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六十三章 人才儲備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六十三章人才儲備

「眾卿事務繁忙,朕也就不耽擱爾等了。」李修遠見事情都已商議的差不多了,便對眾人說道,看了眼神色躊躇不定的方孝孺,想了想又接著道,「嗯,張愛卿及方愛卿留下,其余卿家都各自回府吧。」

「臣等告退。」眾人略微有些詫異的瞄了瞄同樣臉現疑惑之色的張紞與方孝孺兩人,行了一禮,躬身告退。

眾人一走,東暖閣里便只剩下皇帝、吏部尚書張紞、翰林侍講方孝孺。不知道為什麼,張紞與方孝孺兩人都是侍君多年的老官員了,此刻單獨面對皇帝,心里竟微微有些緊張和局促不安。

「二卿都坐下吧,無需拘謹。朕今日只是與兩位卿家隨便聊聊。」李修遠看出了張紞兩人的心情,不由笑了笑,指了指座位示意他們兩個坐下,自己也坐回龍椅上。

兩人得了皇帝的命令,待皇帝坐下後,才各自用沾著一小片椅子邊上坐下,然後正襟危坐的望著皇帝。

「張愛卿,朕這里有份名單,你不妨看看。」李修遠說著,從一份奏本里抽出一張折疊著的紙,張紞見狀,慌忙起身,鄭重其事的接過,然後打開紙張看起來。

從頭到尾細細的將紙張上的內容都看了一遍,張紞的眉頭微微皺起,雙手捏著紙張,開始沉思,心中則暗自琢磨著皇帝此舉的含意。因為紙張上所列出的名單基本都是本朝官員,從地方到朝廷各衙門都有,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名字是他從未听說過的,想來應該是尚未入仕的布衣之身。

作為掌管天下官吏拔擢貶謫等任命的朝廷重臣,張紞對這些官員基本上都有一些了解。但他不知道皇帝是如何得到這份官員名單的,因此一時間還猜不出皇帝此舉的含意所在。

「方愛卿也看看吧。」李修遠對張紞多表現出來的慎重謹慎態度比較滿意,瞥了眼一旁目不斜視的方孝孺,對張紞說道。

「恕微臣愚鈍,不知陛下是否是想要微臣考察他們一番?」張紞將名單傳遞給方孝孺,沉吟了大約盞茶時間,才起身開口詢問道。

「張愛卿可對他們有所了解?」李修遠手指輕敲著桌案,向張紞投去贊賞的目光,微笑著點頭道。

「除幾個布衣之身外,微臣均略知一二。」張紞從皇帝的目光里知道自己所料不差,心中松了口氣時,亦有些欣喜,趕忙回答道。

「嗯。」李修遠嗯了一聲,眉頭皺了皺,說道,「朕本欲重用名單上所列之人,又恐有所紕漏,既然張愛卿對他們略知一二,那就再繼續多多了解,當作重點考察對象。尚是布衣之身的楊士奇,有經國治世之才,現在大抵應在湖廣江夏授徒自給,你可派人尋之。至于楊榮、周忱、王艮、吳溥、蕭用道、孫汝敬等人,若是朕所料不差,他們此刻應還在寒窗苦讀,將來必是進士之身,你也可遣人到其戶籍所在地查一查,若是查到了就將他們接到國子監,讓他們修學,待科舉開科之歲,再參加科舉。況鐘年方十六,年紀尚小,但聰穎好學,秉心方直,習知禮儀,處事細敏,你也可一並接入國子監進修。其余本朝官員,你就趁著這次整治朝綱之機,好好研究一下。」李修遠滔滔不絕如數家珍般將名單上幾人的概況稍微介紹了一遍,再鄭重其事的囑咐了一句。

李修遠說的這些人,要麼是歷史上建文帝年間的進士,要麼是永樂時期的重臣名臣,均是各有所長的治世之才。如今李修遠既然有超腦這個作弊器幫助,自然不能白白浪費這些人才而棄之不用。他們到底是不是能臣,李修遠現在不能確定,但這些人一部分都是永樂年間的朝廷手握權柄的輔臣,想來能力還是有的。

比如勤奮好學、堅韌不拔、寬容嚴謹、學行出眾,擁有赫赫有名的內閣朝輔人稱「三楊」之二中「西楊」之稱的楊士奇,以及謀而能斷、老成持重,尤其擅長謀劃邊防事務具有「東楊」之稱的楊榮,都是永樂年間及之後鼎鼎有名的人物。只是這兩人中楊榮太過恃才自傲,難容他人之過,而且喜好收受邊將的賄賂,常為他人詬病。

還有善于理財的周忱,忠君愛國的王艮、吳溥,曾被後世毛太祖與周總理引薦觀看的昆曲「十三貫」而名聞天下的一代清官況鐘等等。

這些都是人才,李修遠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要把這些人才都緊緊抓在手里,讓他們物盡其用,幫助自己治理國家。能夠預先知道人才,並知人善任,這算是李修遠在有了超腦之後的另一個得益之處,也是比其他君王佔據極大優勢的地方。而現在,李修遠要做的就是把朱棣的牆角先給撬到自家牆下。

