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戰區司令部作戰室,牆上和桌上的軍事地圖劃滿了紅藍兩色的箭頭,在一間寬敞的會議室里,牆上掛著青天白日旗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旗下分別是國父孫中山和委員長老蔣的半身像,房間中央則擺放了一個巨大的沙盤,上面用各種顏色數字的旗幟標明敵我態勢,參謀人員日以繼日、孜孜不倦的為每一個變化進行最新的修訂,8月25日,一位年輕的參謀默默的將沙盤中一個叫寶山的小地方,把旗子從藍色換成紅色。
寶山的失守,意味著日軍第3和11師團的兩片登陸場連成一片,後續的日本援軍有更多的空間進行登陸,15集團軍持續10多天的反登陸作戰徹底失敗了。
而這也為**高級指揮官之間的一個爭論劃上最後的句號。
自從日軍第3和11師團登陸後不久,第三戰區高級將領之間對于**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戰術就始終無法統一,以法肯豪森將軍、薛越為首的一派將領認為,中**隊不應繼續對灘頭陣地的日軍進行強攻,在海岸附近,日軍的海軍炮火能得到完全的發揮。
另外,上海附近的土地構造根本不適合中**隊構築防御工事,戰壕挖下3尺地下就出水,現在又正逢台風季節,大雨瓢潑,戰士們幾乎是整日泡在水中打仗。
日本海軍的炮火給進攻部隊造成的損失太大了,現在不僅不應該繼續進攻日軍陣地,反而應該采取守勢,逐步撤退,采取縱深防御吸引日軍離開灘頭陣地,在日軍海軍炮火掩護之外,創造戰機進行反擊。
而以陳誠為代表的一派將領認為,中**隊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而且準備充分,雖然傷亡很大,也應該趁敵人立足未穩時發起強烈迅猛的攻擊將敵人趕下大海,如果讓日軍鞏固擴大了登陸場,更多的日本援軍就可以按部就班的登陸,將嚴重威脅到在上海市區和日軍巷戰的第9集團軍退路。
在內心中,蔣介石是傾向于陳誠這一派的,他軍事上的才能有限,不過他更多是從國際政治角度考慮,認為起碼現在不能放棄上海市區,那是中國抗戰的窗口,有無數外國人在那觀察著這場中日決戰。
不可否認他有著一種僥幸心理,希望速勝或者說能立即取得重大的戰果,只有顯示出足夠的力量,才有可能得到更多國際社會的支持,陳誠有了老蔣的支持,所以盡管有很大爭議,**初期的戰略還是強攻日軍的灘頭陣地。
從8月12日起,第15集團軍就一直在進行著對敵人的攻擊,對日軍灘頭陣地的強攻,讓**付出了重大的代價,15集團軍幾乎每天打殘一個師,戰至20日時,18軍和54軍幾乎都已經不能再戰了,不得不暫時放棄了強攻。
25日寶山的失守,日軍援兵大規模繼續登陸,並將兩個登陸場連成一片時,終于為這一爭議劃上最後的句號。
蔣介石的心情一直都很復雜,他知道日本軍隊的實力更強,但有時他也會幻想中**隊能獨自將日軍趕下海去,現在終于認清了現實。
如果說在巷戰中,87師這樣的精銳部隊可以和日軍正面對抗,野戰中,**靠著數量優勢采用防守戰術也勉強可以和日軍硬拼,可要是在日軍海空軍能全面發揮的區域,中**隊進行攻勢作戰,那雙方的實力差距就實在太大了,不是靠血肉之軀能彌補的。
老蔣擺正了心態,第三戰區隨即重新進行了戰略部署,放棄靠近海岸的地區,全線采取守勢,15集團軍奉命逐步撤出月浦、楊行、新鎮等陣地;第9集團軍則奉命放棄寧滬鐵路以東的部分地區,至8月30日,中**隊撤至北站、江灣、廟行、羅店、瀏河一線與日軍對峙。
