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何峰的估計一樣,中國的軍火物資哪怕再貴,協約國方面也得咬牙堅持買下來——因為,市面上找不到既有如此供應量又有如此價格的商品輸出國。當然,日本也是在其中足足分了一杯羹,但中國方面並不以此為意,因為,無論如何怎麼擺弄,中國的大頭是跑不了的,日本有點甜頭更好,給它找點事情做,免得又在上躥下跳。
由于接到了大筆訂單,再加上中國方面以貸款形式提供的庚子賠款替代,饑渴的日本立刻爆發出生機來,暴跌的政府公債和股票逐步回升,原來慘不忍睹的日元匯率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日本即將瀕臨破產的財政和內外經濟體系如同打了一針強心針,立即恢復過來。
由于這等功效,雖然強硬派百般阻撓,西園寺還是爽快地履行了合約,將南滿鐵路的駐守兵力調回國內,而旅大方面的殘兵敗將除了不可缺少的物資補給以外,其他一切都還沒有恢復到站前模樣,但這已經足夠了——中國方面也不會阻撓日本將物資通過南滿鐵路和中東鐵路輸往俄國,原來為了開發俄國東部的西伯利亞鐵路和中東鐵路終于派上了用場。但這一切,並不是沒有代價的。
大藏省做過匡算,如果按照匯率被壓低的結果考慮,雖然在外債上損失極大,但對于保持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就很有好處。此消彼長之下,現在中國的貨品居然比日本還貴,原來有一點日本東西就得意洋洋的鄉紳已經看不見對日本貨的喜悅之情了,反而是國貨更能引起人們的心里激蕩——對獨特的購買心里,很難用經濟學去分析。
對于這種起落,也反映了秦時竹與周學熙等人的不同。後者認為,就是要徹底打壓日本的工商業,讓他們永無翻身之日,秦時竹卻認為,適度給日本工商業以發展空間,不僅對中國無害,而且還能夠制約日本戰爭力量的增長——日本這個國家的特殊性在于,必須找到一條出路,要麼是軍事的,要麼是經濟的——歷史上的二戰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除非能夠將日本這個民族徹底毀滅。而這,又是中國力所不逮的。
在國策建設浪潮的刺激下,.特別是在產業扶持、資源傾斜以及舉國一致體系下,北方實業迸發出驚人的力量,不惟產能大為擴充,而且能夠初步實現有組織化、體系化的管理,換而言之,這個傾全國之力,集中所有物資資源再加上穿越優勢,已經變成國策主導的托拉斯組織。沈麒昌雄心勃勃地擬定了發展規劃——鋁、鉛、錫、鎢、銻等戰略有色金屬的產量要每年翻一番,鋼鐵、電力產量要在3年內翻兩番,煤炭、原油要在3年內翻一番……幾萬億的投資滾滾而來,各種各樣的指標匯聚下去,已經初步描繪了將來的生產前景。那個時候,中國不僅將是亞洲一等一的強國,而且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數得上號的強國。
從整體工業布局上看,形成了遼.寧中、北部、吉林南部的東北基地,東北基地以鞍山、撫順、本溪等地的煤鋼聯營為核心,以沈陽、遼陽為機械生產基地,以阜新、吉林、長春為外圍,這也是北方實業賴以發家的根據地;
第二個根據地是以秦皇島、唐.山、天津為區域的華北基地,以唐山鋼鐵、開灤煤礦為核心,囊括秦皇島碼頭以及造船廠、海軍基地等,是北方實業開拓發展的第二基地;
第三個則是包括大同、綏遠、白雲鄂博在內的河西.基地,以大同煤礦、白雲鄂博鐵礦、準格爾煤礦為核心,以京綏鐵路為主要運輸干道,這是秦時竹成功入主中央政權之後,北方實業傾盡全力建設的後備基地,也是逐鹿行動最為關鍵的核心基地。
第四個是地處中原月復心,以漢冶萍煤鋼集團為骨.干的中原生產基地,從產量上說,中原生產基地少于前面三個基地,但交通更為便利,除了縱貫南北的京漢鐵路之外,還有長江航運可以利用,進行國內貿易非常合適。
