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帝國征服史 六

作者 ︰ 慢公公

由于組織力的問題,各國的軍隊都是以團隊作為最大規模的戰斗部隊,戰爭爆發的時候將團隊聚集在一起,由將軍來指揮。

那種規模更大的組織形式,如後世的師或是軍,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存在可能性,也是沒有必要的.

紀律性和組織度在這個時代還不能保證部隊分散行動,而通信水平的落後也使得那種百萬人的會戰成為幻想。戰斗中各個團隊的長官直接向戰場指揮負責,戰斗中最小的單位是連隊,這樣減少了中間環節,在通訊基本靠喊的時代,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命令的傳達。

各國的人口雖然都很多,但是戰斗部隊的數量卻很少,因為專職的戰斗部隊需要幾倍于此的人口來供養,後勤問題更是嚴峻。

沒有鐵路,沒有公路,只有馬車,一個團隊的後勤就會讓人崩潰。一個標準的騎兵團,真正的戰斗兵大約有三千人,不算其余的馬匹,單單是騎兵胯下的戰馬,每天消耗的草料就需要60畝的草場才能供給,一年即需要兩萬畝的草場,而兩萬畝草場又需要數量眾多的人去割草曬干。士兵的食物、槍彈、火藥、獲勝時的酒水、煙草、服裝……這些都需要馬車來運送,但同樣拉著馬車的馬也需要草料、運送的人需要吃飯,那些糧食需要更多的人去種,那些衣服需要人去制作……

看似龐大的各國誰也無法支撐幾十萬的常備兵力,但各國采用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燕國是才用血稅制度來保證優秀的後備兵員,用殘酷的八年服役訓練才保證部隊的素質,在他們看來,一個經過優秀訓練的團隊可以擊敗三到五個缺乏訓練的團隊,而退役後的自由民仍然要不定期的集訓,可以說燕國有各國素質最好的後備兵員,但數量也是最少的。

齊國則是普遍後備兵制度,用農閑時的訓練來保證民眾的軍事素質,但這樣的訓練結果並不好,後備兵員的紀律性很差,也就只能會放槍,但數量卻是巨大的。一旦出現最嚴酷的戰爭,宣傳和輿論以及國家機器的刑罰可以在幾天之內動員出幾十萬民軍隊,而齊國良好的工商業也能保證大量的武器供給,用數量來爭取勝利。

後勤部門直接向團隊負責,至于士兵的吃喝,團隊也有專門的後勤隊伍,很久前燕國的連隊是包含了後勤兵員的,但出現了很多次連隊司務長貪污克扣的事件,甚至導致了幾次嘩變,這使得燕國不得不改革,這也就是營隊軍官只能是下級軍官,而團長就是校官,甚至近衛擲彈騎兵團的團長是準將的原因。

營隊長只負責戰斗,而團長則需要負責隊伍的後勤和其余問題,以及小型炮的支援使用,以及直接和戰場指揮官溝通執行戰術。

所以劉健可以勝任一個營隊長但卻無法成為一個團長,那些後勤問題和與上級的溝通配合他還沒有學會。

至于團長的人選,一般也是由貴族組成,他們是王權制度的擁護者,在王室看來,軍隊首先是王權制度的保護者,其次才是開疆擴土的工具——科學的進步和思想的拓展已經在軍隊出現了萌芽,邦國內戰中已經出現了拒絕戰斗和不服從命令的情況。

對過去的反思和思想的進步帶來的結果就是一部分人在華夏和邦國之間開始搖擺,對外戰爭不會讓這些炎黃子孫們皺一下眉頭,但邦國內戰卻讓他們迷茫和不情願——對外的征服你可以宣傳說為了子孫後代的生存空間,可對內的戰爭該怎麼宣傳呢?又怎麼讓士兵信服呢?雖然有自己靈魂和思想的士兵還是少數,可是端倪既現,誰又能保證不會成為主流的思想?

黃河與長江的水患、幾百年前游牧民族的威脅、人口的自由流動、與西方的殖民爭奪,以及帝位的合理性……這些問題使得各國不得不經常性地聯合起來宣傳華夏一家的思想。雖然也會宣傳為王室為榮譽而戰,可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王室又是什麼?

