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佔到便宜的何應欽則在給老蔣的電報中將牛皮吹到了天上,「斃匪十萬、浮尸盈江。」這種話都說了出來,看得老蔣是心中大悅,隨即任命何應欽為鄂豫皖邊區剿總司令,全權負責追剿紅十五軍「殘部」和大別山地區的「殘匪」,這下何應*欽頓時傻了眼,讓他帶兵與紅十五軍野戰,那不是找死嗎?但他又不好說自己前面扯謊了,只得拼命找借口向老蔣請求增援,但老蔣正想趁此機會將陝*北與江南的紅軍*余部清剿干淨,又哪兒還有多余的兵力派給何應欽?于是不知不覺間一個多月過去了,何應欽仍然呆在漢口穩坐釣魚台,卻沒有派出一兵一卒追擊紅軍,而李衛華則得到了他最急需的時間
在各大蘇區中,大別山的革命群眾是受別動隊與還鄉團禍害最慘烈的,哪怕是最保守的估計也有上百萬人口的損失,從人口比例上來看其慘烈程度甚至要超過中央蘇區,其間某些國民黨匪軍毫無人性的行徑即使與後來的日本鬼子相比也不遑多讓。但即便是在歷史上,這里的革命群眾也一直沒有停止抵抗(注1),這固然與大別山區強悍的民風有關,更是因為這里還存在著南方各大蘇區僅有的一支正規的紅軍部隊——紅二十八軍
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紅二十八軍是一支極為特別的部隊,在其存在的三年里居然一直未設軍長,由其政委高敬亭總攬軍政大權。雖然後世其聲名被人為地埋沒了,但李衛華對這位**歷史上作出卓越貢獻卻也犯下大過的爭議與悲劇人物還是有所了解的。高敬亭此人無論在軍事指揮上、還是在根據地建設上,都有著極為卓越的能力,為人也清廉自守,但他性情多疑,又受到了左傾路線的影響,在部隊里大搞肅反,害死了很多好同志,而且局勢越險惡,高敬亭就越是多疑,做法也越發簡單粗暴,給部隊和根據地造成了不必要的巨大損失。
對于肅反,李衛華一直是十分反感的,但他覺得高敬亭與張國燾那種借此為自己攬權的家伙還是不一樣的。首先,高敬亭從不搞株連和刑訊逼供,其次,在與遵義會議之後的黨中央聯系上(差不多要到新四軍改編了)之後,他就再沒搞過肅反,證明其所犯錯誤主要是受了左傾路線的影響所致;而且高敬亭在得知自己冤枉方永樂後曾嚎啕大哭,高敬亭冤死的時候他部下無人落井下石、在其死後,曾經被高敬亭錯認為叛徒、差點就遭槍決的部下林維先等人冒著得罪一些黨內大佬的風險為其積極奔走以求平反,也足以說明他肅反時的過錯只是無心之失;最後,高敬亭雖然蒙冤而死,卻依然沒有後悔參加革命,他在臨死之前曾給妻子史玉清留信一封︰「玉清同志,我覺得革命才有出路。已決定我明日上午八時處以死刑」,足以見其對黨和革命的忠誠。而最最重要的,還是因為高敬亭實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亂世之時唯才是舉,為了對付鬼子,李衛華實在是不忍見高敬亭重蹈歷史上的覆轍。再加上李衛華來得挺早,這時的高敬亭所犯錯誤還不嚴重,李衛華就更要幫他一把,以免他害人害己了。
但李衛華的「多管閑事」之舉卻差點引起兩軍火並,因為在左傾思想盛行的時期,「路線錯誤」是極其嚴重的問題,一旦沾上,輕則羈押、重則處決,甚至還可能株連一大片,高敬亭在紅二十八軍之中威望極高,見其大難臨頭,他的部下不顧兩軍實力上的巨大差距,紛紛自發地舉起了槍支,想要將其救下來。好在對黨忠心不二的高敬亭立刻出言喝止,否則沖突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這也給李衛華一個教訓,此後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小心謹慎了很多。
盡管高敬亭表現出了極強的黨性,也通過電報確認了李衛華所言不虛、中央確實改變了思想路線,而且李衛華也反復強調他所說的整風只是為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目的是防止以前的悲劇重演,而不是要翻舊帳進行清算,但高敬亭此人極好面子,讓他在原來的部下面前公開檢討,他怎麼也拉不下臉面,好在這時在之前「整風」中反省了昔日「左」的錯誤而重新得到委用的劉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真情實意打動了高敬亭,「高政委,假設你被冤枉,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就被自己人槍斃了,你會有什麼感覺?」
高敬亭緩緩閉上眼楮一言不發,他想起了自己之前因為中毒一下子將炊事班全部槍決的事,難道這些人真的都是同伙不成?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他確實是太沖動了一些啊!一時間,高敬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悔恨之中,他多疑與沖動的毛病以前不是沒人指出來過,但他身為二十八軍的最高領導,又豈肯听取下級的批評?結果一錯再錯
「當年四方面軍之所以被迫離開大別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肅反擴大化嚴重損傷了自己的元氣,我希望你能站出來坦承過去的失誤,並以此警醒後人不要再犯同類的錯誤。」,李衛華懇切地對高敬亭說道。
「我明白了。」,高敬亭長出一口氣,毅然下令全軍集合,听他的檢討
注1︰也正因為這樣,後來抗戰中因為王明與項*英的錯誤決策將大別山讓給國民黨後,當地的大量革命群眾遭到了更為殘酷的報復,更因此一度失去了對中國**的信任,所以後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才會打得那樣辛苦,信任一旦失去,要想重建起來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