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君微微瞟了如情一眼,長長嘆口氣,「也虧你還惦記著我的用心良苦,也不枉我這些年的付出。」
老太君語氣似有愴然,又似悲痛失望,如情想著這些年來老太君對自己的維護與疼愛,也不禁紅了眼眶,緊緊摟緊了老太君的脖子,「女乃女乃對孫女的好,孫女都一直銘記于心的。」
「哼,你的銘記于心就是每次寫信來讓夏林家的天天叮著我,不許我吃甜食。」
如情笑嘻嘻地道︰「甜食都是小孩子才吃的,女乃女乃,您現在可是家里的老祖宗了,怎好還學小孩子一樣每日里貪吃呢?也不怕被文哥兒笑話。」
老太君被如情的伶牙俐齒氣樂了,又拍她的小,重重道︰「你哦,都這麼大的人了,還這麼愛耍嘴皮子功夫。」
然後祖孫二人又笑鬧了好一陣子,老太君漸漸舒展了神色,眉宇間不再帶著濃濃暮黑煞氣,如情本想再接再勵,繼續讓老太君開懷大笑,可惜,她的伎倆很快就被識破。老太君淡淡斜她一眼︰「傻丫頭,這麼晚了還跑來開導我,也只有你有這個心了。不過放心,事情都已過去,加之你這個小冤家又回來了,老婆子我哪還能顧得上別人?生你一個人的氣來不及呢。」
頓了會,又諷笑道︰「你老子一向疼愛那位,如今,做出這樣的事,想必最傷心失望的,便是你老子了。」
如情也嘆口氣,可以想像便宜老爹的憤怒與失望了,疼愛了這麼多年的女兒臨時做出沒臉並連累家族的事來,這對于方敬瀾來說,可謂是極大的打擊。他是文官,是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心眼不太壞,有點正直,有點正義,有正面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雖然功利了些,自私了些,偏心了些,但不可否認,他也還算得上是好父親的,一個好家長的。但,他的好父親條件是建立在孩子們听話懂事,乖巧上邊的。哥兒們肯上進,肯讀書,肯下功夫,掙功名,為家族爭光,姑娘們則听話,乖巧。他不吝給出好父親形像。可一旦有孩子讓他面上無光,甚至丟臉丟名聲,那便是十惡不赦了。
先前如善勾引李驍未遂方敬瀾便特怒大怒了一把,但那時候如善還小,還能值得原諒。但這回,如善又以差不多的方式勾引李驍未遂卻陰差陽錯勾到了李掠,雖然面子是圓了,但里子盡失呀。
想著自己好不容易辛苦掙來的大好名聲,便被自己最疼愛的女兒給毀了,一向重名聲大于生命的方敬瀾來說,那是極不能饒恕的。
如情在這個古代生活了十多年,早已深切體會到古代文人重名聲大過生命的道理。這些文人,尤其在官場上仕林中有一定聲望的,最是愛惜羽毛,為了自己光滑而美麗干淨的羽毛,就算前邊有刀山火海,為了名聲,不惜付出自己的老命甚至別人的生命。
……所以,如善被方敬瀾厭棄,也不是沒道理的。
「二姐姐,她太不懂事了。」如情也不知該說什麼好了。這事兒就算放到現代去,也是大受病詬的,更別說禮教森嚴女子如覆薄冰的古代了。也不知她是腦殘,還是異想天開,居然如此猛浪不擇手段行事。
老太君唇角閃現一抹濃濃譏諷︰「這又能怨得誰呢?當初我就與你老子說過,妻妾不分則家室亂,嫡庶無別則宗族亂。你老子總以為我在夸大其辭,借機打壓張氏呢。如今可好,出了這般大事,也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誰。我只是恨他縱出個沒臉的女兒來,把你也給連累了。」
如情默然,自己的爹爹不疼自己,偏處處疼寵別的姐妹,這事兒不管放到古代還是現代,遇上心里脆弱的,想法偏激的,不釀成家禍還真是奇跡了。
老太君又模了模如情的手,嘆息道︰「晴丫頭,你老實與我講,自己的老子只疼別的孩子,你心里會不會有其他想法?」
如情沉默了好一會,「肯定有的。不過,這也沒啥大不了的。十顆手指頭償有長有短,手心手背也有厚薄之分。」其實,剛開始她也確實有過想出人頭地一番,好讓他們後悔來著,但在見多了處處想冒頭爭強好勝的女子的下場,早已打消了這種雄心壯志。
俗話說得好,沒有那個金鋼鑽,別就攬那個瓷器活。
老太君盯了她一會,又道︰「如今,真丫頭嫁入平陽侯府,善丫頭是未來的豫郡王妃,三丫頭也會是將軍夫人,唯獨你,小小的五品官的媳婦,你姐姐們個個嫁得高,唯獨你……真丫頭還好,善丫頭三丫頭可不是饒人的主,日後……」
如情知道老太君的擔心,而老太君的擔心也是沉香玲瓏幾個丫頭的擔心,但她卻笑嘻嘻地道︰「原來女乃女乃是擔心我會受欺負呢,呵呵,既然如此,那日後孫女出嫁時,女乃女乃可得給孫女多準些嫁妝才是。」
老太君狠狠拍她一掌,看著她的呲牙咧嘴,怒道︰「死丫頭越發不像樣了,與你說正經事呢,偏與我打岔。」
如情立馬討好地道︰「女乃女乃,孫女說的也是正經事呀。姐姐們都高嫁了,這是好事呀,若以後家中有什麼困難,厚個臉皮向姐姐們開個口,大家姐妹一場,哪有不相幫的道理,是不是呀?」雖然會受一番冷言冷語,但幫,肯定是要幫的。不然如何在她面前威風呢?
老太君當然也深知如善如美的脾氣,也知道如情說的不無道理,可是,她養了這麼多年的女孩兒。最後嫁的遠不如她最不屑的孫女,老太君沒有多少門當戶對的念頭與心思,但,身為長輩的,沒能給孫女尋一門更好的親事,也讓她耿耿于懷了。
「都是那該死的一萬次的江家母子。」老太君又恨上了江氏母子了,如果沒有江家小子跳出來故意黑掉如情的名聲,她也不會退而求其次選擇向家了。
如情又安慰老太君道︰「女乃女乃,向家也沒什麼不好呀。」向家公子看著也還不錯,向家人口又簡單,並且還略有田產。她嫁過去,雖不說大富大貴,但一輩子衣食無憂了。這也是當初老太君同意向家這門親事的主要原因。
老太君目光復雜地又望了如情一會兒,見如情是真的不介意,這才心里好過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