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 第24章 下克上

作者 ︰ 致命兵器

隨著女媧計劃的實施,一道道撤退命令陸續下達到前線各部隊,讓在金山抵抗第10軍登陸、在大場等地與日軍鏖戰的前線將士極度不滿,尤其是那些仍堅持在蘇州河以南上海城區作戰的部隊。

在老蔣同志的三令五申下,他們撤出上海時甚至感覺自己是民族的罪人,根本無顏面對這些一直支持他們抗戰的上海市民,當這些部隊撤離時,官兵們都是低著頭看著前一個人的腳走路的,他們根本不敢抬頭,他們覺得沒有臉去看街道兩旁的父老鄉親。

僵持許久的上海會戰,由于日軍第10軍的登陸而很快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隊迅速而穩健的後撤,10月23日,日軍完全佔領上海,對這一結果,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將很得意,下面的幾個師團長也很得意。

在薛岳暗中策劃,為日軍準備龐大的口袋陣時,日軍的戰略是什麼呢?如果第10軍不進攻南京,那中**隊的一切精心準備都是白費心血。

事實上,如果按照日本大本營的戰略計劃,女媧計劃是非常有可能落空的。

此時的日本內閣首相近衛文?和參謀本部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並沒有馬上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的思想準備。

之前在上海的鏖戰,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軍傷亡數字在5萬人以上,遠遠超出了東京的想象,軍部才不得不勉強從四處調集3個師團和1個支隊組成第10軍,在杭州灣登陸以配合上海派遣軍攻佔上海。

(抗戰初期,單就軍隊數量來說,日軍的絕對數量不算少但遠遠不夠用,其要分兵守衛台灣,朝鮮,東北和其國內,它的優勢是其有完整的動員和預備役體系,但日軍並沒有總動員,而且組建新的部隊畢竟需要時間,此時日軍的兵力也是很緊張的)

10月25日,日本參謀次長多田駿飛抵上海,多田駿向松井石根遞送了蓋有國璽和各大臣印章的大本營敕令:任命松井石根為華中方面軍司令官,下轄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

命令還寫著︰待部隊休整結束,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再進行攻佔敵國首都南京的軍事行動。

第二天,松井石根召開了華中方面軍的作戰會議,參加會議的都是師團長以上的高級軍官。坐在松井石根左邊的是繼任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的皇叔朝香宮鳩彥王,是中將軍餃。坐在松井石根右邊的是第十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將,他善于研究軍事理論的進攻戰略,被日本軍界稱之為進攻戰略家。

這3個人是在座的眾人中地位最高的人,他們年齡出身各不相同,但有個顯著的共同點,都是被重新起用的預備役將領,仕途生涯坎坷,嘗夠了被貶無權的苦頭。

如柳川平助中將曾擔任旅團長、師團長和日本陸軍大學校長等職,但在1936年「二二六兵變」中和山下奉文一起,力挺皇道派士兵嘩變反對裕仁天皇的活動,由陸軍大學校長貶為預備役,這次進攻上海,由于缺乏指揮員,他才被重新復出使用。

因此他們更知道珍惜這個機會,有更大的野心,手段更殘忍。他們一心想再建功勛,成為大器晚成的日本軍事家,迫切渴望立下足夠的功勛來鞏固現在來之不易的權勢。

在本心上,這3個人都是希望立即進攻南京的,不打仗哪來的功勞啊。柳川平助更認為蔣介石的精銳部隊在上海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南京北面是滾滾長江,背水之戰是不易取勝的,如果蔣介石是軍事家,或者稍有軍事常識,他就不會固守南京。

可是日軍大本營的命令卻束縛住了他們的手腳,在佔領上海後,日本軍部就向松井石根和柳川平助發出一道命令︰「掃蕩上海附近之敵,追擊戰線為蘇州、嘉興以東。」而10月25日多田駿帶來的大本營命令,則明確了不立即發動南京攻略。

改變一切的是日本人的一項傳統,日本軍隊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它等級森嚴,下級對上級絕對地服從;同時,以下抗上的事情也屢有發生,下克上是日本這個古怪民族特有的一項傳統,是有其悠遠歷史淵源的。

在華中方面軍的作戰會議後,柳川平助的第10軍,實際上根本沒有遵守日本軍部停止前進的命令。他們當中狂熱的青年軍官認為︰剛踏上中國國土即停止作戰,是件讓士兵們無法接受的事。

