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七十五章 冷月照花魂Ⅲ

作者 ︰ 孰不依

陰麗華返歸佛桑香界,師父正站在那株銀杏下凝望。淨瓶師太早已感受到陰麗華的氣息,緩緩道︰「麗華,虞姬如今安在?」陰麗華便將幽冥界的見聞和虞姬的話一五一十全告訴師父。

那一株銀杏蒼然而立,愈吹愈寒的秋風將掛滿枝頭的扇形樹葉一片片剝落。迎著凜冽的西風,淨瓶師太仰頭望著那幾片零零落落掛在枝頭的樹葉,突然又對虞姬的飄零身世感傷起來。陰麗華站在淨瓶師太身側,靜靜地陪同,直到暮色漸深。

淨瓶師太默不作聲,慢慢踱回房間。房中一燈如穗,隨風輕搖。淨瓶師太望著那些許微光,默然許久。回首前塵,當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卻理不出一點頭緒來,只一味空空的惘惘然。

麻姑來到房間,勸導淨瓶師太,道︰「瓶兒當年相助劉季,查之不詳,固有差錯,卻並非蓄意為之。項羽雖然與楚世家並無瓜葛,我們把對楚世家的怨恨傾瀉在他身上固有不妥,但那虞姬與重瞳子擅離天界來到人間,又偷偷模模不敢聲張,徒增變數,也不能說毫無過錯。」

淨瓶師太搖搖頭,似乎仍然深深自責。麻姑見仍然說不動淨瓶師太,只好將罪責進一步歸咎于天庭。道︰「玉帝筆誤在先,連釋迦牟尼亦不能查,下界如何辨別劉秀與劉季這一筆之差?所以知亦不知,對亦不對,皆有定數,無須自責。好在天地無私,終有大仁。地藏王轉世扭轉乾坤,一切已歸于平靜。瓶兒何需如此沮喪?」

迦葉尊者在昆侖山下七星陣中點化項羽不成,又趕到佛桑香界來了。淨瓶師太雖久聞迦葉尊者之名,印象中對迦葉尊者似曾相識。在昆陽也有過一面之緣,卻又模糊不清。這並不奇怪,因為縱然是十方菩薩再生,亦有隔陰之謎,觀音尊者亦不能免。

這一次,迦葉尊者得了釋迦牟尼的指點,有了簡便易行的喚醒辦法,就是用引磬不斷叮叮叮慢慢地敲,一邊念誦金剛經,引導淨瓶師太回想前生往事。淨瓶師太畢竟佛緣深厚,逐漸沉浸到往事之中,一個時辰後已經心明如鏡,終于悠悠想起五百年前靈山上的情形。

迦葉尊者見觀音尊者已經回憶起往事,長嘆了一口氣,輕輕放下手中的引磬,擱在幾案上。然後緩緩對淨瓶師太道︰「當年靈山上見北斗七星拼斗,佛祖以為是七國一統、聖王當出的預兆。不想該異象卻並非佛祖預料,而是得一便可得天下的七大靈瑞聖物,即禹王鼎、傳國玉璽、讖寶、九尾神龜、佛蚌、龍珠、斬蛇劍並出于世,分別落入眾人手中,方致天下大亂。」

「什麼?原來是這樣?」淨瓶師太頗感吃驚,「佛祖法力無邊,怎麼有這種差錯?」

迦葉尊者合掌道︰「那是因為佛祖當年涅槃在即,法力減弱的緣故!」

淨瓶師太听了,不覺長嘆一聲,也不好再說什麼。

迦葉尊者停了一會,才道︰「觀音尊者向佛祖請命赴東土渡劫,在普陀山望見荊楚之地突然有佛光閃耀,錯以為應在該地投胎轉世。其實,那是楚王妃因為得到一枚佛蚌,正在供奉佛蚌中狀如羅漢的佛珠,尊者在普陀山見到的佛光就是那尊羅漢發出來的……」

迦葉尊者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前些日子,貧僧回靈山,佛祖告訴貧僧,當年他的真實意圖是想讓尊者在讖寶現世之時降臨人間,幫助劉秀奪天下,可惜算不真切。佛蚌與讖寶相隔五百年出世,這樣算起來,尊者不就是提前了五百年降世嗎?」

淨瓶師太也長嘆一聲,眼中依然一片迷茫,道︰「當年,佛祖曾告誡本座尚有一二不通之處,當時本座並未在意。如今想來,佛祖當時可能預見到讖寶和佛珠都將在東土現身,只是不明白那一個象征著轉輪聖王出世,故而聲言尚有不明之處。本座見到佛光便去投胎,倉促之時也未細想,所以提前五百年投胎轉世,後來錯助劉季爭奪天下而逆轉了天意。」

淨瓶師太頓了頓,悵然道︰「如此說來,我本為渡劫而來,沒想到劫數因我而起。如果劉季未得斬蛇劍,何來大澤斬蛇?又何來王莽篡政?那日從西方到東土轉生,投了女胎,想來也是定數。如今潮音洞昔時肉身為項羽所破。想要恢復當初身相已不可得,這豈不是天意責罰?」

