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師之前來到中國的,還有德國空軍第三航空隊的3個航空團,包括飛行員、地勤人員和全部裝備,對于他們,老蔣同志更重視,可以說國民政府早已經望眼欲穿了。
雖然只有3個航空團,但其實力非同一般,比中國空軍高出幾倍不止,他們是第51戰斗航空團‘莫德斯‘,第53戰斗航空團「黑桃」,各擁有3個大隊,164架戰斗機,第2俯沖轟炸航空團「殷麥曼」,擁有110架俯沖轟炸機,數量綜合已經高出此時的中國空軍,質量就更不可同日而語。
戰斗航空團裝備的是梅塞施密特bf-109戰斗機,俯沖轟炸航空團裝備的是容克87型俯沖轟炸機,簡稱ju-87斯圖卡。
國民政府空軍的發展一直很艱難,自己的航空工業剛剛起步,基礎薄弱,即使是國產機,也有不少部件依賴進口。
進口整機麻煩也很多,當時世界各國飛機制造業發展迅速,一種新型飛機問世後不久就被另一種更新的飛機取代了,經費十分有限的國民政府空軍無論如何也是跟不上潮流的,而且哪個國家都不會將最新型的飛機出口到中國,即使林格,也不敢在此時將bf-109等先進戰機出口到中國去。
最後,時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的宋美齡出了個主意︰把購買飛機的經費存入香港的銀行生息,等將來需要時再取款購機。
因此在抗戰前,中國一共只擁有各式飛機約600架,而且這還是包括逐步收編的各省軍閥的航空部隊,機型陳舊,型號也比較復雜,扣除各種偵察機,運輸機,訓練機等等,可用于作戰的飛機僅有300架左右。
更糟糕的是,空軍的這300架可戰斗的飛機,包括美國、意大利、德國、英國、法國等各個國家的各個時代的機型,機種繁多,維修不易,常常因缺少零部件而使飛機長期趴窩。因此,盡管日本飛機此時也稱不上太先進,但只是中日兩**用飛機相比,無論是航速、升限,還是續航力、武器、數量等方面,日軍都佔有很大的優勢。
盡管處于絕對劣勢,但是抗戰開始以後,中國空軍的表現還是可敬可佩的,他們最初的任務是和海軍一起攻擊沿著長江逃竄的日本商船。
淞滬會戰爆發後,為防止日本海軍艦艇溯江而上任意攻擊長江兩岸地區,海軍的很多主力艦艇都在長江江陰段自沉,阻塞長江航道。
中國空軍則逐步從內地轉場到安徽、江西、浙江和江蘇等省參加淞滬會戰,初期的戰斗任務,更多的是對**的地面支援和對日本軍艦的攻擊,在第9集團軍對上海市區的日軍進行圍攻時,空軍就不斷出動飛機助戰。
8月12日,第5大隊第24中隊中隊長劉粹剛率領9架‘霍克-3‘式驅逐機從揚州起飛,第2大隊副大隊長孫桐崗帶領21架‘諾斯羅普‘式轟炸機從安徽廣德機場起飛,成功的又一次攻擊了日軍第3師團和11師團的登陸場。
而因台風影響,在中國東海海面游弋的日本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卻無法起飛迎戰。
日軍艦艇和地面部隊連連遭到中國空軍的攻擊,讓日本海軍第3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中將惱羞成怒,8月14日急令駐扎在台北的鹿屋航空隊立即出擊,以圖報復。鹿屋航空隊組成由淺野楠太郎少佐指揮的廣德空襲隊和新田慎一少佐指揮的杭州空襲隊。
幸運的是,日軍的這次報復行動被中**隊及時發現了,第4大隊的大隊長高志航在杭州筧橋機場剛剛接到海上情報站的通報︰雲上有隆隆的飛機聲,來自台灣方向,似向杭州飛來,機場上隨即響起了空襲警報。
高志航親率21、22中隊的霍克戰斗機緊急升空迎戰,飛機爬升到3000米雲層上,四面索敵,不見敵機,隨即找個雲隙下降,在雲縫中與另1架飛機會合。
不久,他發現了1架身涂迷彩的轟炸機。這架飛機雙尾翼,雙發動機,機翼和機身上印著太陽旗機徽。後邊雙尾翼間的大圓包里,坐著個日本鬼子,正操縱著炮塔慌亂地轉動著,炮口從槍塔中伸了出來。
顯然,鬼子也發現了高志航。高志航沉著操縱飛機,加快速度,緊緊咬住敵機,他佔好了位置,決定先從日機的後炮塔開刀,因為那個倒霉鬼此時正在向他瞄準。嘟、嘟、嘟……幾十發子彈,像長了眼楮似地掀開了小鬼子的天靈蓋。
掃除了日機尾炮的威脅,高志航毫無顧慮地向前逼進,200米,150米,突然,日機前面出現一塊濃雲,日軍駕駛員企圖鑽雲逃命。說時遲,那時快,高志航當機立斷,手指迅速按下了機槍的按鈕。嘟嘟嘟……,‘霍克2‘吐出兩道火舌,擊中日機右翼上的主油箱。一時間,火光四射,映紅了雲海,日機像個火球,搖晃著翻了下去,飛機墜地,所載炸彈轟然爆炸,烈焰上沖100多米。
與此同時,中隊長李桂丹率領兩架僚機在另一個空域也發現了日機,這是1架涂滿棕黃墨綠迷彩的雙發動機雙尾翼的九六式轟炸機。李桂丹與兩個僚機相互配合,居高臨下,輪番發起攻擊。日機後座機槍手拼命還擊,但終敵不過我方3架戰機的猛烈火力,不一會兒即中彈墜毀。
