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欺人太甚了!」消息傳來時,諸葛均正在和諸葛玄、諸葛亮一起商量自己的訂婚事務。在听完劉壹等人對荊州使者態度的回報後,他忍不住狠狠一拳砸在了書案上,將青瓷杯里的糖水都震了一些出來。
「三弟你先不要動怒。」諸葛亮這時候反而顯得比較冷靜︰「劉使君的意思無非就是︰要麼和蔡家結親;若是不成就送人質。這事情要解決也很簡單,為兄擇日和你走一趟荊州,若是親事成了,那就皆大歡喜。若是不成,大不了為兄留在荊州為質就是。」
「兄長這是什麼話?那里有弟弟把兄長留在別處當人質的說法?」諸葛均皺起了眉頭。
諸葛亮這時的表情很沉穩,完全不像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人。他淡淡笑道︰「三弟,我諸葛家能有今天的局面,都是你的功勞。豫章郡如今是無論如何也離不開你的。這一點為兄自問也無法替代你。荊州的劉使君是叔父的故交,為兄即使留在他那里也不會受到多少難為。而有他作為援助,我豫章郡就沒了後顧之憂,三弟你和叔父才能安心治理民生,籌辦軍務。——再說荊州如今多了不少才子大儒,為兄也想要去長長見識。」
這話說得諸葛均心中一動。躺在病榻上的諸葛玄這時用力支撐起身體道︰「亮佷說的很對。如今的局勢,既然劉使君那邊還不能得罪,那麼均佷你去荊州就是勢在必行。」這位平素慈和的老人此刻眼中閃動著狡黠的光芒,又繼續說道︰「雖然不知道劉景升為何會想出讓均佷和蔡家女議婚的提議,但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此去如何把議婚變成訂婚,讓好事成了!以蔡家在襄陽的勢力,以及劉使君對蔡氏的寵愛,再根據為叔對劉景升性格的了解,只要能訂婚,老夫料想他必然不會留難你們。」
這話由曾是劉表故友的諸葛玄來說很有說服力。而他不從利益的角度入手,反而自荊州的人情網絡分析,也讓諸葛均頭腦忽然清醒。前世讀《三國演義》,劉備入東吳娶親,孫權最後奈何他不得,很大程度靠的就是孫權親人形成的人情網!這雖然是小說家言,可也是現實的折射,並非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他的思路轉換也很快,飛快地在心中梳理了一遍去荊州和不去荊州的利弊後,就立即下定了決心︰以豫章郡的實力和地理位置,如今就和劉表開打那實在太不明智。而日後要能對抗孫策,後院更是萬萬不能起火。看來這荊州是非走一趟不可,而蔡家那小妞最好也要泡到手才成。
嘖嘖,本來哥是有心從良的,既然如今連歷史發展都逼著我勾引未成年少女,那就沒辦法了……某人很無恥地想著。
不過,就這麼服軟去了荊州那也是不成的。雖然如今局勢需要忍耐,但如果劉表小覷了豫章的實力,那對諸葛均也沒什麼好處。最好要能讓他認識到豫章郡不是他一口就吞下的肥肉,而是一塊可以磕掉它門牙的骨頭!而且這塊骨頭只能通過懷柔才能減少劉表的損失,那麼諸葛均這次前往荊州才比較保險。
看來,眼前這一仗還是得打,而且要把劉表給打疼了,大家才能有機會坐下來進行比較平等的商談。
諸葛均把自己的想法和諸葛玄一說,也得到了他的贊成。諸葛玄又對諸葛均說︰「為叔已經老了,如今又是傷病纏身,也為你做不了多少事情。不過薛家那邊,我會為你解釋的。如今也只有委屈清漪這女孩了,應夫人是個明白事理的女子,想來也不會為難我們諸葛家。對劉景升的事情,均佷你只管放手去做。在你回來之前,這豫章郡為叔會好好照看。要是劉景升敢對你兄弟如何,為叔就算盡起豫章全郡的武力,也要和他拼個死活!」
