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五十四章 成了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五十四章成了

六月二十七日,最近本就沸沸揚揚的京城忽然一夜之間好像錢塘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大潮般再度掀起一番滔天**。

京城里的百姓們發現他們最近的日子真是豐富多彩的很,想稍稍停歇一下都不能。

滿朝文武的口水爭論已達到了白熱化的地步,而隨著一份八百里急報的入京,人們關于皇帝具有未卜先知能力的猜測和議論的熱情瞬間蓋過了文武百官們的風頭。

廣西西江縣,水災了!

皇帝預言,成真了!

這兩句話就好像是後世毛太祖當年在北京**上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那一句偉大宣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遍京城大街小巷家家戶戶,幾乎只是眨眼間便成了人們張口閉口必定提到的口頭禪,就連城外的乞丐,也爭相傳誦著。

每個人臉上都是一副無比驚奇的震驚之色,那神情就好像光天化日之下見了鬼一般。

「不是吧?皇帝真這麼神?」昇平橋上,一名渾身透著幾分流氓之氣卻又一副儒生打扮的書生目瞪口呆的自言自語。

「何止神啊,簡直就是太神了。」書生身旁站著的一名大漢扯著嗓子驚嘆道。

「三兔子,過來。」書生朝大漢招招手。

「干什麼?」大漢疑惑的把腦袋湊過來。

「啪!」

「啊!」

「大哥,你打我干什麼?」大漢一手撫著臉頰,哭喪著臉的哀嚎道。

「痛不?」書生眨巴眨巴著眼楮望著臉頰上多了一個鮮紅巴掌印的大漢,不答反問道。

「痛……痛死咱了。」大漢一臉委屈的揉著臉,可憐兮兮的瞅著書生。

「哦,真痛啊?那看來不是做夢了。」書生猶自不信的反問了一句,見大漢點頭,心中猛然一喜,眼放精光,急忙上下整了整自己的衣裳,然後昂著頭挺著胸,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的大手一揮,高喝一聲道,「走,哥帶你賺錢去。」

兩人大搖大擺的走進「松風茶樓」,瞪眼一瞧,茶樓里早已人滿為患,所有人都三五成群的湊在一起竊竊私語。那些人看到書生和大漢走進茶樓,有眼尖認識他們二人的,急忙大呼一聲「說書先生來了」,在場數十人立刻齊刷刷的將目光轉到了書生和大漢身上。

書生感覺到眾人的目光全集中在自己一人身上,虛榮心頓時咻咻的如坐了火箭般往上竄,那自豪,那得意勁,真是爽的四肢百骸好像輕飄飄似得飛上了天。

「各位好,各位好。」書生輕咳幾聲,強壓著心底的興奮和激動,板著臉朝眾人拱手問好,瞧那架子十足的模樣,讓在場眾人心中又是羨慕又是嫉妒。

當書生與大漢二人在茶樓里享受著眾人矚目的目光時,代表著大明王朝最神秘的皇城和宮城里,也陷入了一片詭異的氣氛當中。

在皇城洪武門內千步廊的兩側,是中央一級官署所在地,從南向北來看,千步廊東側為工部、兵部、禮部、戶部、吏部、宗人府,千步廊西側為太常寺、後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基本是按照文左武右的格局。

歷來官員們通常都是各自在自己的官署內辦公,今天卻顯得極為特別,千步廊的東側與西側都聚集了兩批人,站在東側邊上的赫然是五部的兵部尚書茹、吏部尚書張紞、禮部尚書陳迪、戶部尚書王鈍和工部尚書嚴震直,還有平常很少出現在這里的刑部尚書暴昭。千步廊西側聚集的則是五軍都督府的諸位左右都督和同知們。

這兩群分別代表著明朝中央最高行政機關和最高軍事指揮部門的朝廷重臣們,此時皆一副神情肅穆的保持著默契的沉默。

「廣西西江縣水災了啊。」工部尚書嚴震直掃了眾人一眼,開口打破了沉默。

「湖南洞庭湖縣縣令剛剛傳來了這幾日一直持續暴雨的奏本。」戶部尚書王鈍遲疑了一下,說道。

「一直以為江西鄱陽湖的水災只是皇上湊巧蒙中了而已,沒想到啊沒想到。」兵部尚書茹抬頭望著天,唏噓的嘆了口氣,臉上一副感慨萬千的模樣。

茹的想法又何嘗不是大家的想法,這些日子以來在場眾人雖然都感覺到了皇帝帶給他們一個又一個的驚奇和震驚,但這一次,皇帝帶給他們的震驚無疑太大了,大的讓他們一時之間實在難以接受。