8.14空戰,中國空軍以8比0的戰績大獲全勝,大大增強了中**民抗戰的必勝信心。為了慶賀這一空前的勝利,後來國民政府把8月14日定為「空軍節」。
8月17日,為配合地面部隊作戰,中國空軍第5大隊第25中隊副隊長董明德帶領8架霍克3飛機從揚州出發攻擊日軍。
中國飛機把炸彈傾瀉在日軍陣地上,炸得鬼子血肉橫飛。作戰中,飛行員閻海文駕駛的2510號戰機不幸被日軍高射炮擊中,失去控制後向地面墜去,閻海文被迫跳傘降落,因風向不順,他被吹到日軍的陣地上。
翠綠的大地向閻海文撲來。幾乎與此同時,一股股身軀粗壯的日軍從工事、掩體里,從村落、樹林里也向他撲來。幾天來,他們已嘗到了中國空軍的苦頭,中外輿論對中國空軍的贊譽,也使他們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覺。他們急著想看到中國空軍是什麼樣,更急著品嘗一下捕捉到中國英雄的快感。
土色的蝗潮聚攏過來,一個圓圈把閻海文團團圍在一塊墳地里。粗壯低矮的日本兵也許急著看**飛行員求饒的樣子,也許是為了立個首功,好有機會回國探家,狂叫著要他繳械投降,「捉活的,不許開槍!」一個精瘦的陸軍少佐沖上來,狠狠地命令道。
閻海文面對日寇,毫無懼色,從容地拔出自衛手槍,向沖在最前面的敵兵開槍,待只剩最後一顆子彈時,掃了一眼圍上來的日軍,高聲吼道︰「中國無被俘空軍!」面對祖國藍天立正,舉槍對準太陽穴,壯烈殉國,年僅21歲。
「 」槍響了,沉悶悶的,一股殷紅的鮮血象一道彩練,伴著英雄灑落在腳下深情的土地上……。
圍在四周的日軍停止了蠕動,呆呆地看著這一幕。剛才的那一聲吼,一聲槍響,竟驚得他們渾身一抖。他們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眼楮,相信所看到的這一切。
從他們一進小學校門,支那的愚昧落後、怯懦自私便在他們的腦中扎下了根,十多年的燻陶更使這一觀念像鉻鐵鉻下的印記一般深刻。
可倒下的這個眉目清秀的美少年,一開始就顯示出股更甚于武士的咄咄逼人的豪氣,這怎麼會呢?可這又是那麼的真實,真實得令人不容置疑。
下午,舊坡頭旁又添新墳。日軍列隊月兌帽,垂首恭立。墳前粗糙的木牌上,幾個大字在敲擊、震撼著他們的心。「勇士之墓」,為敵人、也為勇士舉行葬禮,這在他們是第一次。
9月1日,大阪的《每日新聞》特派員木村毅發回日本國內的一則報道,在日本列島引起了強烈震動。
感佩至極的木村在文中嘆道︰「我將士本擬生擒,但對此悲壯之最後,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殮。事後,在彼所御的飛行帽中,撿出珍貴折疊之紙片,內容為鉛筆所書秀麗之女子手跡,署名為南通州安東巷三號劉月蘭女士。
于鵬程萬里,干犯百死,深入敵陣之時,對此紙片愛惜珍藏,則芳名劉月蘭之為閻之愛友,殆無疑義。此少年空軍勇士之死,雖如苞蕾摧殘,遺香不殞,然對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雖為敵軍,亦不能不令我全軍將士一掬同情之淚也。」
木村的報道,在日本國內鋪天蓋地皇軍無敵的吹噓聲中,無疑透著清新,透著公正。他的慧眼識珠,也很快得到了驗證,此通訊在日本發表後,引起極大反響。
一個月後,在東京新宿繁華的鬧市區,「支那空軍勇士閻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櫥窗內陳列烈士的飛行服、降落傘、手槍、子彈殼等遺物。20多天的時間里,參觀的東京市民絡繹不絕。
閻海文以最後一粒子彈自殺成仁,年僅21歲。因這一壯烈場面發生在敵後,所以我25中隊成員均以為閻海文系跳傘失蹤,直到9月1日,日本報紙詳細描述現場情形後,我方方知。
閻海文在出發前曾說︰「我是一個流亡者,我要打回老家去,要為東北3000萬同胞復仇!」他以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誓言。
閻海文用自己的熱血和無盡的深情,征服了每一個中國人,甚至征服了他的對手。他為自己、更為一個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可這豐碑上,又何止凝聚著一個閻海文,而是一支軍隊、一個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淞滬會戰初期,中國空軍盡管裝備落後,但與日本空軍交戰並不落下風,中國空軍的飛機,更多的是在攻擊日軍艦隊和地面部隊時損失的,主要是被防空火力擊落。
