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九十四章 官場沉浮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九十四章官場沉浮

殿上眾人一听皇帝這話,就知道皇帝是在借機安撫張紞,皇帝即便把他撤職了,但還是希望能讓他提拔自己信的過的人上位,算是補償他這次遭受的無妄之災。由此可見,皇帝依然對張紞恩寵有加。

可是這麼一來,大家就有些不滿意了。張紞遭受無妄之災不假,但官場本就是如此,禍福難料,可能今天位極人臣,明天就變成了平頭百姓,眼下大家沒對他張紞落井下石就已經是仁至義盡,若張紞真敢這麼做的話,礙于皇帝在場大家雖不敢明著反駁他,只怕他以後在官場上會變得更加困難。

不過以張紞為人處事的方式來看,引薦提拔自己的親信應該不會,但無論張紞引薦了誰,誰都得欠他天大的一份人情,或許這才是皇帝讓張紞引薦人選的真正目的所在。

「陛下,吏部尚書之職為百官之首,微臣有失其職,不敢有所言。」張紞心中有些感動的看了皇帝一眼,但還是開口推辭道。皇帝的意思他自然明白,但他卻不想這麼做,因為皇帝雖然安撫了自己,卻難免會被一些外臣認為是皇帝在偏袒自己,于皇帝名望不利,因而考慮再三之後,他委婉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張愛卿但言無妨,只是引薦人選一二而已,又非是讓你選授。先賢有言,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又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張愛卿往後只需謹記今日之教訓不可,更加心細如發,明辨賢才小人方是正道。」李修遠深深的看了張紞一眼,又不著痕跡的掃視了眾人一番,才淡淡的說道。

「謝陛下聖恩,既如此,微臣便引薦原吏部左侍郎毛太。毛太任侍郎之職已逾五載,政事勤勉,頗有政績,當能勝任吏部尚書一職。」張紞微微猶豫了一下,才終于下了決心引薦出一個人選。

「毛太?」李修遠愣了愣,腦中閃過關于毛太的資料。其人年方四十,任職吏部左侍郎期間的確多有建樹,對皇帝朱允炆更是忠貞無二,歷史上被朱棣抓捕後,堅決不服朱棣,後慘遭誅殺。以他的忠心和資歷而言,以吏部左侍郎一職擔任吏部尚書應是理所當然。

「眾卿以為如何?」李修遠想了想,沒有把自己的決定說出來,反而出聲向眾人詢問道。

殿上一時間出現了片刻的沉默,大多數人心中皆暗罵張紞滑頭,為了不為一人而得罪大多數人,寧願把這賣人情的機會給抹掉。

「微臣以為甚佳。」督察員左都御史袁泰瞄了瞄皇帝的臉色,當即開口道。

「微臣亦附同張大人之議。」禮部尚書陳迪也出聲道。

「臣等皆無異議。」已有人先行表態,想再謀這吏部尚書一職顯然是沒什麼希望了,眾人只得順水推舟的答道。

「朕倒是認為兵部左侍郎侯泰出任吏部尚書為宜。」當眾人正紛紛表態之時,皇帝的一句話讓整個乾清宮正殿突然陷入了一片死地般的寧靜,所有人都愣愣的看著皇帝。

張紞更是怔怔的望著皇帝,嘴唇蠕動著想開口說話,但還是頹然的低頭輕嘆了一口氣。

侯泰並非進士出身,而是由他張紞舉薦起家的,算的上是張紞的門生之一。侯泰一生秉性剛直,光明磊落,常懷忠烈,堅守節操,為官廉明,不趨利,不避害。李修遠本以為張紞應該會舉薦他才對,但沒想到張紞卻引薦了故吏毛太。

毛太忠心不假,能力也有,但識人之能卻略有些不足,既然張紞舉賢避親,那就讓自己做一次黑臉就是。

先前第一個表態的袁泰臉色有些尷尬,低著頭沉默不語。其余文武官員們也盡皆默然。皇帝突然來了這麼一出,大家都還有些緩不過神來。

「既然大家無異議,那朕就命侯泰出任吏部尚書一職,由都督府斷事鐵鉉任兵部左侍郎。另,尚是布衣之身的楊士奇暫任詹事府左春坊大學士,秩同四品。具體程序交由吏部擬辦。」李修遠順勢將自己心中的人選也一並說了出來。