看著眼前諸葛玄慈祥的面容、和藹的眼神,諸葛均恍惚間把他和自己恩師的容貌重疊起來,眼楮就是一酸。他強忍著情緒笑道︰「叔父放心。佷兒料想這次那劉荊州非但要陪一個老婆給我,更會折損不少兵馬。日後說不定天下都會傳唱︰景升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諸葛玄听得忍俊不禁,笑道︰「你這孩子,雖然如今能耐多了,可這嬉皮笑臉的性子還是不改!」
諸葛均陪著諸葛玄說了一陣話,又和諸葛亮一起照顧他就著糖水吃完華佗開的藥,這才告辭出來。他本來有心去看看和女眷住在一處的薛清漪,可一路盤算著如何應對劉表,竟然不知不覺間轉到了太守府大門附近的中庭。發現自己走錯了路,諸葛均不覺自嘲地一笑︰看來自己還是比不上前世歷史上那明知有危險也敢去東吳虎口拔牙的劉備啊,人家非但全身而退,還能順便把荊州給拐了過來。而自己這還沒動身呢,手腳倒是都全亂了。
他正打算轉回去,忽然听見戶門口有人大聲說話,聲音听起來有些熟悉。諸葛均仔細一听,原來是鄧大。這位孫策派來的部曲打仗很悍勇,因此諸葛均和劉詳都常會用他做護衛和先鋒,但是他對孫策的忠心卻又讓諸葛均不敢放手讓他獨自領兵,因此鄧大在諸葛均的屬下中就成了一個比較尷尬的角色。或許也是為了彌補這點,因此諸葛均平日里對鄧大倒是很好,待遇也很優厚,豫章郡和孫策之間的來往也常常是通過他來進行。
諸葛均這時覺得有些好奇,就靠過去偷看。只見在太守府門口,一個大約十四、五歲的少年人正纏著鄧大不放。鄧大一臉的無奈,只顧著趕那少年人走。那少年人就說︰「姐夫,你不要一直趕我走。我家窮,幾乎都靠姐夫你周濟我們。可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俗話說︰送人吃魚,不如教人打漁。听說這豫章郡當個郡兵都有不錯的錢糧,姐夫您不如收下我。說不定日後立下功勞,連我家中老母都能享福呢。」
鄧大苦笑道︰「小孟,你這是說什麼話?別說你現在歲數太小,豫章郡不會收你做郡兵。就算你年紀夠了,但你姐姐、母親難道又會希望你冒著生命危險吃這兵糧?我不同意。」
那少年還不肯罷休,鄧大就怒道︰「家中要是缺少錢糧,我自然會寄一些回去,你不用瞎操心。你先給我乖乖回我住處等著,明日我就送你回吳地。」
那少年數步一回頭,滿臉不甘心地走了。鄧大站在門口看著他的背影,忍不住長長地嘆了口氣。諸葛均見這事是鄧大的家務,倒是不太好插口。不過那被鄧大叫做「小孟」的少年人一臉精干的表情,眼神很是靈動,給諸葛均的印象倒還不錯。他想了一下,就叫過一個僕人,讓他準備一些錢財禮物,送往鄧大在南昌城的住處,就說是三公子送給他家人的禮物。
辦完了這事,諸葛均這才回頭去找薛清漪,可這小丫頭似乎是鐵了心不肯見他,就是找不到人。問起諸葛慧、諸葛秀也說不清楚薛清漪人在那里。諸葛均無奈,也只得先去處理正事。
隨著諸葛均書信的到達,分頭在豫章三邊處理戰事的劉詳、黃忠、徐盛都悄然調整了作戰的步驟。柴桑的徐盛本來只是守備水路,與黃射遙遙相對,這是卻忽然出擊,以二百人的小船隊偷襲黃射的數千水軍。黃射大怒,率領軍隊反擊,一直把徐盛趕到柴桑城內。可徐盛還不肯罷休,百般激怒黃射,黃射暴跳如雷,又見柴桑的守軍不過數百,于是揮軍攻城。
這柴桑城經過徐盛的刻意加固,防御力量很強。徐盛雖然只有數百兵力,但一場攻防戰下來,黃射付出了千余人的傷亡,竟然連城頭都沒能佔領。就在此時,一支軍隊如神兵天降,殺入戰場,兵鋒直指黃射的中軍。城內徐盛乘機開門出戰,兩下夾攻,大破敵軍,並且俘虜了黃射本人。
