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清 第一卷 夢回清朝 第五十一章 屠胡令

作者 ︰ 鬼師之淚

在復國軍佔領江西後的一個月里,民間和軍隊之間,突然流傳出這樣的謠言。

據說復國軍大元帥,朱玉山是崇禎帝兒子,為了復國的目的,才湖南起事的。

又有人說,朱玉山本名朱慈煥。歷經二十多年,就是為了向韃子報這國仇家恨。

頓時江西地界,在復國軍的勢力範圍內,這個消息經過有心的不斷傳播,影響越發深遠。百姓們和軍士,對此深信不疑,紛紛嘆息,怪不得大元帥起兵以來,勢如破竹,這都是大明列代皇帝的保佑啊!

南昌府內,寒冷的季節,讓人都不願再這冰冷的時間里外出活動。李光良和謝逸冒著寒風,與不斷出城訓練士兵的隊伍擦肩而過,來到南昌元帥府。

只見燒著木炭的大堂里,朱玉山早已等候多時了。」

「兩位軍師,你們來看,我這個屠胡令寫得怎麼樣。」朱玉山站起身來,遞給他們一張白紙。

搓著手的謝逸和李光良,接過朱玉山遞過來的張白紙。

只見上面寫道︰「天理昭彰,我漢家自明朝覆滅後,韃子滅我族之心,昭然若揭,亡我華夏之陰謀越發明顯。自韃子入關後,屠我百姓,佔我田地。改我華服,禁錮我思緒。

長此以往,我華夏焉存乎!文明覆倒,蠻夷當道。而我漢人,將不負存焉。而滿人,將獨霸華夏。孰不可忍,孰不可忍!我漢家兒郎為何,要遭受如此劫難!嗚呼哀哉!如今,本大元帥乃是明朝血脈,皇家貴冑,父兄皆死于奴手。此等國仇家恨,焉能不報。

慈煥奉天順命,為延續我華夏文明,百姓之活,捍衛文明之史,禮儀之邦!復興我漢人昔日光輝,誓為我華夏驅除韃虜,復我中華,慷慨赴死,不復身上炎黃血脈。

我朱慈煥在此,決攬天下之才,共御華夏之危。望天下有志之士共享盛舉,救天下百姓于水火,名流清史,振我炎黃。………………………」然後下面還有一首詩句。

「餃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好,好。一篇蕩氣回腸的錦繡文章,特別是最後這首詩,看老李光良一把老骨頭,都不禁熱血沸騰起來。主公,您說的真是太好了。」李光良略略掃過,不禁怕案叫絕。這樣的文章發出去一定震耳欲聾,發人深省。

「軍師過謙了。我也只不過想快點把韃子趕出中原,報家仇國恨而已。只是,光憑我朱玉山一己之力。恐怕很難,所以我才頒布這個屠胡令,號召天下有志之士共襄義。」

朱玉山臉上嘆息道。「國破山河落照紅,江山如血締人淚。有時候,我真希望韃子能早些屠滅,讓我華夏少流些血淚,能不用擔心的生命突然被殺,活在溫暖的陽光下。」

「哈哈哈!我復國軍能有此明主,復國軍幸甚,天下百姓幸甚!」旁邊的謝逸也跟著手舞足蹈,臉上滿是激動。

看到他們兩人的模樣,朱玉山心里暗自嘆息了下,雖然汪精衛是個大漢奸,不過他的詩,卻是用來表明心中熱血的好詩。

想到這里,朱玉山臉上不禁充滿了向往之色。如果問李光良和謝逸,為什麼拋家棄業跟著朱玉山的話。他們報仇雪恨,是一個原因,最主要的是,朱玉山身上這種敢為天下的豪氣和胸襟折服了他們。

李光良知道,謝逸也是抱著這種想法,才義無反顧的為朱玉山,出謀劃策,奔走四方。因為朱玉山是他們心目中,是唯一能夠拯救這天下英主,雖然,他現在看上去還很稚女敕,處理事情來還有些猶豫,但這並不妨礙朱玉山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主公莫嘆,大仇早晚得報,韃子折騰不了幾天了。」李光良朝朱鄭重玉山施禮說道。

「是啊!主公莫擔心了。」謝逸也跟著勸慰道。

「好了,我沒事。」朱玉山擺擺手笑道,「勞煩兩位軍師,把這些檄文抄錄下,然後傳閱四方,我要讓韃子不得片刻安寧。」

「是!屬下這就去辦。」李光良和謝逸若然答道。「主公,那你打算什麼時候,舉行祭奠儀式?」謝逸問道。

「崇禎五十一年十月十九日」朱玉山面上凝重道,這是崇禎死後三十四年。在他要在崇禎死去的這一天,進行正名儀式。

復國軍光復江西的時候,大伙還沒覺得,生活和韃子在的時候,沒什麼兩樣。可是當那些無田的百姓,分到夢寐以求的土地的時候,以及降租令的頒布。讓大家突然覺得生活有了盼頭,自己活得像個人了。