蔣介石又對指揮機構重新進行了調整,他仍兼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以第9、第21集團軍為中央軍,朱紹良任總司令,位于北站、江灣、廟行一線及其以西地區;以第8、第10集團軍為右翼軍,張發奎任總司令,位于蘇州河以南至杭州灣北岸地區;以第15、第19集團軍為左翼軍,陳誠任總司令,位于蘊藻 以北的萬橋、羅店、廣福地區。
淞滬會戰自此進入第三階段??中**隊的縱深防御作戰。
雖然15集團軍的攻擊失敗,並且全線後撤,主動放棄了很多陣地,但此時老蔣的心情並不算太壞,因為他收到了一個期盼許久的好消息。
先是林格向他承諾的3個德軍航空團(也稱聯隊)在欽州港上岸,一周後,從德國出發許久的中國師官兵也抵達欽州港。
巨大的鐵船吐著濃濃的黑煙,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無力地漂浮著。船隊仿佛隨秋風落下的枯葉,艱難地在一座座洶涌的浪峰上翻騰、搖擺著前挪……。
擁擠、骯髒的,充斥著發動機的噪音和機油味的船艙內,從德國萬里歸來的中國師官兵們,這些未來馳騁抗日戰場的英雄好漢們,現在都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蜷曲著與敵人海浪斗爭著。
多數時間都窩在貨艙里,已經有點分不清在海上漂了多久了,現在,他們終于再次看到了海岸線,而且那是祖國的海岸線,很多官兵下船的第一件事就是跪倒在沙灘上捧起祖國的土壤。
為此,蔣介石特意將原來的第9集團軍司令張治中將軍從一線戰場中抽調出來,專門負責協調和德國人的聯系,因為其常年負責指揮教導總隊和中央軍校,和德國顧問更容易配合到一起。
此時的日本海軍已經開始封鎖中國海岸,檢查過往船只,限制輸入中國的軍事物資,受各種情況的制約,目前情況下,即使德國也不會此時對日本宣戰,而是和西方大國一樣都是保持名義上的中立。
因此滿載著人員和武器的船隊,在廣州等港口靠岸已經不安全了,盡管都是德國籍和美國籍運輸船,可萬一被日本軍艦扣留或者被逼的返航那就成笑話了,保險起見,上岸地點最後還是選擇了欽州。
「中國師」即林格在1935年成立的黨衛軍第4個師,除了少部分各級指揮官由德國人擔任,絕大多數人員皆由中**人組成。
由于德國人預先提供的情報,七七事變前,老蔣就知道中日決戰在即。鑒于蔣百里將軍在德國的良好人脈,他在37年5月就奉命前往德國,全權負責與德國的聯系並請求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林格也很爽快的同意派遣志願空軍人員到中國助戰,並同意在德國為中國進行飛行員培訓。
此時的中國師已經從建立之初的輕裝步兵師,改編成德軍中標準的輕型裝甲師,編制有防空營、裝甲偵察營等師直屬部隊,一個坦克團,一個機械化炮兵團和一個機械化步兵團,全師滿員編制達到16200多人,坦克團的12個坦克連中,3個連裝備2號「狼式」中型坦克,9個連裝備「蛇」式輕型坦克。
多少有一種炫耀心理,蔣百里將軍剛到達德國不久,林格就邀請將軍陪同他檢閱中國師,參觀後,即使早有心理準備,蔣百里將軍也被該師的裝備和軍容所震撼,他立即開始琢磨怎麼將該師搞回中國去參戰。
蔣百里將軍一面與蔣介石溝通並取得他的支持,一面開始造勢,2年多以來,由于大批中國勞工在德國工作,中國人的勤勞和質樸很快就被認真的德國人所接受,在德國民間並不缺乏對中國抗戰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很快,德國輿論就出現了應該讓中國師為自己的祖國作戰的聲音。
同時他動員中國師的所有官兵,發起聲勢浩大的請願行動,諸如血書、萬人簽名書一類的,怎麼影響大怎麼來,一夜之後,幾百名中**官的指頭都被包扎上了,煽動的很多中國師中的德軍軍官都上了賊船。
蔣百里在德國國防軍本就有相當多的人脈,為了達成目的,將軍又瞄準了一些國社黨的重要人物,比如戈林。