古往今來,每一個皇帝都自詡為天子,乃承天受命。但是,縱觀歷史,卻從來沒有一個皇帝能如同當今天子這般擁有神奇的未卜先知的預測能力,哪怕是新皇的學識,也鮮少有人可以相比擬。

雄才偉略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一直為滿朝文武百官們所敬畏,但也僅僅只是敬畏而已,甚至而言,畏要甚于敬許多。

可是新皇給他們的感覺呢?他們說不出來,也說不清楚,更不知道該從哪里說起。

他們猶自記得在太祖高皇帝駕崩之後新皇匆匆即位時那忐忑怯懦的模樣,連當時朝廷的所有政事,新皇也要事無巨細的一一詢問一下自己這一群文臣們的意見。

在新皇即位的將近一個月時間里,所有人對新皇的印象就是︰孝順、正直、聰慧;但卻也怯懦、柔弱、做事猶豫不決、更無執政經驗,就好像是剛剛學會走路的嬰孩般,雖然能走路了,卻跌跌撞撞的總是站不穩。

可是,幾乎就是在一夜之間,皇帝忽然來了個翻天覆地的大變臉,完全顛覆了之前所有人對他的印象︰行事變得沉穩果斷,學識通今博古,心機更是高深莫測,他人根本難以揣測其心中所思所想,帝王之威可謂一日盛一日。滿朝文武面對皇帝時,均能清晰的感覺到一種莫名的壓力,好似皇帝的一個眼神便可輕易的看透他們的心中的任何想法。

「方大人。」禮部尚書陳迪一眼瞥見翰林院侍講方孝孺正從外五龍橋邊走過來,連忙叫了一聲。

「諸位大人可好?怎都聚集在此處了?」方孝孺听到叫聲,抬頭一看,見六部尚書全部都在,不由有些訝異的望著他們,不過訝異之色轉瞬就逝,轉而笑呵呵的向眾人抱拳問好。

「方大人這不是明知故問麼。」陳迪也笑了一聲,拍著方孝孺的肩膀,故作不滿的反問道。

「是啊,方某已經知曉。想必此刻早已傳遍京城了吧。」方孝孺點點頭,頗為感慨的說道。

「不知方大人是何想法?」工部尚書嚴震直也打了一個招呼,一臉笑容的問道,眼中卻閃過一道精光。這方孝孺乃是皇帝身邊的紅人,被倚為左膀右臂,和皇帝的接觸機會是最多的,對皇帝的了解肯定也要比其他人更深。因此方孝孺本身品秩雖然不高,但大家對他卻是向來禮遇三分。

「想法?」方孝孺眉頭微微皺了皺,掃了在場眾人一眼,拂須沉吟片刻,然後雙手抱拳在左肩前方,臉色肅然的答道,「皇上承天受命,貴為天子,能未卜先知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我等身為臣子豈能妄加質疑猜測?諸位大人,可千萬不能隨便猜疑聖上之能啊。」

方孝孺的語氣很委婉,但卻又是相當直接的,在場眾人都不禁老臉微紅神情尷尬。

「呃,呵呵,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皇上乃一代賢明聖君,我等豈敢妄議。方大人嚴重了啊。」陳迪見狀,連忙笑呵呵的開口圓場。

「是啊,皇上高瞻遠矚遠見卓識,堪比太祖高皇帝啊。」方孝孺點點頭贊了一句。其實在他心里,他更喜歡當今天子。皇太祖高皇帝雖雄才偉略,卻為人猜疑,太過嗜殺;當今天子如今已初顯鋒芒,日漸成熟,最難得的是還有一顆仁人之心,假以時日,名垂千古是必然的。

「對,對。」眾人忙不迭的附和道。至于大家心里是什麼想法,那就只有各人自己知道了。

「諸位大人,你們忙吧。方某還有要事在身,先告辭了。」方孝孺朝眾人拱拱手,便邁步向洪武門方向走去。

看著方孝孺挺直的背影,眾人都不禁有些無語,或皺著眉頭,或拂須,或低頭看著地面,不約而同的保持了沉默。

方孝孺說話向來直言不諱,有什麼說什麼,有時候很讓人吃不消。但皇帝偏偏就吃這一套,誰也沒辦法。是以在場眾人中都沒一人敢跟方孝孺交心,生怕哪一天一不小心就讓自己丟了官吃牢房。