而那些士紳,卻看到朱玉山頒布的屠胡令,讓大伙心里都不覺眼前一亮,而且听到元帥府正在籌備的正名儀式,紛紛大嘆,漢家終于又出現一個英雄人物了。

不管他是不是崇禎皇帝的血脈。可只要朱玉山是個人物就行了。這麼些年來,大伙都被韃子欺壓得不成樣子了。

那日子過得是膽顫心驚的,生怕哪天得罪韃子,全家被滅了滿門,都不知道是因為什麼。

殺伐決斷,表示這朱玉山是個人物,對于時代的人來說,殺伐決斷並不可怕,這表示他能成大事,為做別人所不到的事,有帝王之氣。

可是何謂帝王之氣,眾人也說不明白,但是最主要的幾個跡象,那些地方大族,士紳還是看得清楚的。

容人之量,他可以沒有什麼大才,可是他卻能善于發掘人才,懂得用人。而如今的朱玉山在他們眼中,就是一個有著帝王之氣的人,值得他們下注。

對于韃子這面來說,他們已經給韃子殺怕了,不管什麼原因,生死大權全憑那些八旗老爺們的喜好,這種膽顫心驚的日子,他們受夠了。

對于降租令他們是無所謂的態度,在他們看來,這不過是新勢力收買人心的計策。對那些蠅頭小利,看不上眼,最主要的是帶頭反抗降租令的那幾地方大族,在一夜之間化為了烏有,頓時讓他們心寒。

***********************************************************************************************************************************************************************************

冬風呼嘯的快要到冬末的時候,一紙薄薄的屠胡令,傳遍中華大地,溫暖著許多熱血讀書人的心,特別是這屠胡令上的那首詩,讓這寒冷的冬季冰冷的氣溫,不知不覺中上調了好幾度。清廷的文字0獄,讓整個天下,都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氣氛中,誰也不敢說真話,說實話。

要不然,項上人頭,就成了韃子功勛薄上的一筆。這的樣生活,壓得這些讀書人,心頭十分沉悶,許多的人,都不知道未來生活的希望在哪里。

可是從江西傳來的一紙文書,讓那些埋頭在書本里的士子,紛紛看到未來的希望。,看到了華夏新的希望。

讀書人並不是沒有抱負的,只是在這白色恐怖的時代,他們缺少一個讓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

而今天朱玉山的出現,讓他們有了實現心中理想的機會。

在黑暗的油燈下,無數的熱血青年照著昏暗的燈火,拿著偷藏起來的屠胡令小聲的議論著。每當看到上面那些激動人心的話語,心里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屠胡令一出,整個天下頓時嘩然一片。大家都說這個朱玉山頗不知道好歹,竟然敢挑動韃子的神經,而朱玉山膽大妄為,竟然冒充前明崇禎的後裔,真是活得不耐煩了。就是吳三桂也很是為朱玉山捏了把汗,天下人都以為,遲早韃子的大軍一定要把他們碾得的粉碎。

可是等了好幾個月,韃子方面卻沒有傳出什麼消息來,只是勒令各地官吏嚴防治下,不要出現什麼謠言,出現亂匪就行了。

這時,天下人才想起,韃子年中的那場大敗,整個江西都被復國軍攻下,韃子的軍隊卻連是一路敗逃。九江城下那些血淋淋的人頭,表示韃子再也不浮當年之勇。

姜宸英,浙江慈溪人。姜宸英從小受到其祖輩父輩的影響,以才思敏捷、博聞強記而聞名地方。四十多歲的他,穿著補丁的衣衫,靠在床頭,點起了平日里舍不得用的油燈,微微顫顫的從懷里拿出一張薄薄的紙片,神情時而激動時而嚴肅的,慢慢在油燈里看了起來。

讀起上面的話語,讓他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特別是那句青史留名,在他的心里久久得不能散去。青史留名,流芳百世,是華夏讀書人,追求了千年的終極夢想,年少時,無論是誰,他的心里都追尋著這樣一個夢想。

這是千年儒家文化的燻陶,治國安邦,棟梁之材。可能以後經過世事的變遷,他們中有些變成了奸臣,陰謀家,可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心目中那個曾經很神聖的夢想。

而眼前姜宸英,雖然身著打著補丁的衣衫,家徒四壁。可他的心,此刻卻是熱血沸騰的。天下戰亂久已,韃子不仁,不能以百姓為子女的愛護,不能給百姓們安定的生活。

那麼必定有人揭竿而起,取而代之。朱玉山,這個亂世中的諸侯,起于亂世之中,皇家血脈,比那些嘴里高唱著仁義道德,可實際上屠殺百姓,肅殺讀書人的韃子來說,簡直一個天上地下之別。

回想起來,在路上听說來的消息,他對這個朱玉山有了大概了解。

朱玉山對韃子殺伐決斷,對部下恩威並施。處理事情來,善于听取屬下的意見,雖然有時候做事猶豫不決,可是只要認定的事。他就會全力為之。現在還佔據江西一省之地,這樣的主公,真是上天待我姜宸英不薄啊!

這年的冬天,原本歷史上,將成為康熙口中的江南三布衣的姜宸英,下了一個改變歷史進程的決定,他將到江西投奔復國軍。

天下無數的漢人精英子弟,紛紛朝著他的夢醒之地江西出發,漢族勝利的天平,慢慢的被這些懷著聖神夢想的漢家士子們,把朝著固定走動命運**,一點一點的拉了回來。向復國軍傾斜了起來。

PS︰暈死了,下班回來,累得半死。還要碼字,嗚呼哀哉!頭好昏,眼楮好紅。今天的章節奉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噬清最新章節 | 噬清全文閱讀 | 噬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