他知道戈林一個習慣,他十分熱衷于在各種協會,以及在那些無關緊要的聯合會里擔任榮譽主席,從金銀器商聯合會主席到帝國犬獵隊隊長。
但這並不能簡單地解釋為他過于愛慕虛榮,因為這些職位還會給他帶來可觀的禮品,而收集這些禮品就是戈林的一大癖好,他非常喜歡這些東西。
將軍干脆直接用蔣介石緊急撥調的各種禮品「賄賂」戈林,他動員了大使館和一些隨同他出訪的政府官員,每個人都單獨去拜訪戈林,當然不管戈林在不在家,都會留下一兩件帶來的小禮品,為了趕時間,戈林的家一個晚上曾接待了5撥中國客人。
很短的時間內,蔣百里就做好了各種準備工作,直接找上總理府和林格攤牌,陳述國民政府的實際困難,希望德國能允許「中國師」整建制回國參戰。
對于蔣百里的一系列活動,林格早就听到了很多的風聲,而且出于德國的利益考慮和他本人的身份秘密,他其實很歡迎這個建議,因此他當面就原則上同意了將軍的要求,但是關于武器裝備等細節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溝通,「恰好」在總理府的戈林主動承擔下了這個任務。
有道是熟人好說話,何況戈林此時已經基本算半個自己人了呢。很快雙方就達成了協議,中國師的武器裝備少部分算是德國援助,大部分則由中國政府另外付款,除了林格堅持不放的2號中型坦克外,包括炮團的150榴彈炮營等重裝備都將隨人員運往中國。
但林格也絕對不是什麼大善人,他可以盡量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人抗戰,但是同時能得到一些好處不是更好,在協議中是有附加條件的,中國方面必須要派遣更多的勞工到德國工作,這個人數是中國師人數的幾十倍,另一方面,他專門限定中國師和德國空軍的志願人員必須由德國人獨立指揮。
1937年8月底,中國師(新番號為202師)在欽州上岸,9月初,隨著形勢的變化,中**隊在淞滬戰場全線後撤采取守勢,蔣介石和法肯豪森將軍商議後認為,顧問團單獨指揮一個師作戰過于大材小用,干脆由中國師和其孿生的另外2個師聯合組建第81軍,充當戰略預備隊。
「孿生師」是什麼意思?這得從中國師的由來談起,1935年該師建立時由于時間緊迫,是由很多**部隊整營團抽調組成的,因為有每2年輪換1/2的制度,以後就不可能繼續這樣做了,又為了保證輪換後中國師的戰斗力,為此,中德雙方協商後,在中國就成立了個與之對應的補充師-第200師。
200師在國內也是德械化,平時就由顧問團負責管理和訓練,其基層教官就是德國人,有德語課程,訓練也是按照德軍操典進行的,抗戰爆發前,恰好進行第一批輪換,有中國師的8000多人回到中國,以此為基礎又成立了德械裝備的201師。
而抗戰爆發後,200師和201師雖為精銳,但兩個師剛進行大規模的人員補充,201師的武器裝備還沒完全到位,部隊的戰斗力並不完整,因此一直在後方進行修整和訓練,並沒上一線戰場,再加上整建制回來的202師就組成了第81軍。
同時,教導總隊也接受整編為82軍,其在戰前轄有3個坦克團,步兵三個旅,計六個步兵團,直屬部隊有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通信兵營、軍士營、特務營、輸送營。
教導總隊步兵團的裝備和編制,均仿效德國步兵團的編制,每團有十六個連,即每個團轄步兵三個營,每營三個步兵連、一個重機槍連、一個八二迫擊炮排,團的第十三連為榴彈炮連,第十四連為戰車防御炮連,第十五連為通信連,第十六連為輸送連。
81軍和82軍整編後,均是第三戰區直轄部隊,充當戰略總預備隊,可謂此時**中裝備最好、人員最多、實力最強的王牌軍。
(「中國師」的由來在正文中會有交代,大家以後會看到一個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