如果真拿來重賞將士,一旦被識破,沒準適得其反。王莽思來想去,左右為難,不賞只怕不行,所以決意還是賞錢,但人均只能賞錢數千。王莽說戰勝歸來再行重賞這句話,早就沒了底氣。

九虎將哪知中間的底細,以為朝廷吝惜錢財,故而一肚子牢騷,士卒們更是怨氣沖天。大軍至華陰回溪據險自守,結果漢軍從背後包抄,將九虎打了個出其不意、措手不及。漢軍勢大,九虎將顧前失後,被漢軍夾擊,大敗虧輸,奪路四逸,漢軍直逼長安都城。

戰至此時,長安城內空虛,已無兵可調。王莽只得听從朝臣所言,赦免城中數萬囚犯,各給刀槍弓箭等兵械,出城迎敵將功贖罪。但由于連年征戰,府庫空虛,囚犯手中的所謂兵械,盡皆臨時拼湊。

王莽無奈,只得將宮中的大銅鉞也拿出來賜予了將領。不過這種銅鉞雖然鑄造精良,鉞身上還刻有人面或獸面紋飾,形象猙獰而華美,確實有一種威懾力,但在戰場上並不實用。

王莽望著這支裝備著奇特兵械的大軍,說不出是什麼滋味。只得強作鎮定,與盟道︰「爾等如與新室異心,不效忠新朝皇室,鬼神會記下他們的罪孽。」盟畢飲血,令皇後之父寧始將軍史諶,帶領出敵。

望著大軍遠去,王莽知道其實那不過只是些烏合之眾,靠不靠得住心里沒譜,戰事會如何發展,此時已經毫無信心,只能祈望上蒼了!

果不其然,史諶帶兵剛過渭橋,那些罪犯看著手中用石頭或獸骨做成的長矛,沒有一個不灰心泄氣,那些長矛甚至連矛柄也並非筆直的木、竹或硬藤,都是些廢棄的材料。鎧甲就不要提了,罪犯們基本上沒有誰披掛盔甲,即便有也只有少許皮甲、藤甲,如何能夠防御城外亂兵青銅和鐵制兵器的攻擊?再仔細看看,大軍之中戰車、巨弩等兵械幾乎沒有,連弓箭兵也只不過兩三千人,騎兵更是寥寥無幾。

這數萬罪犯本皆亡命之徒,看見這等裝備,知道有去無回。與其葬身草莽,死得不名一錢,不如趕緊溜之乎也,便一哄而散!

史諶本以為縱然罪犯奔逃,總應當剩個萬兒八千吧,或許還可拼死一搏。不料,起初看似浩浩蕩蕩的人馬到最後居然只剩下史諶一人一馬!史諶縱然三頭六臂,也不敢單騎突入亂兵之中!史諶尋思毫無勝算,只得拍馬逃回。

城外各路兵士,開始以為還有一場惡戰,看到史諶大軍竟然未戰先潰,哄然大笑起來!亂軍把長安城團團圍住,樂得恃眾橫行,發掘王莽祖父妻子墳墓,毀去棺廓,銼骨揚灰,並將王莽九廟明堂闢雍,盡付一炬,火光照徹城中,晝夜不絕。

漢軍終于攻破都門,並延及承明宮。王莽女兒為漢平帝的皇後,宮女拽著小王皇後,急道︰「請娘娘移駕避火……」王皇後花容慘淡,見火已向邇,長安城除了未央宮外盡落賊手,情知不能避免,遂望火泣下道︰「我何面目再見漢家?」說著竟奮身一躍,自投火中。

群臣聚到宮中,尋找不到王莽。原來王莽知道來日無多,竟然獨自一人在宮中沐浴,就算命赴黃泉也要干干淨淨。

群臣找到王莽時,王莽剛出了浴盆,站在蒯草席上,用熱水沖去腳上的污垢,然後穿上衣服,端端正正地戴好帽子,又伸手彈了彈,然後抖了抖衣衫,才對匆匆趕來傻站一旁的群臣道︰「朕今日與大新朝共存亡,絕不為逆賊所辱!」

群臣顧不得許多,催促王莽趕緊避往宣室前殿,王莽長嘆一聲,又隨手帶上虞帝匕首,道︰「朕危急之時寧可自裁,也絕不落入叛軍之手!」王邑等人見王莽生死關頭還是一派儒生作風,既痛又惜,血淚涕流。

轉眼間又過了一夜,漢兵愈逼愈近,群臣無奈,只得再勸王莽避入漸台。王邑道︰「陛下,漸台築在池中,上架橋梁,四面皆水,可以暫避,但願蒼天有眼,助陛下得月兌厄難!」王莽此時已是失魂落魄,愈顯嘶啞的聲音反復念叨一句話︰「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

大司馬王邑環視一圈,見隨從尚有數千人。果然如王莽所料,其中尚有不少公卿大夫、侍中、黃門郎等官員和宦者,長安城內自發前來守護王莽的民眾尚有數百人。但王邑明白,這些隊伍看似浩浩蕩蕩,卻沒多少戰斗力,真正的帶甲兵士已不足千人。這些帶甲兵士日夕戰守,已是累得人困馬乏!不少兵士戰衣沾滿血漬,裂成碎片,腳上的布鞋也已經碎成一片一片,有的干脆撕下破碎的戍衣裹了腳!

