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國去種田 正文 第三十五章 算計荀攸

作者 ︰ 易月半

第二日,左慈就以諸葛家長輩的身份,帶著諸葛亮和諸葛均去拜見劉表。呂岱作為來往的使節自然也要陪同在旁邊。劉表極親切的接見了他們,會面說話時也把諸葛家兄弟當做子佷輩看待,言談中還回憶了自己當年和諸葛玄的友情,一派溫文慈和的長輩風範。

但是關于和蔡家議婚的事情,他一句實在話也沒說。仿佛這事兒就是諸葛家自己提起,完全和他沒有關系似的。直到陪著劉表吃完午飯,然後告辭出來,在旁傾听的諸葛均依然搞不清楚劉表葫蘆里賣的什麼藥。總覺得他什麼話都是高高拿起,輕輕放下,就沒有一個瓷實的落點,于是听的人心中也是輕飄飄空蕩蕩的。

回去後,諸葛均把自己的感覺和呂岱一說,呂岱卻笑道︰「其實屬下也是如此覺得。不過這倒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說明劉使君自己也沒能拿定主意。恐怕此事多少也是受了蔡家一邊的影響。換句話說,在蔡家議婚的決定出來以前,荊州對于要如何對待三公子也還在搖擺不定。」

諸葛均想想也是有理。如果單純只是為了把自己騙來做人質,那麼如今就可以直接翻臉。從劉表、劉琮的態度來看,劉家還是多少會顧念諸葛玄的交情的。而且如今諸葛家已經把動靜鬧得大了,蔡家那邊也是要面子的,起碼在議婚失敗之前應該不至于把事情做得太絕。

于是他就安下心來在館舍里住下,平靜地等待著蔡家的消息。

就在進入荊州的第三天,蔡家果然送來請帖,邀約左慈、諸葛亮、諸葛均三人前往蔡洲赴宴,不過時間卻定在數日後。黃承彥這幾日常常來往,據他所說這次蔡家的宴會搞得不小,除了宴請諸葛均一行,還請了荊州的名士以及大姓子弟。因為其中不少人都在荊州為官,時間難得湊齊,因此就要拖延幾天準備。

呂岱派出去探听消息的人帶回的傳聞前頭和這個差不多,但後面卻就不太一樣︰據說蔡家這次宴會,與會的大姓之中,蒯家、龐家、向家、楊家各遣適齡子弟,都有向蔡家求親的意圖。屆時蔡瑁會從中擇一最佳的人才,將小女兒許配給他。于是襄陽本地人都在傳說,要是被諸葛家把蔡家小女娶走,那荊州子弟可就顯得遠遠不如諸葛子弟,這種面子不能丟。

地方保護主義害死人啊!這是諸葛均听完謠言的第一個想法,同時也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這散布謠言的人倒會捉準人的心理,更擅長把水給攪渾︰一旦把這次議婚扯上地域關系,那就有點像本國美女被外國新郎搶走一般,總讓當地男人覺得有點掃面子。特別蔡家本來就是荊州大姓的當紅家族,能和他們扯上關系其他大姓又怎麼會不願意?因此這謠言一旦傳出,恐怕就算原本沒這意思的荊州大姓也會派出族中子弟參與宴會的。

而當大姓們都派遣自家子弟前往赴宴,那麼散布謠言的家族子弟混在其中,也就毫不搶眼,即使席間出言打擊諸葛均,那也不過是隨大流而已,根本不會凸顯出來。

如果再多想一點,這謠言會不會是蔡家放出的呢?要是這樣,諸葛均可就成為蔡瑁用來挑女婿的靶子了。不過以蔡家在荊州的權勢,這麼做似乎有點多余。但是站在蔡瑁的立場,即使謠言不是他放出的,他也沒理由站出來阻止,因為此事對于蔡家有利無害。

「麻煩了啊……」諸葛均看著呂岱迅速為自己收集上來的各家可能派出的子弟名字︰蒯家蒯祺、龐家龐山民、龐林、向家向寵、楊家楊慮……這些人的名字都說不上熟悉,前世看歷史書也是一眼跳過,完全不會留意。可如今真要面對那可就有些壓力了,因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年青一代中都算是才子型的人物。

「啊……我恨才子……」諸葛均一邊抱著頭申吟,一邊痛恨自己為什麼不是古文專業出身。讓一個現代廚子去挑戰古代才子,那怕是這些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的小才子,那還不被人板磚給拍得頭破血流啊?唯一的安慰是,這里面倒是沒有出現龐統、向朗、楊儀、蔣琬等人的名字。蔣琬姑且不提,他家離襄陽太遠,可其他幾人呢?

「龐統,那是誰啊?三公子您說他有個外號叫‘鳳雛’?這名號真厲害……容岱下去查查?」呂岱一臉驚訝,立刻告退下去調查。本來這幾人就是當地大姓子弟,因此這事情呂岱辦起來倒也快速,下午就回來稟告︰「三公子,據屬下調查,龐家的確有一個名叫龐統的少年,乃是龐德公的佷子。他今年十五歲,在荊州沒什麼名氣,不過和龐德公倒是非常親密。這次龐家派出的更可能是名望較大的龐山民,他是龐德公的兒子;另外龐林乃是龐統的弟弟,聲望在本地也還可以。」

「哦。原來這時候龐統還沒來得及混出名頭啊……也是,記得他這名頭仿佛是和兄長那‘臥龍’並稱的,看來小鳳凰這時候還在蛋里呢。」諸葛均輕聲自言自語,一旁的呂岱也听不清楚三公子在說什麼,只是看見三公子臉上忽然笑得有些壞,心中有些莫名其妙。

