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新《武備志》和《火器圖說》
「兩位愛卿皆是大才,朕甚為欣賞。這里有朕特意編寫的兩冊書,兩位愛卿可帶回府中多加研究。」李修遠回轉到御案後,拿起桌上的兩本書遞給侯泰和鐵鉉,鄭重其事的說道,「此書乃是朕嘔心瀝血之作,關系我大明國運,除兩位愛卿及都督府僉事平安與魏國公徐輝祖外,任何人皆無權閱讀,爾等須時刻謹記,萬萬不可落入他人之手。」
「微臣定時刻謹記于心。」侯泰和鐵鉉見皇帝表情無比嚴肅,忙畢恭畢敬的接過皇帝遞過來的兩本書,待看到這兩本書上赫然寫著《武備志》和《火器圖說》時,都不禁愣了愣。
北宋初年,就已出現了用火藥制造的火箭、火毬等,結束了冷兵器時代。朱元璋當年就是靠著火器在鄱陽湖打敗了張士誠,歷史上的靖難之役中,朱棣也曾大量使用了火器。
「有精兵而無精器以助之,是謂徒強;若有人無器,則人非我有矣。今日朕將這《武備志》及《火器圖說》交與兩位愛卿,便是希望二卿能將我大明的武器裝備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使我大明富國強兵。」李修遠沉聲道。
「另外有鑒于我朝現行的後勤供應體系多有缺漏之處,朝廷將準備把工部兵仗、火器兩局劃歸兵部,與兵部武庫、車駕兩司合並,組成一個專門城里負責全軍裝備制造的「兵工總署」,由兵部管轄,為將士們鑄造提供規格統一、制作精良的制式裝備。」李修遠將早已在腦中構思好的各個細節一絲不漏的說了出來。
洪武年間制造的兩類火銃,即手銃和碗口銃,是直接繼承了元代兩類火銃的形制並發展而來的,並很快發展成槍、炮兩個系列。但這時的火銃和軍卒們的甲冑和刀槍一部分由工部兵仗局、火器局制造,一部分由各州縣按照一定比例作為賦稅的一部分上繳兵部武庫司統一調配,一部分由各衛所自制。
也就是說,作為泱泱中華赫赫天朝的國家武裝力量,明軍壓根就沒有任何制式裝備。例如士兵手持的大刀長槍不僅式樣不一致,就連分量和長度都不一樣,而且裝備不統一的現象不僅僅是在兩個部隊之間存在,在同一支部隊里也存在。這是導致明中後期武器裝備大量廢弛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目前在糧餉供應體系方面改革的難度較大的話,至少應該在軍事裝備制造方面先行改革。因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和對武備的控制,李修遠才決定將全**隊和火器和甲冑刀槍等兵器一律劃歸朝廷統一監制,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國朝軍隊武備不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
「臣等謹遵聖意。」侯泰兩人均是才思敏捷之輩,一听皇帝這話,就立即明白了其中的重要意義所在,連忙恭聲道,同時亦對皇帝親自編撰的《武備志》和《火器圖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
舊《武備志》由兵訣評、戰略考、陣練制、軍資乘、佔度載五部分組成,共240卷,文200余萬字,圖738幅,歷時十五年才編著成功。是中國古代字數最多的一部綜合性兵書,價值極高。李修遠在其內容上結合各種因素做了一部分的大幅度修改,並添加了一部分後世的先進技術和軍事理論思想。
如元末明初之時的銅火銃,長1尺1寸,重28斤。以使用壽命長,發射威力大,運用範圍廣等多種優點,成為以後歷代的重要兵器,並在世界範圍內普遍應用。但這種火銃以眼下的明朝狀況而言雖然是威力比較大的一種,在李修遠看來卻遠遠不夠。
因為在中國廣泛使用火銃後,阿拉伯人在14世紀初,制成了木質管形射擊火器「馬達發」。而歐洲14世紀中葉,意大利制成金屬管形射擊武器「火門槍」,以後又發明了火繩槍。15世紀中期,歐洲又創制了新式火槍——火繩槍,用火繩點火,並在火槍上加裝了能夠控制點火的機械裝置——扳機,使火槍射速更快,射程更遠。這種新式的扳機擊發式火繩槍的口徑一般為15∼20毫米,管徑比一般為40到45,而最大射程一般為60∼80米。
日本倭軍根據火繩槍制造的鋼炮,制成了閉鎖螺栓,較好地解決了槍尾的閉氣問題,提高了火繩槍的威力,較葡萄牙人制造的火繩槍更為先進。這種「炮」的口徑與歐洲火繩槍相同,但射程提高到100米,射速每分鐘5發。
明代有名的「鳥銃」要直到大明嘉靖二十七年才研發出來,射程可達120米,槍管用熟鐵制作,底部有火孔與火藥池相連,池上覆蓋有銅蓋,可以遮擋風雨,搠杖插在槍管下的木托上,用于填送彈藥,槍管底部用螺栓封固,便于取開擦洗槍管。
