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梟臣 第六十一章 開戰(三)

作者 ︰ 金剛葫蘆第八娃

更新時間︰2012-06-27

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後的六十歲生日,大清朝為了這位老佛爺的萬壽可謂煞費苦心,似乎頭半年整個大清朝都在為這位老太太的萬壽而忙碌著的。

雖然現在還有好幾個月,但是打從幾年前老太太就放出風來要大辦一辦。十年前慈禧五十歲生日時,本打算好好鬧上一番的,不想爆了中法之戰,壽沒做成不說還吃了法國人一肚子氣,弄得她多少年來心里都不痛快。雖然有老太太逢甲不利一說,但這也只是私下里的議論,表面情形便是一切有關太後萬壽慶典的事情都在緊鑼密鼓的籌辦當中。

似乎老天爺也有點看不慣慈禧這位「雌雞司晨」的老女人,不想讓她事事順心如意,5月23日凌晨,朝鮮牙山海面響起的隆隆炮聲揭開了中日兩國死斗開始的序幕。

一方蓄銳已久偷襲,一方混混噩噩毫無防備。日本聯合艦隊最精銳的第一游擊隊四艘主力戰艦偷襲了大清的護航艦隊,四艘運兵船全部沉沒,廣乙艦、威遠艦也被日艦擊沉,數千精銳淮軍葬身海底,無數物資、武器、銀兩還沒有發揮它們的作用就成了龍王爺的珍藏。護航艦隊中最強大的軍艦濟遠艦匆忙迎戰,卻獨力難支,經過拼死力戰之後,濟遠艦擊傷日艦吉野號,而自身也身受重創而逃。

總之一句話,英勇作戰的濟遠艦反而幸存下來,而狼狽逃竄的廣乙艦、威遠艦以及運輸艦全部葬身海底。

在這個無線電電報還沒有投入使用的年代,漂泊在海上的艦船唯一的辦法只有返航趕快將這一消息傳遞回去,所幸,濟遠艦雖然身負重創,但還是僥幸的逃過了聯合艦隊的圍捕,千辛萬險的逃回了旅順。

直到牙山海戰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天半的時間,當李鴻章反應過來日本已經出乎預料之外向中國亮出了屠刀之後,便立刻向北京地皇帝還有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出電報。說明中日兩國之間戰爭已經爆,日本艦隊突襲了北洋艦隊,濟遠艦身負重創,廣乙艦、威遠艦沉沒……

牙山海戰之後,天下震驚。整個大清上下,從正在籌備萬壽的大清中樞,到北洋團體,還有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到尋常百姓,全都一時震驚得啞口無聲。

一直以來,日本在所有人印象當中都是一個小而貧弱的國家,雖然大清現在落魄了,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無論比財力,比人力,大清也不是區區一個日本能比得了的。

最近二十年很多日本人都來大清做生意,所以無論是大官貴族還是販夫走卒都對日本人不陌生,矮矮的個子,穿得半土半洋的,頭發梳的怪里怪氣,心翼翼的販賣著他們那些質量低劣的東洋貨。每到天氣暖和的時候都要在腳下等著一雙木頭片子做的鞋,走起路來發出噠噠的響聲,讓人隔著老遠就能听到。相較于人見人怕,人見人畏的西洋人,最起碼東洋人不那麼討厭,他們臉上永遠掛著謙卑的笑容,基本上是唯一能讓大清朝的老百姓唯一能感受到受到尊重的洋人。

往往路上遇到這些東洋人,大清的爺們看不順眼,上前罵兩句,踢兩腳他們還想做錯事辦鞠躬道歉……可什麼時候,這些矮矬子東洋人居然變得船堅炮利起來,像西洋人一樣欺負起大清了?而且一出手就狠狠的撕咬了大清一口,听說一下子就干掉了海軍好幾艘鐵甲兵船,真是咬人的狗不叫,一叫就要咬人啊!

在朝在野,所有人都對日本的這一棒子給打懵了。等他們反應過來,第一感覺不是像西洋人打來時的害怕,而是憤怒!

大清好歹也算是辦了幾十年洋務,買了兵船買了洋槍,彈藥堆積如山,官軍戰力猶存,十年前就算是強如法蘭西亦沒討得了好去,怎麼現在一轉眼天就變了呢?

北洋好歹是勁旅,海軍更是號稱亞洲第一,不說中法大戰,單說前幾年那一件事就讓大清的爺們想一想都覺得漲臉。英法俄日四國劍拔弩張,可海軍一強硬,人家愣是不敢打。得益于前幾年與四國的軍事對峙,讓大清國的臣民們也做了幾年世界強國的夢,可他們不約而同的忽略了,當年人家之所以「沒敢打」,不是害怕大清的「亞洲第一」艦隊,而是顧忌大清當時的盟國德國與奧匈帝國卷入戰爭。

不過,好歹大清也是漲了面子,自尊心蹭蹭的往上竄,現在被一個矮小的鄰居一巴掌扇在臉上,這讓人怎麼能受得了?

