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讀閣小說閱讀網第2節「姊歸小美女」不是別人,她姓楊,叫群芳,就是日後名震楚天的張巧珍。按生肖預測學看,那年屬雞。其性格︰自尊心極強,喜愛熱鬧場合,希望自己是眾人注目的焦點……一、張巧珍,女,1945年2月26日生,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省楚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黨員、湖北省政協常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省戲劇家協會理事、省楚劇學會副主席、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湖北地方劇種杰出的表演藝術家、享受國務院津貼的特殊貢獻專家,是湖北戲曲舞台上的風雲人物。其實,她本不叫張巧珍,也不是武漢人。而叫楊群芳,乃漢川縣人氏也。漢川,因漢水橫穿境內而得名。《漢川縣志》載︰「縣境歷史上系古雲夢澤的組成部分,歷經漢江延伸淤積,逐步形成廣闊的沖積平原。」它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水闊魚躍,稻香荷碧,景色如畫,意境天成。故素有「江漢明珠」和「魚米之鄉」之美譽。漢川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漢川建縣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烏龜山遺址出土大批文物,經專家論證︰為西周時期和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層,距今約4000余年,化石距今約10萬年之久。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漢川山青水秀,地靈人杰,楚文化滋養了歷代****人物,孕育出眾多藝術生命。他們雖非頂天立地,氣貫長虹,叱 風雲的帝王將相。卻也為人民創造了豐功偉績,留下了巨大的物質、精神文明財富。不妨略舉幾例︰清代著名畫家黃石,畢生致力于詩畫。所著《汊湖漁子畫稿》全冊72幅,《漁樵圖》,在上海刊行。《牛馬驢圖》手稿計97幅等著述,由湖北省博物館珍藏。他主張「師人不如師造化」、「用法不為法縛,求理不為理拘」和「步驟在規矩之中,超月兌乎規矩之外」藝術觀,至今仍有鮮活生命力。又如水利、醫學專家田宗漢,清朝咸豐年貢生,投筆從戎,先後撰寫《漢水源委考》、《漢川圖記征實》,繪制了湖北第一張縣域平面圖《漢川縣輿圖》。《湖北漢水全圖》為湖北最早的專著。田亦精于醫事,著有醫書8種,匯編為《醫寄》。其中《醫寄伏陰論》被編入中華書局印行的《珍本醫書集成》。再如近代京劇藝術大師汪桂芬,出身梨園世家。工老生,兼習老旦。汪在宗程長庚的基礎上,形成雄勁沉郁自成一格的「汪派」風格,與譚鑫培、孫菊仙並稱為中國京劇界老生「後三杰」。代表作有《文昭關》、《捉放曹》、《群英會》等戲。還有當代著名劇作家、導演、戲劇理論家;中國文聯委員、中國劇協理事、歷任中國評劇院院長、兼任北京戲曲研究所所長、《戲劇評論》主編的胡沙和曾創作《讀書郎》、《我愛你塞北的雪》等群眾至今傳唱歌曲的著名音樂家宋楊等等名人……二、1945年8月15日,農歷乙酉年,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宣布330萬軍人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但黎明前的漢川上空更是陰霾籠罩,三股巨大的雲團,張牙舞爪地對峙、交錯、廝殺、噬著,直攪得周天翻江倒海,風雨如磐。時逢新民主主義時期,敵瘋狂掙扎,國、共兩黨和其它勢力幾度出現多種政權並存、博弈的局面。兵荒馬亂,水患連年,天災**,茫茫澤國,民不聊生。脈旺鎮,因地脈旺盛而得名。為漢川三大古鎮之一。脈旺鎮曾為沔陽縣治,交通便利,商賈雲集,古有「小漢口」之稱。而後卻漸趨一片蕭條景象。這年二月,春寒料峭,一個尋常百姓家張燈結彩,鞭炮齊鳴,慶弄璋之喜。一個門庭顯赫的楊姓家里,一反慣例威風凜凜的做派。