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小隊人馬是由西門入的城。都說揚州城高大險峻,西門這里卻是地形低下城門矮小,城外是連成一片的高崗土山,山崗上郁郁蔥蔥的綠樹成蔭,向晚時分,陣陣涼風襲人而來。
剛剛還是路倒尸的高個軍官昏昏沉沉的進了城,一張滿是絡腮胡的臉龐上滿是震驚與惶恐之色,虧得是夜晚天黑,不然旁人若是見他如此神情舉止,多半非起疑心不可。
倒也怪不得此人,也實在是遭際太過詭異迷離之故,令得當事人實在是心驚膽戰,一時難得鎮靜。
做為一個失業在家的歷史發燒友正在逛論壇,正和人因為明末的幾段野史打筆仗的時候猛不丁的就暈了,迷迷糊糊時好象有人和他說了一句︰小朋友,逛論壇罵人是不好的行為喲,既然你有好多想法,那麼就自己去試試吧……
等他醒來一睜開眼,打眼就是幾個穿鴛鴦戰襖的明軍士兵。做為一個資深的歷史愛好者,明軍的標配打扮和衣著他再熟悉不過,開始還以為只是個玩笑,再仔細一瞅,這大隊的明軍和四周絡繹不絕逃難的百姓都活靈活現的就在自己個眼前。
還沒听說過國內哪個劇組有這麼強悍的臨時演員群體,要是臨演都有他眼前那種逼真的演技,那些職業演員還都怎麼混?
懵懵懂懂扯著閑篇進了城,這才突然想起來事情不妙。根據那幾個兵丁的說法,現在自己的處境可是再倒霉不過了。這里就是弘光二年也就是順治二年的揚州城,清軍在年初打破了潼關後先放棄追擊大順軍,轉而由多鐸和阿濟格領著滿蒙漢軍綠營主力一起南下,攻打南明。
三月初五,多鐸率軍南征,四月初五日那天,多鐸到達歸德府南下,沿途官府兵丁盡數歸降,文官降武將亦降,十三日清兵至泗州,成功渡過淮河。
到今天已經是十七日,淮安、徐州、盱眙等各地鎮軍已經全部歸降,史可法已經失去對前方部隊的控制,除了原揚州城內外駐軍外,整個江北防線已經崩潰,而此時諾大的揚州城內,除了總兵劉肇基的本鎮兵馬外,還有何剛的忠貫營,其余原本的四鎮兵,無一至此。
所以揚州城這里根本是個死局,城高而大,守兵極少,而且外無必救之兵,這樣的城池是不可能守得住的。
有念于此,剛剛穿越成明朝一個中層軍官的曾志國,才會這般害怕惶恐。他不曾想到,莫名其妙的,就陷在這麼一個死局之中。倒是他原本的這副身體是原江北四鎮黃得功部下的游擊將軍,奉黃得功之命來見史可法,半途遇到了一股亂兵,殺出重圍後與親隨失散,焦慮加上受了熱氣,倒在了半途之中。若不是有曾志國這麼一個穿越客靈魂附體,就當真是成了一具路倒尸了。
說起來,倒是這原本的游擊將軍福大命大才是。
「將軍,我們送您到此地,適才督鎮說了,將軍醒轉就去請見,現下軍情緊急,督鎮大人便在西門城樓聚眾議事,你去城樓下求見便是。」
把曾志國送到城里後,幾個兵丁自然要歸隊報道,把曾志國引到西城的城樓附近,眾人便各自散去。
天黑透了,加上軍情緊張,城門附近有一個參將正在指揮士兵關閉城門,同時在城門附近準備了許多重物,預備情況緊張時,可以把城門整個堵死。
看到此情此景,曾志國的腿都軟了……不要看他坐在電腦前可以指點江山,等現實的危險迫在眉睫時,還是覺得自己的小月復縮緊,雙腿發軟,忍不住渾身打起寒戰來。
他眼睜睜看著城門轟然一聲閉緊,只覺得自己一沉,就這麼坐在了城門附近。
「咦,這位將軍,你怎麼坐在此處?」
剛坐下不久,一個青年副將路過此處,看到兩眼發直的曾志國,不覺發聲詢問起來。
不等曾志國回答,他便笑道︰「原來是傍晚時那位昏迷在路邊的將軍,敢問將軍姓名?」
曾志國雖然沮喪,還是站起身來彎腰行禮,然後拱手回答道︰「不敢,末將是廬州游擊曾志國。」
那個軍官也隨意一抱拳,溫言笑道︰「本將姓史名德威,既然曾將軍是從廬州那邊過來,必定是奉了靖南伯黃帥的派遣,這便請隨我去見督鎮大人吧。」
「是,那末將這就隨大人過去便是。」最基本的封建禮法曾志國還是懂得的,當下眼觀鼻,鼻觀心,亦步亦趨的跟在史德威的身後。
寥寥數語,曾志國清楚的看到史德威的眉宇間布滿憂色。但他也不好多說,揚州危急大伙全看在眼里,史可法都沒有什麼辦法,更不必提這個年輕而無根基的副將了。
曾志國知道,史德威是史可法義子,軍中上下都說此人是因此才坐到副將,平時也盛氣凌人。不過此時看來,有時候傳言未必是實。
到了城樓轉角處,史德威突然轉身,雙眼盯著曾志國道︰「曾將軍,一會見了督鎮大人,請務必言說黃伯爺已經在重新整束兵馬,隨時都會渡江而至,好嗎?」
曾志國垂下眼簾,苦笑著答道︰「好。」
史德威也是一聲輕嘆,曾志國看到他喉結滾動了幾下,最終卻只是一擺手,低聲道︰「請進。」
夜風似乎一下子就涼了下來,兩人相攜入內時,帶動著兩廂的燭火一搖一擺,待掀開布幔入內後,只見廳內正中史可法正愁眉端坐,兩邊四周站滿了文官武將,眾人都是紅頭漲臉,顯然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辯論。
待曾國志俯首見禮過後,史可法一抬手,勉強笑道︰「曾游擊遠來辛苦,你的事一會再說。」
曾志國依命退向一旁,卻听史可法又向著眾人沉聲道︰「棄守揚州一說,再不可提起,我將與本城誓共存亡。若有三心二意者,不必多言,趁著敵軍未至,城圍不緊,可以渡江南向,不過我有一言在此,切勿有棄父母家邦之國轉向夷狄俯首之事,諸位,請慎之,再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