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對于官吏之嚴苛,從制度上來說,是歷代最為刻薄的,官員如果只憑工資吃飯的話,養家糊口都難以維系。
這也是為什麼有明一朝雖然嚴刑峻法,但官員**卻是層出不窮、屢禁不絕地部分原因所在.
從歷史上來看,明朝誅殺官員最多地幾個皇帝,卻也正是朱元璋、永樂和崇禎這三個最為勤政地皇帝,每一個人都是殺的人頭滾滾,讓滿朝地文武大臣真真俱都是欲仙欲死……
對于明朝地官員們來說,最為幸福地一段時光,是在崇禎的爺爺萬歷時期,這位神宗皇帝不但創下了明朝皇帝中在位時間四十八年地最長記錄,還空前絕後地創造了二十八年不上朝地記錄!
而萬歷的兒子光宗朱常洛,則是大明歷史中最倒霉的皇帝之一。
在朱常洛短暫的三十九歲生命歷程中,前二十年是一個極端不受寵愛的皇子,後十九年過的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皇太子生活,最後在僅僅流光掠影地過了一個月的皇帝癮後,便不知所謂地悄然死掉了。
朱常洛的兒子是熹宗朱由校,即位時只有十六歲,受他老爹不被爺爺萬歷喜歡的牽累,昔日身為皇孫的朱由校竟然一直都幾乎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差不多就是一個文盲。
事實上,朱由校是在萬歷皇帝臨死之時才被匆忙冊立為皇太孫的,至此也才有了出閣讀書的機會;但他的老爹死的更急,甚至都還沒來得及把他給立為太子!
朱由校當上皇帝之後,成為了全天下地位最為尊崇地一個木匠,據說,在建造房屋與木工、油漆工藝方面,熹宗朱由校的水平很高,「巧匠不能及」。
正因為朱由校當了不管事地甩手掌櫃,他的太監魏忠賢才會有機會在日後成長為威臨天下地「九千歲」,直到七年後,身為皇帝的朱由校卻是意外地溺水染病而亡。
朱由校死時還沒有子嗣,他的弟弟朱由檢在他死掉的公元一六二七年繼位,便是如今地崇禎皇帝,時年也僅為十八歲!
也就是這個十八歲的少年,在即位之初便立即開始著手對付權勢滔天地魏忠賢,三個月後就逼其自盡,隨即下令將其磔尸于河間。
磔,也就是磔刑,通常被稱作「凌遲」,行刑共分三日,共需剮三千六百刀。
磔刑行刑時,先用漁網罩身,將身上皮肉從網眼中露出,然後慢慢剮之,熟手操作,必
需割夠三千六百刀才能要命,而且最後一刀必需是在心髒位置。
剛剛在崇禎三年八月被處死地兵部尚書兼遼東巡撫兼薊遼督師袁崇煥,也是被崇禎下旨處以此刑的。
此後,崇禎陸續清洗了魏忠賢閹黨一脈二百六十余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錮終身,並因其多年來為魏忠賢所掌控而撤銷了東廠、削減了錦衣衛!
…………………………………………混個臉熟地分割線……………………………………
張知秋在黃屠戶的肉案上,大大咧咧地指明是要上等地精紅肉二十斤,這可把一臉橫肉地黃屠戶喜的全身地毛眼通達,恨不能給這位大官人直接打個九折才好。
當然,這也只不過就是那麼一想罷了。
忻州城地一般人家買肉,都是要越肥越好,主要卻是用來提煉脂肪中的油脂用來食用,是以這瘦肉卻是如同現代地肥肉一般難以出手的——直至現代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肥肉的行情都還要遠比瘦肉強上許多的。
眼見今日難得有這麼一個眼生地冤大頭上門,黃屠戶沒有獅子大張口地坑他一把,就已經是看在張知秋那一身長袍的份上了。
在這個時代,不但是話不能亂說,衣服也是絕對不能亂穿的,普通老百姓日常所穿,通常就是上下分開地粗布麻衣,而有些身份、且不用怎麼干活的,才會穿這種俗稱是「直裰」地青布長袍。
在大明朝,喂豬的人家其實不少,基本上每個農家都會在家中圈養一頭或幾頭肥豬,但這些豬養了多數自己卻是不吃的,就指望著能在逢年過節時賣了換點銀兩,貼補一下家用。
事實上,大明朝吃的起豬肉的人家可就實在是不多了,這時代地人家都講究個「自給自足」,一般除了一些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必須地生活用品之外,通常是不會購買其他無用之物的。
二十斤豬肉听著不多,但明朝地一斤卻是相當于現代的五百九十六點八克,這二十斤就相當于現代快三十斤了。
張知秋頭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身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看起來像個讀書人,但長的卻是人高馬大,手里還拎了老大一塊鮮紅地豬肉,這模樣當真是要多古怪有多古怪,一路行來,周圍五步之內就沒有過旁人!
