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元首直屬黨衛軍與意軍鬧翻的消息迅速傳回德國。讓原本就因為計劃入侵蘇聯而忙得焦頭爛額的德軍統帥部一陣雞飛狗跳。
以布勞希奇為首的大批陸軍高級軍官們一致保持沉默。他們一致認為副元首雖然有些瘋狂,但絕不會不識大體,任性而為。所以有錯的肯定是在意軍身上。不過這群容克貴族出身的人,因為血統中的自傲讓他們而不會去當面指責自己的盟友。所以他們選擇了沉默。
布勞希奇等高級軍官選擇沉默,不代表其他軍官也會。其中鬧得最凶的就是古德里安。這個心直口快的「裝甲集群之父」在得到消息後立刻用他的大嗓門在陸軍軍官團中掀起一陣支持副元首的風暴。沒有絲毫政治頭腦,完全以軍事角度看問題的古德里安對于意軍在北非的拙劣表現早就心懷不滿。在他看來,意軍的表現簡直就是在玷污軍人這個職業。古德里安的行為立刻引起了大群年輕官兵的響應。他們或多或少都與「瓦露基利」在戰場上合作過,或者與任海濟略有私交。于是這群年輕官兵立刻跟隨古德里安一起胡鬧。大聲叫囂著︰全是意大利人的錯。之後,甚至連曼施坦因也被拖出來,含蓄表達了對任海濟的支持。
墨索里尼與他的女婿只能再度飛往柏林。就兩國軍事摩擦再度進行商談,協調。最後還是希特勒小姐站出來說了一句話,讓所有人都閉上了嘴。
「哥哥又不是小孩子。他知道自己在干什麼,也知道自己應該干什麼。這種事交給父親處理就可以了。各位有空在這種問題上鬧,不如去完成自己手上的任務。」
既然國民級偶像發言了,那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年輕軍官團們便乖乖閉上嘴,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了。從某種角度來說,希特勒小姐其實是最恐怖的。如果她說句足以讓軍隊嘩變的話,雖然所有人都相信士兵們不會造反。但很難保證每名士兵都還能保持原本的戰斗力。希特勒小姐的魅力可是無人能擋的。尤其是那些在戰場上早已听慣了《莉莉瑪蓮》的老兵們。
整個事件最後以凱特爾攜帶著由希特勒與墨索里尼共同簽署的命令文件飛往的黎波里,會見加里波爾蒂作為結局。不過光靠這份文件恐怕沒那麼容易解決雙方的爭端。加里波爾蒂可不是格拉齊亞尼。雖然掛著個元帥的頭餃,但在北非戰場上卻沒有任何建樹。格拉齊亞尼出任總司令的時候,意軍至少還曾有過向埃及推進的輝煌戰績。外加意軍上至軍官,下至士兵的懶散作風。很難不擇不扣的完成加里波爾蒂的命令。換種說法便是︰加里波爾蒂沒有足夠的威望,來讓他手下那群意大利人無條件服從他的一切命令。
北非德意兩軍不和的消息很快便通過駐意大利的第三國大使傳到了英國人耳中。通過之前在馬耳他島問題上德國人那無差別的轟炸行為,讓英國人更相信這個消息是真實的。現在的丘吉爾有些像即將淹死的泳者,只要有一絲希望就絕不放棄。丘吉爾立刻致電韋維爾,讓他把握好這個機會。
在這個問題上,韋維爾則保持著相對理智。在韋維爾看來,很難保證這不是德國副元首的又一個騙局。比如說︰故意裝出一副與意大利人鬧翻的樣子,隨後趁自己這里以為他們實力大減而大意時,發起突然襲擊。這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事誰不會?與自己的眾參謀以及奧康納商量後,韋維爾決定暫時按兵不動。加派偵察機巡邏。在得到確切情報前暫時維持現狀。畢竟德國人想要進攻加強防御後的班加西,不可能光靠現在這點力量。那股隱藏的力量一定會露出來。等那時候再決定自己該怎麼做。在一連串的失敗後,英軍已經不能再失敗了。韋維爾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否則就會演變成無法控制的潰敗。原本還在休假的奧康納受命前往班加西,與尼姆一起組織英軍防御。迫使設下陷阱的德國人露出馬腳。
2月22日,一架由坦吉代爾井出發的偵察機傳回一個不好也不壞的消息。一支德軍裝甲部隊正在坦吉代爾井正南方180公里外的位置緩慢移動。很明顯他們的目標就是坦吉代爾井——這個昔蘭尼加中央的交通要道。
總所周知,昔蘭尼加是個沿海地區。北側是港口密布的海岸線。這條海岸線也是整個昔蘭尼加地區最繁榮的地方。班加西,德爾納,加扎拉甚至是托布魯克這一系列大型城市都分布在海岸線上。而在海岸線南側的內部城市中,因為昔蘭尼加大部分都是無垠的沙漠。其中的城市不僅數量稀少,同時在規模上也比不上沿海城市。當然硬要說的話有很多,不過對英德雙方來說,最重要的只有2個——阿代姆與坦吉代爾井。
