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未央 卷一︰西北望 第六十章 說客

作者 ︰ 悲傷的白娘子

劉霄卻不好回答慕輿根的追問,說出來難免會有未卜先知之嫌,實際上他取了個巧,憑借後世的記憶知道當今燕國皇帝慕容俊,在不久之後即將撒手人寰,帶著沒有征戰完天下的遺憾駕崩而去。

明說不得,自然要掩飾,于是打了個馬虎眼,反問道︰「我所說的天時,太宰公當真不知?」。

慕輿根听劉霄問完,對方又似笑非笑地看著他,于是在心中飛速盤算起燕國國內的朝局。

燕國皇帝慕容俊在他看來無疑是難得的英主,且一言九鼎。皇後足可渾一向寬厚,太子慕容暐為其親生,所謂母以子貴,其在燕國的地位,恐怕一時難以動搖。

余者似大都督慕容恪,即便慕輿根並不心服于他,但就連他自己,也承認慕容恪的才具在燕國無出其右,其和尚書令陽騖、司徒慕容評,號稱燕國「三輔。這麼多年來,皇帝慕容俊大肆興兵,南征北討,要不是有慕容恪輔助治國,以燕國的國力,恐怕早就難以為繼了。

這還不是慕容恪最讓人忌憚的地方,要知道,在他身後,還有一個弟弟慕容霸,與當今皇帝慕容俊,以及慕容恪一並,同為先帝慕容皝親子,皇帝慕容俊排行第二,慕容恪居四,慕容霸行五。

這位受封為吳王的慕容霸,十三歲即以騎都尉身份隨四哥慕容恪出擊鮮卑宇文部族,勇冠三軍。先帝慕容皝曾當眾贊之,說︰此兒闊達好奇,終能破人國,或能成人國」。

以慕容恪輔國之能,憑慕容霸將帥之才,如今慕輿根又恰逢敗績,即便平安回到燕國,他又該拿什麼來與之相爭?

剛剛看到的一絲光亮,隨之急速泯滅下來,慕輿根再次耷拉下眼皮,心灰意冷地喃喃一句︰「其勢之大,萬難與之爭鋒,天不假年,時運不濟,老夫不得不認命……」。

劉霄听他話音,略作思忖,明白過來慕輿根的顧慮。說起來,多虧不久前那位鮮卑貴族段思前來投晉,劉霄與他一席談話,得以了解燕國當前錯綜復雜的局勢,不能說了如指掌,到底比史書上看來的強過百倍了。

「太宰公所言勢大,恕我孟浪一猜,可指的是大都督慕容恪?」,劉霄成竹在胸的樣子,問慕輿根道。

慕輿根心中驚奇,暗嘆此子果然不簡單,回了一句道︰「是又怎樣?不是,又怎樣?」。

「暫且不論太宰言中所指為誰,都說公英武睿智,不料經此一敗,盡然方寸盡失!」,劉霄故作不齒,言語中順帶上幾分鄙薄味道。

「小子不知深淺,不足與論!」,慕輿根反唇相譏。

劉霄看了看對面有些惱怒的慕輿根,笑了笑,擺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繼續說道︰「世事無絕對,有些時候,勢大未必就是好事!」。

慕輿根只道劉霄在故意裝神弄鬼,在他們這些起于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來看,誰手底下的人多,誰的拳頭大,誰說話的分量自然就重,任你巧舌如簧,算盤打得叮當響,腦袋下面的脖子,還能抗得過刀劍的鋒利?

冷冷瞥了劉霄一眼後,慕輿根再次垂首不語。

只听劉霄又娓娓說道︰「請太宰仔細思量,我今日所說,皆為肺腑之言。試想,如果貴國皇帝春秋鼎盛,賢臣良將,自然他之所喜。但是,如果一國之主覺得自己來日無多,他最不放心的又是什麼?兄弟之間的確是血親,敢問太宰,比起要托付江山的兒子,親厚又如何?到那個時候,勢大,除了惹禍上身還能有什麼好處?此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

慕輿根聞言大驚,剛愎自用,自視甚高的毛病,他自己是知道的,但他並不糊涂。

如今劉霄把話說得這麼明白,他要再想不透其中的厲害關系,幾十年的飯也就白吃了!

漢家兵書有雲,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仔細想來,正如劉霄所說的,事情走到今天,也未必沒有可為之處。

短暫思量後,慕輿根大為振奮,霍然將一雙眼楮瞪得滾圓,又帶著幾分不信盯著劉霄問道︰「你們漢人果然會耍心機,只是,老夫還有一事不明,此番校尉如此替我著想,究竟圖謀幾何?」。

「救人之難,解己之危,如此而已」。

慕輿根不解,在他看來,眼下這個年輕人軍功卓卓,不出所料,應該正值少年得志,扶搖直上的時候,有何危機可言?

「晉國的局勢,老夫有所了解,但知之不深,校尉不妨明言,否則,老夫……」。

「否則仍然不敢相信于我,是吧?」,劉霄干脆把慕輿根沒說完的話挑明出來。

慕輿根訕訕答道︰「咳咳,正是」。

劉霄長嘆一口氣,轉眼便從算盡天下事的灑月兌變為滿月復的惆悵,「各人有各人的難處,不瞞太宰,眼下我已經卸去校尉一職了」。

慕輿根一驚,轉念又一想,以此子歷來的作為,小小校尉實在有些屈才,卸去校尉另赴高就,自然為水到渠成之事,有什麼好奇怪的!