「那麼向朗、楊儀二人呢?」

「向朗今年已經二十幾歲了,早就婚配,和蔡家小女歲數不搭,因此不會成行。可能出現的是他的大佷子向朗。至于他的兒子向條以及小佷子向充,年歲比較小,也不可能參加蔡家的宴會。楊家的楊儀,今年還不到八歲,也不會參加。倒是他的兄長楊慮,今年十五歲,才能德行過人,鄉里都叫他‘德行楊君’,乃是江南名士之冠冕,名頭不在蒯家蒯祺、龐家龐山民之下。」

「楊儀還這麼小?」諸葛均听得很有些失望。蜀漢中後期諸葛亮手下的哼哈二將,前鋒靠魏延,後勤靠楊儀。這兩人是著名的臭脾氣死對頭,可也是一等一的能人,都是劉備直接越級提拔起來的蜀漢重臣。魏延的能力自然不用說,楊儀處理後勤那也是流水作業一般地快速。前世歷史上諸葛亮誰也舍不得擱下,偏偏這兩位的協調性在整個三國都是出名的差,結果諸葛亮用人用得那叫一個痛苦。但越是這樣就越說明他們兩人的能力出眾。

襄陽大姓之中,蒯家、蔡家根基深厚,故土難離,基本不用考慮延攬他們家的子弟。而龐家名望不淺,其實也難拉攏。余下的向家、楊家勢力稍弱,誘之以名利,或許還有希望。

因此諸葛均原本有心延攬楊儀,但如今一听,立刻就死了這條心。他需要的是眼前就能為自己服務的人才,年齡下限最好不要低過呂蒙的年紀,一個還不到八歲的小家伙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何況歷史上的人物成長都有其必須的土壤,你要把他過早挪到別的地方,日後還能不能成才那可就難說了。比如諸葛均就很擔心自己的兄長諸葛亮如今不呆在隆中,還能不能長成日後的那條「臥龍」。

既然楊儀如此年輕,魏延恐怕歲數也大不了。諸葛均想起前世歷史上魏延直到劉備入川還是個部曲身份,而蔣琬、廖立等人早已經混出了頭,這種現象恐怕和他的年紀、家世不無關系。

這麼一來荊州可以延攬的人倒是越來越少了……難道除了李嚴就沒別人適合麼?荊南四郡太遠,如今還去不了,也只能放棄。于是諸葛均又把主意轉回了就住在隔壁的荀攸。要是能請他為軍師,那可就省心多了。問題是人家是蜀郡太守,目標在西邊,如今去不成那才住在荊州,沒道理忽然朝東走啊?

記得前世某講壇說劉邦遇事不能解決,最喜歡的就是問「如之奈何」。這個評價姑且不理,但是諸葛均倒是把這個調調學了起來。不能解決就找人商量,如今身邊可以商量的人無非就是呂岱、左慈、左慈要他出謀劃策有些勉強了,可呂岱倒是個不錯的對象。諸葛均總覺得這家伙有點焉壞焉壞的,肚子里的壞水不少。

呂岱听了這個問題,模著胡子拉碴的下巴思索半天,忽然一拍桌子笑道︰「三公子若想要荀府君向東,其實倒也不難。如今我們不是要進貢朝廷,博取名位麼?那只要再把荀府君的蜀郡太守轉到江南不就好了?比如說丹陽太守周尚,他也是袁使君任命的,可沒有朝廷的名份,只要多加把勁……嘿嘿!」

諸葛均仔細一琢磨,不由得贊道︰「定公,這招妙啊!簡直是一石二鳥。周尚肯定沒理由讓出地位,屆時荀府君可就進退為難了。到時候他去不了丹陽,我們再多拉拉感情,留他暫住豫章郡。如此一來非但得了人才,日後又有進駐丹陽的借口。丹陽精兵、廬江上甲,嘿嘿、嘿嘿!」

主從二人相視而笑,笑容都透著一股子壞水的味道。諸葛均又道︰「只是荀府君即使被任命為丹陽太守,未必就肯從荊州挪窩。依我看,劉使君那里,只怕也得加把勁才是。」

呂岱笑道︰「以荀府君目前的處境來看,劉使君並不在乎他。若是豫章、荊州婚事能成,再說借荀府君的名份,日後尋找機會順流攻取丹陽,劉使君本來就恨不得我豫章郡與袁使君翻臉,派荀府君進駐豫章,此事成功的機會很大。」

諸葛均一拍大腿︰「成!定公,你這就為我起草一封書信,加急送往豫章郡。此時送往朝廷的貢品應該打點得差不多了,得趕緊吩咐才行。我有意讓你親自去辦這件大事,走荊州一線往入長安,只是此事路遙危險,變數甚多,放你去我很不放心啊……」

呂岱慨然道︰「三公子,凡是大事都是要從艱險中謀求成功的。自古以來從來不見坐享安逸而能成事者。此事牽涉日後我豫章郡的發展,此行岱義不容辭。」

諸葛均听得心情激昂,站起身說道︰「既然如此,那麼我就把朝貢的一應事務都交給定公你了。屆時一切事情你都可以自行做主,只要能達成目標就行。」

呂岱點頭應過,便退下去起草書信。諸葛均來回踱步尋思,他一入荊州,就派樊阿帶人去打听歷史上曾在荊州呆過的幾位名將。魏延如今看來希望是不大了,那麼其他人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三國去種田最新章節 | 回到三國去種田全文閱讀 | 回到三國去種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