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如今抗戰已經到了極其危急的地步,西北領導的華北抗戰已然失敗,山東的情況也極度危險,南京中央黨部命令我們,一定要發動各地抗戰的力量,真正組建抗日的敵後政權和軍事力量。」雖然南京與西北有過關于劃分抗戰負責區的協議,然而南京也絕不肯輕易的將華北交給西北,因此在平津、保定等大中城市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第二處依然活躍,現而今山東.黨部更是明目張膽的奉命在日佔區內組織屬于南京指導的武裝和政權。
「特派員,按說道理我們都懂,現在已經到了國家存亡之秋了嘛,作為黨員,我們責無旁貸。但是特派員,建立敵後抗日政府的經費從哪來,建立敵後武裝的槍支彈藥從哪里來,沒有這些東西,咱們光在大街上喊上兩聲又有什麼用。」
韓復 為了發泄對南京中央政府的不滿,曾于1932年前後將國民黨山東省黨務負責人加以逮捕,並在1935年山東黃河發生水災時趁機將全省73萬元黨務費用移作賑災款項,同時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明令停止各縣國民黨黨務活動。因此在抗戰爆發之前,南京中央所委派的山東省黨部和地方各縣統統被迫轉入地下,其在地方上的影響力異常的薄弱,而且缺乏必要的活動經費,更勿論軍火什麼的了。
「錢,我是沒有的,中央現在也急需大量的錢款支付抗戰所需,中央還希望我們能提供一部分財物支持呢。槍彈我也沒有,韓復 迫害了我們多年,一兩支手槍也許還有可能,但魯北那麼多縣無論如何是沒有辦法為大家齊備的。」特派員沉著的回答著。「但是我可以給大家名義,有了中央的名義,大家可以用此來招兵買馬。」特派員好像看出了下面這些人的心思。「你們不要小看這些名義,有了名義,你們就可以接受縣政府,將縣政府的經費用來維持敵後抗日政府的存在。有了名義,你們就可以任命區長、鄉長,還可以任命中校、少校。」
听著特派員講話的各縣黨部的干事、書記長大都盤算開了,上峰的意思是可以提供空白的委任狀,那一張委任狀可以換多少錢呢?也別怪他們一門心思鑽到錢眼里去,自從1928年清黨之後,.在地方的組織機構完全遭到破壞,充斥其中的大多數是土豪劣紳,因此一心撈錢的自然不在少數。當然也有人是有理想有抱負的真正的三民主義信徒,他們也許利用這些好的條件投身民族解放的洪流,然而這些人畢竟是太少了,僅僅向一潭死水中砸入一塊石頭又能激蕩多久的微瀾呢?
「除了建立真正的抗日政府和抗日軍隊以外,你們還要對以下的敵人進行提防。第一,當然是日本人。第二,就是日本人支持的偽政權。第三,是西北方面或是韓復 以山東省政府名義僭越組織的所謂抗日政權。第四,就是C分子打著抗日旗號,以抗日為名發展C赤區的活動。」看著下面人听進了自己的話,特派員有些高興,于是他趁熱打鐵著。「前兩個敵人是明面上的敵人,很好辨認,但後兩者,魚目混珠,很能吸引那些不辨是非的老百姓,因此你們一定要嚴防死守,一旦發現就應該以漢奸等視之。」
「特派員,這不太好吧,」當即有人有不同意見。「畢竟他們也是提倡抗日的,若是咱們同室操戈,豈不是仇者快親者痛嘛?再說了,若是連省政府的名義都不听,省方會不會認為咱們才是形同叛亂呢?」
「是真抗日,還是假抗日,其實很容易分得清。西北軍閥玩弄借刀殺人的伎倆消滅異己,這種人會真心抗日嗎?韓復 擁兵自重,跟日本人眉來眼去,不戰自退,坐視魯北淪陷,這個省政府的命令還能听嘛。赤色分子呢,每一次口號喊得很響,但是除了撤中央的後退,他們還干過什麼利于抗戰的事。不過赤軍大部被殲滅了,赤黨的地下組織也十不存一了,因此你們只要小心提防,不要讓他們死灰復燃就可以了。但是對于西北軍閥和韓復 派遣的所謂敵後抗日力量,你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特派員長篇大論的說了一通,同時鼓勵著這些不知所措的地方黨部骨干們。「不用擔心很他們發生沖突,如果你們和這些不是真心實意進行抗戰的冒牌抗日政權、冒牌抗日軍隊發生沖突的話,中央會站在你們這一邊的,有中央的支持,你們還擔心什麼?」
雖然在座的人消息閉塞,但是上海丟了這麼大的消息還是盡人皆知的,上海丟了,南京守不守得住還是問題,這個時候省黨部的特派員卻對他們說什麼南京支持不支持,豈不是貽笑大方嘛?當然在特派員的面前,所有人是不會如此直白的質詢的,至于日後怎麼做,等眼前的特派員走了,一切都不是自己說了算嘛?
