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聘教師 第二十九章 到劉姐家團年

作者 ︰ 阿愚國芳

02年春節在26度的高溫中如期而至,春節了,不僅沒有下雪,還艷陽高照;不僅不用穿厚厚的羽絨服,還要開冷氣空調。這麼溫暖的春節,桂香老師還是第一次遇到。

「感受南國的春節!」這是他和丈夫的共同想法。電話告知了雙方的父母,又安排了兒子來深圳的有關事宜,他們就著手安排深圳的春節。

臘月28日,兒子隨他的同學及同學的父母來到了深圳,桂香老師知道了他們出發的時間和列車趟次後就急切地盼著,約好火車停靠樟木頭站時,他們就給桂香老師接站電話。28日早晨5點,她的電話響了,兒子的電話,她急忙翻身起床,洗嗽完畢,就趕往火車站,為了接站,她昨天就宿在集體宿舍,10分鐘後,她站在了出站口。明知道沒有這麼快,還是站在那兒緊緊地盯著一撥一撥走出來的人群,惟恐一眨眼,兒子從人群中溜走了。

半小時後,她听到了兒子的叫聲,「媽媽!那是我媽媽!」瘦小的兒子背著書包在指給同學看,桂香老師伸出手去,一把抓住兒子的手,幾乎是把拉出了鐵柵欄。然後向兒子的同學一家人道謝,彼此留下了聯系方式,將他的同學一家人送上了的士,望著的士消失在車流中,才牽著兒子去乘坐302路公交車。

兒子看到農民房里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很高興。將書包扔到床上,到處轉悠,用好奇的眼光打量房間的一切和小區的一切。「怎麼樣?」桂香老師問。「還可以,比住集體宿舍強多了。」兒子像個小大人似的評論著。

「我們還得搬回去!」桂香老師說。「媽媽,為什麼呀?」兒子不解地問。

「為了上班方便些。住在這里,無法趕去上早自習,每趟都得在車上坐一個半小時,遇到堵車,一半天就泡湯了。」桂香老師平靜地說完,就開始收拾東西。「明天你爸爸就放假了,明天搬過去!到那邊過春節,也熱鬧些!」

放假前一星期,宿舍樓的整改就完工了,進了編而未分到政府福利房需要在學校住的老師都住進去了,基本按原有的住房順序入住相應的宿舍,剛調進的老教授和道行老師也分到了獨立的單間。剩下的借聘教師就得四人一間,甚至5人一間,高低鋪,每間有廁所,有簡易灶台,生活方便了,但更擁擠了。桂香老師為住房發愁,後悔當初怎麼不努力調進,白白放過了絕好的機會,現在還得熬著。坐在辦公桌旁發愣。

學校總務處發來了一個通知。一看,大喜。廚房樓第5層的單間對外出租,每間13.3平米,每月600元,僅有4間,本校的借聘教師優先,有意者請速與總務主任聯系。桂香老師急忙將這一消息電話告訴了丈夫,丈夫果斷地說︰「租!」桂香老師補充︰「好,將農民房租出去,租金剛好相抵,雖然大房子換成了小房子,但節省了路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工作!」自己可以掌握上班的時間,不像乘車上班,一坐到車上,就把速度和安全交給了司機。她立馬打電話給總務處,惟恐被別人搶了先。

總務主任通知她去填了一張表格,就是簡單的租房合同,租期一年。桂香老師簽了字,總務主任把房間鑰匙交給她,另外又遞給她兩根小鑰匙︰「這是公用衛生間的鑰匙,這是公用廚房的鑰匙。房間里有前面的人留下的桌子衣櫃,你可以用,他們不會要了。」桂香老師接過鑰匙,貼上雙面膠,一一注明。「謝謝!」愉快地離開。在學校有自己獨立的空間,雖然很小,雖然不便宜,但可以自由支配可以關上門過小日子,她還是興奮的。

臘月29上午,他們請了一輛貨車,將床鋪等用具搬到了學校的小宿舍。房間里有前住戶留下的一大一小兩組櫃子,櫃子上還貼了一張紙條︰「朋友,放心使用!」一打听,是學校的女會計留下的。女會計是北京人,一個很懂生活的中年女人,原來她們同住宿舍樓4樓的一個月里,經常聞到她家門前的灶台上瓦罐湯鍋里飄出的食物香味,人養得白淨豐腴,有楊貴妃的美稱。

