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國去種田 正文 第三十八章 水鏡先生

作者 ︰ 易月半

諸葛均听了,這次卻有點不好意思地一笑道︰「司馬先生是北方人,習慣吃的是麥,而南方則以稻米為主食。均因此就做了一些蒸餅,送來給司馬先生及其家人,只要稍微熱熱就能吃了,也算聊做思鄉的安慰。」

老人听了這話,忍不住又多看諸葛均兩眼,頷首道︰「你倒是心思仔細。不過雖然听說你廚藝不錯,可蒸餅要做的好吃可不容易。能否也給老夫一觀?」

諸葛均想了一想,依然答應下來。于是他便讓樊阿打開自己特制的食盒。那老人凝目一看,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氣。諸葛均見他如此,也不由得有些忐忑,心想該不會在自己最得意的廚藝上面載了吧?便問道︰「老丈,均可是做得不對?」

這蒸餅,其實也就是古代的饅頭,不過此時還沒有這個叫法。它是面粉所做,內里包餡,蒸熟而食,嚴格來說其實更接近現代的包子,只是蒸餅卻是口子密封,而且表面光滑,沒有褶皺。諸葛均曾听北方流民說起這種食物,暗自留心,此時為司馬徽準備了一份,放入密封食盒之中帶去。

那老人並不搭話,只是認真看著那依然在冒出熱氣的銅質圓柱形食盒,上下打量。過了一會兒才皺眉道︰「公子乃是從襄陽城里出來,到此地雖然是騎馬,也要花小半個時辰。今日天氣如此寒冷,怎麼這食盒里面依然是熱氣騰騰?難道公子會傳說中的仙法不成?」

諸葛均微微一笑,心想原來是奇怪這個。他便解釋道︰「老丈有所不知,我這食盒乃是用銅制造,內中另有玄機。盒子里面很深,分為三層,第一層是蒸餅,第二層放的是清水。最關鍵的是第三層,這一層設計最深,又開風口,里面裝的是我豫章郡出產的石炭。這種石炭燃燒長久,遠勝普通木炭樹枝,又不佔地方,攜帶一些上路,還可以再行添加助燃。而銅質食盒合縫嚴密,熱氣不能露出,如此緩緩加熱,蒸餅自然不會冷卻。」

其實這食盒說白了就是在後世的小爐子上面加一個小蒸籠,只是漢末燒煤還不流行,而想靠柴火木炭要得到燒煤的效果又很麻煩,因此倒是很少有人打這種主意。

但諸葛均和別人不同,他前世就是個廚子,對于食物的保鮮、保熱有著一種本能般的敏感,這一點只要從他對豫章郡兵和郡學提供食物的新鮮以及營養度的注重就能看出來。而如今他攜帶這個食盒,正是他在改革郡兵衛生飲食制度時產生的副產物。

在諸葛均看來,軍營中所謂的老弱病殘,其中老的和殘的那是沒辦法了,只能另作安排。但是病的可以養好,弱的可以養壯。而關鍵的訣竅則是衛生治療、營養調理、身體鍛煉。治療方面,豫章郡有了神醫華佗以及樊阿、吳普兩大高足,諸葛均又注重推廣普及醫療衛生條件,如今郡學和郡兵營都有各自專門的醫療機構,因此士兵們因病而退役、死亡的幾率大大降低。

而營養調理方面,作為一個廚子,諸葛均自然很重視伙食方面的問題。古代士兵的飲食條件非常不好,一般來說,前世看歷史記錄,鼓勵士兵上陣拼命的時候,最常見的手段就是殺牛擺酒搓一頓——反過來說,平日里士兵當然就沒這麼好的待遇。而且他們飲水、吃飯都不注重殺菌和保險,于是往往會得痢疾之類的腸胃病,而腸胃病帶來的身體虛弱更可能進一步使他們感染傳染病。這也是古代一些戰爭士兵們失去戰斗力的原因,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其中一個重要的根源就在軍隊飲食健康管理上。

于是除了專門的醫療機構,獨立的後勤飲食機構也迅速建立起來。只要條件允許,供給部隊煮沸殺毒的清水、新鮮的食物自然是必須的事項。而如何保鮮食物,確保各種行軍干糧的質量,以及平日里駐軍的食物營養問題也都列入了郡兵炊事班的學習範圍。負責指導這些事項的最高責任人自然就是諸葛均本人。

其實這些理念是從後世的軍隊管理偷師而來。諸葛均前世的人大多明白這些道理,但是古人對此的重視則不足夠。軍隊往往是發生了流行疾病才想著從後方送藥上前線,而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機構和措施則推行不足。因此那些比較重視士兵的將領在《三國志》上多數都會有「善養士卒」的名頭,由他們帶領的軍隊戰斗力也比較高。