明初的官員制度和明中後期的有很大不同。由于明初皇權高度集中,皇帝可通過中旨直接任命官員,只需在吏部走個過場就行,因此隨意性比較大。中後期因為內閣權利和司禮監權利越來越大,皇權被削弱,使官員的選拔形成了一定的嚴格制度,皇帝不能再隨便憑自己的喜好任意提拔官員,而應由六部會同內閣及皇帝三方同時進行廷議引薦,選出獲得大多票數的人擔任重要職位。

李修遠本意也想讓官員的選拔制度變得規範起來,但照眼下的情況來看,顯然大家都還不大習慣這種方式,而且現在人心浮動,如果李修遠真的讓大臣們各自推選人才,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引薦出李修遠自己想要提拔的官員。

因此李修遠索性一改初衷破次例,直接把鐵選、侯泰和楊士奇三人都干脆利落的提拔了上來。本來他還想讓楊士奇出任吏部尚書的,可惜楊士奇雖有才,卻無進士出身,沒擔任過任何職務,李修遠若是一舉把他提到太高的位置,只怕會遭來非議,對他往後的政治前途不利。對其余朝臣而言,更是難以接受。

「謹遵聖意。」這回輪到兵部尚書茹第一個開口表示贊同了。

茹自知自己想要爭奪吏部尚書一職基本沒希望,所以他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兵部里,侯泰這個兵部左侍郎是個極其強勢的主,又是油水不沾之輩,平日里茹很難駕馭他,此次他雖升官當了吏部尚書,位高權重,比自己還牛,但兵部里的事他總歸不能直接插手,如此一來兵部本堂成了自己的一言堂,他當然是巴不得。

至于新來的鐵鉉,他並無多少了解,但鐵鉉初入兵部,一切都不熟悉,基本沒什麼發言權,大可完全無視。

按照常理,茹這樣想自然沒錯。可惜滿心歡悅的他恐怕絕想不到鐵鉉雖然是初進兵部大堂,人生地不熟的,但他的個性只怕比侯泰還要難以對付,茹想要駕馭他,一個字︰難,兩個字︰難難,三個字︰還是難。

楊士奇這個名字除了張紞之外誰都沒听過,更不是什麼進士出身,雖然皇帝直接把他提到了四品的官職,提拔的高度未免太大了些,但左春坊大學士歸屬詹事府,專為太子辦事,與六部各部的利益無直接關系,大家也就沒什麼異議。

事情已成定局,大伙兒只好把心里想動一動位置的想法消除,紛紛出言附議了皇帝的提議。

而此次因李登昌貪墨一案坐事而導致的官員缺漏,官職都不高,所以李修遠並未干預,直接命吏部重新擇選人才補充。

至此,朝廷官員的補缺暫時算是告了一段落。

「嗯。暫且就如此吧。朕身子有些乏了,眾卿都先回各自本堂處理政事吧。」李修遠借著李登昌貪墨一案進行官員大力洗牌,如今已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心情也放松了下來,頓時感覺眼皮沉重,一陣陣困意襲上心頭,輕輕打了個哈欠,對一眾朝臣下了逐客令。

「臣等告退。」大家也看得出皇帝的確很疲憊的樣子,連忙跪地行了一禮,井然有序的躬身退出了乾清宮。

這一次洗牌,在大家看來,最大的贏家其實並不是皇帝,而是原兵部左侍郎、如今的吏部尚書侯泰。

侯泰在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以為是自己的一干同僚拿自己開刷,板著臉將他們呵斥了一頓,嚴禁他們妄議。

畢竟吏部尚書一職的權利太大,從規矩上來說要麼是吏部侍郎補上,要麼是其余五部的尚書調任過去,卻是無論如何也輪不到自己這個兵部侍郎來當的。而且他在兵部之中一直潔身自好,秉公辦事,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兵部尚書茹。

「順懷,真是恭喜啊。」茹難得第一次主動上門拜訪了兵部左侍郎侯泰的值房。

「茹大人今日怎有空親自到下官值房,下官有失遠迎,實是罪過啊。」當侯泰看到從來不出現在自己值房中的茹竟然破天荒的主動來了這里,且言語態度都顯得很是親切,連稱呼自己時都直接叫自己的字,不由愣了愣,以為太陽打從西邊出來了,發了好長一陣呆才回過神來,連忙從椅子上站起,做出一副歡迎的架勢,心中卻是心神一震,暗自猜想莫非那傳言竟是真的?