正所謂千軍易得而一將難求。人才,自古以來都是所有統治者所迫切需求的,李修遠自不例外。

「恕臣無禮,微臣斗膽問一句,莫非陛下還未曾見過這些人?」張紞听著皇帝將他們都略微介紹了一番,還說這些人將來都是治世能臣,不由甚是好奇。可是听著听著卻總感覺哪里不對勁,直到後來他才發現端倪所在,忍不住出聲問道。

「呃……」李修遠一時語塞,旋即微微一笑,道,「朕也無須刻意隱瞞兩位兩卿。朕的確未曾見過他們,甚至連听都未曾听過,但他們有治世之能卻是毋庸置疑的。別忘了,朕能未卜先知。」李修遠故作高深莫測的說道。

「這……」張紞聞言不由啞然,沒想到皇帝居然真的從來沒見過這些人。若是換做別人說這等話,估計他張紞早就一巴掌抽過去了,偏偏說這話的是皇帝,而且皇帝說起他們的情況了有鼻子有眼的,好像了如指掌般,連籍貫年齡現在在干什麼都能明明白白的說出來,這讓張紞和方孝孺兩人震驚之余又感覺極其詭異,不由面面相覷的對視了一眼,極有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要說皇帝能預知天災,那也就罷了,畢竟天子本就是天神之子,天神可直接托夢。可是如今皇帝連人才都能預知,還能知道這些人的具體情況,這也未免太過虛幻神奇了吧,感覺像是在听天書一樣。要知道大明可是整整有六千多萬人口啊,若是錦衣衛遍布天下之時,尚能做到,但現在錦衣衛早已收斂,只在京城當值,早已沒了昔年的風光,平時找個人都跟大海撈針似得。

「莫非二位卿家不信?」李修遠眯著眼反問道。

「陛下恕罪,臣等不敢。」張紞與方孝孺同時被皇帝目光一掃,心中一凜,連忙跪地告罪。

「是不敢相信吧。」李修遠也不動怒,斜了方孝孺一眼,神情悠哉悠哉的說道,「方愛卿啊,你之前是否一直在考慮官田民土之事啊?」

「啊!」方孝孺陡然听到皇帝的問話,忍不住驚呼一聲,待話音落下,他才猛然想到自己此舉大為不妥,連忙壓下心中的訝異,解釋道,「回陛下,微臣的確是在考慮官田民土之事。」

「你腦子里應該是在想著,要不要向朕提議,在全國實行秦漢之前曾施行過的井田制吧?」李修遠繼續假裝隨意的問道,但他愈是如此,方孝孺和張紞兩人就越感覺皇帝深不可測,整個人好似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陛下,您……您怎會知道微臣心中所想?」方孝孺渾身一震,一臉震驚的望著皇帝,目光中滿是不可思議之色,連說話的聲音也變得顫抖起來。

如果說皇帝目光如炬,能猜出自己心中有所思也就罷了,但皇帝竟能連自己心里思的是什麼都知道,就實在太過匪夷所思太過駭人听聞了。

張紞開始還不知道皇帝為什麼忽然和方孝孺把話題扯到官田民土上,當听到皇帝向方孝孺問話的內容時,他還尚且不信皇帝真的能說的出方孝孺心中所思所想,但此時見方孝孺無比震驚的樣子,他就知道自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朕是如何知道的?」李修遠坐正身子,神秘的一笑,卻不解釋,只是淡淡的說道,「方愛卿,以我朝的情況而言,井田制是絕不適合的,而且其弊病太多,因此你就不必再費心思在這上面了。」

不待張口欲言的方孝孺說話,李修遠又轉頭對張紞說道,「張愛卿,朕委命你的這件事,不可掉以輕心啊。」

「微臣一定盡心盡力,絕不敢有絲毫懈怠。」此刻的張紞心中已不敢再對皇帝所說的話有任何疑惑了,望著皇帝的目光里滿是敬畏與崇仰之情。

「嗯。」李修遠點點頭,看了兩人一眼,「事情都已差不多了,兩位愛卿可先回各自衙門辦事了。」

「陛下聖安,臣等告退。」方孝孺張了張嘴,似是對皇帝一口否決自己準備提出的「井田制」之法猶不死心,但猶豫了一會兒,他還是偕同張紞叩拜了一禮,然後在張紞眼神的示意下,躬身緩緩退出了東暖閣。

待兩人離開東暖閣,李修遠忍不住輕笑出聲,看來這方孝孺被自己嚇得不輕。其實方孝孺方才是不是在想井田制的事情,李修遠並不確定,但依照史料所記載,方孝孺曾專門給朱允炆提過要復行井田制的建議,結果卻是被眾多朝臣所彈劾,解縉是彈劾他最猛的一個。

今天君臣會議的內容里,官田民土是中心主題內容,李修遠在君臣商議對策時就專門注意過方孝孺的神色變化,後來看他多次想開口說話,最終卻又默默沉思。李修遠就判斷他是想提議復行井田制,只是時間倉促,他沒來得及查閱相關的詳細資料,所以才三番兩次的忍住了。

沒想到他這個想法卻被自己這個半吊子神棍拿來唬人,而且從張紞與方孝孺都被嚇得一副震驚駭然的樣子來看,效果相當不錯。

看來自己這皇帝當的越久,這神棍也當的越來越爐火純青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