比「鳥銃」更厲害的是由中國古代著名火器專家趙世禎根據魯密國火繩槍而創造出的「魯密銃」。這種銃加長了槍管,重量略大于鳥銃,射程遠,威力大,在結構上更優于鳥嘴銃,同時還研制出當時最新式的火器「掣電銃」和「迅雷銃」,前者兼具西洋銃和佛郎機的優點,後者並有鳥銃和三眼銃的長處。
但是不管以上這些鳥銃如何改進,火器的設計思想始終沒有得到較大突破,月兌離不了前膛、藥室和尾銎三段式,所制造的火銃大致也只分為三類,一類是單兵裝備的手銃;一類是裝備戰船和關隘的中型碗口銃;第三類是專用于城防要塞的大型銃炮。
與佛朗機,一是炮管壁厚,安全性能好;二是安裝了照門、準星等瞄準裝置,命中精度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火銃;三是安裝了轉動裝置,增大了射擊範圍;四是良好的閉氣性能大大提高了發射威力。但除了這四點優勢之外,它最具有革命性的革新是拋棄了原有的將火藥和鐵砂直接填入炮膛之中,舂實後點火發射的陳舊模式,使用了類似于後世炮彈的子銃,即將火藥鐵砂按照固定的配方事先裝填進一個個小炮彈里,相當于一門小炮,從大炮炮口裝入,點火發射,大大減少了裝彈時間,提高了射速和射程。
李修遠要改進的遠遠不只這些,他打算把明朝軍隊的火槍直接使用十七世紀由法國人發明的具有防風防雨性能的燧發槍。這種燧發槍一旦出現,將標志著純機械式點火時代技術的結束。它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藥。比火繩槍的射速快、重量輕、射程遠。
同時李修遠還打算借鑒瑞典人在歷史上曾使用的把彈丸和發射藥裝在同一個紙筒內,裝填時將紙筒撕破,把發射藥和彈丸一塊裝入槍膛中去,既簡化裝填過程,又保證發射藥的定量裝填。這是一種新型的定裝槍彈。
這種槍彈的改革能夠大大縮減填裝彈藥的時間,卻還不能解決射程等其他問題。因此李修遠又在《火器圖說》中設計了將槍管直線形膛線改成螺旋形,發射時火藥氣體使鉛丸膨脹而嵌入膛線以發生旋轉,發射的彈頭出膛後高速旋轉前進,借此增加子彈的穩定性,提高射擊精度,增大射程,預計最遠射程能到達200米之多!
一旦李修遠的構想得以實現,就意味著大明的火器制造技術將瞬間提前三百年。雖然大明眼下的科技水平還不算太高,但有李修遠這個冒牌火器專家進行指導,相信燧發槍的創制問世只是一個時間長短的問題,而且在研制燧發槍的同時,亦可制造「來復槍」。
為了避免因為火藥子彈威力太大而造成炸膛的危險,李修遠決心改進目前大明的槍身炮身的鑄煉方法,改為沒有鑄縫的模鑄法。
但模鑄法尚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各種各樣存在的問題,要想真正解決這些問題,還得改進鋼鐵的鑄煉技術,否則即便槍炮的技術再先進,也無法承受子彈發射時瞬間所爆發產生的熱能和動能。
若非現在大明的鋼鐵鑄煉技術太過落後,李修遠甚至打算直接將後世的左輪手槍搬到大明來。到時候看看全世界還有哪個國家敢跟明朝叫板。因此李修遠在提出鳥銃的改革技術時,亦重點提出了要改進鋼鐵的鑄煉技術。
目前大明的社會經濟發展還處于一個比較落後的階段,農業經濟尚在起步,更別說是工業經濟了,而工業經濟的發展又直接約束了科技水平的發展,科技水平又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極重要的影響,三者之間,猶如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般彼此相克相生。
且目前大明的鋼鐵產量相當低,很難滿足李修遠打算將火器大量裝備到全**隊中去的要求。
是否要研制出蒸汽機,進行全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成了李修遠一直糾結的問題。
隨著思考的越來越深入,李修遠發現的問題如雨後春筍般一個接一個的不斷的冒出來,好像永遠沒有盡頭似得。
但不管怎麼說,《武備志》和《火器圖說》既然已經正式問世,要想實現富國強兵的思想,軍事上的改革就勢在必行,不管最後能達到何種程度,總歸是開闢了人類歷史的一個新紀元,對大明及全世界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起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大明佔據的世界霸主地位基本上無人可以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