除非各國的王室在邦國戰爭前宣揚只有用血與火才能讓天下安定,但喊出這樣的口號也就離被其余各國圍毆不遠了。

這就是真理與謊言的區別。真理哪怕你只說過一遍,千年之後仍然會有人記住,但謊言只有不斷地重復才能保證效果,重復了一千遍的謊言也只是暫時的真理,一旦停止了宣傳真理就可以輕輕將謊言湮沒,炎黃子孫不是那些可以被輕易洗腦和愚弄的蠻夷,他們的思考從未停止。

比如第二連的連隊長李沐,他骨子里就是一個堅決反對邦國戰爭的極端大華夏民族主義者。他可以在朝鮮面對復國花郎道的暴民時不惜生死,一天之內發射了近一百五十發子彈,打沒了幾塊燧石,沖進暴民中用刺刀將領頭者釘在樹上,但如果發生了齊吳兩國那樣的戰爭,他絕對會扔下軍服乘船出海。

在劉健到來之後的幾天,他的連隊就一直在訓練,透過那些報紙上的信息,他已經猜到這次的戰爭不是俄國就是倭國,對此他很興奮,並且期待新的功勛,用異族的血染出的勛章是他的最愛,在朝鮮獲得的勛章他總會掛在裝飾性的右衽之上。

但他對劉健不是很服氣,雖然從報紙上看到了一些事,但有時候他也會想,那不過是機緣巧合罷了,如果他們能遇到這樣的機會會比他做的更好。

雖然劉健的表現並沒有讓他感到厭煩,加上在黑龍江畔和平戶的事很合他的心意,但軍人的尊敬永遠來于真正的戰斗和戰斗中的功勛,而這一切都是劉健還欠缺的。

劉健很滿意這支部隊,他要管的只是軍隊的訓練,後勤的事有專門的人負責,這樣就不會讓他焦頭爛額。

隊列和裝填的訓練是每天必須的,但也僅限于此,每天的隊列訓練不過是練習怎麼保持橫隊陣型,怎麼在硝煙和鞭炮的炸響聲中抵御住戰場的心理壓力快速裝填。

橫隊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行進速度極度緩慢,而且在戰斗中會隨著戰線的推進不斷整隊保持隊列的整齊,代價就是推進速度再次減緩。

「咱們很少練轉向和縱隊行進嗎?」劉健看著正在練習密集隊列前進的連隊,回身問了一句。

「很少。縱隊前進只在戰斗前的行軍中使用,至于轉向,練得不多,戰斗都基本都是前進再前進,如果月復背受敵或是側翼出現了騎兵,轉向又有什麼用?」

李沐回答了劉健的疑問,暗暗竊笑,心道︰「連這種問題都要問?看來也不過如此啊。」

劉健才要回答,遠處一人騎著馬趕來,靠近之後下馬走到劉健的身邊敬禮,然後說道︰「上尉,團長讓您去一趟,有些事要和您商量。請騎我的馬趕過去。」

騎著馬來到了營房,敲了敲門後走了進去,這已經不是他和團長間的第一次見面了,在來營隊之前已經見過面。

「來了啊,坐吧。」

帶著銀質肩章的團長大約四十歲,貴族出身,對于忽然調來的劉健既談不上喜歡又談不上討厭,這是右相邦的調令,他只有服從,但對于這個年輕人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那關系到幾百人的性命,甚至隱隱覺得右相邦有些草率,雖然這個年輕人以最優異的成績從尉官學校畢業,但前有趙括紙上談兵的前車之鑒,他的謹慎是有道理的。

「請問您找我有什麼事嗎?」

劉健敬禮之後坐下,團長看了看這個年輕的過分的家伙,淡淡地說道︰「你也在部隊呆了一陣了,可還習慣?」

劉健還沒回答,團長就接著說道︰「是這樣,下個月會有一次演習,可能你還沒經歷過,一個營的兵力可不是你在黑龍江畔那樣幾十個人的戰斗,我需要知道你有沒有能力指揮這一個營。」

劉健眉頭皺了一下,問到︰「請問演習是怎麼樣的?」

「很簡單,以各個營隊為主,用沒有鉛彈的火藥包裝填,有人會按照距離和裝填時機來判斷你們的陣亡人數,當然,拼刺刀也是沒有的,但是會按照你發動沖擊的時機和剩余人數來判定你是失敗還是勝利。

很多東西不是從尉官學校就能學到的,你還年輕,即便輸了也沒什麼,反正這是演習,但我不希望女王的士兵在真正的戰斗中被他們的指揮官送到死亡的邊緣。

就是這樣,你沒什麼問題吧?本來演習都是在夏天或是秋天進行的,但事關幾百名士兵的性命,我不得不謹慎。

下個月的十五號,希望你能對得起你的位置,如果你不行,我建議你還是回到科學院上學去吧,戰爭不是游戲。」

對于團長語氣中透出的不信任,劉健不以為意,這是正常的,任何沒有服役經歷的年輕人忽然出現在軍營中都會引起反對,雖然他通過了尉官學校的考試,並且以非常優異的成績畢業,但前有紙上談兵的典故,這種謹慎是可以接受的。

「我會努力的。如果沒有什麼事的話,我告辭了,我的營隊還在訓練。」

團長揮揮手示意他可以離開,看著劉健的背影,輕輕一笑,暗嘆一句︰「年輕人啊,爬得越快,摔得越狠。

希望你能讓我看到一個合格的營隊長,演習的失敗可以接受,如果將來的戰爭中失敗,那就不僅僅是臉面的問題了,報紙將你捧的這麼高,他們可沒想過你萬一摔下來會怎麼樣。一個充滿熱血的年輕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只有自殺一條路了吧?