「順懷千萬勿要說此話。你我本是同僚,平日雖多有政見不合之時,但說到底都是為皇上辦事分憂。如今你榮升吏部尚書,往後咱們便同殿為臣,說不定到時候還得仰仗順懷一二啊。」茹笑哈哈的抱拳說道。

「茹大人這話實讓下官無地自容。下官無才無德,怎可能升任吏部尚書一職,還望茹大人莫要開下官玩笑。」茹的話越說越親密,儼然是把侯泰抬到了與他同一層次的平等地位,觀察細微的侯泰很明顯的感受到了茹對自己的變化,對那傳言一事更加確定,但心中依舊有些難以相信皇帝為何會突然好端端的如此青睞自己。

「你可千萬勿要妄自菲薄。你的才能,大家有目共睹,若是你無才無德,只怕我都要羞得跳進長江了。」茹擺擺手道,「順懷啊,你就別茹大人茹大人的叫我了,喚我良玉吧。往後有時間,我還想到府上拜訪拜訪呢。」

「茹大人,您真是折煞下官了。」侯泰听著茹不斷與自己拉過系,心中雖有些不屑,卻不得不感嘆此人當真是一個拿得起放的下的人物,為了和自己將來不至于弄的太僵,竟不惜自放身段和自己套近乎,城府之深,實非自己可比。

「不是說了叫良玉嗎,怎麼還叫茹大人。莫非順懷看不起茹某?」茹見侯泰始終不領自己的情,心中有些不悅,臉色有些僵硬的問道。

「下官不敢,只是任命詔書一日未至,下官就一日還是您的下屬,下官豈能僭越犯上。」侯泰拱拱手推辭道。他如今早已不是什麼官場新女敕,怎會不明白茹心里打的那點小心思。只不過在他看來,這些都只是虛名而已,只要能有個舞台讓自己發揮能力,他就已經知足了。

「呵呵。看來順懷心中對茹某還是有所不滿啊。」侯泰的態度然茹心里著實有些惱怒,但過了今日,後台便是百官之首,茹心中再有不快,也不能表露出來,免得侯泰當了吏部尚書後會故意刁難自己,心里里冷笑一聲,臉上卻春風滿面的說道,「順懷還有政務要忙,那茹某就先不打擾了。你忙吧,茹某先行告辭。」

熟知侯泰性格的茹見侯泰到現在都不給自己面子,知道再談下去也毫無意義,當即拱手告辭。

「茹大人慢走,下官就不送了。」侯泰自是感覺到了茹的不滿,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處事原則,對于茹的不滿,他並未放在心上。

「客氣了。」茹心里很是惱火,連連鄙夷了不通人情世故的侯泰一眼,甩了甩衣袖,轉身就走。

「茹大人慢走啊。」侯泰看著背影漸漸消失的茹,心中悵然的嘆了口氣,又發了好一會呆,才轉身回到辦公桌後繼續處理政務。

「本就是目中無人之輩,如今又是吏部尚書,只怕將來更不會善罷甘休。」茹出了侯泰的值房,轉頭望著值房,眼中精光灼灼,眉宇間不由微微皺了皺,閃過一絲憂慮之色。

茹每走多久,陸陸續續又來了一干下屬向侯泰賀喜,同時亦希望侯泰將來能提攜一二,搞的侯泰煩不勝煩,索性直接把辦公桌案搬到值房門,若是還有誰要賀喜的,或是委托什麼事的,直接當著千步廊上一應往來的官員的面說。他這麼一搞,果然奏效,官員們本來就是極為重視自家臉皮的,怎好意思在眾目睽睽之下再說那些懇請提攜幫忙之類的話。所有人都基本是賀了喜便立刻離去。

「這個侯泰,還真是名不虛傳啊。」在乾清宮里小憩的李修遠得到有關侯泰的匯報後,忍不住笑道,「說不定鐵鉉現在也跟他一樣的情形吧。哈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