「以謝校尉之功,你們晉國的朝廷定會因功敘賞,不會就因此事讓你耿耿于懷吧?」。

「那倒不是」,劉霄淡淡一笑道,「朝廷有詔,不日,我將返回建康。太宰公是明眼人,以我謝家如今的處境,可以說不進則退,此去建康,前途莫測呀!」。

謝家的事情,出征攻打晉國之前,傅顏多多少少向慕輿根提起過,眼下劉霄這麼推心置月復的一說,慕輿根當即明白了一兩分。

只是一疑既平,一疑又起,慕輿根連忙問道︰「照校尉這麼說,此去建康,你自身尚且禍福難料,又如何保證得了它日老夫能平安回到大燕?」。

「說實話,晚生並無萬分的把握」,劉霄望了慕輿根一眼,幽幽道,「豈不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下人都在算計天下事,不唯公與我二人!」。

慕輿根默然點頭,一時豪氣頓生,道︰「老夫如今信得過你,謝校尉年少有為,大好前程似錦,老夫也不懼與你一道放手一搏,今後該怎麼做,盡管明言說與老夫」。

「以待天時,相機而動吧」,劉霄回了一句。

盡管屋外仍舊喧囂不止,但不覺中已是子時交更,好在今晚與慕輿根相見沒有白費功夫,劉霄心意已足,再行寒暄一陣,便起身告辭。

慕輿根明顯輕松多了,聊到最後越發神采奕奕,雖然談不上恢復昔日志得意滿的模樣,但郁郁沉積了一個多月的頹喪之氣一掃而空,等到劉霄起身告辭,竟也起身親自相送至門口。

三日後,作為天子使臣的顧悅,並劉霄、劉建及其家眷一起,跟隨屯騎營的三千人馬正往國都建康方向進發。

因為並無軍情,朝廷也並未定下時限,謝玄考慮到還有家眷隨行,特意交代下去不忙趕路,他這個新任校尉,也樂得跟顧悅、劉霄,以及劉建幾個並轡一起,古今往來、野史趣聞,好一番胡吹海聊,再加上賀鐘、朱江以及刁協時不時湊過來插科打諢,這一路走得歡聲笑語,也難得見到多少車馬勞頓。

不僅如此,劉霄還得到一個驚喜,劉建的家眷中,有一年約十三四歲的少年,生的腰圓膀闊,一問之下,兵書典籍並不生疏。

劉霄存下一份心思,忙問劉建此子姓名,劉建具告他這個兒子名牢之,表字道堅。

劉牢之?!北府兵名將?!,劉霄又驚又喜,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位在淝水之戰中率精兵五千夜襲洛澗五萬前秦軍﹐並且分兵截斷前秦軍歸路﹐使其月復背受敵﹐迅速崩潰的名將,如今還養在劉建膝下無人相識。

不過這都是史書所載,至于什麼淝水之戰,還是將近二十來年之後的事情。眼下,名留青史的北府名將劉牢之,在劉霄看來,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半大女圭女圭。

至于自己莫名其妙的來到東晉,是不是已經改變了劉牢之的命運,這點劉霄卻不敢肯定。

考慮到人之成長自有他原本的路徑,劉霄並不想因為自己的貿然參與,從而輕易改變他人必須經歷的路程,否則,此牢之絕非彼牢之,空有一個相同的名字。

但是到底人才難得,劉霄表面上不動聲色,暗地里卻對這個半大少年著實留了份心思。

劉霄還在前往建康的路上,此時征西大將軍桓溫並謝安卻已回到荊州州治襄陽郡。

還沒歇上幾口氣,幾匹下蔡來的快馬旋即緊隨而至,給桓溫捎來了桓沖的手書,不僅如此,參軍郗超也有一卷簡牘,叫快馬一並捎給了桓溫。

桓溫不看書信也知道,肯定是下蔡有變,至于是福是禍,只有看過兩卷簡牘才知道。

不多時,桓溫取過簡牘一一覽完,心中卻一喜一怒,在他那張虎皮長椅上躺了一會兒,又命人喚來征西大將軍府主薄王珣。

前去傳人的是跟了桓溫十多年的一個老僕,今晚桓公喜怒不測,也不想惹禍上身,當即應喏急退去尋王珣。

要知道,桓府上下的人私底下里都說︰「遍觀將軍幕府之賓,唯有長胡子參軍,矮個子主簿,能令桓溫高興,能令桓溫憤怒」。這一喜一怒,足見郗超和王珣兩人在桓溫心目中的分量。

長胡子參軍,說的自然是郗超,矮個子主薄麼,指的就是桓溫要見的王珣,表字元琳。再說起這王珣的家世,那是相當顯赫,東晉開國丞相王導之孫,當今尚書令王彪之的堂佷。

早些找來這位矮個子主薄王珣,或許能讓桓公喜笑顏開,那麼上下人等,便會少去許多禍事,要不然,桓溫惱怒起來懲罰下人的手段,那可不是心有余悸這麼簡單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未央最新章節 | 漢未央全文閱讀 | 漢未央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