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孀 第20章︰藝人巧獻藝,楊氏收淑女

作者 ︰ 韓詠明

藝人們剛鋪好場子,那三個尋街穿巷,敲鑼喲唱的孩童也回來了。于是,一陣緊鑼密鼓的敲打,藝人開始登場獻藝了。

最先上場表演的是那三個尋街敲鑼喲唱的孩童。只見三個小人早已快地換上了衣褲齊色的破舊綢緞衣服,腰扎束帶,腳穿很舊的軟底鞋,踢著腿上場了。隨著鑼鼓急促的密響,三小人在場子里翻著跟頭,飛著虎躍,打著旋子,滾著小翻……

隨著鑼鼓聲的緊急,仨小人的把式也加快了,動作更上乘了,不時贏得陣陣的喝彩叫好聲。

仨小人下場後,幾個中青年男女分別表演了奇幻的魔術,頭碎金磚,驚心動魄的口吞玻璃。之後,幾個敏捷清俊的少男少女,打著飛腿躍進場子里,一番刀槍棍棒,卻被他們玩出花來,雖說是花拳繡腿的功夫,卻激動人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熱血沸騰。鄉里人看不出門道,只要花哨好看就行,于是,叫好聲,鼓掌聲,此起彼伏。熱烈的場面能把地上的石頭熔化了。

藝人中那位健朗的老人,從一開場,始終坐在鋪蓋包上,敲著放在面前架子上的大鼓,臉上帶著世事洞明的安祥,雙手恰到好處地敲著,神情沉穩而安定,靜如止水的目光空洞地望著,眼前的沸騰和喝彩仿佛都與他毫無關系似的。當一個紅衣少女進場子表演時,老人的眼楮忽然鮮活起來,嘴角流動著笑意,眼神靈活地追隨著紅衣姑娘。

紅衣姑娘有十四五歲模樣,貌俊體靈,頭扎鵝黃絹帕,頂門高挑紅絨,青絲束在腦後,一襲紅色的綢緞衣褲,黃綾帶束腰,黃綾條扎腿,淺綠的薄底繡花鞋,腳尖扎著朵紅流纓,使一把藤子銀槍。

只見她敏捷地躍進場中,向觀眾拱手施禮後,「呼」的一聲送出槍桿,又快如閃電地收回,手指快地絞動銀槍,只听「呼呼」飛響,銀槍像飛轉的車輪一樣在她手里旋轉著。

圍觀者正看得眼花繚亂,只見她「呼」一聲將銀槍拋向空中。

銀槍便旋轉著,呼嘯一聲飛起,又旋轉著墜落。觀眾目不暇接之時,姑娘趁機翻了幾個跟頭,從容起身,不慌不忙把手背在身後,穩穩接住銀槍。

圍觀者都被姑娘這背後接槍的絕招驚呆了,當姑娘又手握銀槍,陰扎陽反,陽扎陰合,如蛟龍騰空,厲蟒翻滾地舞動起來,圍觀者這才如夢初醒似的爆出雷鳴般的掌聲。

敲鼓的健朗老人,欣慰地笑了,幸福地笑了,握槌的枯瘦雙手,突然像鋼棍一樣緊強起來,整個人也像被瞬間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精神抖摟,容光煥。

馬丕瑤地夫人楊氏。很少出府門看這種雜技。但此時此刻。外面地喝叫聲卻擾亂了她平靜地暮年之心。摩擦著她一向清淨地耳膜。也可能是今年第一次听到這玩雜技地銅鑼聲。也可能是沸騰地喝彩聲接連不斷。也可能是府里地大部分人都出去觀看了。在紅衣少女舞槍至**時。楊氏終于經受不住喝彩聲地召喚。便她帶著兩個年紀偏長地女佣。走出府門。站在最上地台階上。居高臨下地向場子中央望去。立即就被場子里地把式所震憾。

場子里地紅衣少女。正撲欏欏地舞動著銀槍。如雄獅搖頭。猛虎下山。飛快時。只听見風聲嗖嗖。呼呼作響;只看見銀光閃閃。紅影綽綽。也不見人形。也不見槍影。緩慢時。如高山流水。輕舟過江。似銀藤戲赤錦。白蛇繞紅娘。

圍觀者靜音止語。目瞪口呆。早已忘記了喝彩。忘了鼓掌。仿佛看一副精美地奇畫。仿佛品一杯異界地香茗。塵心被淨化。佛心被喚醒。本來只是簡簡單單地花拳繡腿。卻被紅衣少女舞到了熟能生巧地極至︰流暢。潤滑。縹緲。絕倫……。

當紅衣姑娘收式施禮後。退出場子。好久。圍觀者才出聲嘶力竭地呼喊聲。

「好好好……」青霞站在楊氏前兩級地台階上。不顧十八歲地淑女身份。是掌鼓得最響。歡呼雀躍地最亮。

呼延氏站在青霞身邊。見女兒出格地激動。輕輕扯了扯了女兒地衣衫。青霞卻全然不顧。

楊氏望著不久將要出嫁的青霞,忽然傷感起來︰七丫雖不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卻也是看著她長大的,這一嫁到尉氏劉家,見面就不那麼容易了。再說了,劉家的生意已有百年之久,根基雄厚,遍及全國,想必深宅厚院里那些勾心斗角、禍起蕭牆之事難免生,就七丫這直爽無掩的性情,嫁過去之後,怎麼應付那些耍心機動心眼的索事?

