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帝國征服史 十九︰奇怪的一章

作者 ︰ 慢公公

文明總在曲折中前進,歐洲的文藝復興不過是繼續沿著古希臘的路前進,而華夏各國在進入火藥時代後也不過是重新回到了春秋戰國。

進步與文明是歷史的必然,但在這必然之中,卻是不斷倒退卻又重新前進.

戰國時宣太後討論國策之時,可以用床上的姿勢來比喻——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妄之上,而妾弗重也……

詩三百篇中的男女愛情可以是浪漫無邪,可以是自由自在,但到了後世卻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春秋戰國時的原生態華夏文明,和文藝復興後的歐洲有什麼區別?觸龍說趙太後可以直接到宮室之內,隨便談談養生與子女;社會的精英可以周游各國,發揮個人的全部能力,一步登天;一言不合拔劍相交,人是完整的有靈魂有思想的人,君擇臣臣亦擇君,而非奴性的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百家爭鳴與文藝復興的種種思潮又有什麼區別?儒、法、道、墨、兵,縱橫、陰陽……每一種學說都包含著治國理念與個人道德修養,無論是個人主義、神秘主義、自由主義、原始社會主義……都可以從里面找到根源,但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些子曰變成了西式的主義,讓一些國人低下頭用逆向民族主義全面反思自己的祖先和歷史。

停下手中鵝毛筆的時候,劉健總會想到這些,然後喟然長嘆。華夏文明是早熟的文明,超前的思想與意識卻不符合當時整個世界的科技與生產力,而這些文明的萌芽最終夭折。

所有已經發生的歷史都是概率問題,如果二字,包含了多少在近代受到屈辱的民族的血淚?如果當初明未亡、如果當初韃清沒入關、如果明朝沒有海禁……一切的如果都是因為近代和現代的血淚史讓華夏子民不敢去看,如果二字,包含了太多的屈辱我無奈。

不去管過去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故,至少劉健現在看到了一個「如果」的華夏,在書院那汗牛充棟的圖書中,他沒有翻閱這個世界的史書,因為他不想知道過去,只把目光放到了現在和未來。

主義與子曰原本沒什麼區別,不管是孔子曰還是孟子曰還是墨子曰,如果西方人在這個時代獲得了勝利,那麼後世就是某主義,同樣如果華人在這個時代獲得了勝利,那麼後世就是某子曰。

這就是所謂的意識形態,當有一天孝與仁代替了西方世界的聖經,讓西方人感嘆著華人祖先的智慧同時鄙夷地撕掉聖經,那就是華夏文明的勝利;而反之就是基督徒的聖經代替了孝悌與兼愛,讓華夏的信徒們一邊感慨著西方的文明卻忘了自己的祖先說過比聖經更有道理的東西。

文明在于內涵而不在于形式,劉健從不認為燧發槍代替了唐刀長矛這就不是華夏了,也不認為艷麗的軍服代替了明光鎧就是被西夷同化,更不會認為出現了科學院就是華夏文明的消亡……

之所以會這麼想,無非還是因為被西方的意識形態洗腦,潛意識里認為華夏的一切都該是落後的,科學這個詞就不該出現在華夏,燧發槍與擲彈兵就是洋奴才會想到的東西,科學院就是西化的象征……

華夏華夏,不單單是後世腐儒和愚民教育下的華夏,更是奮發圖強血性爭心的華夏,也是百家爭鳴思想繁盛的華夏。

難不成一個奮發圖強積極進取的華夏在17世紀還會穿著明光鎧用著唐陌刀然後鄙夷地稱所有的科學都是奇技婬巧嘛?難不成科學這個東西就一定要在西方出現才能證明這是華夏嗎?難道主義和思想就全都是舶來品而華夏只有愚民教育嘛?