如果演習讓我不滿意,我會報告相邦大人,這也算是對你的保護吧,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

劉健沒有听到團長的話,他倒是沒想那麼多,想的只是怎麼把眼前的事做好,這種質疑是他早就預料到的。

「下個月十五號,那就是還有一個多月。」

騎在馬上,劉健皺著眉頭琢磨該怎麼做好這件事,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契機,如果勝利,那麼就會得到手下連隊長的尊重。如果失敗,那也簡單,證明他根本不適合走這條路,安安靜靜地回去吧。

回到營隊的時候,已經是正午了,團隊的後勤人員做好了飯,軍官自然不是和士兵在一起吃飯,他們有自己的屋子有自己的圈子。

進屋之後,幾個連隊長正在等他,劉健笑了笑說道︰「團長告訴我要演習,大概是想看看我這個營隊長到底有沒有資格吧。」

幾個人略微遲疑,很快猜到這是給劉健的一個下馬威,如果失敗了那就只能從營隊滾蛋了,所以才把放在夏秋舉行的演習放在初春。

「應該沒問題的,就算不贏,只要能保持橫隊穩定,最後對方也不過是慘勝,咱們也就是小敗。

第一營隊的營隊長是參加過十四年前那場戰爭的老兵了,那時候他就是連隊長了,只是因為出身不是貴族,這才一直當營隊長,這些年幾個營隊都沒有贏過他們的,我們從前都是這樣,不去進攻,保持隊列的完整,等待對方的進攻,輸習慣了,沒事的。」

李沐寬慰了一句,他以為劉健現在一定很擔心,但劉健笑道︰「什麼叫輸習慣了?我是準備贏的,他又不是三頭六臂,怕他作甚。」

幾個連隊長干笑幾聲,這種話他們並不相信,在他們看來劉健過于自負了,有些事是靠做的而不是說的。

劉健也不以為意,草草吃過飯後,命令營隊暫停裝填訓練,而是開始訓練縱隊前進和轉向。

幾個連隊長看著劉健將隊伍排成三列縱隊,讓士兵練習行進間轉向和左右轉,無奈地聳聳肩。

「讓他折騰去吧,過一個月會讓他哭鼻子的。人倒不錯,爽氣又沒有那麼多的架子,有熱血,有血性,也很謙虛,當個朋友還是不錯的,可惜這是軍營,只有勝利才是軍官地位的保證。」

李沐抱著膀子看著劉健在那里訓練士兵,心中暗想。

畢竟是經過訓練的士兵,左右是分得清的,而且縱隊行軍也進行的不錯,但是行進間的轉向和多列縱隊轉換還是不熟練,很多時候會亂成一團。

劉健手里拿著鞭子,實在說不清楚的時候就會用鞭子抽打,士兵對此習以為常,他們都是棍棒和皮鞭訓練出的。

抽打完士兵後他也會弄一些傷藥給士兵送去,閑暇時也會和士兵混在一起,一起抽支煙或是說些笑話,但訓練的時候絕不手軟。

夜晚的營房之中,幾個被鞭子抽打過的士兵在上著藥,一邊討論著這個奇怪的年輕營隊長。

「人還不錯,以前挨了打可從沒有人送來傷藥的。」

「拉倒吧,當年伍子胥的事你知不知道?給士兵吸允膿瘡,最後還不是為了讓咱們賣命?」

「你傻吧?那是吳起,可不是伍子胥。可是他不咱們送傷藥,咱們就不賣命了嗎?還不是一樣,他好像也是自由民出身,可不是貴族,和咱們都是一樣的。」

「誰知道呢?他或許是個好人吧,也可能是裝出來的,可是要是裝一輩子好人那他就是個好人唄。反正他和那些軍官還有些不一樣,說不上來,大概就是因為他不是貴族出身吧?你見過營隊長和士兵在一起抽煙嗎?」

士兵們嘰嘰喳喳討論的時候,幾個連隊長聚在一起抽著煙,唯獨沒有劉健,黑暗中只有煙頭的火光在閃耀,根本看不出他們的臉龐。

「折騰吧,折騰到下個月就不用折騰了,腦子里裝的都是什麼?士兵只需要鞭子和棍子就足以讓他們前進後退,和他們在一起難道不丟人嘛?呃,也對,他本身就不是貴族嘛,就是黑龍江畔的自由民。」