其實相對于文官們的揣測,武官們心中的憂慮要大的多。

如今滿朝文武正在為武舉恩科和文官品秩提高這兩件事而各持己見爭鋒相對,在這關鍵的節骨眼上,卻到處流傳著皇帝身具鬼神未卜先知之能的傳言,這讓他們內心相當不安。

因為皇帝這未卜先知的能力一旦被天下臣民所認可,那麼皇帝以後的旨意就沒人再敢隨意抵制違抗,畢竟誰也不敢說皇帝的旨意是不是又是因為預知了某些事所以才特意下的。而且到那時候,即使眾人敢忤逆,只要皇帝來一句他這是未卜先知未雨綢繆,一定要實行這旨意,誰也沒那天大的膽子敢去違抗,否則一個藐視帝王之威的大不敬罪名扣下來,誰也吃不了也兜不走。

因此這些平日里彼此勾心斗角的五軍都督府們不得不暫時摒棄前嫌的聚集在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奈何先有江西鄱陽湖縣令的奏本,現有廣西西江縣的奏報,且這些事目前都早已傳遍大明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皇帝能預知未來的事實也被人傳的神乎其神,面對這情況,這些武官們實在是一籌莫展。

「不如我們就同意了聖上的旨意吧。」左軍都督府右都督李安瞥了一眼千步廊東側的那些個沉默不語的茹等人,提議道。

「不行。」右軍都督府左都督陳德春想也沒想,直接擺手一口否決。

「你急什麼,我還沒說完呢。」李安有些不滿的瞪了陳德春一眼,繼續說道,「按我的意思,可以同意皇上的旨意,但武舉恩科一事得交由我們五軍都督府來負責。諸位看怎麼樣?」李安說著,一雙炯炯有神的雙眼從每個人臉上一一掃過,最後停在了雙眼微眯臉色陰沉的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鄭其林臉上。

「我等都督府只負責全國衛所,並無參與朝廷六部之權。況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是皇上旨意,馮某身為臣子,定謹遵聖意。」右軍都督府左都督馮誠義正嚴詞的說道。馮誠乃是明朝開國大將馮勝的佷子,曾隨明初大將傅友德平雲南立有大戰功,因此也可算的上是一名作戰經驗比較豐富的將領。但在歷史上的靖難之役里卻並無他的名字。

「其余諸位大人呢?」李安對馮誠的意見不發表任何看法,只是翻了翻白眼,用目光望著在場眾人。馮誠本身就跟他不對路,而且不知道這馮誠是不是因為當初馮勝一家被朱元璋滅了滿門的緣故,從那以後就一直小心謹慎行事,但對于皇帝的命令卻是從未忤逆過。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正當眾人還在暗自考慮之時,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鄭其林忽然神色漠然,語氣低沉的說道。

眾人聞言,不禁大為愕然,皆面面相覷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不約而同的將目光都集中在了鄭其林身上。因為此次抵制皇帝聖旨最凶的就是這鄭其林。大家原以為他會繼續堅持己見的,卻沒想到到頭來他竟然蹦出這麼一句話。

對于眾人詫異的目光,鄭其林沒做任何解釋,只是用那陰鷲的眼神掃了眾人一眼便轉身離開。

「鄭大人……」李安猶自不死心,招手叫了一聲,哪知鄭其林卻是理都不理他,頓時讓他大為惱火。

看著身材中等還有些瘦小的鄭其林的背影,眾人均莫名其妙的有些搞不清楚狀況。原本五軍都督府中對于皇帝此次聖旨的態度是2︰2︰1的比例,如今鄭其林倒進了馮誠的陣營,比例變成3︰1︰1,也就意味著中央最高軍事指揮官無法再抵制皇帝的旨意了。

「陛下。」昌盛推開門,走進東暖閣中,看見李修遠正坐在龍案前奮筆疾書,連忙放輕腳步,小心翼翼的叫了一聲。

「成了?」李修遠頭也沒抬,直接問道。

「陛下聖明,奴婢幸不辱命。」昌盛一臉崇拜之色的回答道,顫抖的臉皮顯示出他現在心里有點激動。

「嗯。辛苦你了。」李修遠抬起頭,朝昌盛微微一笑,然後又低頭繼續寫字。

「此乃奴婢本份。」昌盛第一次听到皇帝表揚自己,心中甚是興奮,很想跟皇帝說說這一次自己辦事的經過,但見皇帝還在寫字,就不敢打擾,只好安靜的躬身侍立一旁,但眼角余光卻一直注視著皇帝的一舉一動,眼神中淨是崇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