在這種背景下,10月27日,柳川平助中將臨時召開了軍團擴大會議,中隊長一級的下級指揮官破例被允許參加會議。

在會議上,長谷川正憲、奧保夫、野口勝之助、國崎登等年輕軍官提議︰撇開上海方面的日軍,第10軍獨自向南京方向追擊。

這無疑是一個瘋狂而冒險的計劃。因為,第10軍最初的使命是配合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軍作戰,合圍由上海敗退下來的中**隊。而長途奔襲南京,無論是糧食還是彈藥,都沒有保障。

但這些憂慮,在1937年的那個秋日被狂熱的第10軍的年輕軍官們省略了︰「糧食不足就地解決,彈藥不足就打白刃戰。」

第10軍的抗命是有理論基礎的,也符合日軍的戰術思想。日軍歷來突出強調進攻,到1937年,日軍把明治建軍以來一直強調的進攻精神和「攻勢主義」,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使其「只有進攻才能消滅敵人,取得勝利」和「進攻是摧毀敵戰斗力的唯一手段」的理論更加系統化、具體化了。

《作戰要務令》、《統帥綱領》、《戰斗綱要》等日軍條令、教範在對進攻的論述中,盡管都認為,采取攻還是防,主要根據任務來決定。

但是日軍參謀本部和教育總監部在其《關于擬定作戰要務令的說明》中明確指出,日軍的攻勢意志應徹底的「信念化」,因而要求在即使敵人的兵力明顯處于優勢的情況下,也應盡一切手段,斷然采取進攻行動。「情況迫不得已需要防御時,也要抓住戰機,果敢地進攻,給敵以決定性打擊。」實際上是把進攻行動絕對化,把進攻作為至高無上的行動。

日軍進攻至上的思想和理論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國力虛弱,武器裝備和兵力數量都比不上主要假想敵蘇聯,因此,日本軍界認為,必須以高度的訓練、高超的指揮藝術以及為國捐軀的精神來彌補兵力和裝備之不足。

為此,對軍隊更加強調精神教育,而另一方面卻日益輕視物質的作用和威力,當時參與編纂日軍條令、條例和教範的人,都受到「積極的攻勢」、「進攻精神」的長期教育和燻陶,他們堅信「進攻和攻勢絕對有利」。

他們從日俄戰爭中總結出的經驗是︰精神力和肉搏也能戰勝強敵;物質戰斗力不足是日本的宿命,不可改變。

在這些軍事思想燻陶下成長起來的年輕軍官們堅決要求主動出擊,局勢逐漸失控了,柳川平助中將同意了這個計劃,這也符合他迫切想建功立業的本意。

在日本軍部正式下令進攻南京之前,第10軍就自作主張開始向南京攻擊前進,事實上這種現象並不偶然,不算日本國內的種種兵變,在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等,都是日本軍隊所特有的下克上思想的具體體現。

一直在前進中的柳川軍團,實際上是一支毫無後勤保障的亡命之師,遠在東京的日本軍部參謀次長多田駿,得知柳川軍團已撲向南京,他大為意外,命令停止行動,無效,第10軍仍然在行動。

這時日本軍部又接到松井石根來自上海的電報,稱︰得知柳川軍團獨自奔向南京後,他的士兵也要求向南京進軍。

當時,在日軍內閣和軍部有兩種傾向,一是支持繼續向南京進攻;一是主張戰事止于上海周邊,修整完畢後再進一步開展軍事行動。

當前方的日軍已經造成進攻南京的既定事實後,軍部內支持第一種方案的少壯派軍官開始佔上風。

10月29日,軍部默許了前方日軍的行動。11月1日,正式補發命令︰命令松井石根的華中方面軍,以朝香宮的上海派遣軍和柳川平助的第10軍,在海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的配合下攻佔南京。

具體部署是兵分三路進攻南京︰右路是第11師團(只有天谷支隊一部。隊長天谷直次郎。該師團主力則開赴台灣)、第13師團(師團長荻洲立兵)、第16師團(師團長中島今朝吾),三股部隊沿寧滬鐵路進攻;中路是第3師團(師團長藤田進)、第9師團(師團長吉住良輔),沿寧杭公路進攻;這兩路由朝香宮的上海派遣軍負責,另外,海軍第三艦隊的第11戰隊進攻江陰要塞。

左路是第10軍,包括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第18師團(師團長牛島貞雄)、第114師團(師團長末松茂治)和國崎登支隊(第5師團第9旅團),迂回蕪湖一線進攻。

