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七十四章 荒漠絕域Ⅰ

作者 ︰ 孰不依

後傳

迦葉尊者離開靈山後,釋迦牟尼雖然涅槃,但數百年後已經轉世重來。

昆陽之戰結束不久,迦葉尊者告別淨瓶師太和玄空大師等人,回靈山復命。釋迦牟尼佛法無邊,自然知道迦葉尊者回了雷音寺,便讓四大護法金剛傳迦葉尊者上殿。

迦葉尊者赴大雄寶殿,再次見到釋迦牟尼。久別重逢,心情自然欣慰,忙合掌誦道︰「阿彌陀佛,當年靈山法會,弟子曾聞佛祖法言,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當時將信將疑,未敢深信。但弟子奉命赴東土游歷數百年,期間剛好踫上轉輪聖王出世。今日回想,佛祖所言果然句句不虛。」

迦葉尊者感慨了一番,又道︰「如今又見佛祖,往事歷歷在目。只是五百年前肉身見佛,如今五百年後法身見佛,諸法一般,並無不同。佛法無邊,善哉善哉!」

大雄寶殿檀煙輕拂,檀香縷縷沁人心脾。釋迦牟尼佛環顧眾方神佛,指著迦葉尊者,吩咐侍者設座。而後又微微笑道︰「迦葉到東土,幫助地藏王和觀音尊者化去一劫,救了天下蒼生,功德無量。今日風塵僕僕趕回靈山,本座當為尊者設座,以示敬意。」

迦葉尊者一臉愧色,忙合掌道︰「弟子在佛祖面前,安敢擅坐!」釋迦牟尼搖搖頭,道︰「尊者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座為尊者設座,也是因為還有重任托付尊者。」

迦葉尊者聞言吃了一驚,忙道︰「莫非又有劫難降臨?」

釋迦牟尼嘆口氣,道︰「說起來還是東土的事情。東土茫茫,百千萬劫遠未渡盡。即便是尊者走這一遭,也尚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仍需佛法化解……」

迦葉尊者臉色大變,不知錯在何處,顯得倉促不安,等著釋迦牟尼示下。不料,釋迦牟尼對迦葉尊者的過失避而不談,反而自責道︰「本座並非責怪尊者,造成缺憾的緣由在我而不在尊者。尊者不必如此沮喪!」

釋迦牟尼長嘆一聲,「當年本座涅槃在即,法力消減,所以思量不周。竟未看透那許多細節,以致你等赴東土途中多次遭遇厄難。更不曾料到玉帝也會失誤,將真命天子劉秀錯為劉季。一字之差,遺恨無窮,釀成昆陽一場惡戰。」

釋迦牟尼一邊用手指掐算,一邊緩緩道︰「昆陽一戰,九重門雖然灰飛煙滅,但數百年來形成的宿怨卻並未盡數化解,終是一絲隱患。本座尋思,東土孽緣終須化解,還得有人前往東土。迦葉熟悉東土人情,自然是不二人選。所以,只怕還得煩擾迦葉前往凡世,不知尊者可否願往?」

大雄寶殿上鴉雀無聲,諸方神佛俱低頭不語。迦葉拿眼角余光掃了一圈,知道無人願接這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心中好生發涼。

但迦葉尊者到東土歷練數百年,早已喜怒不形于色,表面看起來依舊是波瀾不驚,臉色謙和。迦葉尊者垂手側立,恭恭敬敬道︰「我佛慈悲,但凡行善濟世之舉,我迦葉無不願往。」

釋迦牟尼佛坐在蓮台上,向前微微傾傾身子,再次示意迦葉尊者落坐。迦葉尊者這次沒有客氣,聞言端坐蒲團之上,靜靜聆听佛祖訓示。

釋迦牟尼沉默片刻,這才緩緩道︰「那舜帝後裔,也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在昆陽城下雖然被紫金缽的法力驅出禹王鼎,但紫金缽中途墜落,項羽故而走月兌。」

听到這里,迦葉尊者心里像被什麼東西觸了一下,突然冒出個疑問,「世尊,弟子納悶,紫金缽凝聚了佛祖的無上法力,何以會中途墜落?」

釋迦牟尼苦笑道︰「這只紫金缽只所以困不住項羽,全因秦叟荒唐。秦叟以紫金缽盛不潔之物,導致紫金缽法力受損,紫金缽才鎖不住那許多怨靈。以致項羽等人乘隙逃月兌,游蕩于曠野之間。」

「哦,原來如此!」迦葉尊者臉紅道︰「說來說去還是弟子看護不周,才讓紫金缽有此一劫!」

釋迦牟尼笑笑,「所以迦葉不要怪本座遣你再往東土。」迦葉尊者要起身陪禮,釋迦牟尼示意迦葉落座,迦葉尊者只好再次坐下靜听訓示。

釋迦牟尼盯著迦葉尊者,道︰「項羽經此劫難,仍然不思悔過。昆陽之戰逃逸後,為了探查虞姬下落,他四處流竄,對手下那八千怨靈約束不力,屢屢縱容部屬興風作惡,冤送了不少凡俗性命。下界投牒在此,狀告項王。本座欲將這八千怨靈囚于偏僻之地,以解眾生之苦,未知妥否。尊者可有什麼好主意,不妨說來听听。」