東北基地的產出,主要滿足出口需要,尤其是供.應俄國需求,以大批量成熟產品為主線,產量雖然比較大,但是在俄國簽訂了大宗購銷合同之後,除了少量重型裝備,幾乎全部只能用于出口。華北基地的產出除了滿足海軍建設需要外,還與漢冶萍煤鋼集團一起,擔負起供應國內其他工業或者民用的需求,唯獨河西基地,卻是不折不扣的戰略基地。
經過數年的建.設,河西基地已經擁有19的煤炭產量,25的鋼鐵產量,95以上的硬鋁產量,100的原油產量,構成了完整的封閉循環。包括戰車、發動機、飛機、重型火炮等軍工生產企業,涵蓋從子彈到機槍,從飛機到地雷幾乎全部的軍工產品。尤其以新產品最為豐富。
除了河西基地相對封閉的保密性以外,此處作為大軍的集結地是最為合適不過的,從1915年中開始,一批批參加過滿洲戰事的軍隊開赴歸綏地區拉練,一方面操演廣闊平原上的戰略戰術,另一方面就進進行換裝,同時進行補給。經過將近半年的補充,所有部隊短缺的物資已經悉數到位,除了新開發的各類裝備缺口依然較大以外,該有的都有了。
在歸綏基地還可以看見一些特殊的身影——被解除武裝後為國防軍方面所留用的德國駐軍軍官。這批軍官主要負責對小部隊戰術素養的養成進行突擊培訓,對士官階層予以重點培養。為了加強對最新情況的了解,德國方面還冒著風險,偷偷將歐戰戰場上經過考驗的骨干軍官抽調一部分到遠東服役進行輪換,一方面用中國軍隊進行新戰術的演練,另一方面也幫助中國方面迅速提高技戰術水平。
德國人都是活雷鋒?非也!在中俄大宗交易達成之後,德國人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處心積慮想要削弱俄國的實力,沒想到英法票子一撒,俄國居然恢復了活力。這是讓德國極其難以接受的,甚至已經影響西線的戰局。
但秦時竹用高超的戰略手段穩住了德國人的陣腳,他對辛慈專門說道︰「我認為,我國賣戰略物資給俄國,不是損害德國的利益,而是幫助了德國。」
這個邏輯是很難解釋的,辛慈瞪大眼楮听秦時竹的「詭辯」。
「事實很簡單,也很清楚。這些物資,俄國不用,英法終究也是要用的,我只要問一個問題,貴國是消滅俄軍比較容易還是消滅英法軍比較容易?」
這當然是不必回答的廢話。可是,辛慈心里月復謗,為什麼這些物資一定要賣?中國就不能恪守中立,啥也不賣?當然,這麼嘀咕沒用,既然有人出了價錢,中國人就不可能不賣,那麼,與其賣給英法,還不如賣給俄國……
「另外,我們的情報部門有些東西需要與貴國進行交流……」具體是什麼,當然不需要秦時竹來宣布,但辛慈和葛洪義一踫頭,兩個老特務立馬就對上了號,中國交給德國的,居然是俄國遠東地區的部隊番號和兵力情況以及已經破譯的密電,這些內容,可是比某些東西要值錢多了。
因此,德國方面冒著巨大的風險也要定期派遣人員與中國打通聯系,就是為了這些秘密。而這些秘密,中國也不怕英法知道,更不怕毛子有啥抗議,真的是太平常了……
伴隨著工業能力和基礎原料的擴展,蘊含的軍工生產亦爆發出來。7月份開始,經過擴張的四大基地,產量已經超過了中日沖突時期的頂峰水平,並且仍在持續增長。
東北基地擁有全國軍備66的產量,絕大部分供應出口;河西基地擁有全國軍備近27的產量,主要供應國防軍各骨干部隊與逐鹿行動,中原基地經過調整後(主要就是將原來湖北槍炮廠進行分解,單純制造輕武器和彈藥,火炮以及其他重型生產能力劃給河西基地),擁有全國7的產量,主要供應長江以南各部隊日常更替和彈藥補給使用。
對于中原基地的狀況,總裝和總後一直是有改造計劃的。但問題也比較多,因為交通便利,相對而言也是消息容易走漏的地方。而且湖北並不屬于北疆固有範圍,中央的控制力和對地方的整肅力度不能與關外和河西相提並論。原來寧武有在河南另外設立新廠的計劃,但秦時竹、陸尚榮等大佬經過考慮,認為不宜再進行分散,湖北既然不利于保密,那麼就按照條塊分割的目標進行操作,只專注于生產輕武器,用作南方各部隊的兵站基地。
在這個條件下,湖北槍炮廠擺拖了小而全的特點,開始全力專注于步兵輕武器,而漢陽鋼鐵廠也在北方實業進行控股後爆發出強大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