「但沒有省方的命令,縣政府未必會承認咱們呢。」清醒的人還是有的,若是不能從縣政府奪權,也就不會有錢,若是沒有錢,那還談給屁啊。「而且現在各縣已經大多落入日本人之手,縣政府的錢不是被縣長裹挾而走,就是落到了日本人支持的維持會手里,這,這。」
「這更好,」特派員顯然早就胸有成竹了。「沒有了縣政府,你們就可以直接拉旗號建一個,雖說日本人已經佔領了魯北的各縣,但是各區、各鄉、各村他們總不見得也都一一滲透下去了吧。」這是肯定的,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日本人絕對不會沒有這麼快的完成對鄉村的統制。「你們就以縣政府和縣黨部的名義發動民眾,募集錢款,招募軍隊,轟轟烈烈的干一場。至于還有尚存的縣政府嘛,要立足于合作,勸說他們支持黨部的救亡工作,若是不听,那就另起爐灶,我就不信,真抗日的會搞不過假抗日的。」
特派員自信滿滿,但縣黨部的這些骨干們卻低頭不語,雖然有了名義,雖然特派員的大餅畫的很好,但.在山東地方上的組織薄弱,人手尚且不足,平均一個縣里黨員人數也不過十來個,其中不乏是投機的,沒有人去發動,再好的局面也出現不了啊。
「南京等著咱們的好消息。」特派員說到這,臉色一板,下達了正式的指標。「現在每個人可以從我這獲得三張南京中央政府簽發的空白委任狀,但是所有人領取以後,一個月內,一定要建立起各縣的抗日政府,拉出一支不下五百人的抗日隊伍,若是做不到的,或是拿著委任狀倒賣的,到時候一律會有黨紀處分!」
正當這邊.的骨干們垂頭喪氣的接受著南京的指令的同時,在平津、在河北、在山東原本遭到嚴重破壞的C組織,隨著一批批黨員陸續從赤俄返回,破壞的組織正在重建著。與此同時,C跟南京的談判結果也得到了落實,就在上海撤退令下達的同一天,南京通過了授予南方赤色游擊隊新四軍的番號,一批C黨人立刻返回南方各游擊區聯絡部隊,C武裝死灰復燃了。
當然,南京最終選擇同C重新合作,一方面是基于全國抗戰的大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制衡強大的西北,但更加重要的是因為赤俄提出以巨額的軍火貸款作為誘惑。淞滬開戰以來,南京的外匯枯竭,彈藥儲備大量消耗,山炮彈幾乎全部用完,高射炮彈十不余一,火炮、戰車大量損毀和遺棄在戰場之上,可用作戰飛機也只剩下三、四十架。而這個時候英美法秉承中立政策,拒絕向中方進一步出售武器,德國雖然願意出售武器,但仍然需要通過丹麥等中立國轉運,在此情況下,南京勢必不能拒絕赤俄伸過來的橄欖枝。
以此為契機,不但大批的C骨干紛紛歸國,中俄雙方也開始了關于《中俄互不侵犯條約》的談判工作。經過多日的談判,1937年12月16日,中國政府外交部長王寵惠和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條約規定,締約雙方「斥責以戰爭為解決國際糾紛之方法」、「約定不得單獨或聯合其他一國或多數國對于彼此為任何侵略」。該條約還規定,「倘兩締約國之一方受一個或數個第三國侵略時,被締約國約定,在沖突全部期間內,對于該第三國不得直接或間接予以任何幫助,並不得為任何行動,或簽訂任何協定,致該侵略國得用以施行不利于受侵略之締約國。
《中俄互不侵犯條約》既然簽訂,雙方關于軍火援助和軍火貸款的談判隨即展開,早在1937年11月14日,雙方關于《中俄互不侵犯條約》以及關于C在抗戰時期國內地位的談判尚在進行之時,蔣中正就以.中央執行委員張沖的其名義向鮑格莫洛夫遞交軍火供應協議的草案︰希望俄方向中國提供350架飛00輛坦克和236門大炮,並且上述軍火應在協定簽訂之日起一個月內提供,同時還要向中國派遣蘇聯飛行員、航空技師、炮兵和坦克手,以訓練事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