原來徐盛知道荊州水軍勝過豫章新建的水軍,于是故意示弱,吸引黃射進攻柴桑,在陸地上和自己決戰。而黃忠派人把住山中險要,又命人虛張旗幟迷惑劉磐,自己卻馬不停蹄地從艾縣出發馳援柴桑,抓住機會和徐盛前後夾擊黃射,解了柴桑的圍困。這一仗打完,黃忠稍作整頓就趕了回去,繼續對抗山越和劉磐。而徐盛留人防守柴桑後,就領著豫章水軍沿江而下,直指鄱陽。
劉詳在鄱陽一帶緩緩推進,並不急于求勝,而是將水賊壓抑到了一個小範圍的圈子里面。水賊們以為自己背靠水面,上船就可遁逃,並不擔心退路。誰知徐盛的豫章水師揚帆疾馳而來,乘著天黑對水賊的停泊的船只一陣火攻,燒毀擄掠了大部分船只。就在水賊們發現背後被切斷,一陣混亂的時候,劉詳卻趁機發起了總攻,將這股水賊一舉殲滅,光投降者就有數千人。從此鄱陽水賊勢力大傷,短時間內想要再興旺起來是不可能了。
消息傳回南昌太守府,諸葛均興奮地道︰「這下子劉表應該知道我豫章郡的厲害了。而且柴桑方面居然俘虜了黃射,那麼這次去荊州那可就有得談判了。」
應惜兒看著消耗的錢糧物資苦笑道︰「要是這種勝利再多來幾次,恐怕我們就要成為被一支勝利拖垮的軍隊了。水軍就不能節省點麼?打個水賊,庫存的弓箭和麻油就一下子就被他們揮霍了三分之一還多!而且宜春那邊,山越又縮回山中,要引他們下山投降看來還得耗著,糧食又要補充了;加上劉校尉那頭的錢糧消耗,戰後對有功將士的獎勵、陣亡將士家眷的撫慰一樣都不能少!我們豫章郡今年的收成只是平平,商務也不過剛剛展開,妾身可沒有能生出錢財的寶山啊……」
听著應惜兒的訴苦,諸葛均也收起了心情,深深嘆了口氣。打仗除了拼人,就是拼錢。要說將領,自己這邊的黃忠、徐盛、劉詳等人那是不會輸給劉磐、黃祖這些人的,可是要拼錢,那自己可是萬萬拼不起啊。就說這次吧,劉表真正損失的不過是黃射那數千水軍,如果不去考慮黃射被俘虜這事,其實這場敗仗對荊州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完全不會影響大局。
這就是小勢力和大勢力的差距了。人家大勢力賠得起,輸得起,用錢砸也能砸得你頭疼;可你這小勢力就算打贏了,回頭一盤算,其實還是有些虧。
諸葛均強打起精神道︰「算了。應秘書你調撥著周轉應付一下。明年收了小麥總有些進賬補充。這一仗之後,劉使君應該會收斂幾分,均這次去荊州也就多了幾分把握。」
「嗯。這一仗其實也算是給三公子你鋪路。劉使君好謀而無決,喜歡猜疑卻又下不得狠心,其實還好應付。但荊州的世家如蔡家、蒯家的水就很深了,劉使君能平定荊州全靠他們,三公子此去一定要小心留意。」應惜兒也知道諸葛均此行是不得不去的,因此只是提點他應該注意的事項。
「……清漪她,沒事吧?」諸葛均最後還是忍不住問道。
「心目中的良人還在和自己議婚,就有了別家女子橫插一腳,三公子你說會不會有事?」應惜兒冷冷淡淡的一句話,把諸葛均給噎得說不出話來。他囁嚅著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一時間臉倒是漲的通紅。
應惜兒看見諸葛均這模樣,心中好氣又好笑,就點撥他一句︰「清漪是個死心眼的女孩子,她既然許了三公子你,就定然不會為此事反悔。只是她心里想來也是不痛快的,你若有機會,就好好安慰她吧。」
諸葛均苦笑道︰「可她都不肯見我……」
應惜兒听了這話,臉上忽然閃過一絲笑意︰「不妨事的。三公子出發在即,清漪必然會找機會來看你。到時候你可要好好對她。」
諸葛均听得半信半疑,也只好先點頭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