「**的說什麼?貴族怎麼了?平民怎麼了?我也是平民出身,但論功勛你還不如我,真他媽的……」

兩個人都站了起來,旁邊的幾個人急忙拉住,安靜了一會,終于有人開口說道︰「我也是從士兵做起來的,當時也幻想著能有軍官和我一起抽支煙,或者挨打之後會送來句安慰,不管怎麼說,我覺得這小子不錯,雖然可能在訓練上有些奇怪。」

「軍官如果和士兵一樣,那麼軍官的榮耀何在?」

「軍官的榮耀不是用士兵的低賤還烘托的,而是依靠功勛和戰斗。」

幾個人最終還是吵了起來,對劉健的看法並不統一,出身決定了他們的思維,六個連隊長有四個認為劉健還不錯,另兩個則認為這是敗壞道德,貴賤不分。

這次爭吵後的第二天,一封信從滄海衛沿著驛道來到了某個莊園中,僕人收到了少爺的來信後興高采烈地遞給了老爺,希望能得到幾個銅板的賞錢。

閑居在家的某位勛貴打開了信封,看著兒子那熟悉的字跡,皺起了眉頭。

「親愛的父親︰

我在這里服役並不愉快,希望你能讓我調離這個團隊,我們營隊中有四個人都是從平民成長起來的,他們的一些行為和思想讓我感到很壓抑。

營隊新來了一個營隊長,就是報紙中出現的那個什麼劉健,對于貴族缺乏最起碼的尊敬,每天和士兵混在一起,這種貴賤不分的行為讓我感到惡心,一個國家需要有秩序,平民們尊重貴族,才會進而尊重女王殿下。

只有貴族才能保證女王的榮耀,很難想象一些人的思想,會認為貴族和平民是平等的,他們並不懂禮儀,不會作詩,不會品酒,只知道吃飽穿暖,那樣的人我很難想象和他們平等。

那個劉健雖然從沒說過這樣的話,但觀其行可知其心,如果這個秩序被打破,那麼貴族的榮耀何在?如果我們遠離了莊園和平民在一起聊天,我們的榮耀也會逐漸被踩在腳下。

只有保持距離,才能保持神秘,進而保持尊重。我對士兵的訓練很嚴格,但我更相信棍棒和皮鞭。我害怕有一天我沒有死在為女王效忠的路上,而是被身後的士兵用鉛彈結束我的生命,昨天我在鞭笞士兵的時候,看到了從未見過的眼神,里面充斥著不滿和憤怒,這是之前從未出現過的。

都在傳言我們要和俄國人作戰,或是和倭人開戰,我們的團隊從朝鮮運送到滄海衛應該就是這個原因,您的兒子並不是懼怕戰斗的死亡才要求離開,而是感到壓抑,和這群底層成長起來的軍官根本無法溝通,他們粗魯又無趣,沒有任何高雅的愛好。

另外,請您寄給我三百個銀幣,俸祿根本就不夠,軍隊的飯菜實在有些難以下咽,上次寄來的錢已經花完了,最好再給我寄一件羊絨的背心,這里靠海,風很潮濕,也很冷。」

老人看完兒子的來信,命令僕人立刻去準備一件羊絨背心,同時寫信給在軍部供職的朋友,希望能將兒子調離那個團隊。

劉健並不知道這封信,他仍舊在為幾天後的演習做準備,士兵們已經基本熟悉了行進間的轉向和快速的縱隊前進中保持隊形,雖然連隊長們認為這些並沒有多少用途,但既然現在劉健是營隊長,他們只好服從。

劉健相信一句話——去做,而不是去說。

他心中本來就相信人與人的平等,所以不認為和士兵聊上幾句會有什麼問題,雖然這些已經打破了軍營的秩序。

士兵們對他很尊重,雖然他著急起來也會打罵,但比起某個連隊長毫無緣由的懲罰總是容易接受的——士兵們不是機器,而是活生生的人。同樣是打罵,他們可以透過細節看到一個人的心。

在劉健的影響下,那幾個從士兵成長為連隊長的軍官開始回憶起自己服役時的經歷,和士兵之間的隔閡也逐漸減少,那種一直試圖保持的鴻溝在營隊中慢慢消散。

當新一天的訓練結束後,劉健看了看日歷,還有一天就是演習的時間了,而那一天將決定他自己能不能在軍營中立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華夏帝國征服史最新章節 | 華夏帝國征服史全文閱讀 | 華夏帝國征服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