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千軍如卷席(五)
偏生羅汝才手下有個謀士叫玄珪的,終日在他面前挑撥離間,說何必久居人下,不如自己獨樹一幟,圖個快活,省得天天看別人的臉色。羅汝才本來就是個反復無常的人,听玄珪這麼一說,心眼就活了,暗暗生了異心。甚至和明朝也開始有了接觸。
李自成耳目眾多,對羅汝才的一些可疑舉動早看在眼里,只是仍以大局為生,未動聲色。不意在攻打襄陽時,自成的巡邏部隊屢次截獲明將左良玉給羅汝才的書信,使李自成心里的疑慮更加重了。
李自成生平最恨投降敵人的軟骨頭。別的可以饒恕,但只要抓到義軍中的叛徒,他總是立斬不赦。羅汝才當年在四川曾一度「受撫」,是一直為李自成瞧不上眼的事兒。這一回又有跡象表明羅汝才暗中與明軍來往,李自成覺得再也不能大意。只是他還要等待時機,剪除這個心月復大患。
三月初六,李自成計議已定,設宴邀請羅汝才和他的幾個愛將。席間,李自成叫人輪番勸酒,把羅汝才等人灌得酩酊大醉。自成看時機已到,手一擺,早有準備的十余名將士一擁而上,綁住了他們,推出去立刻斬首。
然後,李自成只帶了20名護衛,飛馬馳入羅汝才軍營,親自詔告道︰「羅汝才圖謀不軌,暗通明軍,現已伏誅。諸位將士與此事無關,希望仍遵號令,共圖大業!」羅營的眾將士聞言大驚,也不好說什麼。接著,李自成命李過、劉宗敏等親信將領,將羅營的人馬盡行收編。諸事進行得倒也順利。
念及羅汝才畢竟于義軍有功,李自成身著素服,十分隆重地為羅汝才發喪,又收養羅汝才的兒子,安頓了他的家眷。一個隱患就這樣消除了。
2大順政權雖然建立了,明朝朝遷卻還在負隅頑抗,勉強支撐。大順軍下一步的戰略部署是什麼呢?
崇禎十六年(1643)五月的一天,在大元帥李自成召集的一次高級軍事會議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左軍師牛金星說︰「河北是京都的屏障,我軍當先取河北,再直搗北京。」大順禮政府郎楊永裕卻不同意,他說︰「現在去打河北,明軍必集中所有兵力嚴陣以待,戰事必然曠日持久。不如先取金陵,以待京都困疲之日,再大舉北伐,方是上策。」
李過則搖頭道︰「依我的主意,還是先打武昌好,武昌近在咫尺,如不尺快攻下,以後還是個禍害。只要給我3萬精兵,我敢立軍令狀,指日即可破城!」
幾個人各抒己見,誰也不肯讓步,爭得不可開交。李自成靜靜地听著,一直沒有說話。他注意到新任兵政府從事的顧君恩仿佛胸有成竹,一直微笑著听人們爭來爭去,便指著他道︰「顧先生有何高見,不妨說來听听。」
顧君恩欠身一笑,緩緩言道︰「剛才眾位所言,固然名有道理,但又都不甚妥當。金那個地居下游,遠道去攻,未免失之過緩;直下河北,徑到北京,則過過冒險,萬一不勝,就毫無退路了,因而失之太急;武昌飽受戰火,十室九空,得之無用,舍之也不足為害。而關中是大元帥的桑梓之邦,百二河山,具天然之險要,最宜建國立業。如能據有關中,再旁掠三邊,祉充兵力,攻取山西。得手後再全力進取京師,進有可攻,退有可守,方稱萬無一失。」
李岩听了,立即表示贊成︰「此議大佳。眼下孫傳庭奉旨出師,在陝西練兵,預備固守秦關。但朝遷卻連下嚴旨,催他出兵。我軍正可以趁他整軍未定之機,一鼓作氣,殲而滅之。倘若等到他把兵馬都訓練好,那時候就難辦了!」
听著听著,李自成的臉上也露出了笑意,拍板道︰「好,就依顧先生的高見,先取關中,再攻北京!」大計既定,大順農民軍遂兵發漢中,所披向披靡。
明督師孫傳庭駐守潼關。不料大順軍事先打造了攀越山險用的鐵鉤釘數萬套,由小道攀越山崖,突然出出在明軍後翼,明軍全無防備,登時大亂。10月2日,潼關遂告失守,孫傳庭也在戰斗中陣亡。
5年前,也是在潼關,也是這位孫傳庭,曾經大敗闖王軍隊,李自成僅率18騎突圍而出。才不過短短的5年,局勢就發生了這們的逆轉!潼關一破,大順軍便長驅直入關
中,各州縣迅速瓦解。10月11日,大順軍進入西安,生俘了明秦王朱存樞,其數百萬家產,盡數沒收以充軍餉。
這時候,明軍敗將四散奔逃,李自成調兵遣將窮追不舍。明將白廣恩走投無路向大順軍投降,李自成親自高宴為他壓驚,還攜著白廣恩的手一同就座,兩人交談得頗為融洽。其他明軍將領听說後,也紛紛來降。