張知秋這買肉錢,卻是來自于他腳下的那雙沾了「童子屎」地短腰官靴,一番口舌之後,在仁和堂與張丹楓老頭下棋地一個老頭子除送他一雙嶄新的布鞋之外,又額外地給付了二兩白銀。
之所以能夠賣出這個高價,這個老頭兒也說的明白,這雙官靴應該是出自于京師萬.盛隆的手筆,京官中九成以上的官靴都是由這里定制的,在業內聲譽卓著。
張知秋才不管這老頭子是如何看出自己腳上的這雙靴子地來頭的,听著老頭兒給的價格還算厚道,二話不說地便當場將鞋月兌了下來,甚至連老頭子的姓名、來歷都懶得多問!
這年頭,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石上好地大米,而明朝一石大米重約九十四點四公斤,是以張知秋也就毫不猶豫地把鞋賣掉了。
不為其他,這寄人籬下的日子實在是太不好過︰老孫頭瘋病發作後根本就不問世事,而當家地蔡二娘和家中兩個老僕,對張知秋那就是恨不能即刻一腳便將他踢出門外的。
事實上,張知秋這兩天的日子甚至過的還不及在輜重營,那里飲食雖然粗糙,但好歹還不限量管飽;這孫家吃的寒酸不說,每餐還僅有那麼一點,張知秋如今早已是餓的渾身發軟了。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張知秋今日不再遠游的原因所在——實在是餓的沒有力氣了!
心里感覺佔了便宜、但嘴上卻念叨著「世上果然無好人」地張知秋,一出藥店就在路邊地糕點鋪中先買了二斤各式點心,卻是一路不住手地往嘴里填,于是還沒到豬肉攤上,便已全部地進入了饑腸轆轆地月復中。
心里想著那個精靈古怪地小丫頭小環,說不得張知秋又重新就近買了一包糕點,更是繞道去北街最大地雜貨鋪中給她買了一些小丫頭們應該喜歡地諸般零碎,這才晃晃蕩蕩地往老孫頭家里走。
當然,張知秋這麼做,並不是對小環真就有什麼「君子好逑」的心思——在他的這個年齡段,最喜歡的應該是發育成熟的御姐,退一步說,那些還在發育中的同齡少女也還能夠入眼,但還沒能生出來什麼「怪蜀黍」的歪歪心思。
換句話說,張知秋這麼做,只是根據現代人的習慣,在別人家里做客的時候,買點禮物給小孩子套個近乎罷了。
不過,張知秋是沒把小環放在眼里,但小環可是把張知秋放在心上了的。
或許還真是應了「人小鬼大」這個說法,在現代也就不過是剛剛才應該在上小學的小環,心里可是就把自家老爹親自定下來地這門親事鄭重地放在了心里的,對張知秋那卻儼然已經是當作
「自己人」一般了!
事實上,如果不是小環在這些天每日里不時偷偷模模地給他塞個窩頭什麼的墊肚子,張知秋根本在前兩天時就沒力氣去四處游蕩了。
不過,在昨天家中被稱作孫嬸地、孫三娃家的婆娘終于人贓俱獲地發現了小環地小動作之後,昨晚廚房便被掛上了一個嶄新的銅鎖,雖然這種原始地玩意兒張知秋自覺拿根樹棍就能劃拉開,但這種丟人地事情,卻是實在做不出來的。
當然,這主要也還是因為,飯雖然吃的不飽,但卻實在還是有些達不到要去為此做賊地程度的,但若真就這麼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張知秋可是沒有什麼「餓死不做賊」地覺悟的。
好在,如今只是一雙鞋子便暫時地解了燃眉之急;至于其他,姑且走一步說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