迦葉尊者道︰「雖然歷來菩薩都是男身現世,但女身成佛亦無不可。迄今十大菩薩當中並無女身佛,尊者既然有緣,不如就以女身留形住世吧!」

淨瓶師太長嘆一聲,道︰「既如此,本座也就暫時不回普陀山了,以免勾起傷心往事!」

顯然,這段往事成了淨瓶師太心中一種無可彌補的缺憾和痛苦。後來,觀世音也就是淨瓶師太果然在火珠山女身成佛。火珠山佛桑香界成為觀音菩薩的道場,香火相續數百年。

迦葉尊者離開佛桑香界欲回靈山,完全醒悟釋迦牟尼當年讓自己遠赴東土,是要他力挽昆陽殘局並點化淨瓶師太,而不是候彌勒下世。回想當年自己被鬼母逛騙,姍姍來遲,險些陷昆陽城于萬劫不復,還丟失了釋迦牟尼的金缽,心中也是忐忑不安,連呼︰「罪過,罪過!」

佛教初入東土,東土稱佛為「浮圖」。「浮圖」講究清靜無為、息心去欲,又以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倒與老莊相似。

漢代之所以將佛教理解為道術,除了義理相近,還有一個容易混淆的原因,就是因為佛門出身的觀音尊者,轉世時曾受師于道家的九天玄女,以淨瓶師太之名先後助劉季、劉秀創建西漢、東漢的緣故。

淨瓶師太在火珠山青燈古佛,修習佛法,寄意玄虛,月兌跡塵紛,也確曾將佛、道之學融會貫通,故而後人誤會佛道一家實屬難免。

淨瓶師太涅槃前,曾在宛洛一帶設壇說法,明告後人,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淨瓶師太這些言語,完全是記取自身經歷以告誡門人。

淨瓶師太要弟子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佛門中人任他法力多高,多是明于知人、昧于知己,切不可自以為是。佛家最重因果,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切記自淨其意。處治太過,難免再轉一劫,始能化解,不可不慎。

淨瓶師太的一片苦心,或許只有她自己才真正能夠讀懂!

雙鬢多年成雪,寸心至死如丹。淨瓶師太涅槃後,凝結的舍利子,或如珠,或如花,白色的骨舍利,赤色的血肉舍利,黑色的發舍利,各有數枚,皆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無量功德所聚。佛桑香界弟子將菩薩舍利分供于各處,其中骨舍利便葬于火珠山大悲觀音大士塔下。

淨瓶師太因為各有一段佛、道因緣,後世佛、道兩家便都祀奉觀音。淨瓶師太涅槃後,佛桑香界毀于戰火,後人改建成一座寺廟,取名為香山寺。韋馱跟師父情深義重,一直留在香山寺,成為觀音菩薩的護法。金童玉女仍然追隨觀音,隨侍左右。

陰麗華舍不得離開劉文叔,長期逗留在洛陽。柳紅葉則跟著麻姑回到水月庵,繼續修習九天玄女絕學。後來麻姑游歷四海,柳紅葉便成為水月庵主人,成為名震一方的仙俠。

滍陽東南有座九頭崖,頗有傳奇色彩。相傳淨瓶師太的大鵬鳥後來也跟隨主人修得更高道行,往來天地之間如履平地,常常卷得昆陽城下狂沙滿天。

佛桑香界安頓不下這只得道的大鵬鳥,只好讓大鵬鳥回歸南海。

不料,大鵬鳥卻不願遠離觀音菩薩,故而一步九回頭,頗頗回望大悲觀音大士塔。大鵬剛剛起飛便化為山石,凝固在滍陽東南,成為一片連綿的山峰,即如今的九頭崖。

九座山峰自西向東一字排開,山峰險峻,林木蔥郁,溪水清澈見底,溪畔彩蝶紛飛,百洞岩洞洞相連……

又過了數百年。一次偶然機遇,東嬴佛門的慧鍔和尚來到中土,得知觀音菩薩的傳奇故事後頗感崇敬,欲請觀音菩薩像東渡扶桑。但觀音菩薩像到了南海,忽然海洋中涌現出無數鐵蓮花,擋住航道,海船不能行。

如此三天三夜,海船只能圍繞普陀山四周打轉。

慧鍔甚為畏懼,眼看著海船要被風浪掀翻,連忙跪在聖像前求告︰「大士,弟子因菩薩聖像莊嚴,所以想請聖像回扶桑供養,別無他意。如果因弟子不予而取,或扶桑眾生無緣供養,弟子就在此地建立精舍,供養聖像。」

慧鍔懺悔完畢,大海風浪平息。海船竟自行駛到潮音洞旁,安然停下。慧鍔無奈,只得虔誠地捧著觀音菩薩像上島進洞。

島上古柏參天蔽日,夜晚山風來襲,瀟瀟灑灑如雨落之聲。

慧鍔和尚在潮音洞一夕傷神,醒來惆悵滿懷。慧鍔和尚明白觀音菩薩不肯東行,便下定決心,將觀音菩薩像安置普陀山,自己結草為庵供奉菩薩,後來又化緣整修廟宇。

此事傳開後,普陀山香火日盛,再次成為觀音菩薩的道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