歷史的軌跡在各種陰差陽錯下,劃了一個奇妙的圓圈後回——綠@色#小¥說&網——,中日雙方都圍繞南京展開了一個龐大的軍事計劃,又都對勝利胸有成竹、勢在必得。

客觀上講,日軍的軍事行動對**的女媧計劃是非常有利的。首先左路軍第10軍已經先上海派遣軍3天展開了軍事行動,由于太湖的阻隔,客觀上形成了2個戰略集團,其位置已經非常突前了。

其次,朝香宮指揮的上海派遣軍雖然名義上有6個多師團的部隊,但這些部隊在進攻上海中受了不小的損失,傷病員比例很高,另外伊東政喜指揮的第一○一師團主力被留守在上海,山室中武指揮的第十一師團主力也由于台灣兵力空虛而被調到台灣,實際參加進攻吳福-錫澄國防工事線的軍隊並不多,使正面阻擊的中**隊壓力大減。

在戰爭中,作為侵略方的軍人,只要踏上別國的土地在異域作戰,心理上往往都會產生一種征服上的優越感和快感,當陷落一個國家的首都時,這種感覺會達到近乎瘋狂的地步。準備與上海派遣軍合圍南京的日本第10軍,剛在杭州灣登陸時,一踏上中國國土,柳川平助就對自己的參謀長說︰「山川草木皆為敵人!」

第10軍的抗命行動最後卻得到了日本軍部的認可,使他們的野心繼續膨脹,個個精神振奮,佔領敵人首都的榮譽刺激的大多數官兵幾近瘋狂。

部隊行軍如月兌韁之野馬,步兵有時候每小時強行軍20里,對**窮追猛打,打頭陣的是第6師團,後面依次是114師團、18師團和第5師第9旅的順序。

他們的當面之敵原本是**張發奎上將指揮的b集團,但該集團的大多數部隊,都已經放棄陣地先向浙江南部轉移。

此時,只有**勁旅74軍的51師、58師和18軍的11師被賦予了殿後的重任,他們還有一個艱巨的任務︰要不露聲色的加速日軍第10軍向南京地區前進。

俞濟時、王耀武和彭善三位將軍商議後,采取3個師輪流阻擊,且戰且退,交替掩護的方式牽引日軍,在多次接觸後,幾位將軍總結了多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他們剛接受任務時其實擔心很多問題,比如說阻擊正面很寬,在整個防線上,很難保證沒有一個地方不被敵人計劃外突破,敵人突破一處,或者敵人繞路前進,守軍的有組織撤退工作就會被打亂節奏,稍有不小心,誘敵就會變成真正的潰敗。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多慮了,日本人一路都直向南京攻擊前進,目標明確,很少繞路,而且只要進展順利,通常只會沿著公路進攻。

另外,他們很快就發現了日軍的另一個特點︰日軍每次受到襲擾必派部隊追擊的規律。于是,如果日軍前鋒走偏了路,**就會派出小分隊襲擾,為日軍糾正一下進攻路線。

王耀武將軍是個肯動腦筋,善于總結經驗的將領,為了減少傷亡和防止意外情況發生,他根據敵進攻前先進行火力準備的特點,又總結出一個新打法。

在我調整變換陣地時,在原陣地仍留數股小部隊,阻攔敵人,迫使敵人過早地展開炮火,延緩敵人的前進。然後我小部隊避開敵人的攔阻炮火,再繞道返回我主陣地。

待敵人進展到我主陣地時,有時半天的時間就過去了,再抵抗幾個小時,天已到黃昏,這一天的阻擊任務就完成了,晚上再留小部隊在陣地上,主力後撤到下一陣地。他及時總結和傳授了這個經驗,並起名這種防御叫「彈性防御」。

在**的有意縱容和引導下,第10軍的攻擊前進可謂勢如破竹,連克嘉興、南潯、吳興、長興、廣德等地,進軍速度之快讓他們自己都料想不到。

(王耀武將軍是抗日名將了,以後的張靈甫只是他的手下,解放戰爭的濟南戰役被我軍俘虜後,王耀武在華東高俘團與李仙洲、馬勵武、周毓英等先進同僚見面了,華野待他們還是很客氣的。

後來**兵敗如山倒,淮海戰役之後,老朋友們在此越聚越多,大家苦中作樂。王耀武將軍很是幽默的寫了一副對聯︰早進來晚進來早晚進來,先出去後出去先後出去,橫批是︰你也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最新章節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全文閱讀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