桂香老師很感激她,這兩組快要散架的密度板櫃子解決了大問題,他們用硬木板將榫頭訂進去,櫃子就筆直地站立了,一個當衣櫃,一個當櫥櫃。所有的東西都有了歸宿,頓時,房間寬敞了!兒子睡上鋪,他倆睡下鋪。一家人就安頓下來,酣然入夢。

午睡醒來,發現豎在房內的剛換下來的學校的鐵架床不見了,「誰進來了?」「肯定有人乘我們午睡時搬走了。」「難道我們沒有鎖門麼?」「我們睡得這麼死麼?」三人議論著。見沒有丟失別的東西,也就放心了。因為這是有過道的房子,過道的西邊由學校收回,租給了借聘老師,過道的東面還是原良友餐館的員工住著,只是他們回家過年了,一溜的門緊鎖著。

然後,他們買了拖把掃帚,將過道、衛生間、廚房清洗一遍。丈夫還拿著掃把拖把清洗樓梯,一直清洗到一樓,干干淨淨過大年。沒有天線,看不了電視,就听收音機。白天,就外出游逛,晚上回家煮飯,其樂融融!

大年三十,應劉姐之約到她家團年。劉姐,是桂香老師原來的同事,大六歲,早桂香老師六年來到深圳,也就是36歲本命年時隨丈夫南遷。到了南方,安定了,反而離異了。丈夫將梅林一村的政府福利房留給了她,帶著讀初一的兒子淨身出門,丈夫說︰「你拿走了我前半生的積蓄。」劉姐說︰「你拿走了我後半輩子的幸福。」這話很精闢,桂香老師听了一遍就記住了。當她倆第一次在深圳的麥當勞相聚時,聊了5個小時,劉姐很無賴地傾訴了自己的婚變,「唉,男人,一到這花花綠綠的世界就經不住誘惑了!」桂香老師听著劉姐的感嘆,也不知道怎麼勸說,也只能跟著嘆息。原來多麼令人羨慕的一家子,經歷了那麼多的波折才調到一起,結果還來不及享受團聚的喜悅,就要吞咽離異的苦水。劉姐的丈夫很有才長得也帥氣,桂香老師在M市見過已面,他大學畢業後先當高校老師,後調回M市宣傳部,青雲直上,他在參加中央黨校學習時認識了深圳市宣傳部的領導,然後參加選拔考試,順利調入深圳市政府部門。據劉姐說,當初為了給丈夫籌措來去的路費,劉姐省吃儉用不說還找娘家借貸了。半年後,劉姐也調到了深圳,轉行進了宣傳部的下屬單位,兒子寄居在姐妹家一學期後也入讀深圳的重點小學,分到了政府經濟適用房,苦盡甘來,應該是和和樂樂安享美好生活的時候,丈夫卻提出了分手。一听到消息,如雷轟頂,她大病一場,以為丈夫是由于夫妻分居半載而一時鬼迷心竅,現在團聚了,一定念及剛結婚時經營家庭的不易而回心轉意,就等著,等到今年的元旦節,听到的是丈夫再婚的消息,她才徹底幻滅。她又大病了一場,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她走出離婚的陰影,決定不做怨婦,開始自己的新生活。她將自己的120平米的福利房出租,就近換了一套65平米的二居室。利用春節,邀請幾位好朋友一起團年,一切重新開始。

桂香老師一家乘坐12路公交車到了梅林一村,劉姐已在車站恭候,他們一起到福田農批市場買菜︰一條武昌魚,一只文昌雞,半斤豬展肉,一把蒜苔,兩條青瓜,三顆東北大白菜,四個西紅柿,一盒雞蛋。

桂香老師還是第一次到福田農批市場,感覺是真大,貨品真齊全真多,用作佐料的蒜頭,就堆得像山一樣高,一捆一捆的海帶也堆了大半個鋪面,買菜的人摩肩接踵,售貨員上下翻飛,動作神速。那剖魚的,只兩刀,就連魚的內髒和腮部剜出,麻利地扯下一個薄薄的塑料袋套上扔給買主。頭也不抬,完成下一個任務。

「這里的菜比超市便宜多了!主要是批發。」劉姐說。桂香老師留意了一下萵筍的價格,的確只有超市的三分之二。可惜,離自己住的地方太遠,無法每天來這里采買,白白浪費那麼多生活費。