前者就位于托布魯克下方不足20公里處。由這里出發的英軍能迅速分成多個方向向昔蘭尼加地區出兵。後撤則能迅速躲入塞盧姆。依靠埃及邊境上的哈爾法亞隘道阻擋敵軍。歷史上,英國人就是在哈爾法亞隘道成功阻擋了隆美爾北非軍團的沖擊。當然,其中隆美爾軍團實力過渡消耗也是個問題。
至于後者,則是位于昔蘭尼加中心。向西到達班加西的距離與向東到達塞盧姆的距離幾乎相等。因此它成為了連接昔蘭尼加內陸各城市的重要交通點。
現在德國人突然出現在坦吉代爾井,怎麼能讓英國人不感覺擔憂?不過讓韋維爾稍微放心的是,這只德軍裝甲部隊似乎為了避開可能遭遇的英軍部隊而繞了很大一個圈。結果導致燃油補給上出現問題。很多坦克都是被前一輛坦克拖著,那些原本用來載人的裝甲車上已經躺滿了筋疲力盡的士兵,坦克後還能走動的德軍士兵則是搭拉著雙腿,拖著步槍一步一瘸的跟著。他們所過之處,除去雙腿留下的腳印外,還有步槍槍托在沙地上留下的淺淺痕跡。與其說他們是攻擊部隊,不如說是潰兵更合適。
得到這個消息後韋維爾立刻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德意兩軍的裂痕已大到無法修補的地步了。
由艾季打比亞開始,德軍想要到達坦吉代爾井有多條路可選。可無論走哪條路,都不可能避開那些英軍控制下的城市。東北方向的路需要經過孟沙斯,南面方向則要經過果夫馬塔,至于北側的沿海路線那完全不用考慮。現在德軍突然出現在坦吉代爾井南側。那麼他們選擇的只有果夫馬塔這條路。可自己並沒有收到果夫馬塔遭到攻擊的報告。唯一的解釋就只有德國人繞過果夫馬塔,從更南面的沙丘地帶跑過來的。既然果夫馬塔還在英軍手中,那德國人的補給線就時刻受到威脅。一個優秀的軍官絕不會不顧補給,一路狂奔。再往下推論,德國人這麼做的理由就只有一個。意大利人停止了對那支德軍的補給。德國人唯一的方法便只有依靠奇兵快速突擊,佔領坦吉代爾井這個英軍後方據點,趁機奪取囤積在該處的英軍補給。所以他們選擇了由更南側的迂回路線。
不過韋維爾還有一點想不明白。
這支德國部隊選擇的大迂回路線的確可行。只要攜帶的補給足夠便不成問題。可是如此大規模的行軍,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空軍的偵察。即便之前能避開果夫馬塔的偵察部隊。可只要一接近坦吉代爾井就一定會被發現。德國人為什麼會做出這種冒險舉動?突襲行軍,暴露的幾率與行軍距離的增加而成正比。德國人不可能沒有考慮到這點。那麼他們這麼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就在韋維爾思考這支突然出現的德軍到底設下何種埋伏的時候,又一份電報傳來。班加西遭遇德軍圍攻。
隆美爾指揮著第5裝甲師,阿里埃特師以及布里西亞師開始對班加西形成了包圍之勢。因跟隨的步兵數量不足,隆美爾並沒有立刻指揮對班加西展開攻擊。他試圖像任海濟說的那樣,通過數量龐大的軍隊嚇倒班加西中的英軍,迫使英國人自動撤出班加西。
得到這個消息的韋維爾立刻明白了。德國人想通過班加西吸引住自己的目光,將部隊調往班加西。然後那支負責奇襲的部隊對面前的城市展開攻擊。當然,那支奇襲的德軍部隊目標不一定是坦吉代爾井,只要能得到補給的城市,都是他們的目標。他們應該會優先攻擊坦吉代爾井四周那些小城市,在獲得足夠的補給後再向坦吉代爾井出發。不……能想出這種瘋狂計劃的人,他的目標肯定不是坦吉代爾井,說不定後方的加扎拉,甚至是阿代姆才是他們的目標。這樣他們便能掐斷整個昔蘭尼加地區英軍的補給線。這個計劃雖然瘋狂,但對于兵員稀少的英軍來說,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當然,前提是在包圍圈要能阻擋住英軍的反撲。
既然已經知道了德軍的目標,韋維爾便有自信擊退德國人的攻擊。不過一個更大膽的計劃浮現在他腦海中。他要一錘子砸趴北非的德軍。只要德國人被擊潰了,靠著剩下的意大利人掀不起任何大風浪。
;
第八十九章沙塵之鎖(7)
第八十九章沙塵之鎖(7,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