往昔車水馬龍人如潮,今天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他們在冷冷清清中,輕輕悄悄地迎來了貴人臨門的大喜事,一位嫻靜高雅的太太劉菊英,懷抱她的千金小姐首次從姊歸縣榮歸故里。提到姊歸,人們不難想到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她便出生于南郡姊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她天生麗質,聰慧絕倫,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公元前36年,昭君被漢元帝選秀入京。元帝為保兩國永修和好,選遣她與北匈奴單于締結良緣。提到昭君,人們也不難想到落雁的成語典故︰那是昭君出塞路上,她勒住馬頭頻頻回首故國,悲痛欲絕,不禁撥動琴弦,奏起悲傷哀婉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听到動听的琴聲,看到美麗的女子,忘記擺動翅膀,紛紛墜落地下。可見昭君美貌非凡。故後人稱姊歸為「美女之鄉」。那年,楊家千金小姐剛滿兩歲,她圓月似的小臉,閃亮的大眼,鮮艷洋氣的打扮深得大家喜愛。街坊鄰里驚艷不止,紛紛笑稱「姊歸小美女」。令人們奇怪的是,她老愛啼哭,其聲似含憂傷而刺耳欲聾。是嗔怪父親忙于民國大事或無故缺席?還是置疑沒有人家弄璋之喜那般的隆重?抑或是感到生不逢時,投不逢家,而不願來到這冷寞、暗淡的人間?當然,也許是提前喊嗓,以作它日大哩……誰知道哩,瞎鼓搗罷了。「姊歸小美女」不是別人,她姓楊,叫群芳,就是日後名震楚天的張巧珍。按生肖預測學看,那年屬雞。其性格︰自尊心極強,喜愛熱鬧場合,希望自己是眾人注目的焦點……1952年某天楊家的天空,太陽還是那個太陽,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一切依然舊景。光陰是個神通廣大的魔術師。繽紛與凋零、繁華與慘淡、寵兒與棄子、座上賓與階下囚,其地位的轉換只在它的剎那之間。一個消息傳來,頃刻顛覆、改變了小群芳一家所有人的命運。其父楊惠民一夜之間突然失蹤,久久不歸,杳無音信。原來他已被關進了人民政府的囹圄。原因很簡單,因其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當過遠安、姊歸縣縣長和中華郵政武漢市郵政局主任。那時叫偽官吏、是反動派。所幸尚無命案,不屬民憤極大非殺不可之類。要不,早就血債血還,灰飛煙滅的了。對于女兒和楊家來說,他除了制造災難還是災難,苟活與死亡有過之無不及,差不多一碼子事。小群芳雨季孩提時的痛苦記憶里唯一的親人──那位一年四季穿著黑衣、臉色蒼白的母親。其實她並不是天生偏愛黑衣,過去也曾常穿大紅花衣甚至穿綢擺緞。她出身雖一非名門閨秀,二非小家碧玉,乃藥鋪劉老板的掌上明珠,也屬全縣傾城之名媛—-劉菊英。年方及笄時,求親者絡繹不絕。此女心高氣傲,一一拒之門外。偏偏將金子制成的丘比特之箭射給自已夢中的白馬王子──張家的一位儀表堂堂的二少爺。此人雖出身大地主家庭,卻傾向勞苦大眾,早年投身革命,幾經磨礪,逐漸成為黃埔軍校同國民黨年輕有為的軍官。當她第一個女嬰張慶珍出生的良辰吉日,驚聞惡耗︰他在前線不幸吐血身亡,光榮殉職了。為此,堅強的少婦獨伴孤燈,苦熬長夜,整整守寡13個冬夏。在親、外人的撮合下,這才湊合地踏進高大的楊家門樓。名為縣長的太太,實是小妾,充當傳宗接代的工具。因為大老婆只生下兩個黃毛丫頭。偏偏她的肚子也不爭氣,以至倍受那般冷落。接連兩撥家破人亡,夫離人散,把這個善良的女人從短瞬的「天堂」,打入了永久的十八層地獄。難怪人間年復年,人復人的發出「自古紅顏多薄命」慨嘆,雖老調重彈,卻是大多美人的逼真的寫照。據同治《漢川縣志》記載,自元末兵燹以來,「川沔一帶,煙火寂然,至明初仍是土曠賦懸,听客戶插草立界。」「漢川農民困苦,多靠副業、漁業為生,衣著土布,食米麥,住草舍,兵荒水患,村落為墟。」百姓顛沛流離,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民間世代流傳的《荒年歌》以「三棒鼓」的說唱藝術形式又流傳了起來︰荒年歌,唱開口,十人听了九人愁;天災**連年有,受苦受難難出頭。