這一方面有天氣的原因,8月12日左右,正好有強台風在浙江海面肆虐,大大限制了日軍航空母艦艦載機的出勤率,即使在陸地上的中國空軍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導致這一階段空戰規模普遍比較小。
另一方面,受飛機作戰半徑的限制,日軍從台灣等空軍基地出發的只能是攻擊機和轟炸機,轟炸機群沒有戰斗機護航也是日軍損失巨大的主要原因。
8月16日以後,華東地區的台風逐漸消退,這使得日本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戰斗機可以大批參戰。這時,中國空軍飛機數量少質量劣的弊端顯現了出來,在前兩天空戰中獲得的優勢地位逐漸失去。
最致命的是,隨著8月25日寶山的失守,日軍登陸部隊控制區域增加,先後在上海公大、王濱等地搶修了前進機場,使得日軍陸軍航空兵有了立足之地。
而中國空軍經前一階段作戰,損失了一些飛機,且難以補充,又嚴重缺乏零部件,飛機只要受傷和發生故障連維修都非常困難,有的時候,需要將幾架故障飛機的零件拆下來,才能讓其中的一架重新恢復戰斗力,而日本陸、海軍航空隊卻不斷獲得補充,數量有增無減,形勢越來越不利。
到9月初的時候,中國空軍已經基本失去一線戰場制空權,甚至都無法繼續出擊,只能勉強進行各機場的防空任務。
德國志願空軍的到來,對中**隊爭奪制空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他們的首戰並不是在淞滬戰場,而是在情況更加危急的華北戰場。
在8月12日的一夜混戰之後,日軍第六師團經過短暫的修整後,繼續開始瘋狂的攻擊南口,希望能從對手身上找回他們失去的榮譽,15日,日軍14師團也開始攻擊八達嶺中**隊第9軍的陣地。
但擋在他們面前的中國陣地,在傅作義、郝夢齡將軍的指揮下,35軍、9軍、騎1軍的將士們構成了一道真正的血肉長城,無論日軍怎樣狂轟濫炸都巋然不動,在南口的573高地,曾經一日5易其主,山上的土都是紅色的。
8月17日,孫連仲集團再次出擊,進攻包圍在北平南方的日軍關東軍混成旅團,雖然很快在日軍第5師團的側擊下撤回涿州,但還是讓日軍大本營認為華北駐屯軍兵力不足,決定增派援軍,調整戰略部署。
8月25日,日軍正式建立華北方面軍,以寺內壽一大將為司令官。第一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下轄第六、第十四、第二十師團;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中將,下轄第四、第十六、第一0八師團;方面軍直轄第五、第一0九師團、中國駐屯混成旅團、臨時航空兵團。
日本大本營給華北方面軍下達的任務是佔領平津及附近要地,在河北中部殲滅國民黨主力部隊,以便迅速佔領華北。
寺內壽一大將上任後的第一個作戰命令,就調整了香月清司的戰略方針,他是屬于日軍中的主流派軍人,對作戰目標仍停留在名城要邑之類的地理目標上,而不是像香月清司那樣,以殲滅敵方野戰軍為作戰的主要目標。
因此擺在他面前的北平城就是最好的對象,只要奪取北平這樣的大城市,立即就會受到國內輿論的吹捧和軍部的嘉獎。
事實上,這是一種軍事思想的嚴重倒退,但日軍的大多數將領恰恰都是這種類型的軍人,雖然日軍在很多方面都比中**隊強,但在戰略水平上實在不敢恭維。
日軍高級將領的落後思想,這是中國的大幸,倒霉的是,寺內壽一大將的上任,對北平城內的29軍和13軍殘部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災難了。
寺內壽一的攻擊重心放在了北平城,戰略部署是︰調動第20師團支援香月清司進攻南口、八達嶺一線,以加強的駐屯混成旅團進攻涿州,109師團充當方面軍戰略預備隊。
對北平城則采取3面進攻一面防御的進攻策略,以第4師團從東面、第16師團從北面、第108師團從南面向北平發起強攻,而在北平西面,則部署主力部隊第5師團,張網以待**突圍。他要用3個師團的優勢兵力,將中**隊從北平城中擠壓出去,趕到第5師團的包圍圈中殲滅。
從8月31日開始,困守北平一個月的中**隊迎來了最嚴峻的考驗,29軍守城部隊,在第一天的戰斗中就吃了個虧。
北平的城牆無論規模和質量都是中國數一數二的,29軍的第一道防御陣線也建立在城牆附近,如果是冷兵器時代,城牆是防御方的最有利屏障,但是在現代化戰爭中,城牆的防御作用大減,某種程度上反而是最好的靶子。
盡管斷斷續續和日軍已經打了差不多一個月,可那時候日軍由于別有目的,都沒有動用太強的火力,而這一假象讓以城牆為依托的29軍前線部隊第一個照面就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