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火槍兵 第一部 抗倭援朝 第四十三章 班師還朝

作者 ︰ 南郭無忌2

萬歷二十一年十月中旬的一天,大明朝紫禁城乾清宮御書房,神宗皇帝朱翊鈞坐在龍案後,皺著眉頭陷入沉思。龍案上放著四份奏折,一份是兵部上奏退兵還朝的奏章和大明朝與倭國議和條陳,一份是李如松上奏的請功奏章,一份是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的請功奏章,一份是錦衣衛關于抗倭援朝的密奏。

前三份奏章都不如神宗皇帝的意。按照他的設想,堂堂天朝大軍援助朝鮮,對付一個孤懸海外的小小番邦,應該如同天兵天將擒殺妖魔鬼怪一樣,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將倭寇輕松趕出朝鮮。沒想到用兵將近一年,卻只能通過談判迫使倭國撤軍。

大明朝自開國以來,對于異域番邦的挑釁,從來沒有議和一說。就連在土木堡之役當朝皇帝被擒,大明朝都沒有與韃靼人妥協。沒想到在自己手里,因為征伐一個小小番邦,需要用這種議和手段。雖然達到了迫使倭國‘撤軍’目的,在朱翊鈞看來,這無疑有損天朝威嚴。

而經略朝鮮抗倭事務的一文一武兩位大臣在表彰明朝大軍將士的奏章中,又明顯意見相左。兵部侍郎宋應昌在奏折中著重強調要重獎薊鎮浙江籍將領的功績,提督總兵官李如松卻要求朝廷獎勵遼東派系的將士。同時這二人都不同程度的互相詆毀對方保舉的將領。兩位將帥互相詆毀的焦點都集中到薊鎮槍騎兵營和其中的一個不起眼的將領潘興漢身上。

將帥不和,是朝廷掣肘軍隊的一種手段,但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卻體現出一個君主對皇權的掌控能力。為了做到制衡,就要通過皇上親自掌控的錦衣衛提供的密奏判明二人奏報真偽。

朱翊鈞通過派駐朝鮮的錦衣衛南鎮撫司都指揮使黃應陽的密報,基本確認侍郎宋應昌的奏折中所提議表彰擢拔的將領名冊更為可靠。但從內心來說,神宗皇帝並不喜歡這支由戚家軍老班底組建的薊鎮衛軍。

這是因為,戚家軍向來是朝中那些古板認死理的文臣標榜的模範軍隊。由于發自內心的對那些處處與自己作對的文臣的反感,只要朝中大臣極力標榜的東西,他都非常厭煩。于是朱翊鈞最初準備采用李如松奏報的表冊重點表彰那些遼東將領。

但李如松奏章中所列的薊鎮槍騎兵營在朝鮮中的幾項條款,卻又讓神宗皇帝猶豫不覺。李如松奏折列舉薊鎮槍騎兵營及其主要統兵將領潘興漢,在朝鮮不听指揮、脅迫友軍、好大喜功、妄自行動等等幾項罪名,反倒讓神宗皇帝起了興趣。

朱翊鈞自小在嚴格的監督與教育環境下長大,沒有享受到少年童真的無憂無慮的樂趣,對約束自己的那些條條框框非常反感,形成的叛逆性格非常強烈。所以,等到對自己管束非常嚴格老師兼首輔大臣張居正一死,他就來個反攻倒算,將張居正執政期間的所有措施,不管對錯,一律推翻。為了立自己的愛妃所生的皇子為太子,受到朝臣的一致反對,索性就以不上朝理政相威脅。

過去重用李如松,就是因為這位一向不听朝廷法紀約束的武將很合自己胃口。連膽大包天無所不為的李如松也約束不住的將領,終于進入朱翊鈞的法眼,引起他極大的興趣。他決定在對援朝將領做出獎懲之前,親自會會這位小將屬于哪路貨色。