消息一傳到北京,當天就有清流上書,御史紛紛響應,彈劾李鴻章交涉不利,助長倭寇囂張氣焰。既然日本首先起釁,要求大清馬上對日宣戰!調集淮軍勁旅,痛剿朝鮮上陸之倭賊。北南北洋海軍合流一處,尋找倭國海軍報仇!

在攻擊李鴻章上,帝黨首領翁同龢向來是急先鋒的角色。自光緒皇帝親政以來,皇帝還是獲得了一定的權力。盡管「二品以上官員任免皆出後手」,但是遠離朝廷中樞和核心內部斗爭的外人與普天下的大清國百姓是不知道這些的。

隨著皇帝手里逐漸掌握了一些權力,帝師翁同龢自然也水漲船高,這點從一些邸報上奏議上的大臣排名便看出一些端倪來。翁同龢的名字始終列在各種奏議的首位,在軍機則先于領軍機大臣王世鐸之上,在總理衙門則先于慶親王奕劻之上。

此時的翁同龢在朝中已經漸漸有說一不二的趨勢,市井之人看不透玄機,漸漸傳出了「朝中大事,系翁一言」的說法。

這樣的排名或許一般人不在意,不過細想起來,有清二百多年,漢臣的排名第一個排在滿臣之上的,就只有翁同龢這老頭子了。

漢臣壓滿臣一頭,甚至親王也不例外,這樣的排名絕對可以算得上是空前絕後。翁同龢雖然貴為帝師,但慈禧老太太現在可還沒有死,出現這種情況也許翁同龢是無意的,不過卻給人了一種灼灼逼人的態勢,不過也因為現在慈禧老太太並不像與光緒徹底撕破臉,所以翁同龢才能這麼風光。

以翁同龢為首的帝黨,時刻都想著如何從慈禧手中把權力一點點的奪過來,牙山海戰就給了他們這樣一個機會。帝黨第一時間就嗅到了這味道。這幾年來,無論是帝黨還是後黨,都有些被李鴻章的北洋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兩方面不約而同的都在不斷打壓李鴻章的勢力,這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

翁同龢迅速就做出判斷,當今最上策就是宣戰。一方面可以讓北洋和日本對耗,一有不對就可以彈劾李鴻章。而且這場戰事,也可以讓光緒漸漸走到台前拿權,對于帝黨而言。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于是在帝黨搖旗吶喊下,當今大清最重要的已經不是太後老佛爺的萬壽了,而是對日宣戰,報復日本。

帝黨掌握的是天下的清流,這些人讓他們打打殺殺不行,可搖旗吶喊,引導輿論走向正是他們的強項。

一時間,從北京城開始。一片喊打的聲音。這個時候,不管滿漢,誰還敢提為了老佛爺萬壽暫時隱忍,交涉解決問題的人都成了清流要打到的對象。那天下洶洶,足以淹沒所有反戰之人。

這些帝黨清流,從來沒想過會不會打敗仗。估計心里面都是一個心思,從古至今,戚繼光平倭萬歷援朝抗倭,這個中央王朝與倭寇的對決哪一次不是以倭寇的失敗而告終?什麼時候不是這個不知天高地厚地小日本吃虧?

煌煌大清,怎麼可能會打輸?一要考慮的,是在這場注定了穩贏的戰爭中帝黨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

面對來勢洶洶的帝黨,後黨一時間也找不出什麼避免開戰的借口,畢竟小日本已經蹬鼻子上臉欺負到家門口了。後黨一些打手在幕後老大的指示下,只是稍微彈了彈風聲,隱晦的表示大清畢竟還是講以孝治天下,能不能等太後萬壽過後在與倭寇決一雌雄,可就是這麼一種試探,兩個後黨的打手就被群情洶涌的清流們用唾沫給淹死,最終受不過天下一片罵聲,黯然辭官。而後黨人物,包括慈禧在內,都一時失聲。

清朝國內群情洶涌吵著要跟日本人開打還不算,就連南洋、西洋,美國那邊的華人听到消息,也紛紛義憤填膺,電報雪花般的拍到北京,要求「天朝上國」好好教訓一下不知死活的倭奴。

一時間,宣戰風潮席卷中外。各地督撫也順應天下大勢,電文接踵而至,都是一派的義正詞嚴要求宣戰。

光緒也電諭李鴻章︰現在開戰,北洋有無把握?朝鮮之師,可克敵否?李鴻章該員,對倭何以處處忍讓,導致國威大損?若該員尚有一絲尊嚴,當懲倭以平民憤!

平時光緒稱呼李鴻章,都是愛卿之類的,可現在倒好,直接叫他的名字了,後面干脆連名字都不叫,直接稱呼「該員」了。

面對光緒責問的上諭,李鴻章感到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清梟臣最新章節 | 大清梟臣全文閱讀 | 大清梟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