王邑將這些兵士收攏,分成數隊分兵把守。剛部署完畢,卻看到一些朝臣月兌衣去冠,意欲逃生,其中竟有自己的兒子——侍中王睦,也正想月兌掉官服逃命。王邑大怒,長劍一挺,指著王睦和諸人,叱道︰「我為大司馬,爾等既為朝臣,俱受大新厚恩,應該為主死節,如今為何逃去?反不如這些普通兵士?」

那些朝臣面有愧色,王睦更是跪地痛哭。眾人只得舍了性命,听眾王邑指令,與眾兵士一道持刀挾盾,拆去橋梁,固守漸台。

漢軍殺入殿中,狂呼吼叫道︰「逆賊王莽何在?」適有宮女出室,顫聲答應道︰「已往漸台。」大隊人馬遂趕至台前,圍繞至數百重。望見橋梁已斷,一時不能進去,便用強弩亂射。台上眾官,亦接連放箭,兩下里對射一陣,矢已皆盡。亂兵見台上無箭,便用板迭橋,蜂擁而入!

漢兵終于沖上漸台,刀劍所擊聲鏘然響起。王邑父子等人奮力接戰,還想堵住台門,但戰至天暮,究竟眾寡不敵,並皆戰死。

王莽抱著銅威斗,神情恍惚,望著這慘絕人寰的一幕,到底還是弄不明白,當初的充耳頌歌,才不過短短十八年間,怎麼就變成了鋪天蓋地的殺伐浪潮?王莽又想起早年死去的王獲,喃喃道︰「如此獲兒還在,一定能夠率軍護衛父親……」想著想著淚流滿面。

一名叛賊已經闖了進來。叛賊看起來十分精悍,長長的兩撇胡須,如戟如鐵,威嚴莊重,手中提著一柄滴著血的吳鉤。吳鉤形狀似戟,由于出招奇詭,遇鉤見血,處處有殺機,令敵手防不勝防,通常是志士俠客之至愛,攜之不離左右。

王莽一見,知道此人功夫了得,便黯然不語。那叛賊手持吳鉤,直指王莽︰「老頭兒!你看見王莽了嗎?」王莽此時萬念俱灰,面無表情地緩緩道︰「你是誰?找大新天子做甚?」

那漢子冷笑︰「老子姓杜名吳,本在長安以販賣水果為業。王莽搞他媽什麼五均六管,害得老子沒法兒做買賣,老子現在也只好反了。老頭兒,你到底瞧沒瞧見王莽那老小子?」

王莽搖搖頭,心痛欲絕,當初滿以為天下蒼生盡皆擁護自己仁慈之政,沒想到日夜牽念的黎民百姓居然會如此痛恨自己,竟敢指著鼻子稱名道姓罵娘!痛到深處,不覺兩行老淚涕流。

杜吳以為眼前這個老者不知王莽行蹤,正要離去,王莽卻喝道︰「小子,過來,朕就是王莽,大新天子!朕告訴你,朕是真心要替天下蒼生做事,想將天下財富均分天下黎民。朕為了推行改革,手段已近于殘酷,仍然不能奏效,這是上天命數,不是朕之錯!」

那杜吳被王莽一番嚴辭厲色震住了,舉起的吳鉤也落了下來。王莽又慘笑道︰「小子,如果朕不想死,你手中的吳鉤殺不了朕,別拿著它晃來晃去!」

那杜吳大怒,一揮吳鉤攔腰掃來,沒想到剛到王莽身前便被一道白光擋回。杜吳大驚失色,指著王莽顫道︰「這,這……」

王莽不理睬杜吳的表情,只是緩緩道︰「你不是說朕誤了你養家糊口的飯碗嗎?朕手上的虞帝匕首乃天下至寶,等會你拿了這東西出去換錢,保管下半輩子衣食無憂,也算朕償還欠你的東西!」

王莽又模了模腰間綬囊,發現已空無一物。四顧一看,旁邊躺著一位掌印的宦者,早已斷了氣,一個錦盒卻斜在旁邊角落。王莽知道里面裝著那一方堪比真品的假傳國玉璽,便指著錦盒道︰「這錦盒中還有一方破損的傳國玉璽,天下唯一一件金瓖玉的皇家寶物,小子,也一並拿去吧!」

王莽有黑帝的法力護身,尋常人不能傷他。但王莽此時已經是心如死灰,再無一點求生的念頭。既然自己想要尋死,再強的法力也不起作用。王莽哈哈長笑,攥著虞帝匕首的雙手哆嗦了一陣,最後還是咬緊牙根,朝心窩猛刺一刀,鮮血噴濺染赤了衣袍!

王莽掙扎著站穩身子,朝門外走了幾步,漸台上伏尸累累,不少都是當朝的公卿大夫。王莽仔細認清每一張臉,嘆道︰「朕耗盡一生心血突困求變,問心無愧。天下人雖然眾叛親離,但我王莽身邊仍有這一大批人忠肝義膽生死相隨,沒有像舅父說的那樣都棄我而去。總算蒼天有眼,沒有讓朕真的成為孤家寡

人!」

王莽還想再往外走,看看自己的大新王朝,但已經無法再邁出步子,只得拼命扶著欄桿,看最後一眼。漸台上空殺聲漸息,夜幕降臨,陰雲低垂。

山水無情,一切又回歸沉寂與虛空。

王莽艱難仰頭,一顆星星掛在天際,異乎尋常地明亮,照射地面如同月光。王莽盤算了一下,知道那就是太白星,猛地想起劉歆來,苦笑道︰「穎、穎叔所算果、果然精、精準,可惜你、你劉歆卻沒熬、熬到這一天,否則,大新天下還沒、沒準就是你、你劉歆的!」

王莽苦嘆數聲,再也支撐不住,終于一個踉蹌倒伏地上,為大新朝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