這才是真正的悲哀,一個文明被異族文明侵略後的悲哀,談到科學與主義就會想到西方,潛意識里認為華夏就不可能在大航海時代走出一條百家爭鳴文藝復興的道路,潛意識里認為華夏就是滿清的愚民政策和君君臣臣的條框……

「什麼是華夏?」劉健停下筆,看著窗外潺潺的秋雨,輕輕自問,卻沒有人能回答他,而實際上這也正是這個如夢如幻的大時代的絢爛之處。

儒家信徒理想中的華夏就是克己復禮,以人的道德修養來建立一個帝制王朝,君皆聖君,臣皆賢臣,行必合禮,言必稱古,禮儀之大,世皆華土。

法家信徒理想中的華夏就是依法治國,以法律壓制人內心的險惡和陰暗,無論是帝制還是共和,法律大于一切,包括國王。

墨家信徒理想中的華夏就是人人平等,相信兼愛非攻,任人尚賢,天下歸公,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每個人都以苦行僧式的生活來約束自己的**。

楊朱信徒理想中的華夏就是人本神聖,個人財產不可侵犯,我的人生我的生命我的財產由我做主,即便再簡陋的茅屋也是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而狹義的華夏,就是一個不屈向上的民族,一個從黃河沿岸三尺之地走到了扶桑走到了里海的民族。

作為一個穿越者,本質上講劉健就是一個不算極端的民族主義者,眼下的一切他認為都是美好而又向上的,他想看一看這個世界,輕施推手讓這個世界的華夏更加強大,至于最後是百家中的哪一家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他並不在意,只要看到華人的腳步走遍整個世界就夠了——畢竟對外的征服可以壓制住國內的矛盾,他要做的只是不斷向前走,走到可以影響世界的舞台之後,輕輕撥正華夏該走的道路——統一與征服。

至于資本積累是一定會出現的種種丑惡,殘酷的底層生活和剝削會隨著華夏的工業革命而出現,但卻不能因噎廢食,那些制度的完善和底層權益的斗爭,交給墨家的信徒在後世去完成吧,或許他死之後,後世的一天,有一個叫馬恪駟的墨家信徒喊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也不一定啊。

「看著華夏向前走就夠了,你又怎麼知道你走的路就是對的呢?」

劉健嘆了口氣,站起身關上窗子,輕輕晃動著鵝毛筆,繼續埋下頭書寫著還沒有寫完的《論血型》,秋雨更盛,枯葉更淒,一切的一切都是按照自然的規律在進行。

劉健不喜歡這秋雨和枯葉,並非是如李易安一樣淒淒慘慘戚戚,而是這樹葉太有規律,春綠夏長秋黃冬落,這樣平淡而規律的人生太過無聊。他沒有野心,也不醉心于權利,卻不希望生活如樹葉一樣有規律,他想經歷這個時代的一切——風帆艦的炮戰、列線陣的排槍、科學的曙光、工廠的黑煙……走一條陰暗的圖謀私利的路有什麼意思呢?親身參與進去,等到臨死的那天可以回憶經歷的一切精彩,而不是平平淡淡陰霾骯髒,身上有燧發槍的鉛彈,有風帆艦上的木屑,有科學院的塑像,有妻子,有兒女,拉著妻子滿是皺紋的手,撫模著那熟悉的已經花白的長發,然後親眼看到華夏君臨天下就夠了,不是嗎?

第一卷(完)

ps︰不知不覺寫了近20萬字,這是我至今為止寫的最沉重的20萬字,承受著崇洋和分裂分子的謾罵,雖然第一行字就把露了出來——統一,但還是壓力很大,甚至有人說我寫這些就是為了滿足自己想看到中國人自相殘殺的願望。

還是那句話,燧發槍不代表洋奴,難不成我華夏就必須要用明光鎧和唐刀?科學院也絕非崇洋,難不成我們就只能說那是奇技婬巧?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靜下心來,好好寫故事才是正途,前一陣因為心急和急于露,寫的很不好,文筆下降的厲害,很多倉促和矛盾之處,我會加油的,會改的。

感謝各位的支持和指正,很多方面沒有你們的指正,寫出來會貽笑大方,構架一個不存在的世界,需要的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腦袋,我自然不成,若有遺漏之處,還請大家不吝賜教。

另︰上一章關于葵未的那個事,感謝書友,我就是懶得在前面改,就附會了齊王的生辰和避諱,至于華夏禮儀的事,是我疏忽,很多小細節沒注意到,以後會注意的。

感謝各位,不需要一一點名了,你懂我在感謝你就夠了。靜下心來,恢復水平和筆力~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華夏帝國征服史最新章節 | 華夏帝國征服史全文閱讀 | 華夏帝國征服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