回到劉姐的家里。門前已站著一位打扮時髦的中年女子。「喲,讓你久等了!」劉姐親熱地說,上前拉住她的手。「介紹一下,詩人婉娟;我的老鄉,桂香老師,那是她的丈夫和兒子。」桂香老師連忙上前打招呼。將手上的菜揚一揚,表示無法握手。劉姐掏鑰匙開門,介紹這窗簾就是詩人婉娟為她喬遷之喜特意選的,「怎麼樣?」「那還用說嗎?詩人是最有想象力的,是最有色彩感的,是最有品位的。」桂香老師的丈夫搶著夸贊道。

走進客廳,桂香老師沒有立即坐下,而是饒有興致地參觀房子,主臥、客臥、衛生間、廚房、陽台,一一欣賞了一番,才坐到茶幾邊,望望被劉姐數落為簡單裝修的房子,感嘆不已,羨慕不已。她現在有一個房子情結。我們何時才能在鬧市區擁有一套這樣的兩居室呢?我可不嫌棄這樣的簡陋!她在心里想。五年?十年?這可比關外的潛龍花園好多了,光看那停在水泥道上和過水石磚上的一輛挨一輛的私家車,就可見這里住的不是一般的人,至少不是像我這樣的借聘老師。

丈夫學過廚藝,當仁不讓地掌勺,她們三位女士打下手,理菜,洗菜,擇泡發的黑木耳、茶樹菇、花菇等。勞動著,閑聊著,詩人婉娟雖年逾三十,仍待字閨中,想利用春節假日創作,就沒有回老家團聚。一人吃團年飯不免太寂寞,就約了劉姐,劉姐考慮到桂香老師一家初來乍到,東搬西搬,連炊具都不齊全,不如一起熱鬧熱鬧!當初她還擔心桂香老師不接受呢,沒想到,電話一通,一拍即合!「緣份吶!」「緣份!」她們都大笑。

不知不覺,就到了12點,劉姐給兒子電話,兒子爽快地答應回來團年。半小時後,劉姐的兒子如約而歸,三家六口人圍坐一桌,熱鬧,喜慶。席間,還為未婚人士派發了紅包,當然有詩人婉娟的一份。

吃完了,也不急著收拾,全坐到沙發上喝茶、嗑瓜子、聊天。直到屋內光線暗了下來,才動身收拾打掃。劉姐挽留大家守歲,但桂香老師一家和詩人婉娟都覺得「客走主人安」,也的確很飽,吃不下,就告辭回家。

三十晚上,沒有電視,看不了春節聯歡晚會。他們三人就到大街上溜達。大年三十的深圳街頭是最清靜的時候,車極少,未形成河流,只有幾輛的士駛過,都亮著「載客」的字樣;行人更少,都是拖著行李箱趕往火車站的。國貿亮著燈,友誼城亮著燈,但店門是半開著的,只留出下面半截供人觀瞻;羅湖醫院的燈是亮著的,有醫生和護士進出。他們溜達了一圈,盡興而歸,享受從來沒有的閑適和愜意。

大年初一上午出門時,遇到了總務主任。「主任,新年好!」桂香老師愉快地問候。「恭喜發財!」總務主任抱抱拳,然後伸過來一個利是封。「謝謝!」兒子歡快地接了!「好好放松一下,那天,我派人去搬床,發現你們都睡熟了,就沒有打擾!」總務主任笑著說。「不好意思,那天實在太累了太困了!」丈夫立馬說。寒暄一陣,分手離開。

兒子問︰「那位叔叔怎麼給我利是封呢?我們又不是親戚。」桂香老師順口說︰「叔叔見你可愛,喜歡你唄!」兒子也沒有追問。後來上班第一天,見一眾年輕人熱鬧的討利是,「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她才弄明白,在廣東,只要沒結婚,都有討利是的資格,公開討,越熱鬧,越喜慶。哪怕你60歲了,是單身,也有資格向剛結婚的小青年討。錢用利是封裝著,不在多少,5元,10元也可。圖的就是喜慶祝願的氣氛。小區里的業主每年春節都會主動給為自己服務的保安、清潔工、司機等發利是封。還有的,初一早晨出門,都會揣上10個20個10元20元的利是封,見小孩就派發,無論親疏,無論相識與不相識,討個好彩頭。桂香老師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年俗,也入鄉隨俗,為熟識的未婚男女、為小區的保安清潔工派發利是封,討吉利,感謝他們一年來的付出。

春節過後,他們送走了兒子,迎來了三房鄰居。五樓熱鬧起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借聘教師最新章節 | 借聘教師全文閱讀 | 借聘教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