此時此刻,三個敲鑼喲唱的小孩童正在場子里胡亂翻著跟頭補閑場。退出場子的紅藝少女則圍在健朗的老人身邊親昵地說著什麼。老人正在換裝,紅衣少女不失時機地給老人系扣子,束腰帶,整衣角衣領。

楊氏看著這一切,又望望面前的青霞,忽然的靈光一動,嘴解露出了不易察覺的笑意。

壓軸表演是健朗老人的硬氣功。只見黑色勁裝的老人在場子里步若行雲地繞了兩圈場子,便靜身站定,彎腰弓腿,運氣提胳臂,功氣緩入臂膀,輕抬胳臂,猛地打向面前的一塊如捶布石一樣厚實的青石上。隨著崩的一聲巨響,厚實的青石塊斷裂為大小不等的幾塊。

老人的表演雖沒有激動人心的喝彩叫好,卻也驚心動魄。隨著青石的斷裂,同樣也是掌聲雷鳴。

老人緩收雙臂,吸氣收功,納入月復田,這才收勢站起,輕抱拳慢轉身,向所有圍觀者施禮答謝。

圍觀都還沒回過神來,三個機靈的孩童和幾個俊俏的少男少女早已端起鍋碗瓢盆等物具走向觀眾。

三個小孩童的嘴里仍然念念有詞︰「爺爺們,女乃女乃們,叔叔嬸嬸大娘們,哥哥們,姐姐們,弟弟妹妹親人們,都可憐可憐俺這賣藝人,風里來,雨里去,春夏秋冬不容易……」

圍觀的村里人便一哄而散地扔下一句「到家里來收吧」的話,而各自回家,去給藝人準備糧食。

于是,小藝人們便挎著布袋,尾隨著村里人的腳步,挨家挨戶地討要糧食。當討到沒有出門看雜技的家戶里,人家是拒絕給糧的,因為人家沒有看到他們的雜技,便沒有義務給糧食。仨小人的嘴里仍是念念有詞︰「……都可憐可憐俺這賣藝人,風里來,雨里去……」,對方若是小媳婦,小人便稱嬸嬸;對方若是老婆婆,小人便稱女乃女乃。戶家便經受不起小人的念叨,慌忙去舀糧食。

幾個俊俏的少男少女若遇到不給糧的家戶,便也傷感地哀求說︰「哪有君子不養藝人的,您就可憐可憐俺這藝人吧……」也同樣口甜蜜語地按對的性別和年齡呼叫家戶的主人。戶人同樣也經受不了藝人稱自己為君子,也是慌忙去挖糧。

有不是本村的過路人,直接把幾小塊碎銀投仍到場子中間的缽子里,引來了村里人的頻頻回頭。村里有殷實的戶家,也在這種眾目睽睽之下,很氣派地走向場子,唯恐別人看不見似的向體子里投扔幾玫銅板。

耍雜技的健朗老人和健壯的青年男人便趁著小藝人們挨戶討要糧食的機會,忙碌地收拾著場子、裝車。看樣子是想趁著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之前,趕到另一個村子耍場子。但他們在忙碌的同時,每看到有人向缽子里扔錢,便不約而同地向扔錢的人點頭致謝。

車子裝備停當之後,討要糧食的一群小藝們也背著大袋小袋的糧食66續續回來了。幾個壯年男女便喜笑顏開地從小藝們肩上接過糧食,化零為整地將小袋小袋的糧食合裝在大袋子里,幾個人抬起,裝在空出位子的馬車底層里。

當他們正要用攬繩系車時,一個衣著華貴的老婆婆領著一個背半袋谷糧的男丁走過來,老婆讓男丁將糧食放下,便遞給健朗的老人幾兩銀子說︰「老人家,我們家夫人要你過去說話。」

健朗的老人道著謝,慌忙接過銀子,順著老婆婆手指方向看,只見馬府的台階上站著一位慈祥善顏,雍容華貴的老夫人。

這位貴夫人肯定是馬府里的家眷。雜技老人暗猜。

他這已是第九年帶藝人來此村賣藝了,每次都把場子鋪設在馬府前的闊地上。每次雜耍完畢,馬府里送的銀兩都相當于他在其它幾個村里的總收獲。所以,自從他第一次來這個村里賣藝之後,每年都趕到其它玩雜技之前,早早來到這村。

多年來,馬府里的人也從不讓藝人上門討要,而都是主動讓佣人將糧食銀兩送出來。這在江湖藝人中間是皆知的秘密。

現在,見馬府里的佣人讓他過去說話,他便慌忙放下銀子,健步上前,躬身施禮︰「老夫人您樂善好使,大慈大悲,我祝您家世永昌,子孫康旺,祝老夫人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紅衣少女也在這時奔了過來,清脆脆地喊著「爹」,笑盈盈地站在老人的身後。

貴夫人便是楊氏。此時,楊氏見紅衣少女奔過來,在佣人的攙扶下,鄭重端詳地邁步下台階,喜歡地看著紅衣少女,然後問老人︰「您的女兒?」

「哦,」老人看了看身後的紅衣少女,羞澀地說︰「不是親生的,是游街走村的路途撿拾的。」

「嗯,好身手呀,只是這麼大一個姑娘,整天游街串村的,多不方便呀。」楊氏看著紅衣少女說。

老人無可奈何地說︰「唉,沒辦法,總得吃飯吧。」

「嗯,」楊氏點點頭,「也是呀,只是太辛苦了,這麼小的年齡便這麼奔波,何時是個頭呀,女孩子家總要相夫教子的吧。」

老人迷惑著,不知眼前的貴夫人說這番話是何用意。但他心里明白,這番話肯定有目的。

楊氏見老人迷惑,便直入主題地說︰「哦,是這樣呀老人家,如果您願意,就將這個閨女交給我吧,我跟前有一個女兒,今天一十八歲,比你這個閨女大上兩歲,讓她伴在我女兒身邊,從今以後,雖說不上享受榮華富貴,倒也衣食無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遺孀最新章節 | 遺孀全文閱讀 | 遺孀全集閱讀