想好計較的神宗皇帝舒展開緊皺的眉頭,「陳矩,傳朕旨意,宣薊鎮游擊將軍潘興漢三日後弘德殿覲見。」在五月份,兵部已經發文,提升潘興漢為游擊將軍。

站在旁邊侍奉的司禮太監陳矩听了皇上吩咐,馬上跪地,「臣領旨。」

————————————————————————————————

薊鎮槍騎兵營于萬歷二十一年十月初回到京師北郊,屯駐在神機營左營駐地通州,等待朝廷下一步旨意。同時,所有班師還朝的明軍將領,都集中在京師,等待朝廷的獎懲擢拔或重新任命。

錢世禎因水土不服,七月份就在朝鮮病倒,回到京師還沒完全康復。潘興漢和葉邦榮沒事就聚在錢世禎的房間,開導這位軍中唯一文舉出身的統兵上司。

「錢將軍,現在已回到家,再也不用看李如松的臉色行事,何必這般悶悶不樂。難道還想著那點破事不成?」葉邦榮手里捏著一個酒壺,含含糊糊的說道。在七月份,騎兵營駐扎朝鮮洛東江的時候,李如松讓錢世禎督辦糧草,他因病倒,耽擱兩天,李如松以耽擱軍務抗命不尊為由差點砍了他的腦袋。

「就那點事,還能放到心上!我是為咱薊鎮浙江籍軍卒擔心。留在朝鮮的回不了家。沒去朝鮮的,因主要將領都留在朝鮮,又象沒了娘的孩子。戚家軍這桿大旗怕是要折了。我雖不是戚家軍老人,身為浙江人,卻也著急!」

听了錢世禎的話,葉邦榮這位向來不管閑事的戚家軍老將,也坐不住了,將酒壺放到桌上,「吳將軍他們不趕緊回來主事,還留在朝鮮干甚?」

「倒是想回來,軍務在身,他們敢嗎!李如松將他們留在朝鮮,就沒安好心成,是為避免回來後,到朝堂和他們爭功。」錢世禎雖然指揮戰斗沒有潘興漢在行,但對官場那套齷齪伎倆,卻是清楚無比。

「那如何是好,沒有老將領護著,留在薊鎮的那些拋家舍業的老戚家軍兵卒很快就會散掉。」葉邦榮沖鋒陷陣可以,讓他挑頭做首領,真沒有那份心計。他有自知之明,自己回到大明,卻無計可施,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炕上坐不住,跳下地來回走遛。

對兩位老前輩的擔心,因為地域關系,潘興漢沒有特別深的感受,無法插話。只得說好話,安慰兩位上司。「錢將軍回到薊鎮,挑起這桿大旗不就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嗎!您雖然不是戚家軍的老人,可有浙江籍這個身份,憑此就可替他們出頭。」

「唉,此事不是我能說了算,到時候兵部不讓我在薊鎮任職,一切都是白說。但願李如松別得寸進尺,借兵部的手將留在薊鎮的南兵打散。」錢世禎不無擔心的說道。

就在三人杞人憂天之時,兵部的一位主事來到薊鎮槍騎兵營駐地,通知潘興漢即刻進京。

大軍班師後,容許進京的都是那些獨立統領一支大軍的帶兵主將。對這不同尋常的傳喚,三位將領都惴惴不安,猜不透兵部的意思。錢世禎和葉邦榮都為潘興漢捏了一把冷汗。

二人從通州進入京師,來到兵部衙門,一位焦急的內宮小太監顧不得埋怨,急急忙忙領著潘興漢走向紫禁城。穿過紫禁城三大殿來到**乾清門,等在宮門的司禮太監陳矩一看潘興漢那身打扮,臉子就陰沉下來,「懂不懂紫禁城的規矩?你以為還在軍營,可以頂盔貫甲一身戎裝?要不是聖上今個見你,單憑這身皮,就辦你一個腰斬之罪。」

陳矩說完,顧不得潘興漢解釋,急急忙忙將其領到一處朝房,找出一身不甚合體的武將上朝官服,讓潘興漢換上。

至此,潘興漢才弄明白兵部傳喚自己進京的緣由,原來是拜見當今聖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火槍兵最新章節 | 大明火槍兵全文閱讀 | 大明火槍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