然而,李自成的心中卻獨獨忘不了一個人,就是那在他三圍開封時誓死守城為明軍效力的驍將陳永福。李自成久攻開封不下,而且傷亡慘重,多半就是由于陳永福的頑強抵抗,所以他早就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西安既定,李自成便請白廣恩去招降陳永福。他知道陳永福正固守在一座孤山之上,已經山窮水盡,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為了。誰知白廣恩回來卻沮喪地告訴李自成,陳永福不敢降。因為當年陳永福之子陳德曾一箭射中自成,險些傷了眼楮。難道李自成會不記仇嗎?陳永福不相信。
李自成听後爽朗地笑了起來,他撫模著臉上那塊傷疤說︰「你讓他放心,我李自成不是那種只計私怨的小人!當初他也是忠心為主,沒什麼可說的。他驍勇善戰,只要肯降,我決不會虧待他!」
見白廣恩還有些猶豫,李自成便伸手從身上的箭袋里取出一枝箭來,折為兩段交給白廣恩說︰「你告訴陳永福,我李自成如果違背諾言,有如此箭!」
李自成的誠意終于打動了陳永福,他投靠了大順軍。此後,更有許多明軍將領紛紛前來投順。而陳永福此後一直忠心耿耿地跟著李自成廝殺,最終在敗離北京之後的抗清戰斗中陣亡。
3
且說李自成平定關中之後,便命李過返故鄉米脂,重修李氏祖墳,並造了一座行宮,以備自成回鄉祭祖。
一切就緒,李自成便由西安起程,往米脂而來。此次回鄉,一為祭祖,二來也有個衣錦還鄉之意。所以一向儉樸的李自成這一回也不免鋪張起來。沿途鑼鼓喧天,盔甲映日。李自成一馬當先,一身的戎裝,左右20員大將也全身披掛,肅然相隨。後面則有萬余鐵騎,浩浩蕩蕩護衛著大元帥的旗幟,好不威風。
沿途百姓都扶老攜幼,簇擁在道路兩旁,爭著一睹李自成的風采。一時間,歡聲如雷,笑語震天。那些隨自成回鄉的大順軍士兵也都是米脂一帶人氏,眼看就要回到久別的故鄉,與親人相見,真是欣喜若狂。只是礙于軍紀,不能盡情表達,但那眉宇間,都洋溢著一團喜氣。
到了米脂,早有許多鄉紳士民迎了出來。為首的幾個李自成看著有些面熟,他們見了自成也都紅了眼圈兒,搶上前來攀住他的馬頭,哽咽訴道︰他們都是自成的族人,自從邊大綬掘墓之後,大家生怕官軍前來,誅滅九族,因而都逃到異鄉隱姓埋名,不敢承認是李自成的同宗。直到听說大順軍攻佔了西安,平定了關中,聲勢越來越浩大,才又先後遷回故鄉。李自成在馬上听了,也覺心酸,當下好言勸慰,又立即命人取了金銀來,分賞族人,隨即撥馬向祖塋馳去。
牛金星跟在李自成身邊,一一指點著他如何依照古禮行祭。又是更衣,又是奏樂,又是唱禮,又是叩拜,一套儀式繁瑣之至。李自成心下雖有些不耐煩,卻也只好忍著。好容易祭奠結束,李自成便在行宮內大擺酒宴,遍請眾位鄉親。李自成在軍中一向謹慎飲食。這次不比尋常,破例開懷暢飲,喝得有了幾分醉意。回想起年少時在家鄉的坎坷經歷,看著眼前的榮耀歡樂,由不得感慨起來。他舉杯向眾人祝酒,朗聲說道︰「自成一介匹夫,為了百姓的疾苦,起兵十余年來,橫行天下,南征北戰,與家鄉父老久違了!如今關中已定,京師也指日可破,大明朝就要完了!這錦繡河山今後便不再姓朱,改姓李啦!」
一席話說得大家熱血沸騰,連連喝彩。李自成也豪氣陡生,大聲道︰「家鄉的後生們,跟我李自成去打北京吧!本帥坐了龍廷之後,咱米脂人也可以揚眉吐氣啦!」
席中一群青壯年听了,都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即披甲上陣。都連聲呼喝,叫拿酒來。這一天,米脂縣像過年一樣,滿城都洋溢著喜慶氣氛。明朝廷听說李自成已入潼關,佔了西安,一片驚惶。崇禎帝急命余應桂為陝西三邊總督,催他速往關中,收拾殘局。余應桂領了聖旨,只是哭哭啼啼,當面對崇禎帝說︰「去了又有什麼用啊!」他不得已打點兵馬出了北京,又在黃河邊徘徊不前,不敢進兵。
大順軍則意氣風發,又乘勝掃清了山西的明軍,勢不可當地直逼明王朝的首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