這一方面是古人缺少科學的常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為了節約軍隊耗費成本——結果往往付出的代價更大,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兵很可能莫名奇妙就因為腸胃病而失去戰斗力甚至死亡。而按照諸葛均的想法,這些是培養一支善戰的軍隊必不可少的成本。一方面這些措施可以降低軍隊中老兵們的非戰斗減員,另一方面則可以讓士兵有一種被時刻關懷的貼心感覺。

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諸葛均是很相信這話的。你要讓一個人信賴你、愛護你、尊敬你,可不是隨手丟給人家幾萬塊錢那就成的。這麼做或許別人會感謝一時,但這種感情並不長久。反過來說,細水長流的好意,時日久了更可能點點滴滴在心頭,讓人依依不舍。同學、朋友、夫妻往往都是如此。既然如此,帶兵也該注意這些才對。

抓訓練、抓思想、抓待遇,除了提高郡兵待遇,也從細致處關懷郡兵,並且讓他們認識到這些東西究竟是誰給的,這就是諸葛均的養兵計劃。他想得其實很簡單︰將心比心,沒有人會想要拋棄待遇更好、關懷更足的地方去投奔環境惡劣的敵人,也不會有人願意對給自己更好環境的人舉起叛亂的旗幟。諸葛均覺得自己既然是這樣想,其他人應該也不是受虐狂。

開始的時候,包括劉詳在內,豫章的將領們都覺得這些事情未免太過細致繁瑣,而且看起來又微不足道。但是當士兵們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好,身體越來越壯,士氣越來越高,他們也逐漸改變自己的看法,積極地幫助諸葛均推進計劃。

在這個過程中,關于烹調、飲食用具的改善,自然而然地就列入了必須改革的事項。諸葛均開始考慮用更輕便、更便捷的東西取代漢末較為笨重的用具和餐具,于是中國人後世常見的蒸鍋、炒鍋、蒸籠、鍋鏟等用具都被他用面團捏成模型或者畫出圖形,然後在豫章郡工匠們一次次努力嘗試中提前出現在這個年代,提供給軍隊、官舍、學校使用。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更加方便的炊事用具就將走入豫章的民間。

諸葛均這次攜帶的銅質食盒正是這些嘗試之一。只是這種東西較為奢華,目前只能提供給少部分高層人士享用,卻沒辦法普及出去。

這食盒背後的復雜來由那位老人自然不會知道,他只是一方面感嘆于諸葛均的巧思,另一方面則驚訝那種名為石炭的奇妙石頭竟然如此神奇。

這樣一來他看著諸葛均的眼光就更加不同,心里覺得眼前這位少年心思靈巧,對奇特事物的見聞更是超出自己的預期,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又能在細膩之處關懷別人,竟然能考慮到司馬徽的身份,特地為他準備故鄉的食物。牛車中那位女子美目流動間,欣賞的色彩也是越來越濃厚。

老人剛才只是關注用來放食物的容器,但是如今仔細一看那白氣繚繞中的蒸餅,卻忽然又呆了一呆,說道︰「這……這是蒸餅?我怎麼覺得不太像呢?」

諸葛均只是按照後世饅頭的做法改良而來,要說漢朝的蒸餅他倒是真沒見過。因此听老人說不像,心頭就是一沉︰看來自己畢竟還是做錯了,古人的食物畢竟和後世不同,記錄往往也不完善,這次可出糗了。

但老人卻又嘆道︰「老夫要說吃餅,那也有幾十年了,可從來沒有看過如此蓬松柔軟、雪白可愛的蒸餅。光看就引人垂涎,這究竟是如何做出來的?公子,你能否讓老夫嘗一個?」

呂蒙畢竟是少年氣盛,見自家三公子如此客氣地陪著這糟老頭聊了半天,又給他看禮物,不想他還得寸進尺,居然毫不客氣地索要起來,忍不住道︰「這位老丈,這蒸餅乃是我家三公子辛苦一夜做成,專為孝敬司馬徽先生。您這樣無故索要,可不大好啊!」

他雖然讀書少,最近跟隨呂岱等人學習,修養到底有所增進,因此雖然心頭惱火,說話倒還沒有失去禮節。老人听呂蒙這麼一說,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微微一笑,正要說話,就听牛車之內傳出「嗤」的一聲輕笑,一個女子的聲音淡淡地說︰「尋來尋去尋先生,原來對面不相識。司馬先生要嘗嘗送給司馬先生的禮物,這可不算失禮吧?」

這聲音清脆悅耳,听來應該年紀不大,是個少女。

此言一出,呂蒙等人立刻目瞪口呆。要看這少女話里的意思,豈非是說這位騎著驢子,貌不驚人的老頭就是那「水鏡」司馬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三國去種田最新章節 | 回到三國去種田全文閱讀 | 回到三國去種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