迦葉尊者突然想起敦煌附近那三千戍邊的將士及七座城堡,猛然抬頭,道︰「當年弟子前往東土,曾見漢庭為了對抗匈奴,在西域設立七大邊塞,屯兵數千,布下七星陣,遏阻匈奴暴虐之氣。如今匈奴早被驅逐,邊塞荒廢。邊塞地處大漠,行人寡至。此處荒漠絕域,正好用來幽禁項王的八千子弟。」

迦葉尊者怕釋迦牟尼不答應,又補充道︰「再者,那七大邊塞的三千兵士原本作奸犯科之徒,暴虐之氣不輸于項王兵馬。這些兵士生前曾得弟子點化,多少通些佛法。如今客死他鄉,亡靈正無處安置。不如先設法渡化他們,再讓他們在西域看護七星陣,鎮壓項王魂。世尊以為如何?」

釋迦牟尼起初面色淡然,掐指默算後,逐漸面呈喜色,最後點頭稱善。釋迦牟尼睜開一雙慧眼,朝遠方張望。那雙慧眼似乎穿透重重迷霧,望見了千萬里之外的荒漠絕域。

良久,釋迦牟尼收回眼光,嘆道︰「大漠窮荒,地介僻遠,飛沙蔽天,境內輕易無人涉足,果然是禁閉項羽的好地方。」

迦葉尊者曾從那片荒漠經過,印象極深。知道那里春秋時節塵沙滿天,夏季烈日炎炎,冬季積雪高寒,玄冰蓋巔,亙古不化。一年四季很少有人跋涉荒漠之中。即將有商旅經過,也常因山勢險峻、猿鳥難渡而畏懼不前,繞道而行。

念及此處,迦葉尊者接口道︰「誠如世尊所言。這片戈壁流沙,往往千百里曠無人煙。不特跋涉艱苦,攀升不易,還有風沙饑渴、墮指裂膚之虞。凡俗之輩鮮有裹足前行者。」

釋迦牟尼听到這里,擺手示意迦葉尊者暫停,問道︰「既然那些城堡是漢朝攻佔匈奴後遺留下來的軍事設施,那為什麼又要廢棄呢?」

迦葉尊者忙解釋道︰「漢擊匈奴,雖得陰山,但經過十數年征戰,漢軍也是枕骸遍野,傷亡慘重。漢朝天子以為功不補患,放棄了大舉西征的強硬路線,邊塞堡壘故而廢棄。」

釋迦牟尼點頭道︰「這些邊塞堡壘既然棄之無用,作為幽閉項羽之地甚好,或許天意本就如此吧。本座就將此事交付迦葉,由你前往東土將項王及其屬下幽禁于荒漠之中。」

釋迦牟尼說完,迦葉尊者起身要走。哪知釋迦牟尼又突然止住迦葉尊者,嘆道︰「罷了,這次就不勞尊者親赴東土。本座把項王及其屬下擒至荒漠,尊者差你那三千弟子看管項王就是了。」

釋迦牟尼之所以不再讓迦葉尊者親赴東土,一則是因為迦葉尊者剛回靈山,旅途勞頓。二來也是因為釋迦牟尼轉世重來之後,法力已經完全恢復,身在靈山也能拘捕遠隔千山萬水的項王人馬。

釋迦牟尼言罷,伸出左手,中指一彈,一道疾光飛出。這道疾光瞬息千里,裹了項王及八千子弟怨靈,又盡數卷至大漠之中。

項王正指揮兵馬與靈霄殿派出來追捕自己的天兵神將苦斗,突然一陣狂風卷至,吹得眾人睜不開眼。就在揉眼的瞬間,那狂風化作千萬道光索,捆了項王及八千弟子扯入雲空。項王及其部屬被狂風挾持,也不知飛了多少時候,方落在一片廣闊的荒漠之中。

項王惱怒,站穩身子,抬頭向天際怒視,發現天際隱隱有一尊釋迦牟尼的座像,這才明白是被釋迦牟尼擒至此處。

項羽對佛門橫加干預頗為不滿,心中憤恨,將手中的鐵脊蛇矛一抖,吼道︰「有本事下來與本王大戰三百合,背後偷襲算什麼好漢?」虛空中的釋迦牟尼像露出些許笑意,卻不理睬項王,慢慢消失無痕。

項王在昆陽僥幸逃月兌了釋迦牟尼紫金缽的束縛,以為釋迦牟尼不過爾爾。不料今日竟被釋迦牟尼彈指之力掠至西域,方知佛法無邊,遠非自己想象。項羽震驚之余,心中也為自己的疏忽大意懊惱不已!

項羽其實不知,當初如果不是紫金缽法力受損,昆陽城下焉能逃出紫金缽的束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