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差送給肖凡《作文教學》編輯部的掛號信。
原來,省里《作文教學》刊物發表了肖凡《一堂關于‘題材’的作文指導課》的文章。寄來該雜志的同時,還附有8元稿費的匯款單。
在辦公室,大家爭相閱讀肖凡發表的文章。何校長笑著說︰「祝賀你又發表了大作。」
肖凡平淡的說︰「不過是一點教學心得而已。」
何校長說︰「難得,難得呀!」
老師們上課去了,何校長認真閱讀了肖凡的文章。
肖凡啟發誘導的教法,深入淺出的講解,讓他贊嘆不已。並未其中精彩的片段,忍俊不禁。何校長想,這樣的教學,何愁質量不能提高呢?為驗證肖凡的作文教學效果,何校長特意全面檢查了學生的作文。
何校長被肖凡認真的工作態度感到了。那鮮紅的墨跡,猶如肖凡傾注的心血呀!
何校長注意到,肖凡以批為主。即使下等學生,每篇作文,也批有‘好’字。哪怕是有個詞語用恰當,一個句子寫得好,也圈圈點點,旁邊批上‘好’字。並指出為什麼。最後給予總評,指出應向那方面努力。
這種重在鼓勵的教學方式,是‘教育學’所提倡的。它能激發起學生心靈自信的火花。從而努力進取,不斷進步。
何校長還注意到,有些作文的某個地方,還批著‘面談’。在學習方面,肖凡常叫同學到辦公室談話。所謂‘談話’,不過三言兩語,一針見血,指出存在的某個問題,如何克服。
肖凡曾說過,課堂教學,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的。他說‘再高明的教師講課,也不免有學生處于懵懂狀態。’課余的‘談話’,是針對少數學生的。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何校長想,肖凡的這種做法,不正是**關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論述嗎?
天道酬勤,學生作文前後一對比,一篇比一篇進步。賴有這般施教功,方得華夏英才多。
一個實際的問題困擾著肖凡︰班里有十來個同學,中午在教室里啃干饃或吃涼紅薯。大冷天,著實讓人心疼。
給他們買碗熱飯吧?不行,人太多,而且,教師伙食是‘可湯泡饃’。
肖凡中午必定是提兩瓶開水到教室,讓他們喝些熱水暖暖胃。
這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聯想到前天五年級有兩名同學課堂上,因胃痛去醫院就醫的事,就覺得這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了。
肖凡找些同學座談得知,他們都離校十來里,近的也有六七里。中午回家吃飯時間不允許。
他們說,家庭經濟好點的,中午就在飯店吃包伙。每餐每人交細糧一斤,菜金1角5分。街上有親戚的,中午就走親戚家吃飯。他們交不起菜金,街上也無親戚,就只好啃干饃,吃涼紅薯了。
肖凡夜里睡在床上,反復考慮這個問題。給他們交菜金,去飯店吃包伙吧?自己的經濟條件不允許。同時,不被人理解,還可能遭到非議。
肖凡想,班主任王老師兩口和一個上中學的兒子住校,愛人沒工作,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呢?
肖凡琢磨了一個方案,讓這些同學中午在他家吃飯,每人每餐交一斤細糧。糧食可以裹住他三口人吃。他會不會干呢?即使自己給學生交少量菜金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