甲戌旱災世少有,萬頃谷子粒無收;磨破車破手,一年辛苦付東流;錢糧國課閻王債,地主惡霸比蛇毒。梳子梳了蓖子蓖,刀刮水洗光骨頭。旱災磨得人半死,乙亥洪澇更添愁;鐘祥倒了獅子口,劈頭淹了古城樓;大小灣子人煙稀,一夜沖得光光溜。田地屋宇被沖毀,箱子櫃子隨水流;廟里菩薩翻筋斗,毒蛇橫行烏鴉啾;水里死尸手拉手,魚佔鳥巢逐人肉。黃陂安陸無干土,一片汪洋沔陽州;荒年歌,唱破喉,唱得長江水倒流……劉菊英的愛,歿了,心,死了,但人要活,不是自身,更不是自私,而是為了兩個女兒。于是,她只好穿上那套黑衣,撇下女兒,沿街賣工為生。黑衣少婦不管寒來暑往,不論白天黑夜,為人做灑掃庭除、縫補漿洗、大裁小剪、繡花織布、衲鞋底等等活。她忍饑挨餓,累死累活,從不叫苦;對「狗官太太」的笑罵,對橫飛的冷眼唾沫,忍氣吞聲,從不抹一滴淚。她忍辱負重默默地活著,執意以一雙縴細的手像女媧補天那樣修補那殘破的家,企圖用她柔弱的肩膀去頂住業已坍塌的天。每當夜闌人靜,在那昏暗的青油燈下,她一針一線的趕編毛衣。小群芳依在她身邊幫點小忙。那夜,相依為命母女倆拉起了家常︰女︰媽媽,歇會!母︰媽媽不累,芳兒。女︰您講過,仙姑一夜織好多好多布,為什麼不叫她幫您呢?母︰仙姑都睡了,你快睡覺覺吧。女︰媽媽,我要去念書。母︰念書?唉……女︰我要,我要!小群芳拉著媽媽手哭鬧起來。母︰芳兒,別哭,乖,听話,你還小,等媽媽賺了好多錢就送你去上學好不?女︰那,我還要听仙姑的故事。您講,您講!劉菊英停了停,想起流傳漢川婦孺皆知的「杜仙下凡」的神話故事,于是她邊做活邊講了起來︰很早很早的時候呀,我們漢川有個靈芝山,山上有一姓卞的父子,勤扒苦做,種菜為生。兒子叫輔華,為人勤勞忠厚,只因家里太窮,久未成家。他們勤扒苦做,種了滿園絲瓜。偏偏只活了一顆瓜秧,頭年偏偏只跑藤長葉,第二年偏偏只開一朵花,第三年偏偏只結了一條絲瓜。那絲瓜呀又長又大。天天夜里還放出五顏六色的光,那光呀好看極了!他的父親擔心不吉利,總要拔掉,兒子堅決不許。有一天哪,來了個雲游道人,不住地唱道︰「好地氣呀好地氣……」父子再三請問後。道人對著他們的耳朵說了幾句話後就不見了。他父子明白是神仙點化,就照道人說的做。等到中秋節半夜子時,輔華帶著絲瓜上山,焚香祭拜,繞山三圈。突然,他見前面金光一閃,現出了一個大洞,輔華趕忙將大絲瓜放進洞里。只听轟隆一聲巨響,洞中金光閃閃,煙騰霧繞,現出一道台階,輔華順著石階走入洞底,天哪!一哈把他嚇呆了。女︰是什麼?是什麼?母︰你猜猜?女︰是,是仙姑。母︰對!芳兒真聰明。這個叔叔把眼楮擦了擦,只見有一石床,床上坐著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心里想只怕真的是仙姑下凡吧?嚇得不敢上前。姑娘見了就叫道︰「大哥,快來救我!」輔華怯怯地問︰「大姐你?」姑娘低下頭滿臉羞紅地答︰「我姓杜名韞,家住在瑤池,因見大哥勤勞本份,想與你成就百年之好。便偷偷逃出瑤池,不料被王母發現,將我壓在這山內。太白金星為了成全你我,就命地藏王將開山鑰匙化作絲瓜,讓你開洞救我。」輔華一听,大喜,急忙背著仙姑出了洞。女︰後來呢,後來呢?母︰第二天,這仙姑就和輔華叔叔成家了。從此,杜仙姑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不料,過了一年又被發現了,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將把杜仙姑又壓在靈芝山下了。「媽媽,我要當仙姑,我要……」小群芳靠在椅背上,閉上眼楮喃喃著。劉菊英嘆了口氣,搖頭,苦笑了。三、提起苦難童年,成名後的張巧珍一臉凝重。不無深情地回憶道︰是啊,後來我們漢川的鄉親們思念杜仙姑,為感謝她的功德,將「靈芝山」改名為「仙女山」。現在快成了有名的旅游風景點了。這個故事也代代流傳下來,記得那故事後面還有一首詩哩!好像是︰杜韞仙姑臨漢川,天道酬勤締夙緣;采摘靈芝醫眾患,授歌教舞美名傳……接著,她不禁嘆了口氣說,那時見人家的孩子歡蹦亂跳的去上學念書,心里好羨慕啊!可我不能夠呀,只有總纏著媽媽講故事,現在看來,那段日子倒像是我的第一個學校,媽媽就是第一任老師。哪怕她們還曾把我丟棄了呢……搜讀閣小說閱讀網全文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